学术投稿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早期宫颈癌中应用价值

郭海霞;刘秀春;王丽群;钟柳英

关键词:宫颈癌, 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随访
摘要: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s biopsy,SLNB)在早期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早期子宫颈癌拟接受腹式盆腔淋巴结清扫和广泛子宫切除术患者42例,术中确定并切除前哨淋巴结,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同时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前哨淋巴结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假阴性率;术后随访3~5 a,观察前哨淋巴结阳性和阴性患者术后结局.结果 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结果比较,SLNB检测的灵敏性83.33%、特异性100.00%,前哨淋巴结预测盆腔淋巴结状态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1.67%、假阴性率为16.67%,阴性预测值为100.00%;前哨淋巴结阳性和阴性患者术后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哨淋巴结阳性和阴性率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结果基本相符,以SLNB代替传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缩小手术范围,减轻创伤.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短肠综合征治疗中作用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短肠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短肠综合征患儿14例依据住院时间分为2组,2006年1月-2009年6月住院7例短肠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治疗;2009年7月 2012年2月住院7例短肠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比较2组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出生后100 d及6个月体质量增加、出院后1 a内住院次数.结果 观察组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出生后100 d及6个月体质量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 a内住院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肠综合征患儿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缩短肠外营养和住院时间,减少1 a内住院次数,增加体质量.

    作者:曹振杰;吴学军;孙雪花;陈琦;谷雅川;杨婵婵;张永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关节镜辅助下带线锚钉紧缩缝合髌骨内侧支持带治疗外伤性髌骨脱位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和带线锚钉紧缩缝合内侧支持带治疗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髌骨脱位患者50例,术前髌骨恐惧试验均为阳性,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和带线锚钉紧缩缝合内侧支持带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0~18个月,髌骨恐惧试验均转为阴性,术后IKDC评分((89.2±4.3)分)、Lysholm评分((91.6±2.7)分)均较手术前((51.6±3.7)分,(60.5±4.2)分)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 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带线锚钉紧缩缝合内侧支持带治疗外伤性髌骨脱位疗效确切.

    作者:江海滨;白伦浩;李彬;苏伊拉;王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贲门癌组织中syndecan-1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syndecan-1与贲门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癌旁正常贲门黏膜、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贲门癌组织中syndecan-1表达情况,并分析syndecan-1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yndecan-1蛋白在贲门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8.9%(28/72)、76.9%(20/26)、100.0%(40/40);syndecan-1蛋白表达强度与贲门癌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呈负相关(P<0.05);syndecan-1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ndecan-1表达缺失与贲门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呼秀峰;姚俊;如乙;冯笑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microRNA-146a与干燥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为负反馈调节因子,microRNA-146a的异常表达以及调控诱导Th17细胞分化,参与了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microRNA-146a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microRNA-146a与干燥综合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邓志勇;王楷文;刘磊;石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的影响因素.方法 冠心病患者783例,入院时测定MPV等参数,分析MPV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MPV值将冠心病患者分为MPV低、中、高值组,高值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肥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空腹血糖和体质量指数高于低值组(P<0.05);T2DM患者MPV高于非T2DM患者、肥胖患者高于非肥胖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多支病变患者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空腹血糖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MPV独立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MPV独立负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MPV对冠心病患者T2DM、肥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有诊断作用.结论 T2DM、肥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病变与MPV关系密切,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MPV独立相关.

    作者:许文亮;丁华民;张纯全;夏伟;王旭;杨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及mRNA在不同时期血管瘤中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检测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蛋白及其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bFGF对血管瘤生长的影响及血管瘤增生退化机制.方法 取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及其临近组织标本,其中增生期20例(增生期组),退化期12例(退化期组),正常皮肤组织8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FGF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反转录PCR检测组织中bFGF mRNA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bFGF蛋白与bFGF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bFGF在血管瘤组织中表达呈阳性,在对照组皮肤组织中表达呈阴性,增生期组表达的阳性率高于退化期组(P<0.05);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增生期组、退化期组、对照组组织中bFGFmRNA电泳条带亮度均依次降低;相对量增生期组(1.849 5±0.095 0)高于退化期组(1.356 9±0.041 7)和对照组(0.718 8±0.027 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增生期组和退化期组血管瘤组织中bFGF蛋白与bFGF mRNA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878,P<0.01;r=0.909,P<0.01).结论 bFGF参与调控血管瘤的发展过程,可作为区分增生期与退化期的标志之一;bFGF蛋白与bFGF mRNA基因表达在血管瘤组织中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雷红召;孙斌;董长宪;马玉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状动脉心肌桥致无痛性心肌缺血诊断中价值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引起的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心肌桥及临床无明显心绞痛患者22例均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按冠状动脉心肌桥狭窄程度分别计算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面积及严重程度.结果 22例中3例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缺血,5例为混合性心肌缺血,14例为可逆性心肌缺血,平均缺血面积占心肌总面积的(18.0±5.6)%,严重程度低于正常参考值1.6±0.8个标准差.结论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用于冠状动脉心肌桥引起的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诊断、心肌损害严重程度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贾鹏;高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2种方法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常规法和改良法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s,PSA)的效果.方法 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PSA冠心病患者17例,其中8例Ⅰ型PSA行常规法治疗,6例Ⅰ型PSA行改良法治疗,3例Ⅱ型PSA行常规法治疗.结果 行常规法治疗8例Ⅰ型PSA,凝血酶用量(350±88)u,瘤腔内血栓形成时间(57±33)s,1例术后1d复发,1例术后3d并发同侧下肢静脉血栓,余6例治疗成功;行改良法治疗6例Ⅰ型PSA,凝血酶用量(230±73)u,瘤腔内血栓形成时间(36±30)s,均治疗成功,术后未复发,无相关并发症发生;3例Ⅱ型PSA行常规法治疗,2例治疗成功,1例瘤体大径7.0 cm、瘘口宽3.8 mm者,3次注射凝血酶总量达500u后瘤体仍未闭合,治疗失败.结论 Ⅰ型PSA可首选改良法,且改良法治疗凝血酶用量少、血栓形成时间短,Ⅱ型PSA不适合改良法.

    作者:景红霞;郑光美;白姣;雷林;彭月享;杨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放疗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转移瘤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放疗过程中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转移瘤的近期效果.方法 恶性肿瘤合并骨转移老年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6MV-X线行普通放疗,观察组放疗方法同观察组,并于每次放疗后静脉滴注华蟾素注射液20 mL/次,1次/d,5次/周,共4周.比较2组骨转移灶控制率、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转移灶控制率(75.7%)、疼痛缓解率(81.8%)、生活质量改善率(84.8%)均高于对照组(70.0%、73.3%、73.3%),2组骨转移灶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降低发生率(27.3%)低于对照组(46.7%)(P<0.05).结论 放疗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并骨转移止痛效果明显,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任民柱;王振华;高国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代谢综合征对青年男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青年男性(年龄≤44岁)278例(心肌梗死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56例,双支病变组64例和3支病变组58例,选择同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青年男性208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代谢综合征比率,观察代谢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1)心肌梗死组代谢综合征比率(60.07%)高于对照组(25.48%),3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77.59%、73.43%)高于单支病变组(48.07%) (P<0.05),3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支病变组代谢综合征患者3个危险因子比率高于4个危险因子和5个危险因子(P均<0.05);3支病变组代谢综合征患者5个危险因子比率高于3个危险因子(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男性人群中代谢综合征(OR=4.125)、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3.903)、吸烟(OR=2.828)、血红蛋白(OR=1.053)及尿酸(OR=1.004)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是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昭;张京梅;黄觊;王茜;张冬花;吴翔宇;程宇彤;孙涛;阴赪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清B型脑钠肽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评价中应用

    目的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检测血清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97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按照NYHA分级分为4组,以6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清BNP含量.结果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清BNP含量((1 632.5±396.4)ng/L)高于对照组((47.3±26.7)ng/L) (P<0.01);扩张性心肌病患者NYHA分级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血清BNP水平分别为(478.0±163.4)、(785.0±213.8)、(1 126.0±273.4)、(1 938.0±353.6)n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功能NYHA分级相关,血清中BNP水平在扩张性心肌病诊断和对心功能分级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涂学亮;薛燕平;王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胸痛病因及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206例急性胸痛患者病因进行分析,并检测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结果 206例急性胸痛患者中心源性胸痛105例;心源性胸痛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高于非ACS患者(P<0.05);缺血修饰白蛋白诊断AC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8%、79.2%、71.9%和93.6%.结论 急性胸痛病因复杂,缺血修饰白蛋白对ACS胸痛有较高诊断价值,可减少误诊.

    作者:陈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脏棘球蚴病25例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脏棘球蚴病的诊疗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心脏棘球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内囊穿刺摘除术、内囊完整摘除术、全棘球蚴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其中1例术后10个月死于心力衰竭;3例复发.结论 内囊完整摘除术和全棘球蚴切除术能完整摘除内囊,为治疗心脏棘球蚴病的理想术式,但手术操作要求高,难度较大;内囊穿刺摘除术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但不能完整摘除内囊,术后有复发可能.

    作者:霍强;木拉提;严飞;刘正;朱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高危因素.方法 45例PCM患者(PCM组),44例其他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PCM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 PCM组先天性乳头凹陷或发育不良、外伤或乳晕区手术累及、口服避孕药、既往乳腺炎史、药物流产史或人工流产史、乳房退行性变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先天性乳头凹陷或发育不良、外伤或乳晕区手术累及、口服避孕药、既往乳腺炎病史是PC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或发育不良、外伤或乳晕区手术累及、口服避孕药、既往乳腺炎病史是PCM发病的高危因素,可为临床PCM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刘云峰;王宏;段永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37例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瘢痕妊娠占同期异位妊娠的6.9%,误诊率51.4%;3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手术治疗成功率94.7%,超声引导下病灶局部注射甲氨喋呤治疗成功率75%;手术患者治疗后2~3 d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幅度高于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喋呤,住院时间、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100 u/L时间均明显低于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喋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误诊率高,超声为主要检查及治疗方法,手术和病灶局部注射甲氨喋呤均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有效方法,但手术治疗更直接、有效、恢复快.

    作者:段瑶;李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心肌纤维化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8只,模型组及安立生坦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kg·d),对照组背部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8d.第9天开始,安立生坦组给予安立生坦40 μg/d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4周,4周后处死大鼠.比较3组大鼠心肌组织及血液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水平及心肌细胞结构、排列、胶原蛋白增生情况;比较各组大鼠模型左心室收缩压和左心室内压大上升下降变化速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er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表达水平.结果 安立生坦组心肌细胞肿胀、断裂及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心肌组织和血液中Hyp水平及AngⅡ、TGF-β1、ET-1表达较安立生坦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模型组左心室收缩压和左心室内压大上升下降变化速率较安立生坦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阻抑心肌纤维化及心肌重塑的发生、发展,是抗心肌纤维化治疗的合理靶点之一.

    作者:尚小珂;邓晓娴;周红梅;张刚成;张长东;柳梅;夏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影像特征

    目的 总结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CT影像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经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孤立性肺结节患者CT影像资料,比较良性及恶性结节的CT表现.结果 恶性结节Ⅰ型毛刺征(42/46)、深分叶征(35/55)、棘突征(37/59)以及Ⅰ型血管征(38/59)、Ⅰ型支气管征(24/56)、Ⅰ型胸膜凹陷征(39/40)、Ⅰ型磨玻璃晕征(6/7)比例高于良性结节(P<0.05);良性与恶性肺结节增强扫描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

    作者:沈爱军;李洪江;夏淦林;王汉杰;丁勇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儿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个体化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儿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效果.方法 78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患儿,其中19例单纯主动脉弓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或合并小的房间隔缺损、轻度瓣膜反流等采用左后外侧切口,切除COA狭窄段行端端吻合;31例COA合并心内畸形采用体外循环下一期矫治弓部病变和心内畸形,端端吻合技术矫治;28例COA合并弓发育不良、心内畸形需一期矫治及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aortic arch,IAA)者采用扩大端侧吻合技术行主动脉弓重建.结果 3例死亡,未发生肾功能衰竭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右侧上下肢动脉压差由术前中位数压差43.2mm Hg下降至术后中位数压差2.4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检查跨狭窄段压差由术前(41.1±20.8)mm Hg下降至术后(16.3±11.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1.2±3.1)个月,未发生吻合口再狭窄.结论 个性化选择手术方式治疗小儿主动脉弓部病变,近、中期效果良好.

    作者:李志强;刘爱军;朱耀斌;范祥明;苏俊武;程沛;刘迎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隔日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首次接受含大剂量顺铂方案化疗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化疗同时隔日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对照组每日同时应用盐酸托烷司琼;观察2组化疗第1~5天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控制情况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化疗第1~5天食欲减退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第3天恶心控制率(77.8%)高于对照组(55.6%)(P<0.05),迟发性呕吐控制率(80.6%)高于对照组(58.3%)(P<0.05).结论 隔日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可有效预防化疗所致急性和迟发性胃肠道反应.

    作者:陈琪;张晓峰;陈金秀;苏琼华;王娇峰;侯盘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外显子组重测序技术在筛选心血管疾病新致病基因中研究进展

    外显子组是全部外显子区域的集合,外显子组捕获及下一代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组分析技术,是高效筛选新致病基因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应用该项技术已发现一系列疾病的新致病基因,目前也广泛用于肿瘤和罕见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对该项技术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作者:武文峰;孙立元;杨士伟;袁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