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个体化外科治疗

李志强;刘爱军;朱耀斌;范祥明;苏俊武;程沛;刘迎龙

关键词:主动脉弓部病变, 心脏畸形, 心脏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儿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效果.方法 78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患儿,其中19例单纯主动脉弓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或合并小的房间隔缺损、轻度瓣膜反流等采用左后外侧切口,切除COA狭窄段行端端吻合;31例COA合并心内畸形采用体外循环下一期矫治弓部病变和心内畸形,端端吻合技术矫治;28例COA合并弓发育不良、心内畸形需一期矫治及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aortic arch,IAA)者采用扩大端侧吻合技术行主动脉弓重建.结果 3例死亡,未发生肾功能衰竭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右侧上下肢动脉压差由术前中位数压差43.2mm Hg下降至术后中位数压差2.4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检查跨狭窄段压差由术前(41.1±20.8)mm Hg下降至术后(16.3±11.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1.2±3.1)个月,未发生吻合口再狭窄.结论 个性化选择手术方式治疗小儿主动脉弓部病变,近、中期效果良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环周切缘状态与直肠癌复发关系研究进展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传统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术后引起复发因素较多,其中直肠癌环周切缘状态重要因素.本文就直肠癌环周切缘状态与直肠癌复发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张恒春;孙治国;范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2种方法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常规法和改良法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s,PSA)的效果.方法 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PSA冠心病患者17例,其中8例Ⅰ型PSA行常规法治疗,6例Ⅰ型PSA行改良法治疗,3例Ⅱ型PSA行常规法治疗.结果 行常规法治疗8例Ⅰ型PSA,凝血酶用量(350±88)u,瘤腔内血栓形成时间(57±33)s,1例术后1d复发,1例术后3d并发同侧下肢静脉血栓,余6例治疗成功;行改良法治疗6例Ⅰ型PSA,凝血酶用量(230±73)u,瘤腔内血栓形成时间(36±30)s,均治疗成功,术后未复发,无相关并发症发生;3例Ⅱ型PSA行常规法治疗,2例治疗成功,1例瘤体大径7.0 cm、瘘口宽3.8 mm者,3次注射凝血酶总量达500u后瘤体仍未闭合,治疗失败.结论 Ⅰ型PSA可首选改良法,且改良法治疗凝血酶用量少、血栓形成时间短,Ⅱ型PSA不适合改良法.

    作者:景红霞;郑光美;白姣;雷林;彭月享;杨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CT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和静脉血栓诊断中价值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与静脉血栓诊断中价值.方法 94例脑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行脑血管造影,并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曲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三维(three dimensions,3D)等后处理.结果 78例脑CT血管造影正常,上矢状窦、直窦、乙状窦、窦汇及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3D、MPR、MIP图像质量均为1级;AVM 14例,均显示畸形供血动脉;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2例,可清晰显示血栓.结论 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结构,对AVM、静脉血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斌;张一;张极峰;于春瑶;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胸痛病因及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206例急性胸痛患者病因进行分析,并检测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结果 206例急性胸痛患者中心源性胸痛105例;心源性胸痛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高于非ACS患者(P<0.05);缺血修饰白蛋白诊断AC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8%、79.2%、71.9%和93.6%.结论 急性胸痛病因复杂,缺血修饰白蛋白对ACS胸痛有较高诊断价值,可减少误诊.

    作者:陈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胆囊癌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胆囊癌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分析误诊原因,以期提高胆囊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51例胆囊癌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结果 与手术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MSCT术前诊断胆囊癌46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3例、胆囊息肉1例、原发性肝癌1例;46例胆囊癌患者MSCT表现为厚壁型23例,结节型12例,肿块型11例;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34例,侵犯邻近肝脏1 7例、邻近脏器15例,发生肝脏转移9例,肝门部淋巴结转移5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4例,有腹腔积液4例.结论 胆囊癌依据MSCT典型直接及间接征象可明确诊断,误诊与影像表现不典型、间接征象不明显有关.

    作者:徐之扬;朱玉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肺炎性假瘤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肺炎性假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22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其中11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7例行平扫,4例直接行增强扫描.结果 术前诊断肺炎性假瘤3例,误诊为肺癌19例;病灶位于右肺上叶2例,右肺下叶5例,左肺上叶7例,左肺下叶7例,右肺上中下叶跨叶生长1例;病灶大小1.2 cm×1.2 cm×1.3 cm~8.4 cm×5.3 cm×6.5 cm;病灶形态表现为瓜果连蒂征6例,扇贝征、方形征各4例,堆雪人征、楔形征、球形结节各2例,蕈伞征、水中映丘征各1例;病灶周围晕征13例,边缘平直征10例,毛刺征8例,分叶征6例,桃尖征5例;边缘光整1例,边缘不光整21例;增强扫描示病灶呈中度均匀强化及显著不均匀强化各1例,中度不均匀强化13例;病灶邻近胸膜牵拉索条状增粗5例,局限性胸膜增厚9例.结论 肺炎性假瘤CT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充分掌握本病CT特征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作者:司海峰;李洪江;周玉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及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及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起始剂量10 mg/次,1次/12 h;对照组40例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起始剂量20mg/次,1次/12 h.2组均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大剂量60 mg/次,硫酸吗啡缓释片大剂量120mg/次,治疗3d后比较2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均明显减轻,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为(44.00±12.71)min,对照组为(85.00±12.96)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1%,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及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的临床效果相近,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起效快,不良反应轻,服用安全.

    作者:李新权;吕靖;金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锁骨恶性肿瘤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锁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1例锁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7例行锁骨部分切除术,1例行锁骨全切术,1例行单纯放疗,2例行单纯化疗;病理检查证实滑膜肉瘤、尤文肉瘤、软骨肉瘤、骨肉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各1例,骨孤立性浆细胞瘤2例,肺癌锁骨转移3例;肿瘤位于锁骨内侧段6例,外侧段2例,中段及内侧段、中段及外侧段和锁骨全长各1例;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手术患者随访期间无局部复发;4例无瘤生存,4例带瘤生存,1例肺转移,2例死亡.结论 锁骨恶性肿瘤发病率低,好发于锁骨内侧段,多见于中老年人;肿瘤类别多样,易误诊;锁骨切除术是可靠手术方式.

    作者:梁求真;艾克拜尔·尤努斯;宋兴华;田征;陈江涛;王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活性维生素D3对肾炎大鼠尿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以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干预抗胸腺细胞抗体诱导的大鼠肾炎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变化及1,25(OH)2D3对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和血钙的影响.方法 将45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炎模型组、1,25(OH)2D3干预组(干预组)各15只,肾炎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均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单克隆抗胸腺细胞抗体,造模成功后用1,25(OH)2D3干预干预组大鼠,分别于干预后第1、3、7、1 4、21天各选取3只大鼠收集24 h尿液并采集动脉血,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和血钙水平.结果 肾炎模型组在注射单克隆抗胸腺细胞抗体后第1天即产生大量尿蛋白,第3天达高峰,至第21天恢复正常;干预组尿蛋白水平在干预后第1、3、7、14天均明显低于肾炎模型组(P<0.05),且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3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肌酐、尿素氮和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OH)2D3可降低抗胸腺细胞抗体诱导的肾炎模型大鼠尿蛋白水平,且对肾功能和血钙水平无影响.

    作者:李建锋;安勇;索洁;杨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复杂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行逆行插管肠腔内排列术18例、顺行插管肠腔内排列术11例、顺行插管改良肠腔内排列术5例,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肠瘘1例,切口感染6例,腹泻2例;随访6个月~5 a,均未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住院.结论 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有效.

    作者:李国庆;任金祥;王旺河;张超;梁鸿;郑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或缺失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患者进行两段式口腔种植修复,定期随访观察种植修复情况.结果 本组种植成功率100%,无种植体松动和种植体周围放射透视区,种植体周围无骨质不稳定,患者无疼痛.结论 种植修复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效果确切,具有稳定、舒适、美观、咀嚼功能良好且不损伤余留牙等优点.

    作者:吴德宏;王娟;刘晶;秦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微电极阵列技术检测犬左心耳心肌电生理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s,MEA)技术检测犬心房电生理特征的价值.方法 健康比格犬1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起搏组各7只,假手术组植入起搏器不起搏,起搏组植入起搏器持续起搏左心耳;8周后开胸取出2组心脏,剪取左心耳立即切片(厚度500 μm),将标本固定在MEA记录系统,记录2组左心耳组织的场电位波形、场电位时程改变及电激动的传导并进行比较.结果 14只实验犬均成功植入埋藏式动物实验用高频起搏器(400次/min);起搏组连续起搏期间,心电图监测可见起搏器信号,起搏器工作正常,并可见典型心房颤动改变;MEA记录系统显示,2组左心耳场电位形态与倒置心房肌动作电位的膜电位曲线相似;假手术组场电位时程((192.14±15.49) ms)高于起搏组((164.29±7.87) ms) (P<0.01);假手术组电激动传导顺序从左至右、左下至右上向外周缓慢递减传导,传导过程中场电位信号电压逐渐递减;起搏组电激动传导顺序总体趋势与假手术组一致,向外周传导,但在传导过程中电压逐渐降低的梯度样改变消失.结论 MEA技术可用于研究心房电生理特性.

    作者:冯艳;孙娟;于付生;张彦;侯月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放疗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转移瘤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放疗过程中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转移瘤的近期效果.方法 恶性肿瘤合并骨转移老年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6MV-X线行普通放疗,观察组放疗方法同观察组,并于每次放疗后静脉滴注华蟾素注射液20 mL/次,1次/d,5次/周,共4周.比较2组骨转移灶控制率、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转移灶控制率(75.7%)、疼痛缓解率(81.8%)、生活质量改善率(84.8%)均高于对照组(70.0%、73.3%、73.3%),2组骨转移灶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降低发生率(27.3%)低于对照组(46.7%)(P<0.05).结论 放疗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并骨转移止痛效果明显,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任民柱;王振华;高国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腿肌间血肿4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小腿肌间血肿误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原因.方法 分析4例小腿肌间血肿误诊为DVT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例均被误诊为DVT,小腿肌间血肿于踩空或站立时发生各1例,1例原因不明,1例于抗凝治疗后发生;2例合并小腿后侧囊性包块,1例出现小腿下部瘀斑;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1例、误诊为小腿DVT 1例,发现囊性包块2例;3例MRI检查均诊断为小腿肌间血肿.结论 活动中或抗凝过程中出现小腿肿痛尤其是合并小腿后侧囊性包块形成时,应高度警惕小腿肌间血肿的可能;超声检查可排除肌间血肿,MRI检查有助于确诊.

    作者:杨清波;张晓平;赵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分析

    目的 探讨CD4+ CD25 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AS患者(AS组)和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cocyte antigen B27,HLA B27)、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HLAB27阳性AS组外周血CD4+ CD25 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11.41±3.69)%)明显高于对照组((8.78±2.84)%)(P<0.01).AS组血沉((14.54±9.10)mm/h)及C-反应蛋白((6.51±4.18)mg/L)均高于对照组((8.55±5.56) mm/h和(3.39±2.32)mg/L)(P<0.01).结论 HLA-B27阳性AS患者外周血CD4 + CD25 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率增高,并可能与AS疾病进程有关.

    作者:蔡春水;肖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 873例健康体检者的低剂量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 3 873例受检者筛查出肺结节186例,其中直径>5 mm实性或部分实性无钙化结节36例,直径≤5 mm实性或部分实性无钙化结节150例,确诊肺腺癌16例,鳞癌1例.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是检测无症状肺癌有效的方法,可提高检出率、实现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邓笑伟;庄佳;叶道斌;张如意;崔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影像特征

    目的 总结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CT影像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经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孤立性肺结节患者CT影像资料,比较良性及恶性结节的CT表现.结果 恶性结节Ⅰ型毛刺征(42/46)、深分叶征(35/55)、棘突征(37/59)以及Ⅰ型血管征(38/59)、Ⅰ型支气管征(24/56)、Ⅰ型胸膜凹陷征(39/40)、Ⅰ型磨玻璃晕征(6/7)比例高于良性结节(P<0.05);良性与恶性肺结节增强扫描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

    作者:沈爱军;李洪江;夏淦林;王汉杰;丁勇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 22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85例及非房颤组14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BNP水平,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房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97.24(82.65,118.3)μg/L)较非房颤组(73.56(61.18,90.37)μg/L)明显升高(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浆BNP水平与冠心病合并房颤呈独立相关(OR=2.426,95%CI:1.438~3.562;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是预测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的独立危险因子,有望成为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房颤风险的重要血浆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林旭辉;陈子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外显子组重测序技术在筛选心血管疾病新致病基因中研究进展

    外显子组是全部外显子区域的集合,外显子组捕获及下一代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组分析技术,是高效筛选新致病基因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应用该项技术已发现一系列疾病的新致病基因,目前也广泛用于肿瘤和罕见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对该项技术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作者:武文峰;孙立元;杨士伟;袁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MRI诊断颅内胆脂瘤的价值

    目的 总结颅内胆脂瘤的MRI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活检组织病理证实颅内胆脂瘤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 病灶位于桥小脑角区11例,海绵窦区1例;呈类圆形8例,不规则形4例,均沿蛛网膜下腔匍匐生长,其中8例可见明显“钻孔征”;11例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1例呈长T1短T1混杂信号;12例病灶T2 WI均呈显著高信号;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其内混杂少量斑点状、条片状等信号7例,1例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内混杂少量高信号,4例T1 WI呈均匀低信号;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混杂的稍低或等信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均呈显著高信号;增强扫描2例出现边缘轻度强化.结论 桥小脑角区为颅内胆脂瘤好发部位,结合MRI信号改变和“钻孔征”等特征性表现可明确胆脂瘤诊断.

    作者:周旭嘉;时惠平;金波;秦丹;王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