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勉
目的 观察含单绒毛膜囊双胎的多胎妊娠减胎术临床效果.方法 13例含单绒毛膜囊双胎的多胎妊娠患者于阴道超声引导下采用负压抽吸方法行选择性单绒毛膜囊双胎减胎术.结果 13例均一次减胎成功,术后2d超声检查示被减胚胎胎心搏动消失;1例单卵单胎及单绒毛膜囊双胎中保留胚胎胎心搏动良好,12例减灭妊娠囊内双胎未见胎心,保留孕囊内胎心搏动良好;术后随访10例成功分娩,3例早产,获健康婴儿12个,3例继续妊娠中,无妊娠流产.结论 含单绒毛膜囊双胎的多胎妊娠,早期经阴道超声引导下采用负压抽吸方法实施单绒毛膜囊双胎选择性减胎术安全、有效.
作者:胡玥玥;张颖;张真珍;张昌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锁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1例锁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7例行锁骨部分切除术,1例行锁骨全切术,1例行单纯放疗,2例行单纯化疗;病理检查证实滑膜肉瘤、尤文肉瘤、软骨肉瘤、骨肉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各1例,骨孤立性浆细胞瘤2例,肺癌锁骨转移3例;肿瘤位于锁骨内侧段6例,外侧段2例,中段及内侧段、中段及外侧段和锁骨全长各1例;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手术患者随访期间无局部复发;4例无瘤生存,4例带瘤生存,1例肺转移,2例死亡.结论 锁骨恶性肿瘤发病率低,好发于锁骨内侧段,多见于中老年人;肿瘤类别多样,易误诊;锁骨切除术是可靠手术方式.
作者:梁求真;艾克拜尔·尤努斯;宋兴华;田征;陈江涛;王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s,MEA)技术检测犬心房电生理特征的价值.方法 健康比格犬1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起搏组各7只,假手术组植入起搏器不起搏,起搏组植入起搏器持续起搏左心耳;8周后开胸取出2组心脏,剪取左心耳立即切片(厚度500 μm),将标本固定在MEA记录系统,记录2组左心耳组织的场电位波形、场电位时程改变及电激动的传导并进行比较.结果 14只实验犬均成功植入埋藏式动物实验用高频起搏器(400次/min);起搏组连续起搏期间,心电图监测可见起搏器信号,起搏器工作正常,并可见典型心房颤动改变;MEA记录系统显示,2组左心耳场电位形态与倒置心房肌动作电位的膜电位曲线相似;假手术组场电位时程((192.14±15.49) ms)高于起搏组((164.29±7.87) ms) (P<0.01);假手术组电激动传导顺序从左至右、左下至右上向外周缓慢递减传导,传导过程中场电位信号电压逐渐递减;起搏组电激动传导顺序总体趋势与假手术组一致,向外周传导,但在传导过程中电压逐渐降低的梯度样改变消失.结论 MEA技术可用于研究心房电生理特性.
作者:冯艳;孙娟;于付生;张彦;侯月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靶向人早期生长反应因子(early growth response-1,Egr-1)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载体.方法 针对Egr-1基因设计并合成1条Egr-1过表达序列和4条干扰序列,过表达序列与双酶切Ubi-MCS-3FLAG载体连接,干扰序列与双酶切hU6-MCS-CMV-EGFP连接,DNA测序鉴定重组载体.共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后(OE-RNAi-1,OE RNAi-2,OE-RNAi-3,OE-RNAi-4)Western blot检测Egr-1蛋白表达,筛选有效干扰靶点,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Egr-1 mRNA,验证干扰效果.结果 测序表明Egr-1过表达及RNAi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E-RNAi-4组Egr-1蛋白表达抑制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OE-RNAi-4组Egr-1 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靶向Egr-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Egr-1在静脉桥血管再狭窄中早期内皮功能失调作用机制及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魁;曹剑;董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瘢痕妊娠占同期异位妊娠的6.9%,误诊率51.4%;3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手术治疗成功率94.7%,超声引导下病灶局部注射甲氨喋呤治疗成功率75%;手术患者治疗后2~3 d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幅度高于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喋呤,住院时间、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100 u/L时间均明显低于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喋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误诊率高,超声为主要检查及治疗方法,手术和病灶局部注射甲氨喋呤均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有效方法,但手术治疗更直接、有效、恢复快.
作者:段瑶;李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syndecan-1与贲门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癌旁正常贲门黏膜、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贲门癌组织中syndecan-1表达情况,并分析syndecan-1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yndecan-1蛋白在贲门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8.9%(28/72)、76.9%(20/26)、100.0%(40/40);syndecan-1蛋白表达强度与贲门癌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呈负相关(P<0.05);syndecan-1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ndecan-1表达缺失与贲门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呼秀峰;姚俊;如乙;冯笑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蛋白及其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bFGF对血管瘤生长的影响及血管瘤增生退化机制.方法 取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及其临近组织标本,其中增生期20例(增生期组),退化期12例(退化期组),正常皮肤组织8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FGF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反转录PCR检测组织中bFGF mRNA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bFGF蛋白与bFGF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bFGF在血管瘤组织中表达呈阳性,在对照组皮肤组织中表达呈阴性,增生期组表达的阳性率高于退化期组(P<0.05);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增生期组、退化期组、对照组组织中bFGFmRNA电泳条带亮度均依次降低;相对量增生期组(1.849 5±0.095 0)高于退化期组(1.356 9±0.041 7)和对照组(0.718 8±0.027 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增生期组和退化期组血管瘤组织中bFGF蛋白与bFGF mRNA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878,P<0.01;r=0.909,P<0.01).结论 bFGF参与调控血管瘤的发展过程,可作为区分增生期与退化期的标志之一;bFGF蛋白与bFGF mRNA基因表达在血管瘤组织中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雷红召;孙斌;董长宪;马玉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放疗过程中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转移瘤的近期效果.方法 恶性肿瘤合并骨转移老年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6MV-X线行普通放疗,观察组放疗方法同观察组,并于每次放疗后静脉滴注华蟾素注射液20 mL/次,1次/d,5次/周,共4周.比较2组骨转移灶控制率、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转移灶控制率(75.7%)、疼痛缓解率(81.8%)、生活质量改善率(84.8%)均高于对照组(70.0%、73.3%、73.3%),2组骨转移灶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降低发生率(27.3%)低于对照组(46.7%)(P<0.05).结论 放疗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并骨转移止痛效果明显,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任民柱;王振华;高国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作为负反馈调节因子,microRNA-146a的异常表达以及调控诱导Th17细胞分化,参与了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microRNA-146a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microRNA-146a与干燥综合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邓志勇;王楷文;刘磊;石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外显子组是全部外显子区域的集合,外显子组捕获及下一代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组分析技术,是高效筛选新致病基因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应用该项技术已发现一系列疾病的新致病基因,目前也广泛用于肿瘤和罕见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对该项技术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作者:武文峰;孙立元;杨士伟;袁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造影导管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室电极植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8例随机分为造影导管组和常规方法组各14例,常规方法组通过骨性标记经长鞘操控导丝并植入三腔起搏器左心室电极,造影导管组在导管造影指导下寻找冠状窦,操控导丝至目标血管后植入三腔起搏器左心室电极.观察2组左心室电极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左心室电极植入侧静脉/侧后静脉成功率.结果 2组术中均未出现并发症;造影导管组手术时间为(21.3±5.6) min,造影剂用量为(37±12) mL,X线曝光时间为(10.5±4.6) min,电极植入侧静脉/侧后静脉成功率为100.0%;常规治疗组手术时间为(32.1±11.3) min,造影剂用量为(21±5)mL,X线曝光时间为(16.9±7.7) min,电极植入侧静脉/侧后静脉成功率为64.3%,2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应用造影导管指导左心室电极植入有效、可行.
作者:赵鹏;姜铁民;曾山;陈少伯;储毓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是一种新的血管内超声后处理技术,可实时重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类组织图像,对斑块进行更准确分辨.本文就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岳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青年男性(年龄≤44岁)278例(心肌梗死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56例,双支病变组64例和3支病变组58例,选择同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青年男性208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代谢综合征比率,观察代谢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1)心肌梗死组代谢综合征比率(60.07%)高于对照组(25.48%),3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77.59%、73.43%)高于单支病变组(48.07%) (P<0.05),3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支病变组代谢综合征患者3个危险因子比率高于4个危险因子和5个危险因子(P均<0.05);3支病变组代谢综合征患者5个危险因子比率高于3个危险因子(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男性人群中代谢综合征(OR=4.125)、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3.903)、吸烟(OR=2.828)、血红蛋白(OR=1.053)及尿酸(OR=1.004)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是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昭;张京梅;黄觊;王茜;张冬花;吴翔宇;程宇彤;孙涛;阴赪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和格雷夫斯病(Graves'disease,GD)患者甲状腺组织内淋巴细胞分布情况与特征.方法选择HT患者28例(HT组),GD患者15例(GD组),无功能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6例(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获取甲状腺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 CD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 CD8+),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 CD25+ CD127),总B淋巴细胞(CD3 CD19+),总自然杀伤细胞(CD3-CD16+ CD56+)的细胞数及CD4+/CD8+.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T组CD3+总T淋巴细胞升高,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降低(P<0.05),GD组CD3-(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和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下降(P<0.05),CD3+ CD4+的T淋巴细胞和CD4+/CD8+明显升高(P<0.05);HT组与GD组CD3+ CD8+T淋巴细胞和CD3 CD19+B淋巴细胞及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CD3+总T淋巴细胞及CD3 (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较GD组升高,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较GD组下降(P<0.05).结论 HT和GD患者甲状腺组织内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发生偏移,提示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病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晓玲;王存丰;翟亚萍;汪艳芳;袁慧娟;马跃华;赵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D4+ CD25 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AS患者(AS组)和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cocyte antigen B27,HLA B27)、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HLAB27阳性AS组外周血CD4+ CD25 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11.41±3.69)%)明显高于对照组((8.78±2.84)%)(P<0.01).AS组血沉((14.54±9.10)mm/h)及C-反应蛋白((6.51±4.18)mg/L)均高于对照组((8.55±5.56) mm/h和(3.39±2.32)mg/L)(P<0.01).结论 HLA-B27阳性AS患者外周血CD4 + CD25 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率增高,并可能与AS疾病进程有关.
作者:蔡春水;肖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隔日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首次接受含大剂量顺铂方案化疗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化疗同时隔日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对照组每日同时应用盐酸托烷司琼;观察2组化疗第1~5天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控制情况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化疗第1~5天食欲减退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第3天恶心控制率(77.8%)高于对照组(55.6%)(P<0.05),迟发性呕吐控制率(80.6%)高于对照组(58.3%)(P<0.05).结论 隔日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可有效预防化疗所致急性和迟发性胃肠道反应.
作者:陈琪;张晓峰;陈金秀;苏琼华;王娇峰;侯盘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短肠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短肠综合征患儿14例依据住院时间分为2组,2006年1月-2009年6月住院7例短肠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治疗;2009年7月 2012年2月住院7例短肠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比较2组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出生后100 d及6个月体质量增加、出院后1 a内住院次数.结果 观察组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出生后100 d及6个月体质量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 a内住院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肠综合征患儿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缩短肠外营养和住院时间,减少1 a内住院次数,增加体质量.
作者:曹振杰;吴学军;孙雪花;陈琦;谷雅川;杨婵婵;张永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去甲斑蝥素对人肝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阴性表达细胞系SK-HEP-1及AFP阳性表达肝癌细胞系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氮甲基唑蓝比色法分析斑蝥素、去甲斑蝥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斑蝥素、去甲斑蝥素对肝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情况.结果 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对SK-HEP-1及HepG2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提示,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作用SK-HEP-1及HepG2后明显抑制细胞周期,呈G2/M期阻滞,并可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可能参与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望成为肝癌有效治疗药物.
作者:解昕;寿柳梅;吴梦瑶;李道明;陈凯;陶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患者进行两段式口腔种植修复,定期随访观察种植修复情况.结果 本组种植成功率100%,无种植体松动和种植体周围放射透视区,种植体周围无骨质不稳定,患者无疼痛.结论 种植修复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效果确切,具有稳定、舒适、美观、咀嚼功能良好且不损伤余留牙等优点.
作者:吴德宏;王娟;刘晶;秦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异位妊娠高危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将接受IVF-ET后临床妊娠的2 947例孕妇分为单纯宫外孕组98例、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组9例、宫内妊娠组2 840例,对各组一般情况、助孕方式、激素水平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VF-ET后异位妊娠发生率为3.63%(107/2 947);常规IVF-ET后异位妊娠率(4.25%)高于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后异位妊娠率(2.17%),新鲜周期后异位妊娠率(4.07%)高于复融周期后异位妊娠率(2.57%)(P<0.05);且单纯宫外孕组及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组中有输卵管病变及宫外孕病史者均高于宫内妊娠组(P<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单纯宫外孕组及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宫内妊娠组(P<0.05);注射日雌二醇、移植后14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单纯宫外孕组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 输卵管病变史、受精方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水平、内膜厚度等均是异位妊娠发生的影响因素;移植后14 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高低有助于异位妊娠早期诊断.
作者:王璐;梁琳琳;何巧花;李杭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