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魁;曹剑;董然
目的 观察常规法和改良法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s,PSA)的效果.方法 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PSA冠心病患者17例,其中8例Ⅰ型PSA行常规法治疗,6例Ⅰ型PSA行改良法治疗,3例Ⅱ型PSA行常规法治疗.结果 行常规法治疗8例Ⅰ型PSA,凝血酶用量(350±88)u,瘤腔内血栓形成时间(57±33)s,1例术后1d复发,1例术后3d并发同侧下肢静脉血栓,余6例治疗成功;行改良法治疗6例Ⅰ型PSA,凝血酶用量(230±73)u,瘤腔内血栓形成时间(36±30)s,均治疗成功,术后未复发,无相关并发症发生;3例Ⅱ型PSA行常规法治疗,2例治疗成功,1例瘤体大径7.0 cm、瘘口宽3.8 mm者,3次注射凝血酶总量达500u后瘤体仍未闭合,治疗失败.结论 Ⅰ型PSA可首选改良法,且改良法治疗凝血酶用量少、血栓形成时间短,Ⅱ型PSA不适合改良法.
作者:景红霞;郑光美;白姣;雷林;彭月享;杨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短肠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短肠综合征患儿14例依据住院时间分为2组,2006年1月-2009年6月住院7例短肠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治疗;2009年7月 2012年2月住院7例短肠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比较2组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出生后100 d及6个月体质量增加、出院后1 a内住院次数.结果 观察组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出生后100 d及6个月体质量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 a内住院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肠综合征患儿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缩短肠外营养和住院时间,减少1 a内住院次数,增加体质量.
作者:曹振杰;吴学军;孙雪花;陈琦;谷雅川;杨婵婵;张永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是一种新的血管内超声后处理技术,可实时重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类组织图像,对斑块进行更准确分辨.本文就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岳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syndecan-1与贲门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癌旁正常贲门黏膜、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贲门癌组织中syndecan-1表达情况,并分析syndecan-1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yndecan-1蛋白在贲门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8.9%(28/72)、76.9%(20/26)、100.0%(40/40);syndecan-1蛋白表达强度与贲门癌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呈负相关(P<0.05);syndecan-1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ndecan-1表达缺失与贲门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呼秀峰;姚俊;如乙;冯笑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引起的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心肌桥及临床无明显心绞痛患者22例均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按冠状动脉心肌桥狭窄程度分别计算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面积及严重程度.结果 22例中3例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缺血,5例为混合性心肌缺血,14例为可逆性心肌缺血,平均缺血面积占心肌总面积的(18.0±5.6)%,严重程度低于正常参考值1.6±0.8个标准差.结论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用于冠状动脉心肌桥引起的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诊断、心肌损害严重程度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贾鹏;高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D4+ CD25 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AS患者(AS组)和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cocyte antigen B27,HLA B27)、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HLAB27阳性AS组外周血CD4+ CD25 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11.41±3.69)%)明显高于对照组((8.78±2.84)%)(P<0.01).AS组血沉((14.54±9.10)mm/h)及C-反应蛋白((6.51±4.18)mg/L)均高于对照组((8.55±5.56) mm/h和(3.39±2.32)mg/L)(P<0.01).结论 HLA-B27阳性AS患者外周血CD4 + CD25 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率增高,并可能与AS疾病进程有关.
作者:蔡春水;肖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s,MEA)技术检测犬心房电生理特征的价值.方法 健康比格犬1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起搏组各7只,假手术组植入起搏器不起搏,起搏组植入起搏器持续起搏左心耳;8周后开胸取出2组心脏,剪取左心耳立即切片(厚度500 μm),将标本固定在MEA记录系统,记录2组左心耳组织的场电位波形、场电位时程改变及电激动的传导并进行比较.结果 14只实验犬均成功植入埋藏式动物实验用高频起搏器(400次/min);起搏组连续起搏期间,心电图监测可见起搏器信号,起搏器工作正常,并可见典型心房颤动改变;MEA记录系统显示,2组左心耳场电位形态与倒置心房肌动作电位的膜电位曲线相似;假手术组场电位时程((192.14±15.49) ms)高于起搏组((164.29±7.87) ms) (P<0.01);假手术组电激动传导顺序从左至右、左下至右上向外周缓慢递减传导,传导过程中场电位信号电压逐渐递减;起搏组电激动传导顺序总体趋势与假手术组一致,向外周传导,但在传导过程中电压逐渐降低的梯度样改变消失.结论 MEA技术可用于研究心房电生理特性.
作者:冯艳;孙娟;于付生;张彦;侯月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吸烟与心绞痛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相关性.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的心绞痛患者229例,根据有无吸烟史分为吸烟组132例,非吸烟组97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吸烟组患者按吸烟程度及状态分为轻、中度吸烟(吸烟指数≤400支/a)亚组65例和重度吸烟(吸烟指数>400支/a)亚组67例,以及当前吸烟亚组90例和戒烟亚组42例,分别比较亚组间Hcy水平.结果 心绞痛患者血清Hcy在吸烟组(15.4(12.0,21.4) μmol/L)高于非吸烟组(12.1(10.5,14.9) μmol/L)(P<0.01);多因素分析在校正性别、年龄等因素后提示,吸烟与Hcy (OR=1.092,95% CI:1.038~1.148,P<0.01)呈独立相关性;重度吸烟亚组Hcy(17.4(12.1,24.4) μmol/L)高于轻、中度吸烟亚组(13.8(11.6,18.9)μmol/L)(P<0.05);当前吸烟亚组Hcy(16.7(12.6,23.1) μmol/L)高于非吸烟组(12.6(10.7,15.2)μmol/L)(P<0.01 7);戒烟亚组Hcy(13.8(11.4,19.4)μmol/L)与非吸烟组(12.6(10.7,15.2) 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吸烟与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cy呈独立相关性,长期大量吸烟可增加Hcy水平.
作者:王苏;文杰;张艳艳;程宇彤;孙涛;张冬花;阴赪茜;张京梅;李志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检测血清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97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按照NYHA分级分为4组,以6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清BNP含量.结果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清BNP含量((1 632.5±396.4)ng/L)高于对照组((47.3±26.7)ng/L) (P<0.01);扩张性心肌病患者NYHA分级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血清BNP水平分别为(478.0±163.4)、(785.0±213.8)、(1 126.0±273.4)、(1 938.0±353.6)n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功能NYHA分级相关,血清中BNP水平在扩张性心肌病诊断和对心功能分级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涂学亮;薛燕平;王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女性不孕症患者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或解脲支原体(urea plasna ureal yticum,UU)感染情况.方法 8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根据是否有生殖道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非感染性组50例;应用PCR技术分别检测2组CT、UU值,比较2组CT、UU以及CT+UU阳性率.结果 感染组CT、UU、CT+UU阳性率分别为38.2%、41.2%、17.6%,非感染组分别为18.0%、14.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或CU感染与女性不孕症有一定关系.
作者:李中锋;王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以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干预抗胸腺细胞抗体诱导的大鼠肾炎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变化及1,25(OH)2D3对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和血钙的影响.方法 将45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炎模型组、1,25(OH)2D3干预组(干预组)各15只,肾炎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均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单克隆抗胸腺细胞抗体,造模成功后用1,25(OH)2D3干预干预组大鼠,分别于干预后第1、3、7、1 4、21天各选取3只大鼠收集24 h尿液并采集动脉血,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和血钙水平.结果 肾炎模型组在注射单克隆抗胸腺细胞抗体后第1天即产生大量尿蛋白,第3天达高峰,至第21天恢复正常;干预组尿蛋白水平在干预后第1、3、7、14天均明显低于肾炎模型组(P<0.05),且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3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肌酐、尿素氮和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OH)2D3可降低抗胸腺细胞抗体诱导的肾炎模型大鼠尿蛋白水平,且对肾功能和血钙水平无影响.
作者:李建锋;安勇;索洁;杨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和带线锚钉紧缩缝合内侧支持带治疗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髌骨脱位患者50例,术前髌骨恐惧试验均为阳性,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和带线锚钉紧缩缝合内侧支持带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0~18个月,髌骨恐惧试验均转为阴性,术后IKDC评分((89.2±4.3)分)、Lysholm评分((91.6±2.7)分)均较手术前((51.6±3.7)分,(60.5±4.2)分)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 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带线锚钉紧缩缝合内侧支持带治疗外伤性髌骨脱位疗效确切.
作者:江海滨;白伦浩;李彬;苏伊拉;王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及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起始剂量10 mg/次,1次/12 h;对照组40例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起始剂量20mg/次,1次/12 h.2组均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大剂量60 mg/次,硫酸吗啡缓释片大剂量120mg/次,治疗3d后比较2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均明显减轻,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为(44.00±12.71)min,对照组为(85.00±12.96)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1%,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及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的临床效果相近,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起效快,不良反应轻,服用安全.
作者:李新权;吕靖;金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高危因素.方法 45例PCM患者(PCM组),44例其他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PCM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 PCM组先天性乳头凹陷或发育不良、外伤或乳晕区手术累及、口服避孕药、既往乳腺炎史、药物流产史或人工流产史、乳房退行性变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先天性乳头凹陷或发育不良、外伤或乳晕区手术累及、口服避孕药、既往乳腺炎病史是PC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或发育不良、外伤或乳晕区手术累及、口服避孕药、既往乳腺炎病史是PCM发病的高危因素,可为临床PCM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刘云峰;王宏;段永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复杂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行逆行插管肠腔内排列术18例、顺行插管肠腔内排列术11例、顺行插管改良肠腔内排列术5例,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肠瘘1例,切口感染6例,腹泻2例;随访6个月~5 a,均未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住院.结论 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有效.
作者:李国庆;任金祥;王旺河;张超;梁鸿;郑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含单绒毛膜囊双胎的多胎妊娠减胎术临床效果.方法 13例含单绒毛膜囊双胎的多胎妊娠患者于阴道超声引导下采用负压抽吸方法行选择性单绒毛膜囊双胎减胎术.结果 13例均一次减胎成功,术后2d超声检查示被减胚胎胎心搏动消失;1例单卵单胎及单绒毛膜囊双胎中保留胚胎胎心搏动良好,12例减灭妊娠囊内双胎未见胎心,保留孕囊内胎心搏动良好;术后随访10例成功分娩,3例早产,获健康婴儿12个,3例继续妊娠中,无妊娠流产.结论 含单绒毛膜囊双胎的多胎妊娠,早期经阴道超声引导下采用负压抽吸方法实施单绒毛膜囊双胎选择性减胎术安全、有效.
作者:胡玥玥;张颖;张真珍;张昌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隔日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首次接受含大剂量顺铂方案化疗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化疗同时隔日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对照组每日同时应用盐酸托烷司琼;观察2组化疗第1~5天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控制情况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化疗第1~5天食欲减退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第3天恶心控制率(77.8%)高于对照组(55.6%)(P<0.05),迟发性呕吐控制率(80.6%)高于对照组(58.3%)(P<0.05).结论 隔日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可有效预防化疗所致急性和迟发性胃肠道反应.
作者:陈琪;张晓峰;陈金秀;苏琼华;王娇峰;侯盘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血清抵抗素、瘦素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关系.方法 选取T2DM并MS患者29例(T2DM+ MS组)、非T2DM的MS患者28例(单纯MS组)、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抵抗素、瘦素水平,同时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胰岛素,并计算体质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T2DM+MS组、单纯MS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瘦素、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MS组与单纯MS组空腹血糖、收缩压、瘦素和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素水平升高与体质量指数、血尿酸、收缩压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相关;瘦素水平升高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相关.结论 血清瘦素和抵抗素水平与MS密切相关,高血清瘦素水平在MS和T2DM形成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雒晓春;李云霞;聂春燕;秦毅强;敖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探讨氯吡格雷抵抗与临床相关因素及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 行PCI术ACS患者648例,术前给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术后给予75 mg维持剂量治疗;术后14~18 h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功能,将腺苷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3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并进行分组,比较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非抵抗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生化指标水平、PCI术基本特征和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PCI术后101例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15.6%;氯吡格雷抵抗组性别比例、血红蛋白水平与氯吡格雷非抵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抵抗组术后6个月再入院率、再发心绞痛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非抵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 氯吡格雷抵抗患者PCI术后再入院率、再发心绞痛概率高于非抵抗者,PCI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氯吡格雷抵抗的重要预测因子.
作者:黄晓红;陈昱;唐勇;解玉泉;张亚臣;沈成兴;李毅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 22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85例及非房颤组14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BNP水平,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房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97.24(82.65,118.3)μg/L)较非房颤组(73.56(61.18,90.37)μg/L)明显升高(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浆BNP水平与冠心病合并房颤呈独立相关(OR=2.426,95%CI:1.438~3.562;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是预测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的独立危险因子,有望成为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房颤风险的重要血浆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林旭辉;陈子凌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