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合姑息手术促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血管发育临床研究

朱耀斌;范祥明;李志强;苏俊武;张晶;李晓锋;刘爱军;王栋;刘迎龙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发育不良, 体肺分流, Glenn手术
摘要:目的 观察体肺分流联合Glenn手术治疗重度肺血管发育不良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后肺血管发育隋况.方法 41例合并难治性肺动脉发育不良的紫绀型复杂先心病患儿,根据两侧肺动脉发育情况选择体肺分流、Glenn手术等姑息手术方式治疗,观察手术前、后肺动脉指数改变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1例死于心跳骤停,其余患者随访6~72个月,手术后两侧平均肺动脉指数(32.60±11.70)较术前(21.81±8.66)明显增高(P<0.05).结论 体肺分流联合Glenn手术等治疗可促进重度肺血管发育不良紫绀型复杂先心病患者双侧肺动脉的发育.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0例,给予乙胺碘呋酮负荷剂量75~150mg/次,15~20 min静脉注射后以0.5~1.0 mg/min速度微量泵维持静脉注射,观察用药后15 min及1,2,24 h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用药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患者均未出现QT间期明显延长、心功能恶化、室性心律失常加重或猝死;2例出现心动过缓者药物减量后心率恢复正常.结论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恶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

    作者:莫逆;陈海坚;梁金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他汀类药物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28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68例为治疗组,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21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结果 治疗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后(1.23±1.11)mg/L较治疗前(1.58±1.49)mg/L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1.93±1.22)mg/L与治疗后(2.10±1.77)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30.60±24.50)u/kg明显低于对照组(47.30±31.20) u/kg(P<0.05),且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2.82±1.73)低于对照组(4.5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s-CRP、透析时间、血清铁蛋白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并减少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作者:朱晗玉;张冬;洪权;耿文佳;刘沫言;陈香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53例肺癌患者应用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监测治疗前、第2次和第4次化疗后血清癌胚抗原、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变化,同时行CT等检查.结果 治疗后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鳞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率15.09%,部分缓解率为77.36%,无变化5.66%,进展1.89%,近期有效率92.45%.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猛;周志刚;潘元威;牛广君;常伟;杜可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3.0T高场强MRI在累及重要功能区脑肿瘤手术中价值

    目的 探讨3.0T高场强MRI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d,BOLD)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累及重要功能区脑肿瘤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累及重要功能区肿瘤患者30例,均于术前应用BOLD技术确定皮层区与肿瘤的空间关系,在检查中针对患者肿瘤存在位置制订双手相向运动任务或朗读任务.术中电刺激确定功能区皮层,应用神经导航系统结合DTI显示的纤维走行确定手术入路.对皮质激活图像数据进行评估,并分为功能组15例,常规组15例,比较2组手术后KPS评分.结果 30例患者双手相向运动任务或朗读任务BOLD检查皮层区均有激活,激活区域与皮质电刺激相对应;术后功能组KPS评分(83.67±5.21)分较常规组(81.73±6.79)分高(P<0.05).结论 术前BOLD-MRI检查可准确显示功能皮层区与肿瘤间关系,联合神经导航及DTI信息用于肿瘤切除术中,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黄婷婷;刘鹏飞;杨宏宽;李露露;傅常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单纯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单纯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开腹单纯修补术联合药物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48例,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疗程结束后1个月溃疡愈合率93.75%(45/48),术后1 a及2 a溃疡复发率分别为4.21%和5.93%;无因复发而再次行手术治疗者.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辅助药物三联疗法疗效满意.

    作者:高振兴;高振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变应性哮喘患者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检测与分析

    目的 分析变应性哮喘患者过敏原特异性抗体谱,以指导临床诊断及脱敏治疗.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174例变应性哮喘患者(哮喘组)、141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比较2组检测结果,分析特异性抗体阳性与变应性哮喘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多种过敏原特异性IgE,IgM,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12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是变应性哮喘的危险因素(OR>2),其中危险度较高的前3种过敏原依次为淡水鱼(OR=13.32)、春季花粉(OR=7.36)、蒿草花粉(OR=7.15);13种过敏原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和11种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可作为变应性哮喘的危险因素(OR>2).结论 淡水鱼等多种过敏原是变应性哮喘发病危险因素.

    作者:刘晶;邹晓岩;尹金植;徐伟;闫冰迪;马忠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发作性睡病误诊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儿,男,6岁,以“白昼睡眠增多,双下肢无力8个月”为主诉于2011年2月就诊.8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腹痛,持续约10 min后自行缓解,缓解后活动正常,每日发作2~3次,无意识丧失及四肢抽搐,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显示:右颞叶蛛网膜囊肿、透明膜囊肿,未明确诊断,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患儿仍每日发作,并逐渐出现精神差,睁眼无力,睡眠增多,走路无力,易跌倒等症状.7个月前患儿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持续约2 min后自行缓解,当日发作2次后再次至当地医院就诊,入院后未再发生四肢抽搐,但入院当日出现烦躁不安、打人、撕咬被褥等症状,住院第2天出现幻觉,恐惧不敢睡觉.

    作者:邹慧莉;陈国艳;杨婷;宿长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HTK液对瓣膜置换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 比较HTK液和含血停搏液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 42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术中心肌保护液分别使用含血停搏液或HTK液.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72 h及7d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中B型脑钠肽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比较2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临时起搏器应用情况、多巴胺剂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B型脑钠肽与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多巴胺剂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生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中HTK心脏停搏液对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含血停搏液.

    作者:张楠;周岊梧;王桂才;白传明;宋书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髋臼骨折外科治疗进展

    髋臼骨折的治疗对骨科医生是一大挑战,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金标准,未来微创将成为髋臼骨折治疗的方向.本文就髋臼骨折的外科治疗围手术期处理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永明;陈亮;张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尿胱抑素C联合尿转铁蛋白与尿β2-微球蛋白联合尿微量白蛋白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价值

    目的 探讨尿胱抑素C(cystatin C,Cyst C)和尿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联合检测与尿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mALB≤30mg/24 h者118例为A组,mALB>30~220 mg/24 h者120例为B组;21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C组.采用ELISA法检测尿Cyst C,TRF,β2-MG,mALB,比较尿Cyst C和尿TRF联合检测与尿β2 -MG和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非参数检验分析,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Cyst C的AUC(0.645)<尿β2-MG AUC(0.794),尿TRF的AUC (0.783)>尿mALB的AUC(0.768);尿mALB和β2-MG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60.9%高于尿CystC和TRF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51.3% (P<0.01).结论 2种联合检测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均有价值.

    作者:刘凯;陆晨;刘红;刘颖;赵红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低场强MRI对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对软组织血管瘤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组织穿刺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血管瘤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诊断软组织血管瘤13例,误诊为不典型性脂肪瘤、软组织纤维瘤各1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3例、呈高等混杂信号2例;T2WI呈较高信号6例,高信号9例;13例可见条索状低信号分隔,5例增强扫描可见分块状强化.结论 软组织血管瘤在低场强MRI表现上有特征性,可为术前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李晓红;郭俊涛;孙林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方法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经微导管注射维拉帕米与经导引导管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急诊PCI治疗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患者52例,随机分为维拉帕米组和替罗非班组各26例.维拉帕米组将微导管置入靶血管远端,经微导管注射维拉帕米;替罗非班组直接经导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比较2组PCI手术结束时血流达到TIMI 3级和心肌组织灌注达到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s,TMPG)3级的百分率,出现无复流现象至首次注射药物时间,血流恢复至TIMI 3级时间,心肌组织灌注恢复至TMPG 3级时间,PCI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和术后7d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手术结束时维拉帕米组心肌组织灌注恢复至TMPG 3级百分率高于替罗非班组(P<0.05),2组冠状动脉恢复TIMI 3级血流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拉帕米组出现无复流现象至首次注射药物所需时间较替罗非班组长(P<0.05),冠状动脉恢复TIMI 3级血流时间、心肌组织灌注恢复TMPG 3级时间较替罗非班组短(P<0.05),2组PCI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术后7d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PCI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置入微导管于远端血管注射维拉帕米逆转无复流现象优于经导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

    作者:赵鹏;姜铁民;李玉明;赵季红;陈少伯;刘军翔;朱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应用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且遗传背景稳定、抗原性小、临床易于培养扩增,是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优质的种子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张燕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吻合口瘘发生于术后5~14 d,平均7d;均经综合治疗后痊愈,愈合时间8~12 d;未行肠造瘘及2次手术.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操作可预防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正确放置引流管及灌洗引流、有效控制感染并应用生长抑素等,有助于吻合口瘘愈合.

    作者:杜荣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性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合并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23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A,B,C组,50例血压正常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比较4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行超声检查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及内膜光滑度和连续性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4组年龄、脉压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冠心病、糖尿病患病率,体质量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较D组增高(P<0.05),A,C组吸烟率、空腹血糖较D组增高(P<0.05),B组三酰甘油水平较D组增高(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脉压差、年龄和吸烟相关;A,B,C组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明显高于D组.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应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沈彦明;尹彦亮;李霞;田双;刘艳丽;牛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作用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质量分数1%利多卡因20 mL+质量分数1‰肾上腺素0.6 mL进行麻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质量分数0.375%罗哌卡因粉针75 mg.比较2组麻醉前、切皮前及手术结束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结束即刻VAS评分.结果 2组切皮前心率、平均动脉压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结束时VAS评分(1.23±1.52)分较对照组(3.53±2.53)分低(P<0.01).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用于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安全可靠.

    作者:赵海源;张宁;殷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雷莫司琼对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女性患者恶心及呕吐的预防作用

    目的 观察雷莫司琼对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女性患者术后恶心及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130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雷莫司琼组各65例,2组均采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预计手术结束前20 min,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雷莫司琼组静脉注射雷莫司琼0.3 mg.观察2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雷莫司琼组术后6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6~24 h,>24~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莫司琼组术后各时间点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莫司琼可降低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下女性患者全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术后6h内作用较明显.

    作者:李兰;王秀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对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价值.方法 测定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11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hs-CRP及IM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hs-CRP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测.

    作者:刘国玲;李宜川;尤丽菊;芦琨;胡灵卫;孟凡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血栓抽吸联合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节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冠状动脉血栓抽吸联合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节律的影响.方法 对7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冠状动脉血栓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其中38例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联合PCI介入术(急诊介入组),41例行择期PCI介入术(择期介入组);观察2组术后2周及1 a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术后2周及1 a择期介入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急诊介入组(x2=12.012,P<0.05;x2 =11.737,P<0.05).结论 急诊直接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冠状动脉血栓安全、有效,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张庆成;张向峰;汪承炜;潘桂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8例误诊分析

    目的 总结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冠心病5例,周期性麻痹3例,慢性结肠炎3例,肝炎肝硬化、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各1例;误诊时间15 d~6个月;确诊后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症状好转.结论 了解非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及时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可避免误诊.

    作者:曲东显;王艳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