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王秀兰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及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在老年犬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心房肌组织中表达变化及其与心房颤动及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健康比格犬18只随机分为成年、老年窦性心律组各5只、成年、老年持续性房颤组各4只.采用Masson 三色法染色,计算胶原容积分数以测定纤维化程度,采用RT-PCR检测左心房MMP-9及TIMP-1的mRNA水平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其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 与成年窦性心律组比较,其余3组心房肌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高(P<0.01);TIMP-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MMP-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TIMP-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老年窦性心律组及老年持续性房颤组MMP-9 mRNA表达水平较成年窦性心率组升高(P<0.05);与成年持续性房颤组比较,老年持续性房颤组纤维化程度增加,胶原容积分数明显增高(P<0.05),TIMP-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 心房组织中MMP-9和TIMP-1基因表达失衡可能是影响胶原代谢、造成增龄性心房颤动时心房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与增龄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有关.
作者:李发鹏;甘天翊;姜涛;张健;毛婷;汤宝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吻合口瘘发生于术后5~14 d,平均7d;均经综合治疗后痊愈,愈合时间8~12 d;未行肠造瘘及2次手术.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操作可预防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正确放置引流管及灌洗引流、有效控制感染并应用生长抑素等,有助于吻合口瘘愈合.
作者:杜荣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肪酶( 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突变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rimer 5.0软件针对LPL基因分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12例,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扩增LPL基因1~9号外显子及相邻部分内含子,进行核苷酸测序,并与LPL基因全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1例LPL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错义杂合突变;1例LPL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同义杂合突变;8例LPL基因第6内含子5'端的几个位点处发生相同的碱基置换(1388+73T>G,1388+ 108G>A,1388+82C>A);2例患者未检出核苷酸变化.结论 LPL基因缺陷与高甘油三脂血症密切相关,LPL基因检测可用于临床上有遗传倾向的严重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的基因诊断.
作者:潘晓冬;杜兰萍;孙立元;徐胜媛;蔺洁;王绿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质量分数1%利多卡因20 mL+质量分数1‰肾上腺素0.6 mL进行麻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质量分数0.375%罗哌卡因粉针75 mg.比较2组麻醉前、切皮前及手术结束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结束即刻VAS评分.结果 2组切皮前心率、平均动脉压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结束时VAS评分(1.23±1.52)分较对照组(3.53±2.53)分低(P<0.01).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用于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安全可靠.
作者:赵海源;张宁;殷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薏苡仁酯对结肠癌SW48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结肠癌SW480细胞分为4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C,D组分别在培养基中给予5,10,20 mg/L薏苡仁酯处理.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4组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 作用24 h后,B,C,D组的抑制率分别为16.43%,22.51%,31.24%,呈剂量依赖关系,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24 h D组细胞G0~G1期比例较A组增高,S期细胞比例较A组降低(P<0.05);D组24,48 h凋亡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薏苡仁酯可在体外直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在结肠癌中药防治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保学明;卢建华;伍兆锋;张峻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体检人群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22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者192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脂指标、体质量指数、血压、肝功能、空腹血糖、血尿酸等,并行肝脏B超检查,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其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男性舒张压、空腹血糖、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转肽酶及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谷氨酸转肽酶、舒张压、血尿酸、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邓笑伟;刘冰;马春梅;王春秋;刘万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普通光学显微镜、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以上2种方法检测98例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并与肾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诊断肾小球源性血尿敏感性92.7%,特异性88.0%;普通光学显微镜诊断肾小球源性血尿敏感性85.4%,特异性 84.0%,2种方法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对鉴别血尿来源均有诊断价值.
作者:胡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行气管插管治疗7例;行大动脉调转术21例,Nikaidoh术3例,Rastelli术1例,手术时间210~500 min;术后1d死亡1例,因严重并发症放弃治疗1例.结论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术前维持有效氧饱和度、术后加强心功能维护、积极处理并发症有利于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作者:姚艺;龚芳;李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 33例行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胸骨左缘第2肋间作长1.5~2.5 cm切口,显露肺动脉并于肺动脉前壁缝荷包,在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置入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结果 封堵成功32例,失败1例中转开胸手术;术后随访1~31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创伤小、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作者:张玉展;李红昕;刘海涛;黄犇;似继承;曾祥瑞;李娜;孙晓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且遗传背景稳定、抗原性小、临床易于培养扩增,是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优质的种子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张燕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2型糖尿病活性维生素D3干预组(干预组)各10只.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T2DM组及干预组饲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后,干预组大鼠给予活性维生素D3灌胃,T2DM组给予等量花生油灌胃,7周后检测3组24 h尿蛋白水平,观察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和肾功能、血生化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CD6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情况.结果 T2DM组大鼠三酰甘油、血糖、24 h尿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尿素氮、体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24 h尿蛋白、血糖、肾质量高于对照组,尿素氮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胆固醇、24 h尿蛋白低于T2DM组,肾质量和体质量高于T2DM组(P<0.01);T2DM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D6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干预组(P<0.01).结论 活性维生素D3可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CD68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细胞因子表达,抑制巨噬细胞浸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有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马丽娟;杜国利;赵琦英;朱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尿胱抑素C(cystatin C,Cyst C)和尿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联合检测与尿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mALB≤30mg/24 h者118例为A组,mALB>30~220 mg/24 h者120例为B组;21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C组.采用ELISA法检测尿Cyst C,TRF,β2-MG,mALB,比较尿Cyst C和尿TRF联合检测与尿β2 -MG和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非参数检验分析,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Cyst C的AUC(0.645)<尿β2-MG AUC(0.794),尿TRF的AUC (0.783)>尿mALB的AUC(0.768);尿mALB和β2-MG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60.9%高于尿CystC和TRF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51.3% (P<0.01).结论 2种联合检测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均有价值.
作者:刘凯;陆晨;刘红;刘颖;赵红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以“中、上腹部疼痛1个月”为主诉于2011年1月24日就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部疼痛,胃镜检查示胃角前壁小片状糜烂,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提示为黏膜内印戒细胞癌,遂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距病变0.5 cm电凝下作标记一圈,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后,完整切除病灶,检查切缘的完整性.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黏膜内印戒细胞癌,并取标本4点作切缘组织病理,1处发现异形细胞.
作者:吴涛;田志强;陆春雷;莫晓东;吴国忠;张超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冠状动脉血栓抽吸联合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节律的影响.方法 对7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冠状动脉血栓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其中38例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联合PCI介入术(急诊介入组),41例行择期PCI介入术(择期介入组);观察2组术后2周及1 a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术后2周及1 a择期介入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急诊介入组(x2=12.012,P<0.05;x2 =11.737,P<0.05).结论 急诊直接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冠状动脉血栓安全、有效,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张庆成;张向峰;汪承炜;潘桂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在蛇咬伤治疗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的21例蛇咬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均行患肢切开减压及伤口切开排毒术,创面覆盖封闭负压引流材料,5~9 d患肢肿胀消退后行伤口一期缝合,并联合应用抗蛇毒血清、糖皮质激素、甘露醇等内科治疗后痊愈,未出现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材料可减少蛇咬伤毒素吸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防止因肢体肿胀而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作者:毕方刚;陈聚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流产的早期预测对产妇临床意义重大,但目前尚缺乏前瞻性的预测方法,各种预测指标均有其局限性,在临床实践中可尝试多种指标联合检测,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作者:金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28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68例为治疗组,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21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结果 治疗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后(1.23±1.11)mg/L较治疗前(1.58±1.49)mg/L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1.93±1.22)mg/L与治疗后(2.10±1.77)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30.60±24.50)u/kg明显低于对照组(47.30±31.20) u/kg(P<0.05),且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2.82±1.73)低于对照组(4.5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s-CRP、透析时间、血清铁蛋白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并减少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作者:朱晗玉;张冬;洪权;耿文佳;刘沫言;陈香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甲状腺素治疗前、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检测41例甲减患者(甲减组)及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及血脂水平,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甲减组治疗前促甲状腺激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降低(P<0.05);甲状腺素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水平降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升高(P<0.05);甲减组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变化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P<0.05).结论 甲减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甲状腺激素治疗可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张海渤;李明倩;佟丽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8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于支架置入后36 h~5 d;血栓形成后1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内尿激酶溶栓,11例存活,1例死亡;3例未行冠状动脉尿激酶溶栓者中1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冠状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逯保军;高爱玲;李莉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53例肺癌患者应用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监测治疗前、第2次和第4次化疗后血清癌胚抗原、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变化,同时行CT等检查.结果 治疗后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鳞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率15.09%,部分缓解率为77.36%,无变化5.66%,进展1.89%,近期有效率92.45%.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猛;周志刚;潘元威;牛广君;常伟;杜可扑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