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展;李红昕;刘海涛;黄犇;似继承;曾祥瑞;李娜;孙晓玉
目的 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2型糖尿病活性维生素D3干预组(干预组)各10只.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T2DM组及干预组饲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后,干预组大鼠给予活性维生素D3灌胃,T2DM组给予等量花生油灌胃,7周后检测3组24 h尿蛋白水平,观察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和肾功能、血生化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CD6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情况.结果 T2DM组大鼠三酰甘油、血糖、24 h尿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尿素氮、体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24 h尿蛋白、血糖、肾质量高于对照组,尿素氮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胆固醇、24 h尿蛋白低于T2DM组,肾质量和体质量高于T2DM组(P<0.01);T2DM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D6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干预组(P<0.01).结论 活性维生素D3可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CD68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细胞因子表达,抑制巨噬细胞浸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有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马丽娟;杜国利;赵琦英;朱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对软组织血管瘤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组织穿刺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血管瘤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诊断软组织血管瘤13例,误诊为不典型性脂肪瘤、软组织纤维瘤各1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3例、呈高等混杂信号2例;T2WI呈较高信号6例,高信号9例;13例可见条索状低信号分隔,5例增强扫描可见分块状强化.结论 软组织血管瘤在低场强MRI表现上有特征性,可为术前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李晓红;郭俊涛;孙林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肪酶( 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突变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rimer 5.0软件针对LPL基因分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12例,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扩增LPL基因1~9号外显子及相邻部分内含子,进行核苷酸测序,并与LPL基因全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1例LPL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错义杂合突变;1例LPL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同义杂合突变;8例LPL基因第6内含子5'端的几个位点处发生相同的碱基置换(1388+73T>G,1388+ 108G>A,1388+82C>A);2例患者未检出核苷酸变化.结论 LPL基因缺陷与高甘油三脂血症密切相关,LPL基因检测可用于临床上有遗传倾向的严重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的基因诊断.
作者:潘晓冬;杜兰萍;孙立元;徐胜媛;蔺洁;王绿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 33例行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胸骨左缘第2肋间作长1.5~2.5 cm切口,显露肺动脉并于肺动脉前壁缝荷包,在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置入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结果 封堵成功32例,失败1例中转开胸手术;术后随访1~31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创伤小、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作者:张玉展;李红昕;刘海涛;黄犇;似继承;曾祥瑞;李娜;孙晓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以“中、上腹部疼痛1个月”为主诉于2011年1月24日就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部疼痛,胃镜检查示胃角前壁小片状糜烂,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提示为黏膜内印戒细胞癌,遂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距病变0.5 cm电凝下作标记一圈,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后,完整切除病灶,检查切缘的完整性.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黏膜内印戒细胞癌,并取标本4点作切缘组织病理,1处发现异形细胞.
作者:吴涛;田志强;陆春雷;莫晓东;吴国忠;张超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冠状动脉血栓抽吸联合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节律的影响.方法 对7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冠状动脉血栓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其中38例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联合PCI介入术(急诊介入组),41例行择期PCI介入术(择期介入组);观察2组术后2周及1 a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术后2周及1 a择期介入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急诊介入组(x2=12.012,P<0.05;x2 =11.737,P<0.05).结论 急诊直接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冠状动脉血栓安全、有效,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张庆成;张向峰;汪承炜;潘桂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水平.方法 30例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与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并比较2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脏彩超指标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395,P<0.01)、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舒张晚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292,P<0.05)、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529,P<0.01)呈负相关,与左心房内径(r=0.300,P<0.05)及左心室后壁厚度(r=0.262,P<0.05)呈正相关;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舒张功能分级、NYHA分级明显相关(P<0.01);N-末端脑钠肽前体诊断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AUC为0.702,佳诊断界值127.58 pg/mL,此时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83.3%.结论 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诊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及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文君;姚亚丽;邓爱云;张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53例肺癌患者应用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监测治疗前、第2次和第4次化疗后血清癌胚抗原、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变化,同时行CT等检查.结果 治疗后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鳞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率15.09%,部分缓解率为77.36%,无变化5.66%,进展1.89%,近期有效率92.45%.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猛;周志刚;潘元威;牛广君;常伟;杜可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及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在老年犬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心房肌组织中表达变化及其与心房颤动及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健康比格犬18只随机分为成年、老年窦性心律组各5只、成年、老年持续性房颤组各4只.采用Masson 三色法染色,计算胶原容积分数以测定纤维化程度,采用RT-PCR检测左心房MMP-9及TIMP-1的mRNA水平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其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 与成年窦性心律组比较,其余3组心房肌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高(P<0.01);TIMP-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MMP-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TIMP-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老年窦性心律组及老年持续性房颤组MMP-9 mRNA表达水平较成年窦性心率组升高(P<0.05);与成年持续性房颤组比较,老年持续性房颤组纤维化程度增加,胶原容积分数明显增高(P<0.05),TIMP-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 心房组织中MMP-9和TIMP-1基因表达失衡可能是影响胶原代谢、造成增龄性心房颤动时心房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与增龄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有关.
作者:李发鹏;甘天翊;姜涛;张健;毛婷;汤宝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普通光学显微镜、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以上2种方法检测98例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并与肾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诊断肾小球源性血尿敏感性92.7%,特异性88.0%;普通光学显微镜诊断肾小球源性血尿敏感性85.4%,特异性 84.0%,2种方法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对鉴别血尿来源均有诊断价值.
作者:胡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p27在不同病理类型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法检测p27在135例胃癌组织及4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情况,其中高、中分化腺癌55例,低分化腺癌53例,黏液癌27例.结果 胃癌组p27阳性表达率(45.93%)低于对照组(84.44%);胃高、中分化腺癌p27阳性表达率(65.45%)高于胃低分化腺癌(33.96%)和黏液癌(40.74%)(P均<0.05),胃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间p27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胃癌组织中p27阳性表达率(48.00%)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22.50%)(P<0.05);术后生存期≥5 a者胃癌组织中p27阳性表达率(52.63%)高于术后生存期<5a者(16.67%)(P<0.05).结论 p27在胃癌中的低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有关;检测胃癌组织中p27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肿瘤进展及预后.
作者:王晓盛;刘丽娜;孟华;张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髋臼骨折的治疗对骨科医生是一大挑战,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金标准,未来微创将成为髋臼骨折治疗的方向.本文就髋臼骨折的外科治疗围手术期处理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永明;陈亮;张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3.0T高场强MRI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d,BOLD)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累及重要功能区脑肿瘤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累及重要功能区肿瘤患者30例,均于术前应用BOLD技术确定皮层区与肿瘤的空间关系,在检查中针对患者肿瘤存在位置制订双手相向运动任务或朗读任务.术中电刺激确定功能区皮层,应用神经导航系统结合DTI显示的纤维走行确定手术入路.对皮质激活图像数据进行评估,并分为功能组15例,常规组15例,比较2组手术后KPS评分.结果 30例患者双手相向运动任务或朗读任务BOLD检查皮层区均有激活,激活区域与皮质电刺激相对应;术后功能组KPS评分(83.67±5.21)分较常规组(81.73±6.79)分高(P<0.05).结论 术前BOLD-MRI检查可准确显示功能皮层区与肿瘤间关系,联合神经导航及DTI信息用于肿瘤切除术中,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黄婷婷;刘鹏飞;杨宏宽;李露露;傅常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合并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23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A,B,C组,50例血压正常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比较4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行超声检查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及内膜光滑度和连续性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4组年龄、脉压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冠心病、糖尿病患病率,体质量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较D组增高(P<0.05),A,C组吸烟率、空腹血糖较D组增高(P<0.05),B组三酰甘油水平较D组增高(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脉压差、年龄和吸烟相关;A,B,C组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明显高于D组.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应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沈彦明;尹彦亮;李霞;田双;刘艳丽;牛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尿胱抑素C(cystatin C,Cyst C)和尿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联合检测与尿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mALB≤30mg/24 h者118例为A组,mALB>30~220 mg/24 h者120例为B组;21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C组.采用ELISA法检测尿Cyst C,TRF,β2-MG,mALB,比较尿Cyst C和尿TRF联合检测与尿β2 -MG和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非参数检验分析,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Cyst C的AUC(0.645)<尿β2-MG AUC(0.794),尿TRF的AUC (0.783)>尿mALB的AUC(0.768);尿mALB和β2-MG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60.9%高于尿CystC和TRF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51.3% (P<0.01).结论 2种联合检测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均有价值.
作者:刘凯;陆晨;刘红;刘颖;赵红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感染途径及主要致病菌,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4 865例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8.02%,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38.72%),其次为血液、皮肤、黏膜、胃肠道等;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有上升趋势;早产、低体重儿,气管插管,应用抗生素及抗生素使用时间>7 d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3.29%,11.02%,28.91%,9.53%及16.68%;住院时间长者医院感染率增高.结论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针对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感染途径、致病菌特点,加强监测,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张亭;张君平;王晓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心律失常性晕厥47例(87.0%),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心房颤动伴长间歇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11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1例,洋地黄中毒1例;器质性心脏病7例(13.0%),包括冠心病心肌缺血4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例.经治疗44例(81.5%)未再发生晕厥.结论 心源性晕厥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及时合理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冯振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肩峰下滑囊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2例为观察组,非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肱骨外科颈骨折1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方式取肩峰下滑囊标本,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方式取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肩峰下滑囊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含量.结果 观察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表达水平(760.36±98.61) pg/mL及(620.34±101.43)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30.35±97.30)pg/mL及(320.42±98.51)pg/mL(P<0.05).结论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滑囊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可能与肩峰下骨赘、肩袖退变等肩峰下间隙内病理变化有关.
作者:郑冲;瞿玉兴;蒋涛;徐建达;高益;赵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流产的早期预测对产妇临床意义重大,但目前尚缺乏前瞻性的预测方法,各种预测指标均有其局限性,在临床实践中可尝试多种指标联合检测,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作者:金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经微导管注射维拉帕米与经导引导管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急诊PCI治疗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患者52例,随机分为维拉帕米组和替罗非班组各26例.维拉帕米组将微导管置入靶血管远端,经微导管注射维拉帕米;替罗非班组直接经导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比较2组PCI手术结束时血流达到TIMI 3级和心肌组织灌注达到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s,TMPG)3级的百分率,出现无复流现象至首次注射药物时间,血流恢复至TIMI 3级时间,心肌组织灌注恢复至TMPG 3级时间,PCI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和术后7d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手术结束时维拉帕米组心肌组织灌注恢复至TMPG 3级百分率高于替罗非班组(P<0.05),2组冠状动脉恢复TIMI 3级血流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拉帕米组出现无复流现象至首次注射药物所需时间较替罗非班组长(P<0.05),冠状动脉恢复TIMI 3级血流时间、心肌组织灌注恢复TMPG 3级时间较替罗非班组短(P<0.05),2组PCI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术后7d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PCI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置入微导管于远端血管注射维拉帕米逆转无复流现象优于经导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
作者:赵鹏;姜铁民;李玉明;赵季红;陈少伯;刘军翔;朱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