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与急性胰腺炎预后相关性分析

席利力;古丽米热·阿尔肯;高鸿亮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体质量指数, 三酰甘油,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与急性胰腺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9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19例(SA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180例(MAP组),比较2组入院时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Ranson评分、Balthazar CT分级等指标,分析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AP组入院时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水平高于MAP组(P<0.05);Ranson评分≥3分、Balthazar CT分级为D或E级者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水平分别高于Ranson评分<3分、Balthazar CT分级为A,B或C级者(P<0.05);体质量指数和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与Ranson评分、Bahhazar CT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 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水平可反映急性胰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可用于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及CT诊断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肺部少见良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术前确诊率较低.肺硬化性血管瘤细胞主要由间质细胞和立方状细胞构成,组织结构由血管瘤样区、乳头状区、硬化区和实性区组成,且有不同程度移行.CT常表现为肺周围型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手术切除可治愈.本文就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及CT表现作一综述.

    作者:何闯;刘云;郑伟;叶伦;李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75例,根据感染菌种不同分为真菌感染组(A组)30例,非真菌感染组(B组)45例,对A,B组急性病理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肠外营养、肠麻痹、留置尿管、高血糖、器官衰竭例数、抗生素应用、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PACHEⅡ评分、肠麻痹>7 d、高血糖及抗生素应用≥7d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生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肠麻痹、高血糖和抗生素应用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控制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郭玉峰;余淼;张国营;宋连成;姚宝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在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进行诊断及治疗131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明确诊断131例(100%);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124例(94.66%),中转开腹7例(5.34%);手术时间30~105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20~200mL,平均55 mL;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均未发生肠粘连,腹腔脓肿,肠间脓肿、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8个月,均未复发.结论 腹腔镜技术具有微刨、安全、恢复快等优点,对外科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树杰;孙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地佐辛复合曲马多用于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镇痛效果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曲马多用于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90例,麻醉诱导均采用效应室靶控模式静脉泵注丙泊酚5 μg/mL,瑞芬太尼6 ng/mL,并静脉注射司可林100mg.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曲马多2.0 mg/kg的30例为T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的30例为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曲马多1.5mg/kg的为T+D组.比较3组手术、呼吸恢复、苏醒时间,拔管后10 min警觉/镇静评分,拔管后1,10 min 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手术,呼吸恢复、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拔管后10 min警觉/镇静评分、拔管后l,10 mmin VAS评分与D组及T+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拔管后10 minVAS评分与T+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拔管后均未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马多与地佐辛合用可增强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晏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脾切除术治疗脾动脉部分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23例

    目的 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脾功能亢进复发行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3例脾动脉部分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者实施脾切除术.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中见脾脏与周围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粘连;手术时间(167.83±50.27)min;术中出血量(847.81±210.77)mL;切除脾脏重量(376.65±107.76)g;术后患者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提高( P<0.01).结论 脾切除术用于治疗脾动脉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可行、有效.

    作者:周明银;王道岭;陈涛;王永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与急性胰腺炎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与急性胰腺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9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19例(SA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180例(MAP组),比较2组入院时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Ranson评分、Balthazar CT分级等指标,分析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AP组入院时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水平高于MAP组(P<0.05);Ranson评分≥3分、Balthazar CT分级为D或E级者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水平分别高于Ranson评分<3分、Balthazar CT分级为A,B或C级者(P<0.05);体质量指数和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与Ranson评分、Bahhazar CT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 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水平可反映急性胰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可用于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席利力;古丽米热·阿尔肯;高鸿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对心房颤动预防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房颤动(房颤)电生理机制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房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10只.房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采用快速心房起搏(频率600次/min)制作急性房颤模型,对照组仅植入电极不起搏,阿托伐他汀组起搏前用阿托伐他汀2 mg/(kg·d)灌胃7d.观察起搏0,4,8,12,16,20,24 h时房颤诱发率、房颤持续时间、心房有效不应期和频率适应性的变化.结果 起搏后8,12,16,20,24 h房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房颤诱发率高于对照组(P<0.05),房颤组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房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房颤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阿托伐他汀组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较房颤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起搏4h后房颤组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P<0.05),心房有效不应期频率适应性降低(P<0.05),随起搏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加重;阿托伐他汀组起搏12 h后心房有效不应期高于房颤组(P<0.05),起搏8h后心房有效不应期频率适应性的降低较房颤组减少(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快速心房起搏兔心房肌的电重构,表现为抑制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和心房有效不应期频率适应性不良,可有效预防房颤发生,但并不影响房颤维持时间.

    作者:杨尚磊;周祁娜;陈华;徐晓霞;张广伟;季萌;阿斯也古丽·艾尼;侯月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TAP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变应性鼻炎相关性

    目的 初步探讨抗原提呈相关转运蛋白1(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1,TAP1)*rs1135216及rs207148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变应性鼻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1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病例组)、15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样本TAP1* rs1135216及rs2071480基因位点多态性,并与NCBI基因库中世界其他种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TAP1两位点基因型频率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TAP1两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世界其他种族人群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结论 TAP1* rs1135216及rs2071480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变应性鼻炎易感性无关,可能不是易感基因.

    作者:陈庆勇;冯娟;韦桂玲;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广西红水河流域壮族长寿家系MTP-493G/T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关系

    目的 探讨广西红水河流域壮族长寿家系微粒体三酰甘油转移蛋白(microsomal triglyceride transfer protein,MTP)-493G/T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RFLP方法对广西红水河流域壮族长寿家系(HZL组)MTP基因的-493G/T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与当地非壮族长寿家系(HNL组)、壮族非长寿家系(HZN组)进行比较;测定3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析几种基因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及其在长寿中的作用.结果 3组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ZL组和HNL组TT基因型个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HZL组IT基因型个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GG和GT基因型个体(P<0.05);HZN组内各基因型个体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红水河流域壮族长寿人群存在MTP-493G/T单碱基突变,TT基因型个体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永平降低有关.

    作者:卢少华;刘承武;罗桓;吕泽平;胡才友;彭均华;罗晓秋;王菲;尹瑞兴;林伟雄;潘尚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人PIF1全长基因及其截短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人PIF1基因5’端、3’端及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从pCR2.1-TOPO-PIF1原始质粒中,采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PIF1,PIF1N及PIF1C,将目的基因和目的载体pcDNA3.1(-)分别酶切;纯化酶切产物后定向连接,并将其转化大肠杆菌DH5α,对生长出的克隆行特异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鉴定为阳性的克隆送样测序.结果 凝胶成像结果显示重组基因pcDNA3.1(-)-PIF1,pcDNA3.1(-)-PIFIN及pcDNA3.1(-)-PIF1C酶切后条带大小分别为1 926,540,1 428 bp.结论 成功构建hPIF1基因5’端、3’端及全长基因表达载体,分别为pcDNA3.1(-)-PIF1N,pcDNA3.1(-)-PIF1C及pcDNA3.1(-)-PIF1.

    作者:王攀;赵德根;徐涛;顾永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4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依据颈椎JO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8a,术前JOA评分为(8.21±1.44)分,术后为(13.51±1.93)分,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崔力扬;罗建平;田书建;刘继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早期治疗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早期治疗预后效果.方法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抗抑郁药物干预组(干预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非抗抑郁药物组(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比较2组不同时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生活能力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l).结果 治疗后14 d及3,6个月,2组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均逐渐减低,MBI评分逐渐增加,干预组HAMD评分、NIHSS评分减降低程度及MB1评分增高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早期抗抑郁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召晨;于福英;杜瑞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单独及联合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价值.方法 RA患者38例(RA组),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32例(非RA自免组),炎症患者34例(炎症组),同期体检健康者38名(对照组),分别应用ELISA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4组血清抗CCP抗体和RF水平比较4组抗CCP抗体和RF水平及阳性率,分析抗CCP抗体单独及与RF联合早期诊断RA的价值.结果 RA组抗CCP抗体水平、抗CCP抗体及RF阳性率均高于非RA自免组、炎症组、对照组(P<0.0l);RA组RF阳性率高于抗CCP抗体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诊断RA特异度(94.23%)高于RF(67.30%)(P<0.01);抗CCP抗体与RF联合诊断RA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总符合率、Youden指数均高于2项指标单独检测(P<0.01).结论 抗CCP抗体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与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准确性.

    作者:何莉;田丽;孟冬娅;李丽;张英辉;安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25-二羟维生素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E-钙黏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E-钙黏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干预组,各24只,模型组与干预组大鼠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假手术组开腹后仅游离左输尿管.干预组于建模起给予1,25-二羟维生素D30.5μg/mL灌胃,1次/d,连用14 d;余3组给予花生油1mL/d,1次/d,灌胃.4组分别于术后1,3,7,14d各处死6只大鼠,取左侧肾脏标本,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及间质纤维化损害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组大鼠E-钙黏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钙黏素阳性表达量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增多(P<0.01);干预组E-钙黏素表达量增多,TGF-β1表达减少(P<0.05).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程度与E-钙黏素呈负相关(r=-0.833,P<0.01),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呈正相关(r=0.806,P<0.01);E-钙黏索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间呈负相关(r=-0.871,P<0.01).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可能通过维持肾组织E-钙黏素的表达、抑制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来减轻肾脏纤维化.

    作者:张国锐;林智峰;杨晓萍;赵瑾;陶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产科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11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11例产科大出血患者,于抗休克治疗同时急诊行双侧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根据出血部位选择髂内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 本组介入治疗均一次成功,2例子宫瘢痕妊娠者同时行介入化疗,介入操作时间30~60 min;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例分别行阴道裂伤及残端缝合,子宫瘢痕妊娠者介入化疗后行清宫术;1例入院时已切除子宫,余10例均成功保留子宫.结论 介入治疗可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迅速止血,免于剖腹探查和子宫切除,保留了患者生育功能,是治疗产科出血性疾病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妍芳;赵秀清;孙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细胞核因子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关系

    目的 探讨细胞核因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6份宫颈癌组织(宫颈癌组)及19份慢性宫颈炎组织(对照组)中细胞核因子的表达情况,2组标本术前均用PCR技术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DNA分型检测.结果 宫颈癌组细胞核因子阳性表达率(96.15%)高于对照组(10.52%)(P<0.05);细胞核因子在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组的表达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细胞核因子阳性表达与宫颈癌发病及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焱;杜趁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多指标联合检测诊断颅脑损伤致早期肾损害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β2-微球蛋白(microglobulin,MG)、α1-MG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颅脑损伤致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 检测颅脑损伤致早期肾损害患者62例(颅脑损伤组)、同期体检健康者80名(对照组)血清Cys C,mAlb,β2-MG,α1-MG水平,比较4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颅脑损伤致早期肾损害的阳性率.结果 颅脑损伤组血清Cys C,mAlh,β2 -MG,α1-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4项指标联合诊断颅脑损伤致早期肾损害的阳性率为88.71%,高于Cys C(66.13%),mAlb(56.45%),β2-MG(62.90%),α1-MG(53.52%)单独诊断阳性率(P<0.01).结论 Cys C,mAlb,β2-MG,α -MG联合检测有助于颅脑损伤致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作者:严蜀华;李素君;韩晓峰;叶青跃;杨明建;石应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TSRH-3D系统结合椎间融合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重度腰椎滑脱应用TSRH-3D系统结合椎间融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TSRH-3D系统结合椎间融合方法治疗重度腰椎滑脱患者,按症状改善、骨性融合、内固定材料牢固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132例患者达骨性融合,治疗优良率97.0%.结论 充分减压的基础上应用TSRH-3D系统可使滑脱腰椎得以有效复位和坚强固定.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康复.

    作者:杨彬;金毅;郑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肛肠压力学监测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动力障碍分型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肛肠压力监测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动力障碍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肛肠动力学监测系统测定20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FC组)及5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相关压力学指标.结果 肛门直肠动力异常116例患者中Ⅰ,Ⅱ及Ⅲ型分别为64,38,14例;Ⅱ型者肛门静息压低于肛门直肠动正常组和Ⅰ,Ⅲ型组(P<0.05);出口梗阻型者肛肠测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传输型者肛管松弛压高于对照组(P<0.05),传输正常型、混合型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与及肛管松弛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肠压力学检测可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动力障碍分型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马木提江·阿巴拜克热;黄宏国;艾尔哈提·胡塞音;阿力木江·阿布都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308例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发生气胸47例,咯血16例,肺内出血10例,呼吸衰竭2例,窒息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25.3%,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2.9%,病死率0.3%.结论 气胸发生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咯血与肝功能异常有相关;严重不良事件与KPS评分低有关.

    作者:李英;李辉;王思勤;丁娟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