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薄层及增强CT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价值

孙槟;赵绍宏;聂永康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评价CT薄层及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价值.方法 经手术或组织活检病理证实的186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薄层扫描,并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3种方法诊断肺部疾病的准确率.结果 CT平扫、增强扫描及薄层扫描诊断恶性结节的准确率分别为78.5%,87.1%,88.2%;薄层扫描发现恶性征象结节计数高于CT平扫(z=-5.72,P=0.000);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增强扫描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537.结论 CT薄层扫描可较清晰显示病灶细微结构,对诊断肺结节有重要价值.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放疗后复发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对复发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不良反应.方法 50例首程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行IMRT治疗,放疗处方剂量中位值54 Gy(50~60 Gy),1.8~2.0 Gy/次,5次/周.结果 本组患者首程放疗至再程放疗时间11~30个月,均完成IMRT治疗,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8例、无变化11例、进展4例,治疗有效率70%;IMRT治疗中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1~2级8例、3级3例,急性放射性肺炎1~2级17例,骨髓抑制1~2级16例,急性心脏损伤1~2级3例,其发生率分别为22.0%,34.0%,32.0%,6.0%,但均未发生4级放射性不良反应.结论 IMRT治疗放疗后复发性食管癌近期疗效满意,急性放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王权;刘海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不同危险分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不同危险分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NSTEACS患者75例依据危险分层分为低危25例(低危组),中危25例(中危组),高危25例(高危组),同期住院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5例为对照组;比较入院即刻、入院24 h及7d4组血清NT-proBNP、肌钙蛋白T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水平;随访1 a,观察4组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危组各时间点NT-proBNP、肌钙蛋白T和hs-CRP水平高于中、低危组及对照组(P<0.05);NSTEACS患者入院即刻、入院24 h及7 d NT-proBNP水平与肌钙蛋白T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入院即刻、入院24 h时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高危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中、低危组(P<0.05).结论 NT-proBNP可作为NSTEACS不同危险分层远期预后的一项评价指标.

    作者:周祖勇;潘仰中;梁金花;麦海源;尹小刚;周红辉;黄建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宫颈病变组织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亚型感染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 (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ERC)的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感染情况,及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宫颈病变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129例,依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Ⅰ组41例、CINⅡ组29例、CINⅢ组35例及宫颈癌组(SCC组)24例,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各组均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及HPV DNA检测,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TERC基因扩增情况.结果 hTERC表达阳性率CINⅠ组(7.31%)、CINⅡ组(34.48%)、CINⅢ组(62.86%)及SCC组(75.00%)与对照组(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与SCC组高于CIN Ⅰ组(P< 0.05);hTERC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931,P=0.031);对照组,宫颈癌前病变组(CIN Ⅰ组+Ⅱ组+Ⅲ组)与SCC组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15.00%,45.71%,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TERC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r=0.381,P=0.002).结论 hTERC扩增在宫颈高度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中比例较高,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可能是宫颈癌进展的预测性指标.

    作者:韩英;李敏;段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白塞病60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白塞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眼部损害为首发症状者分别为20,19,12,9例;随病情进展,6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并生殖器溃疡22例,口腔溃疡并皮肤损害14例,口腔溃疡并眼部损害11例,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并眼部损害13例.结论 正确认识白塞病多器官损害的特点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作者:闫磐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价值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糖尿病肾病患者216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108例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行体外反搏治疗108例为治疗组,对治疗前、后24 h尿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体外反搏治疗后,治疗组糖尿病肾病Ⅲ与Ⅳ期患者24 h尿白蛋白、尿及血β2-微球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P<0.05),较治疗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治疗组糖尿病肾病V期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可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24h尿白蛋白、尿及血β2微球蛋白水平,对患者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谢玉谦;陈亚利;刘晓康;丁艳;伍珊;陈萍;梁亚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脑胶质瘤患者6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给予伽玛刀治疗,治疗组36例给予伽玛刀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3个月疗效、脑水肿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近期缓解率(75.0%)较对照组(69.7%)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3个月脑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CD3+及CD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CD8+水平及CD4+/CD8+较治疗前增高(P<0.05);2组白细胞计数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及脑水肿发生率.

    作者:杨丽型;马晨辰;张建新;李学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病临床特征与相关致病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 探讨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病(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NBIA)的临床特征及相关致病基因突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一NBIA家系的临床特征,应用PCR结合DNA直接测序法进行PLA2G6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NBIA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影像学表现为头部MRI T2加权像呈双侧苍白球、黑质部位对称性低信号,苍白球低信号区的前内侧出现高信号;NBIA家系患者未发现PLA2G6基因的致病突变,发现1个多态,为c.G87A.结论 NBIA临床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表现,中国人NBIA患者PLA2G6基因突变可能罕见.

    作者:马明明;李书剑;史晓红;李玮;张杰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α-酮酸联合醋酸钙对中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代谢紊乱的影响

    目的 观察α-酮酸联合醋酸钙对中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和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 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ance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中老年患者63例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口服碳酸钙D3,B组21例口服碳酸钙+复方α-酮酸,C组21例口服醋酸钙+复方α-酮酸,3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钙、磷及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 3组治疗后血清磷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血清钙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A,B组高于C组(P<0.05);A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较治疗前增高(P<0.05).结论 α-酮酸与醋酸钙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CAPD患者高磷血症,避免血钙升高,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李海剑;刘慧;陶雅非;任东升;李玉东;张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染色体9p21上rs133304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染色体9p21上rs1333049基因多态性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227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组)(维族115例,汉族112例)和19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维族92例,汉族100例),应用TaqMan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维、汉族梗死组和对照组rs1333049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结果 维、汉族梗死组rs1333049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梗死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梗死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梗死组rs1333049位点CC与CG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维族CC与CG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汉族(P<0.05),维族C与G等位基因与汉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1333049的CC表型是新疆维、汉族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染色体9p21的rs1333049位点CC与CG基因型为维族心肌梗死的易感相关危险基因型;C等位基因为维族心肌梗死患者患病的危险等位基因.

    作者:杜蓉;李国庆;彭辉;程慧;郭自同;余小林;王凤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黄藤素对宫腔镜检查感染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黄腾素预防宫腔镜检查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行宫腔镜检查患者1 22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98例于宫腔镜检查术后口服黄藤素片,对照组527例术后口服头孢拉定+替硝唑,比较2组术后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0.57%,对照组为0.9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0.29%)低于对照组(2.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藤素可有效预防宫腔镜检查术后感染,且药物不良反应轻.

    作者:刘自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风筝皮瓣Ⅰ期修复外伤性眼睑皮肤缺损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风筝皮瓣Ⅰ期修复外伤性眼睑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外伤性眼睑皮肤缺损患者11例,在伤口清创缝合同时应用风筝皮瓣Ⅰ期修复眼睑皮肤缺损;于皮肤缺损颞侧皮肤松弛部位和外眦部至颞区发际线之间沿皮纹方向设计三角形风筝皮瓣,皮瓣大宽度≤缺损直径,长度为直径的1.5~2.0倍,推进前移至缺损创面,对位缝合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1 a,皮瓣均成活,无感染、坏死等不良反应发生,眼睑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风筝皮瓣转移灵活,操作简单易行,供区切口瘢痕不明显,是Ⅰ期修复外伤性眼睑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常规重组人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常规重组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7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给予常规重组人胰岛素治疗,对照组49例给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治疗8周后,测定2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并比较2组治疗期问低血糖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重组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可达到与生物合成胰岛素相同的降糖效果,其疗效满意、安全.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28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且均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腹部疼痛不适、腹部肿块和食欲不振为患者主要症状;术前诊断率28.57%,患者1,5,10a生存率分别为71.43%,53.57%,39.28%;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以及组织学分级与预后有关.结论 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误诊率高;手术切除是明确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的主要方法;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恶性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丙炎;刘战丛;李贺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后HLA-DR抗体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的反复自然流产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为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患者350例,应用自身对照法,采用配偶或第三方个体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检测和记录免疫治疗前后患者封闭抗体( HLA- DR抗体)的变化及妊娠成功率.结果 符合入组条件321例,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封闭抗体转为阳性195例(60.75%),2个疗程后累计转为阳性315例(98.13%);封闭抗体转为阳性患者中309例(98.09%)妊娠成功,6例封闭抗体持续阴性者仅3例妊娠成功.结论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有效提高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成功率;封闭抗体检测对评估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红彦;廖世秀;侯巧芳;郭谦楠;郭社珂;何淼;楚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研究

    目的 评价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 -1)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1例(ACS组)及体检健康者42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HMGB-1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径及二尖瓣口血流E/A峰值比.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左室射血分数及E/A明显降低,而左心室收缩期末径明显增大(P<0.05);血清HMGB-1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r=0.299,P<0.01).结论 血清HMGB-1水平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有助于评价其心脏收缩功能.

    作者:赵子文;祝雪丽;程振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结肠癌致肠梗阻46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围手术期处置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6例均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术前误诊7例;急诊手术25例,择期手术21例;15例术中行结肠灌洗减压治疗;行结肠癌根治+Ⅰ期吻合33例,结肠癌根治+Ⅰ期造瘘术10例,单纯乙状结肠双腔造瘘2例,另1例Ⅰ期结肠造瘘、Ⅱ期切除肿瘤、Ⅲ期实施闭瘘术;本组无死亡病例及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重视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和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李智刚;王莹;姚慧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囊型肝包虫病影像学诊断

    肝包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是危害牧区人民健康以及使牧区人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影像学是囊型肝包虫病的主要诊断方法,本文从影像学分型、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对囊型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桂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HBcAg和HBeAg对人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s B e antigen,HBeAg)对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 分离20例健康者外周抗凝血淋巴细胞,将贴壁细胞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培养至第7天,将树突状细胞分为HBcAg组、HBeAg组和树突状细胞对照组,分别加入HBcAg、HBeAg对树突状细胞刺激培养至第10天,检测刺激培养后细胞表型与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对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和淋巴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结果 HBcAg组、HBeAg组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3,CD86,HLA- ABC)水平和分泌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2p70水平、体外诱导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及淋巴细胞毒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cAg组增强树突状细胞的分子表达、分泌白细胞介素-12p70及体外诱导淋巴细胞毒活性与HBeA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cAg和HBeAg可增加人树突状细胞表达成熟活化的分子、分泌细胞因子,增强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及淋巴细胞毒活性.

    作者:石庆凤;刘琛志;袁建国;李庆方;曾维群;陈敏;任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L1壳蛋白检测对宫颈疾病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L1壳蛋白在不同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首次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患者236例,其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7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0例,鳞状细胞癌8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患者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制片进行HPV L1壳蛋白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V L1蛋白在表层细胞表达,在基底细胞无表达;HPV LI壳蛋白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Ⅱ与Ⅲ中、以及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8%,41.4%,4.8%,‰.结论 HPVL1壳蛋白在不同级别的鳞状上皮内病变中不同表达水平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判定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齐瑞玲;贾晓云;唐思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孕期管理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特点、孕期管理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妊娠合并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活动期SLE患者14例(非活动期组)、活动期患者11例(活动期组),SLE病程3个月~9 a;4例孕11~21周终止妊娠,余患者孕产过程良好;活动期患者发生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窘迫、贫血、血小板减少及产后出血等孕产期并发症较非活动期多.结论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首选药物;活动期SLE可导致妊娠并发症增多;多学科共同监管下,多数妊娠合并SLE患者妊娠结局良好.

    作者:苗薇;苗青;郭瑞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