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端粒酶在大鼠脊髓胶质瘢痕中表达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

涂来勇;杨明坤;阚瑞;黄凯;盛伟斌

关键词:脊髓损伤, 胶质瘢痕, 端粒酶
摘要: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大鼠脊髓胶质瘢痕中的表达及其与脊髓胶质瘢痕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只,观察组为脊髓损伤组,采用改良Allen's重物坠落法造模;对照组为假手术组,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脊髓损伤.分别于术后1,3,5,7,14,28,42,56 d取标本,用PCR-ELISA端粒酶检测法检测端粒酶表达,ELISA法检测胶质酸性纤维蛋白的表达,采用组织病理学观察胶质瘢痕的形成和发展.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端粒酶及胶质酸性纤维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病理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各时间点胶质瘢痕较对照组严重;观察组胶质瘢痕中胶质酸性纤维蛋白的表达与端粒酶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755,P<0.01).结论 端粒酶在脊髓胶质瘢痕中呈动态表达,可能是促进胶质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注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基因对大鼠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人血管内皮生长因于-B(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B,hVEGF-B)裸质粒DNA直接心肌注射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Wistar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只.建立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取缺血边缘区以先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hVEGF-B和真核载体pcDNA3.1的DNA分别行多点心肌注射.治疗组每点注射溶于生理盐水10μL中pcDNA3.1/hVEGF-B质粒DNA 10 μg,对照组给予等量pcDN/A3.1质粒DNA.4周后行血流动力学测定,检测梗死区血管数目及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给药后4周,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恢复较好,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VEGF-B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心肌细胞凋亡数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 pcDNA3.1/hVEGF-B裸质粒DNA心肌注射可转染心肌细胞并持续表达4周以上,可促进缺血心肌心功能恢复及血管新生.

    作者:张勇;王胜;张素阁;梁家立;王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端粒酶在大鼠脊髓胶质瘢痕中表达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大鼠脊髓胶质瘢痕中的表达及其与脊髓胶质瘢痕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只,观察组为脊髓损伤组,采用改良Allen's重物坠落法造模;对照组为假手术组,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脊髓损伤.分别于术后1,3,5,7,14,28,42,56 d取标本,用PCR-ELISA端粒酶检测法检测端粒酶表达,ELISA法检测胶质酸性纤维蛋白的表达,采用组织病理学观察胶质瘢痕的形成和发展.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端粒酶及胶质酸性纤维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病理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各时间点胶质瘢痕较对照组严重;观察组胶质瘢痕中胶质酸性纤维蛋白的表达与端粒酶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755,P<0.01).结论 端粒酶在脊髓胶质瘢痕中呈动态表达,可能是促进胶质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作者:涂来勇;杨明坤;阚瑞;黄凯;盛伟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Maisonneuve骨折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Maisonneuve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为闭合损伤,术前漏诊15例;均采取手术固定内、后踝骨折、修复内侧三角韧带以及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方法治疗;随访12~18个月,疗效优32例,良12例,可6例,治疗优良率88%;均未发生螺钉断裂、下胫腓再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对踝关节损伤患者行小腿内旋15°~25°全长X线片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Maisonneuve骨折;手术固定内、后踝骨折、修复内侧三角韧带以及固定下胫腓联合是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冯志杰;张辉良;罗程;王月;梁俊生;张洪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Z2直丝弓矫治器治疗错颌畸形34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Z2直丝弓矫治器治疗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及矫治要点.方法 34例错颌畸形患者均采用Z2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分析临床矫治步骤和特点.结果 本组矫治时间11~27(19±2)个月,其中不拔牙矫治10例,疗程11~17(14±4)个月,拔牙矫治24例,疗程17~27(21±1)个月;矫治后患者上、下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颌、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 Z2直丝弓矫治器用于各类错颌畸形的矫治,可精确控制牙齿位移,在减少弓丝弯制、控制支抗等方面有优势.

    作者:邓风章;吴德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尿酸和B型脑钠肽评估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和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预后zt的价值.方法 172例AMI患者人院后均给予镇痛、吸氧、心电监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再灌注等治疗,随访1个月并依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A组)和死亡组(B组),测定并比较2组SUA和BNP水平,分析影响AMI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A组SUA和BNP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和BNP水平增高是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结论 SUA和BNP水平可作为评估AMI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郭树领;张红祥;杨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鼻咽癌放化疗致糖代谢紊乱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化疗与糖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62例非糖尿病鼻咽癌患者均行放疗和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治疗第1~10周分别检测患者血常规及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5.43±1.02) mmol/L,治疗第1~10周其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增高,其中第5~8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7例(11.3%)空腹血糖>7.0 mmol/L,确诊糖尿病4例(6.5%),均需胰岛素及口眼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结论 鼻咽癌放化疗可导致患者糖代谢紊乱,空腹血糖水平增高及罹患糖尿病均可能与顺铂化疗致胰岛素分泌受抑制有关.

    作者:王小艳;王志伟;倪萍;于瀚宇;李海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Dickkopf-1在强直性脊柱炎病理过程中作用研究进展

    Dickkopf-1(Dkk-1)是Wnt信号路径的天然抑制因子,通过抑制Wnt信号传导通路影响骨化活动.体内Dkk-1血清水平降低、与Dkk-1受体的黏附功能下降或Dkk-1功能受损均可降低Dkk-1对Wnt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内β-连环蛋白水平升高并活化,从而调节成骨细胞分化和倾向于骨生成,终使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形成关节强直.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本身不受Dkk-1影响,且可以诱导Dkk-1的表达.

    作者:雷鹏真;危国军;裴孝鹏;康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去细胞组织工程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去细胞组织工程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的生物特性.方法 新鲜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组织3份,A组为对照组,不再进行进一步处理,B组采用胰蛋白酶+ Triton X-100去细胞方法对新鲜猪肺动脉带瓣管道进行去细胞处理,C组去细胞处理方法同B组,后行明胶嵌合再处理;3组均采用组织病理HE染色、ET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查,观察去细胞效果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改变;采用抗胶原纤维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及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检测明胶分子的填充和包裹效果.结果 采用去细胞方法可完整去除瓣膜、管壁组织中所有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蛋白多糖、糖蛋白),无细胞核碎片,B组瓣膜及血管壁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呈波浪状整齐排列、结构完整,得到“纯净”猪肺动脉纤维支架;C组可见明胶分子均匀填充在纤维间隙并包裹在纤维支架表面,通过透射电镜初步观察到填充的明胶成分有较好的包裹纤维的作用.结论 采用新型方法构建的组织工程猪肺动脉带瓣管道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王圣;李温斌;武喜红;马金辉;程兆云;赵子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负荷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在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152例拟行PCI术的高危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术前口服氯吡格雷600 mg+替罗非班0.4 μg/(kg·min)静脉注射30 min,继以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至术后36h者72例为观察组,术前仅口服氯吡格雷600 mg者80例为对照组,观察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观察组患者心肌灌注分级TMPG 2级以上发生率(87.5%)高于对照组(72.5%)(P<0.05),观察组校正TIMI计帧数(24.70±6.60)小于对照组(27.33±6.42)(P<0.05);2组PCI术后病变血管血流TIMI 3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7%)低于对照组(23.8%)(P<0.05),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联合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可改善ACS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减少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齐丽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MCF-7荷瘤小鼠血清及树突状细胞上清液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MCF-7荷瘤小鼠模型血清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上清液中细胞冈子水平的变化,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裸鼠(对照组)及MCF-7裸鼠模型(荷瘤组)各10只,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DCs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2水平.结果 荷瘤组血清TNF-α水平((314.81±103.36)pg/mL)低于对照组((371.87±115.30) pg/mL),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上清液TNF-α水平((1.88±0.10)ng/mL)高于对照组((1.72±0.07) ng/mL) (P<0.05);荷瘤组血清IL-6水平((170.72±54.51) pg/mL)高于对照组((122.35±20.65)pg/mL)(P<0.05),DCs上清液1L-6水平((57.18±5.06)pg/mL)高于对照组((44.53±4.86)pg/mL)(P<0.05);荷瘤组血清及DCs上清液IL-12水平((119.80±33.53)pg/mL和(89.76±8.89)pg/mL)均低于对照组((186.22±51.91)pg/mL和(157.98±48.31)pg/mL)(P<0.05).结论 MCF-7荷瘤小鼠血清IL-6可能参与该类乳腺癌肿瘤细胞的生长;DCs可能参与产生TNF-α,促进IL-6分泌,抑制IL-12分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弱.

    作者:张还珠;罗荣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对应用气压止血带行下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应用气压止血带行下肢骨科矫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应用气压止血带行下肢骨科矫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芬太尼4 μg/kg,异丙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右美托咪定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1.0μg/kg负荷量静脉注射10 min后,以0.5 μg/(kg·h)速度持续输注至松止血带;对照组在相应给药时点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应用右美托咪定/生理盐水负荷量前即刻(T1)、止血带充气前即刻(T2)以及充气后30 min(T;),60 min(T4),90 min(T5)和止血带放气后5 min(T6)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输出量.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T2~T6时间点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T3及T6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T3~T6时间点心排量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生率(67.5%)高于右美托咪定组(20.0%)(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控制行下肢手术患者由于应用止血带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作者:莫伟波;黎必万;梁军;陆彬堂;檀文好;黄华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ST段抬高形状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价值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的不同形状在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范围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77例首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再灌注前V3导联ST段抬高的形状分为ST段弓背向下抬高组(弓背向下组)24例,ST段斜坡型抬高组(斜坡型组)41例,ST段弓背向上抬高组(弓背向上组)12例.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弓背向下组、斜坡型组、弓背向上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为(2 287.0±1 001.2),(4 371.0±2 541.2),(5 322.0±3 219.6) u/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心肌梗死后第14天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8.8±0.1)%,(48.1±0.1)%,(41.0±0.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早期ST段抬高的形状不同对再灌注患者恢复期梗死范围及左室功能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作者:严丽丽;甘继宏;杨晶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观察组),采用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选择以子宫动脉结扎或髂内动脉结扎或子宫切除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4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有效率及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 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疗效确切,可作为剖宫产产后出血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韦瑞红;伍丽群;彭碧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解剖矫正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征的远期效果

    目的 评价解剖矫正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征的远期效果.方法 11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征患儿.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紫绀,1例有频繁缺氧发作,经皮血氧饱和度60%~85%,1例术前并发脑脓肿,4例伴明显肺动脉瓣及瓣环狭窄;术前共同瓣轻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2例;11例均采用右心房、右心室纵切口,二片法补片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左侧房室瓣裂隙采用间断缝合,右心室流出道加宽补片.结果 手术后11例患儿紫绀均消失,经皮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1例脑脓肿患儿先行脑脓肿治疗后再行矫正手术亦康复;术后超声检查显示2例二尖瓣少量反流,其中1例合并三尖瓣中度反流;术后早期无死亡;随访6个月~5a无死亡,患者NYHA心功能Ⅰ级或Ⅱ级.结论 解剖矫正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征手术安全、远期效果好.

    作者:张晶;吴祖凯;张为民;谭杰;李艳春;李倩倩;李健;拜合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卵巢癌患者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紫杉醇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代谢酶CYP3A5*3基因多态性与紫杉醇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107例卵巢癌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患者的CYP3A5*3基因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紫杉醇血药浓度,分析CYP3A5*3变异基因型与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携有变异基因型(CYP3A5* 3/*1+CYP3A5* 3/*3)者使用紫杉醇后恶心、呕吐、腹泻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携有野生基因型(CYP3A5* 1/*1)者(P<0.05),且发生风险分别是野生基因型携有者的4.32倍和4.08倍;0,24 h时CYP3A5*3变异基因型携带者紫杉醇血药浓度明显高于野生型基因者(P<0.05);24 h紫杉醇血药浓度>42 μg/L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42 μg/L者(P<0.05).结论 CYP3A5*3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紫杉醇不良反应,并与高血药浓度有关.

    作者:顾海娟;郭小红;朱冬梅;顾湘;姚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左室射血分数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ACS患者325例,根据LVEF水平四分位数分成Q1~Q4组,根据GRACE积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发生MACE的情况.结果 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1~Q4组GRACE分值分别为123.51±26.94,113.41±24.18,109.75±31.69及111.68±29.93,Q1组与Q3,Q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LVEF与GRACE评分呈负相关(r=-0.248,P<0.01);住院期间治疗后发生MACE者18例(5.5%);ROC分析基线GRACE评分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AUC为0.811(SE=0.064,95%CI:0.686~0.936,P<0.01);ROC分析基线LVEF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AUC为0.806(SE=0.073,96%CI:0.663~0.950,P<0.01),LVEF和GRACE评分的AUC在预测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价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EF与GRACE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危险分层和预测MACE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俊林;杨毅宁;马依彤;谢翔;刘芬;门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视力异常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3~6岁学龄前儿童2 650例进行视力和屈光检查,并对儿童家长进行视力异常相关因素问卷调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力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检出视力异常儿童2 273例(85.77%),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x2=23.85,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儿时吸氧史、看电视时间>3 h/d、睡眠时间<9 h/d为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危险冈素.结论 减少婴儿吸氧,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可降低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发生.

    作者:王斌;顾东英;黄彩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观察老年性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性肺炎患者86例(观察组)与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对照组),检测2组血浆D-D和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CRP和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患者血浆D-D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肺炎患者血浆D-D和CRP水平升高与年龄无相关性,检测其CRP和血浆D-D水平可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新正;涂学亮;肖征;郭丽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手术或活检组织病理确诊49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给予紫杉醇+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观察组(25例)给予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方案化疗,2组均21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进行1次疗效评定,以化疗结束时疗效作为终疗效;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8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56.0%;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15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1,P=0.027);观察组和对照组Ⅰ~Ⅱ度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51,P=0.007),2组骨髓抑制、贫血、腹泻或便秘、脱发、口腔炎、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作者:刘娜;马天江;牛松涛;张智慧;史磊;张国耀;支卫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先天性肠闭锁17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例无明显腹胀的空回肠闭锁患儿采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7例手术过程顺利,确诊空肠闭锁8例、回肠闭锁9例,合并美克尔憩室、肠气囊肿各1例,术中将闭锁肠管盲端及美克尔憩室、肠气囊肿一并切除;术后常规全静脉营养5~7 d,术后5d始经口喂养并逐渐增加喂哺量;术后随访6个月,仅1例小肠长度约70 cm患儿因腹泻、体质量不增而再次行肠外及肠内营养治疗,余16例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先天性肠闭锁可有效避免腹部长切口,并可防止术中肠管不必要暴露和损伤,能及时发现腹腔内合并畸形,适用于无明显腹胀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丰丽;张宏伟;马同胜;孙邡;李世宪;张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