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春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6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给予保肝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质量分数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疗效、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肤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刘卫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钬激光切除治疗多发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36例多发性膀胱肿瘤患者先行髂内动脉灌注检塞化疗,4~6 d后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术后常规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观察疗效.结果:患者均一次切除肿瘤,手术时间20~110 min,平均45 min,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 a,复发15例,死亡3例,其中1例因肿瘤转移死亡,2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结论: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钬激光切除治疗多发性膀胱肿瘤安全、简便,疗效满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力;郑涛;郭全喜;葛永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与女性尿失禁的关系.方法:以问卷方式对郑州市2所小学1~3年级学生家长及某幼儿因幼儿家长900人进行分娩方式及尿失禁发病率调查.排除首次经阴道自然分娩.但第2或第3胎行刹宫产者42例以及未交调查表9例,有效研究对象849例;对2种方式分娩后尿失禁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道分娩564例,年龄28~41岁,产后发生尿失禁70例,发生率12.41%;剖宫产285例,年龄30~42岁,产后发生尿失禁7例,发生率2.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道分娩可能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张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及其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Cys C/Alb)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血清Cys C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11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ys C水平,根据血清Cys C水平分为高Cys C组与正常Cys C组,按Child-Pugh标准进行肝功能评分及分级,分析2组Cys C水平、Cys C/Alb与Child-Pugh分值和分级的相关性,对Cys C/Alb与Child-Pugh分值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49例血清Cys C水平升高,62例血清Cys C水平正常;高Cys C组Child A级16例、B级13例和C级20例,Cys C值、Cys C/Alb比值与Child-Pugh分值和分级均呈正相关;正常Cys C组Child A级37例、B级23例和C级2例,Child-Pugh分值和分级与Cys C值无相关性,与Cys C/Alb呈正相关.2组Cys C/Alb比值与Child-Pugh分值均存在直线回归关系.结论:高血清Cys C的肝硬化患者Cys C值或Cys C/AIb比值可较好评价其肝功能情况,反应肝硬化程度,Cys C/Alb比值与肝功能相关性的密切程度优于Cys C值,可作为血清Cys C水平正常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有效评价指标.
作者:杨雪;邱春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膝骨关节交合并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软骨损伤患者25例,均行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手术采用常规髌下前内侧和前外侧入路,根据镜下关节软骨退变程度选择有限清理或对损伤关节软骨进行生物学修复.术后随访4~12个月,应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优20例,良好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5%.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为(41.52±1.50)分,术后为(84.64±2.10)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关节镜治疗无关节力线结构异常、合并有机械症状及X线片显示轻~中度的骨关节炎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张洪涛;张继文;姜波;胡守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大汗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乳腺浸润性大汗腺癌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乳腺大汗腺癌诊断应结合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钼靶X线及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改良根治术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结论:乳腺大汗腺癌治疗多采用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化、放疗等综合治疗.预后优于或相似于浸润性导管癌.
作者:李永峰;吴云飞;张慧;吕民豪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应用覆膜支架行腔内主动脉隔绝术.结果:本组21例覆膜支架均成功释放,1例覆膜支架覆盖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引起术中深昏迷,急行双侧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后神志恢复,术后2周CT血管造影复查显示桥血管通畅.术后均未发生内漏、截瘫、无切口感染.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8例,发热1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随访2~50个月,患者生活状态均良好,螺旋CT扫描提示血管内支榘均未移位.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微创、安全、有效,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作者:孙自强;田志龙;刘鹏;刘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乳酸杆菌活菌局部定植治疗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30例残余创面清洁后乳酸杆菌活菌撒布创面,对照组35例常规聚维酮碘消毒换药.观察2组创面愈合情况、愈合时间及乳酸杆菌定植率.结果:观察组乳酸杆菌定植显效率为93%,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乳酸杆菌活菌定植法可抑制残余创面高致病性耐药细菌生长和定植,加速创面愈合,是一个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
作者:毕波;周慧敏;杨平;朱志军;刘天一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是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方法.主要包括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封堵法和支气管灌洗加封堵法以及给目标区域充满可吸收气体和将抗表面活性物质注入目的支气管等方法.本文就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作用机制、方法及目前国内外初步研究成果和新进展等作一综述.
作者:齐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对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影像学资料.14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行CT检查12例,MRI检查10例,8例行3种检查.结果:X线平片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周边有骨质增生硬化,内部可见骨嵴和骨性分隔,可见骨壳部分断缺,诊断符合率为42.8%.CT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可见骨质硬化,骨壳可见部分断缺.可见骨性分隔,液-液平面及软组织肿块,诊断符合率66.7%.MRI表现为膨胀性多囊状病灶,周边见低信号环,可见液-液平面及软组织肿块.诊断符合率80.0%.3种检查方法联合诊断符合率为87.5%.结论:CT或MRI检查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较X线平片有优势,三者联合可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符合率.
作者:李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缝合腹腔入口的可行性.方法: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患者67例,均于腹腔镜左侧腹腔入口缝合腹膜及筋膜层,再腔外缝合皮肤及皮下辅助分层缝合腹腔入口.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均未发生Trocar部位疝.结论:腹腔镜辅助缝合腹腔入口可有效预防腹壁切口裂开和Trocar部位疝的发生.
作者:何玉萍;万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各368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组术后意识清醒时间2~72 h,平均14.7 h,24 h内意识清醒率86.7%,痛死率3.3 %;非手术治疗组治疗后出院前清醒286例,意识清醒时间8 h~14 d,平均5.8 d,24 h内意识清醒率8.4%,痛死率13.3%.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患者意识水平、瞳孔变化度出血情况是决定手术与否以及选择手术方式主要因素.
作者:刘家胜;史锡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2003年4月因右侧锁骨疼痛在外院行锁骨穿刺活检,结果显示为嗜伊红肉芽肿.行右锁骨切除术,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为嗜酸性肉芽肿,免疫组织化学CDla、CD4、CD14、CD74、S-100蛋白及vimentin均为阳性,确诊为骨嗜酸性肉芽肿.
作者:白萍萍;马保根;张茵;时杰;袁晓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早产孕妇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的水平及其在早产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妊娠者27例(正常妊娠组),先兆早产孕妇56例(先兆早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CR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CRH水平随妊娠周数增加而升高,至足月达高峰.先兆早产组CRH水平在妊娠≤37周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与正常妊娠组>37周的CR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在妊娠各时期CRH水平均明显高于继续妊娠组.结论:CRH可能参与分娩发动,CRH异常升高可能与早产有关,监测孕妇血中CRH水平的变化有望作为先兆早产的预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瑜;李睿;赵玉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接骨板联合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2周张口度,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7.4±4.9)d,总住院时间(31.2±6.3)d.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5.3±12.4)d、总住院时间(49.7±15.0)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张口度恢复正常比例及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3.7%和83.7%,对照组分别为74.4%和79.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接骨板联合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可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骨折临床愈合.
作者:赵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新生儿腹股沟嵌顿茹临床资料.结果:27例均行手术治疗.切口Ⅰ期愈合,未发生阴囊血肿等并发症;随访5个月~1 a,无术后疝复发.7例睾丸坏死或部分坏死者中,3例行睾丸切除,4例保留睾丸.4例保留睾丸者随访6 a,Ⅰ例睾丸萎缩,2例血液供应完全恢复,睾丸大小正常,1例血液供应部分恢复,患侧睾丸小于对侧.结论: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误治,易导致脏器坏死.
作者:刘春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项血液指标检测与重型胰腺炎的相关性,为疾病病情预测提供有价值的指标.方法:13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轻型胰腺炎107例(MAP组)、重型胰腺炎32例(SAP组),同期非肝脏,胆囊、胰腺疾病的急性腹腔炎症患者42例(对照组),分别于发病第1,3,5,7天及病情有较大变化时,抽取静脉血行血清Ca2+,CRP、红细胞压积、WBC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比较这些血液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SAP组患者上述血液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M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指标数值变化持续时间更长;急性胰腺炎发病4 d内以CRP>200 mg/L预测重型胰腺炎准确率高为87.2%,血清Ca2+<2.0 mmol/L、CRP>200 mg/L、红细胞压积>44.0%(男)或>37.0%(女),3项血液指标预测重型胰腺炎的总准确率为68.1%.结论:动态检测血清Ca2+、CRP、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指标有助于重型胰腺炎诊断,可作为早期预测和诊断重型胰腺炎的指标之一.
作者:庄彦章;陈殿远;张伟达;黄银群;张传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病死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体质量指数、白蛋白、红细胞压积、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治疗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等特定危险因素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体质量指数、白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30分组病死率低于≥30分组(P<0.01);机械通气治疗组病死率低于未接受机械通气组(P<0.05);临床肺部感染评分<6分组病死率低于≥6分组(P<0.05).结论:在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前提下,APAcHEⅡ评分≥30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6分可能是预测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较高的指标.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微创治疗外伤性张力性气颅的临床疗效.方法:外伤性张力性气颅患者20例均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结果:患者均治愈,治疗1~2周后复查CT显示气颅消失.出院后随访1个月15例未复发,失访5例.结论: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张力性气颅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损伤小,可替代常规钻孔引流方法.
作者:刘瑞鹏;白霄;龙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蛋白表达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骨肉瘤和20例良性骨肿瘤组织中MIC-1及uPA蛋白表迭.结果:53例骨肉瘤组织中MIG-1及uP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和62.3%;20例良性骨肿瘤中MIC-1及uP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0,骨肉瘤组织和良性骨肿瘤组织MIC-1度uPA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784及22.726,P均<0.05).MIC-1,uPA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组织Enneking分级、有无远端转移均密切相关.且二者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292,P<0.05).结论:MIC-1和uPA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IC-1及uPA的联合检测有望成为骨肉瘤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
作者:张志韧;杨建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