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彦;梁琦
《本草图经》是本草学文献中的重要著作,故从详述产地、讲求道地,描述翔实、图文并茂,禁忌明确、指导食用,分类详尽、鉴别有据,广引文献、更具参考等6个方面阐述了《本草图经》果部的研究特色,充实了《本草图经》的研究特点,并为现代临床应用尤其是食物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作者:胡亚男;赵树明;李萍;苏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5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辨证分为发作期(冷哮、热哮及虚哮)、缓解期(肺脾气虚证及肺肾气虚证)共5个证型,根据相应证型选择护理方案,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有效率88.89%,各证型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期间各护理组间未发现护理并发症.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均能收到满意疗效,突出了中医护理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的优势.
作者:徐洪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证候要素与血栓常规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入院时的四诊信息对256例ACI患者进行证候要素评分,同时在使用抗凝药前检测血栓常规.结果:风证、痰证、瘀证的D-二聚体、vWF显著高于火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风证的要素评分与Fib、D-二聚体、vWF呈负相关,火证的要素评分与D-二聚体、vWF呈负相关,痰证、瘀证的要素评分与Fib、D-二聚体、vWF呈正相关,ATⅢ与气虚证的要素评分呈负相关,与阴虚阳亢证的要素评分呈正相关.结论:D-二聚体、vWF与ACI实证要素明显相关,ATⅢ与虚证要素明显相关,D-二聚体和vWF可作为ACI风证、痰证、瘀证的分型依据.
作者:陈维铭;李晓波;钱涯邻;陈蓓蕾;马莉;何婷婷;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活血降糖饮对长期高脂饲料喂养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长期(28周)高脂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活血降糖饮)、贝特组(非诺贝特、阳性对照),另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治疗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并测定各组大鼠血脂及相关蛋白表达、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OGTT、IRT明显改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NEFA)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组织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蛋白、肝组织、脂肪组织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肝脏脂肪沉积减少,TG含量明显下降,脂肪组织GLP-1R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降糖饮可有效治疗大鼠高脂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增加肝组织GLP-1R、GLUT-4及脂肪组织GLUT-4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刘德亮;李惠林;渠昕;赵恒侠;肖小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危北海教授为国家级老中医继承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长诊治肝胆病、脾胃病、代谢疾病、消化溃疡、慢性胃病和慢性结肠炎等,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有独到见解.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会议上指出: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并根据异型程度分轻中重度3级.目前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临床中发现高龄人群肠化发生率很高,60岁以上人群多数可出现肠化.有学者认为肠化是胃黏膜的一种退行性变,因慢性胃炎患者多表现出胃脘胀满、纳呆、打嗝、反酸、烧心、胃隐痛、恶心呕吐症状,个别患者还会出现咽喉部不适、胸骨后烧灼感或有舌炎表现.笔者有幸随师侍诊3年有余,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与同道探讨.
作者:刘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提出肿瘤的发生是元气虚弱、生化异常所致,肿瘤热与气火失调密切相关,是元气虚弱、不能敛降阴火、阴火上冲所致.甘温除热的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肿瘤热的代表方剂,通过理论探讨及病案举隅证实“甘温除热”法治疗肿瘤热之可行性.
作者:李晶;史会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的反义同词现象及其变化源流,进一步探索其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医词汇翻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观察《伤寒论》条文中出现的反义同词,探讨形成原因并总结其特点,从语用充实的视角出发,探索翻译策略.结果:翻译反义同词首先要了解具体含意,将所涉及的词义结合语境和医理考虑,并根据语境进行语用充实,考虑译入语的语法、词汇特征等选择合适的翻译.结论:反义同词现象在《伤寒论》中广泛存在,正确理解并翻译对条文理解和临床治疗意义重大,反义同词在翻译过程中需进行适当的语用充实.
作者:张琼;张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结肠癌是临床治疗实践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通过结肠癌造模方法可以对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药物治疗效果等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当前结肠癌中西药治疗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故将主要从结肠癌造模实验及结肠癌中西药结合治疗两个角度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韩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简称《中药成方制剂》)含延胡索方剂组方规律.方法:应用该平台V2.0软件以频次为核心,分析含有延胡索方剂中的常用药物、药对、核心组合.结果:明确含延胡索的方剂182首,配伍常用药物共435味,大多为活血、疏肝、益气、滋阴类药物,涉及主治疾病78种,同时选取应用频次高的中医疾病“胃痛”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延胡索多与行气养血、柔肝平肝类药物配伍,如香附、川楝子.结论: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延胡索方剂的组方规律与临床应用实际相符,同时也为延胡索成方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马艳;申丹;雷云;许海玉;李忠意;李德凤;张毅;杨洪军;唐仕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杨士瀛重视五脏,对五脏功能从五脏相关角度论述有独到见解.其一,对心脾、心肾、脾肾、肺肾的相关性有精彩论述,首提心为脾母、心脾之气相通,肾主纳气、脾喜燥、肾喜润等观点.其二,以五脏为纲认识疾病,概括了五脏疾病的规律,对《内经》五实、五虚证做了新的阐释,对五脏阴阳虚实与营卫气血辨证做了提纲挈领的论述.其三,以五脏为纲分类辨证,突出体现在对中风、痫症、疳症、疮疹和惊风等病的五脏辩证上且独具特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孙理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半夏属中药凝集素的序列分析以及基因片段的克隆.方法:参照已知半夏中凝集素的基因序列进行引物设计,选择RT-PCR法,自三叶半夏、掌叶半夏、盾叶半夏、石蜘蛛半夏、滴水珠半夏中分别克隆出凝集素的基因片段(长度为530bp),选择Proteomics Ex2PASy Server,finderORF,Genescan 3种软件对凝集素的基因片段分别给予分析.结果:基因片段的编码分别为三叶半夏170个氨基酸,掌叶半夏170个氨基酸,滴水珠半夏170个氨基酸,石蜘蛛半夏171个氨基酸,盾叶半夏107个氨基酸,并且所编码肽链当中均具有功能位点,如糖基化N位点、磷酸化蛋白激酶C位点和磷酸化酪蛋白激酶Ⅱ位点.因为编码序列当中突变的碱基因素,导致肽链氨基酸出现变化,因此具有多态性,且功能位点也存在差异.结论:中药半夏的凝集素基因能够成功克隆,但是否能够成功转移到其他药材植物当中,以此来获得新的抗虫中药植株,还有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作者:孙佳;邵荣花;高卫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正交试验优选地榆总鞣质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地榆总鞣质的含量为提取工艺评价指标,以正交设计表考察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溶剂倍数和回流次数各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地榆加80%乙醇,溶剂10倍,回流2次,每次回流1h.结论: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作者:严玮;许建勇;姜晓燕;缪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异常性疾病,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刘英杰教授根据不同月经分期采取中药序贯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静;张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保元汤对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细胞免疫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70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和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保元汤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在细胞免疫指标上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在治疗前细胞集落和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3+、CD4+、CD8+、CD4+/CD8+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元汤可增强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细胞免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钮林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晋唐时期,中医学在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方面有了全面发展,该时期诸多医家对中医痹病的病因病机及脉象理论进行了深入阐述和发挥,对痹病的证候分类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创新与发展,整理并创制了一系列治疗痹病的有效方剂,尤其是开创了诸多行之有效的痹病外治疗法,按理、法、方、药四位一体的方式重构并完善了痹病的证治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诊治痹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文彬;贺松其;贾文燕;孙海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探讨杨秉秀教授运用“调周法”治疗月经病的经验.她认为治疗月经病应根据妇女月经周期4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遵循月经周期阴阳消长、气血盈亏变化的节律,参照B超子宫内膜厚度、基础体温曲线采取中医调周疗法,以补肾滋阴、补肾活血、补肾助阳、活血调经为立法公式,阶段性、周期性、序贯式用药,以燮理阴阳平衡,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
作者:徐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从贝母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光谱分析技术鉴别、化学成分、炮制方法及成分变化和功效等方面系统论述贝母的区别,阐述二者不可混用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陈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对于“补火生火”,陈士铎认为脾胃同属于土,但两者有别.脾为阴土,命门之火为水中之火,两者阴阳之性相近,故脾病责之于肾.胃为阳火,多阳盛火动之症,与相火即心包络关系更为密切,故胃病责之于心.但从组方用药来看,补心生胃之方也用温肾之药.可见,陈士铎“补火生土”虽分别脾胃但并未截然分开,只是侧重不同.陈士铎“补火生土”之方,不论治脾、治胃或是脾胃兼治,用药刚柔并济,温而不燥,润而不腻.
作者:陈润花;张海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证候的诊断依据是症状的组合,证候要素的诊断依据是症状临床特征的组合.症状的临床特征包括症状的部位特征、性质特征、功能特征和加重缓解因素.症状的部位特征和功能特征常是病位要素的诊断依据,症状的性质特征和加重缓解因素常是病性要素的诊断依据.
作者:于东林;张磊;王义国;张启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γ δ-T细胞受体(TCR-γ链)多态性特征.方法:运用多重引物PCR片段荧光分析技术,对HIV/AIDS患者(n=30)的γ δ-T细胞受体(TCR-γ链)进行基因重排分子测定,并与健康人群比较.结果:与健康人群比较,HIV/AIDS患者的γ δ-T细胞受体(TCR-γ链)基因呈现单一化重组表达,其表面标志物受体的多样性出现损害.结论:HIV/AIDS患者γδ-T细胞受体TCR-γ链基因多态性变化,可以作为反映机体黏膜免疫系统状态的一个药物疗效评价指标,该技术的运用为中医药治疗HIV/AIDS患者免疫系统缺陷疾病的疗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
作者:孙萌;刘颖;王克林;孙刚;王笑红;翟志光;孙佩珠;王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