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脾肾同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之临床疗效

刘洪波;肖跃红

关键词:肝脾肾同调,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摘要:目的:对应用肝脾肾同调法对患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2例患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肝脾肾同调的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和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肝脾肾同调法对患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芪夏温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52例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芪夏温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9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奥美拉唑片2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芪夏温中汤,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2组痊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夏温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疗效可靠.

    作者:陈雪清;李录花;高记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从三阴交不同定位探讨足三阴经的交会

    三阴交作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理应循行至此相交.但教学中发现存在分歧.根据历代文献记载,三阴交的不同定位可能是造成足三阴经在三阴交穴相交与否的主要原因.结合腧穴主治及经脉特点,内踝高点上八寸处可能是足三阴经交会之处,因此足三阴经循行路线在三阴交穴并非绝对相交,明确这一内容对于正确理解足三阴经的经脉循行及经络腧穴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乔云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五论“病机十九条”

    源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历来被医家所重视,今人却因对其义蕴理解的偏差而渐已忽视.为澄清和提高对病机十九条的理解和认识,笔者从五个方面一一论述,以期有助于病机十九条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的水平.

    作者:邱宇星;冯文林;陈俊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小议红花的作用

    红花为菊科越年生草本植物红花,其性味辛、甘、微温,入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为妇科要药.凡经产、跌打损伤诸证均可应用,是当今世界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植物药之一.红花调经配当归,经寒佐肉桂,疗伤合苏木,产后配坤草,散风同羌活,消痞祛瘀辅三梭,并含有红花甙、红花黄色素等,能兴奋子宫,使子宫收缩,治月经不调及产后恶露淋漓等证,对肝脾痛、外伤充血肿胀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素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论“心为阳中之太阳”

    “心为阳中之太阳”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早见于《内经》.对于其意义有学者认为是解剖部位结合五脏阴阳属性分配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是其气化功能的高度概括.本文试分析了心阳病变对于机体的变化情况,学习了以此理论为指导的一些治疗方法,同时收集了目前关于“心为阳中之太阳”的相关研究.后结合《内经》中相关摄生理论,探讨了夏季养心的必要性和一些具体的措施.

    作者:李高申;郭梅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经典筑基终久大——2013年与作者读者共勉

    某一门类的学术或学科,都把它的经典著作视为宝贵的学术资源或财富.中医药学更是如此.中医药的经典著作,是中国传统生命科学智慧的结晶、学术的核心与开山源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绚丽的瑰宝.昭源质本、博大精深、与时偕进,是中医药经典著作的三大特征.对其研读,不仅能溯源见流,创造性和特质一目了然.其丰富性和包容性令人士老于道.而经典著作本身,又是一个有生机的自增长系统.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黄帝内经》中“十度”诊法总则初探

    纵观中医诸多诊法可从两个层面剖析庞繁的诊法体系,一为“诊之法”层面,即诊察技术的方法;二则为“诊之道”层面,即诊察规律的法则,为“诊”的本源.在《内经》中明确提出的“诊有十度”可以重新构建中医诊法理论框架.在“十度”中,前五度(度人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主要论述“诊之法”,对脉、藏、肉、筋、俞5种知识结构采用望、闻、问、切手段进行诊察,并提出其方法和注意事项.后五度(度阴阳、度上下、度民、度君、度卿)主要论述“诊之道”.中医“诊”的目的在于“断”,“诊”的过程融于“断”,两者相辅相成,“诊”中涵“断”,“断”中寓“诊”,在诊的过程中,需要以阴阳、上下协调平衡的指导原则不断完善“诊-断-诊”的过程,中医的“诊的过程”与“断的结论”实际上是一个统一协调、不可分割的一个过程.

    作者:杨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析桂芍药对不同药量配伍意义

    “药对”是两味相对固定的中药配伍在同一方荆中应用并产生相应的功用,而同一药对在方剂中用量不同所产生的功用也有差异.本文以桂枝、白芍药对为例,探讨该药对因药物配伍用量的变化而起到不同的主治功效,为进一步阐释方剂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提供思路.

    作者:傅杰;刘静;丁舸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疆地区27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中医证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不育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不同证型精液各项指标的差异.方法:观察我院门诊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共计272例,分析其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各证型精液质量特点.结果:通过分析归纳出本地区不育症患者中医证型以肾虚湿热证多见,其次为肾虚血瘀型,肾精亏虚型精子密度、活动率、活动力均低于其他各组,肾虚血瘀型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新疆不育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自身特点,不同中医证型精子质量有一定差异.

    作者:王岩斌;沙漠;刘勤;马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黄芪对乳鼠肥大心肌细胞钙瞬变及钙调蛋白激酶Ⅱ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乳鼠肥大心肌细胞内钙瞬变及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模型组(AngⅡ刺激心肌细胞肥大)、黄芪组(AngⅡ+黄芪注射液).MTT法确定佳检测时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单个心肌细胞(给予KN-93前后)钙瞬变.Western blot法检测CaMKⅡδ蛋白含量.结果:①AngⅡ作用48h后乳鼠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黄芪组较模型组显著下降;③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钙瞬变荧光强度变化率降低,达峰时间、峰回落时间显著增高,黄芪治疗后钙瞬变荧光强度变化率回升,并降低峰回落时间与迭峰时间;④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aMKⅡδ的蛋白含量显著增加,黄芪组较之模型组则显著下降.⑤与对照组相比,给予KN-93后模型组仅使峰回落时间显著增加,黄芪组较模型组可显著降低峰回落时间.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钙调蛋白激酶途径中CaMKⅡδ的表达改善收缩功能有关,并可能通过其他机制而改善舒张功能.

    作者:孙娅楠;农一兵;崔晓云;林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胃黏膜肠化当补肾

    胃病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胃黏膜多种病理改变的中心点.本文认为:如果肠化、特别是大肠型肠化成为胃黏膜主要而稳定的生物学特征,则需补肾.胃黏膜肠化补肾的原理在于:①虚证的病理以逆向重演生物个体发育和生物进化过程为主要特点.逆向重演表现为:一方面有序度高(高层次)的结构、功能强度减弱;另一方面有序度低(低层次)的结构、功能强度相对或绝对增强.甚至胚胎型基因重新激活和表达,导致蛋白质、抗原、酶等产物和功能的胚胎化.逆向重演病理的原因在于虚损导致细胞、组织的能量减少,熵增加;②胚胎乃生命之原始,虚证病理逆向重演至胚胎阶段正是“虚极及肾”;③整体“虚极”是对整体而言的肾虚证.局部“虚极”是对局部而言的肾虚证;④胃黏膜肠化的实质是胚胎化.与小肠型肠化比较,大肠型肠化的胚胎化更为彻底.所以,胃黏膜的肠化、特别是大肠型肠化占主导地位而稳定,即是“胃的肾虚证”.

    作者:陈小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肝主枢”理论探析及临证发挥

    从“枢”字本意出发,以肝寓阴阳、胆系于肝、肝主升发等理论为切入点,揭示“肝主枢”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枢转气机的生理功能,明确阴阳不相交接或逆乱以及气机的运动无度为肝不主枢的病理特点,进而提出枢滑机脱、抑其机运,枢涩机滞、助其枢导的治疗原则,对于深入研究“肝主枢”理论为临床疑难杂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扬;扈晓宇;杨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郭军治疗阳痿思路和经验

    阳痿,现代医学称之为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泌尿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导师郭军教授是泌尿男科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主任.郭军教授从事中西医临床、科研、教学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治疗各种泌尿男科疾病,其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尤其注重辨证论治阳痿,且独树一帜,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得其言传身教,受益匪浅,对其治疗阳痿的思路和经验进行总结,并举验案,以飨同道.

    作者:赵家有;王福;余国今;高庆和;张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肝脾肾同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之临床疗效

    目的:对应用肝脾肾同调法对患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2例患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肝脾肾同调的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和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肝脾肾同调法对患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洪波;肖跃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曹颖甫治学方法与学术思想探讨

    曹颖甫为民国时期著名医家,以善用经方著称.其治学方法包括文本研究与临床实证两方面,通过经文互参、比较证候之间差异,通过文本细读、医理推敲,探究仲景深意,通过临床实践验证经方疗效.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实事求是、客观谨慎的学术精神.

    作者:李楠;高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中医病因病机探析

    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乳岩是发生在乳房部的肿块,坚硬如石,溃后状如岩穴者,现代医学称乳癌或乳腺癌,好发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1].而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症在中医属于“乳癣”、“乳癖”、“乳痞“及乳中结核”等范畴,好发于青年女性[2].

    作者:董敏;潘文;王晓萍;康开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麻疹病机与五运六气关系探讨

    为探讨麻疹病机与五运六气之间的关系,本文收集1950~2009年60年全国各地经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麻疹临床病例共计4920例,基于60年麻疹临床报道文献探讨麻疹病机与五运六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五运六气变化不仅影响麻疹的发生且影响麻疹病机,其病机随运气变化而相应变化.麻疹多在运气变化剧烈出现异常温热之气之年发生,其临床病机表现为肺胃二经热毒壅盛,外可兼挟风寒、风热、湿、燥热之邪伤人卫表,其具体病机随运气条件变化而不同.

    作者:卢红蓉;马晓彤;吴新明;李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痰瘀同治方对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脂及代谢组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高脂血症MI/RI大鼠血脂及代谢产物谱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痰瘀同治组3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采用可逆性冠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30min再灌注2h复制MI/RI模型,运用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和生化分析技术,观察痰瘀同治方干预下,高脂血症MI/RI大鼠血脂及代谢产物谱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HO、TG、LDL-L显著升高且HDL-L含量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组能明显降低CHO、TG含量(P<0.05).主成分分析法能将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痰瘀同治组明显区分开,不同组别之间代谢产物存在差异,给予痰瘀同治方后可以干预代谢物而致代谢终产物的改变.结论:高脂血症MI/RI大鼠血浆代谢组学出现变化,痰瘀同治方能够部分调控高脂血症MI/RI大鼠血浆代谢中发生异常的代谢产物,对其质代谢紊乱有一定促进恢复的作用.

    作者:唐丹丽;佟琳;张华敏;隋宇;崔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吴银根从“瘀”论治慢性咳嗽经验

    吴银根教授是上海市名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50年,尤其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疑难杂症且屡起沉疴.笔者随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吴银根教授从瘀论治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1 审证求因,着重病机慢性咳嗽通常是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以咳嗽为惟一症状或主要症状,肺部X线无明显病变者.

    作者:李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从一个针灸验方的变迁求穴位特异性研究难题之解

    “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周炎”长期以来作为当代针灸穴位临床应用新发现的代表,对国内外针灸学教科书及针灸临床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此验方从发掘到演变再到广为流行全过程的层层剖析,发现这一针灸治疗经验在传播、研究及应用中出现了种种失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代针灸临床实验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思路.

    作者:黄龙祥;黄幼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