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红蓉;马晓彤;吴新明;李菲
目的:建立祛疣胶囊中芍药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祛疣胶囊中的芍药苷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Waters SunfireTM C18,150 × 3.9mm,5μm,流动相:甲醇-0.1%醋酸水(22∶78),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30nm.结果:芍药苷在6.0725~ 97.16u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100.5%,RSD为2.6%(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适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范斌;聂颖兰;彭娟;闫寒;郭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肝癌常用治法代表方及其拆方联合G418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与金属硫蛋白家族(MTs)的关系.方法:观察全方及其清热、活血、健脾等拆方或联合G418对SMMC7721肝癌细胞及转染MTs iRNA质粒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MTT法),后者与转染表达绿荧光蛋白质粒对照.结果:中药全方和3个不同拆方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作用,且存在量效关系;联合G418用药后作用显著增强(P<0.05).肝癌细胞被转染MTs iRNA载体后,与荧光质粒比较,无论是中药复方单独给药还是联合G418给药,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均较强(健脾方例外),提示MTs确有抵御药物治疗的作用.G418给药1d后撤药,2d后肝癌细胞出现增殖加速(P<0.05);全方、清热方、活血方、健脾方等联合G418后撤药2d,细胞增殖仍不活跃(P<0.05),提示不同治法中药联合G418用药具有减缓停药后细胞增殖反跳的作用.结论:SM MC7721肝癌细胞中MTs的过表达是该细胞耐药机制之一,临床常用防治肝癌复方及其拆方联合G418具有显著抑制肝癌细胞恶性增殖,并减缓其停药后恶性增殖加速的作用.
作者:方肇勤;梁超;任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盗汗多属心血不足和阴虚火旺,但临床上仍有许多盗汗为阳虚所致,采用温阳益气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作者:雷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加减联合手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对53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药加手法治疗并观察总体治疗效果.结果: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2.45%,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23%.结论:知柏地黄丸加减联合手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有明显作用.
作者:刘淑刚;安坤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周炎”长期以来作为当代针灸穴位临床应用新发现的代表,对国内外针灸学教科书及针灸临床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此验方从发掘到演变再到广为流行全过程的层层剖析,发现这一针灸治疗经验在传播、研究及应用中出现了种种失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代针灸临床实验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思路.
作者:黄龙祥;黄幼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药对”是两味相对固定的中药配伍在同一方荆中应用并产生相应的功用,而同一药对在方剂中用量不同所产生的功用也有差异.本文以桂枝、白芍药对为例,探讨该药对因药物配伍用量的变化而起到不同的主治功效,为进一步阐释方剂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提供思路.
作者:傅杰;刘静;丁舸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性慢型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5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88例).治疗组服用疏肝健脾和胃方每日1付,早晚各1次水煎服.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多潘立酮片、硫糖铝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30d为1个疗程,并设计相关对照表格.结果: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结论: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能消除胃黏膜炎症、促进其修复、根除幽门螺杆茵且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在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方面疏肝健脾和胃方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东升;王祖龙;蒋士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碎补对卵巢切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骨碎补组5组,每组12只.摘除大鼠双侧卵巢1个月后,灌胃给予骨碎补水煎剂,给药3个月.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对大鼠胫骨不脱钙骨切片进行形态计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中IL-1、IL-6、BGP、CT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骨碎补组大鼠胫骨TBV%显著增高,TRS%、TFS%、MAR、mAR显著降低;外周血清中IL-1、IL-6、BGP显著降低,CT显著升高.结论:骨碎补对卵巢切除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体体现在调节去卵巢所致的骨代谢高转换状态,能降低外周血清中IL-1、IL-6含量以及提高CT水平是其治疗机理之一.
作者:田刚;张治国;付小伟;宋长恒;王莹;周晟芳;刘梅洁;鞠大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内经》是一部具有人文科学特色的伟大的医学著作,凝聚了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数字“三”在《内经》中的应用相当普遍,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一分为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天地合气,名之曰人”,体现了气一元论和唯物主义思想,“人与天地相参”后世发展成为贯穿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三”是中医学当中一个重要的象数,可代表成数、东方、春季、天地人三才、三元模式、通于肝.
作者:金珏;王灿;赵心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乳岩是发生在乳房部的肿块,坚硬如石,溃后状如岩穴者,现代医学称乳癌或乳腺癌,好发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1].而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症在中医属于“乳癣”、“乳癖”、“乳痞“及乳中结核”等范畴,好发于青年女性[2].
作者:董敏;潘文;王晓萍;康开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应用肝脾肾同调法对患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2例患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肝脾肾同调的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和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肝脾肾同调法对患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洪波;肖跃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某一门类的学术或学科,都把它的经典著作视为宝贵的学术资源或财富.中医药学更是如此.中医药的经典著作,是中国传统生命科学智慧的结晶、学术的核心与开山源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绚丽的瑰宝.昭源质本、博大精深、与时偕进,是中医药经典著作的三大特征.对其研读,不仅能溯源见流,创造性和特质一目了然.其丰富性和包容性令人士老于道.而经典著作本身,又是一个有生机的自增长系统.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不育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不同证型精液各项指标的差异.方法:观察我院门诊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共计272例,分析其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各证型精液质量特点.结果:通过分析归纳出本地区不育症患者中医证型以肾虚湿热证多见,其次为肾虚血瘀型,肾精亏虚型精子密度、活动率、活动力均低于其他各组,肾虚血瘀型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新疆不育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自身特点,不同中医证型精子质量有一定差异.
作者:王岩斌;沙漠;刘勤;马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探讨老中医杨同仁的常用刺血拔罐退热方法,为临床治疗发热提供了一个简便、廉捷的非药物退热方法.
作者:杨保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丹参提取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丹参提取物组,每组各20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结扎术前、结扎30 min、再灌注30 min时取血,检测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丹参提取物能明显减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CTnI、CK和CK-MB的含量,能显著升高血清SOD活性,同时降低MDA水平.结论:丹参提取物具有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液生化指标的作用,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作者:王明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依据“框架理论”和“术语学”的相关知识,对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研究的背景、目标、原则、维度、要素与路径进行系统说明,揭示了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研究是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过程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充分理解和把握中医学的原创思维、学术内涵、发展规律和实践功能,从而促进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陈曦;张宇鹏;于智敏;潘桂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心理和行为的生理基础的认识,决定了对心理学的认识和精神心理障碍的治疗对象.本文通过对相关经文的解读,阐述了《黄帝内经》对心理活动之生理基础的认识,认为脏腑及脏腑之气血阴阳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中医在心理疾患、心身疾患以及精神障碍等临床中的依据.
作者:汪正於;杨才弟;宋云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纵观中医诸多诊法可从两个层面剖析庞繁的诊法体系,一为“诊之法”层面,即诊察技术的方法;二则为“诊之道”层面,即诊察规律的法则,为“诊”的本源.在《内经》中明确提出的“诊有十度”可以重新构建中医诊法理论框架.在“十度”中,前五度(度人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主要论述“诊之法”,对脉、藏、肉、筋、俞5种知识结构采用望、闻、问、切手段进行诊察,并提出其方法和注意事项.后五度(度阴阳、度上下、度民、度君、度卿)主要论述“诊之道”.中医“诊”的目的在于“断”,“诊”的过程融于“断”,两者相辅相成,“诊”中涵“断”,“断”中寓“诊”,在诊的过程中,需要以阴阳、上下协调平衡的指导原则不断完善“诊-断-诊”的过程,中医的“诊的过程”与“断的结论”实际上是一个统一协调、不可分割的一个过程.
作者:杨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三阴交作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理应循行至此相交.但教学中发现存在分歧.根据历代文献记载,三阴交的不同定位可能是造成足三阴经在三阴交穴相交与否的主要原因.结合腧穴主治及经脉特点,内踝高点上八寸处可能是足三阴经交会之处,因此足三阴经循行路线在三阴交穴并非绝对相交,明确这一内容对于正确理解足三阴经的经脉循行及经络腧穴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乔云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芪夏温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9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奥美拉唑片2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芪夏温中汤,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2组痊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夏温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疗效可靠.
作者:陈雪清;李录花;高记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