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许东升;王祖龙;蒋士卿

关键词:疏肝健脾和胃方, 慢性胃炎,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性慢型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5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88例).治疗组服用疏肝健脾和胃方每日1付,早晚各1次水煎服.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多潘立酮片、硫糖铝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30d为1个疗程,并设计相关对照表格.结果: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结论: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能消除胃黏膜炎症、促进其修复、根除幽门螺杆茵且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在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方面疏肝健脾和胃方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曹颖甫治学方法与学术思想探讨

    曹颖甫为民国时期著名医家,以善用经方著称.其治学方法包括文本研究与临床实证两方面,通过经文互参、比较证候之间差异,通过文本细读、医理推敲,探究仲景深意,通过临床实践验证经方疗效.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实事求是、客观谨慎的学术精神.

    作者:李楠;高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解毒通络生津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解毒通络生津法分层干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0例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三层,三层患者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轻度层患者治疗组给予解毒通络生津方,对照组患者给予溴己新片和人工泪液治疗;中、重度患者治疗组给予解毒通络生津方和强的松、羟基氯喹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强的松、羟基氯喹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的口干、眼干VAS评分、唾液流率、Schirmer's试验、ESR、血清IgG、RF、CRP及生活量表SF-12,治疗过程中检查不良反应,治疗结束时评价总体疗效.结果:轻度层患者治疗组在改善口干VAS、增加唾液分泌、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及CRP、降低血清IgG、改善SF-12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能改善眼干VAS评分,但Schirmer's试验的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为60%,对照组为19% (P <0.05).中度层患者2组均能有效改善口干VAS及提高唾液分泌,降低血沉、CRP,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能有效改善眼干主观症状,降低RF及血清IgG,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Schirmer's试验显示有效(P<0.05);6个月时2组均显示SF-12方面的显著变化,但治疗组在3个月时即显示SF-12方面的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71% vs 49%) (P <0.05).重度层患者治疗组口干VAS有显著变化(P<0.05),但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2组在唾液流率、Schirmer's试验、ESR、CRP、血清IgG、RF、SF-12、疗效对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无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解毒通络生津方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控制病情活动,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是轻中度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长期治疗安全、有效的优选方案.

    作者:胡建东;李国陵;薛鸾;王丹;杨月;吴香香;朴雪梅;关超;吴丹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袁占盈分型辨治痹证经验案例浅析

    介绍袁占盈教授临证辨证治疗痹证经验,并分别从风湿型、风寒湿型、风湿热型、寒热错杂型、痰湿瘀阻型等五型临床实际病例的诊治疗效,来论述袁师治痹经验和笔者跟师体会.利与临证教学和参考.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从三阴交不同定位探讨足三阴经的交会

    三阴交作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理应循行至此相交.但教学中发现存在分歧.根据历代文献记载,三阴交的不同定位可能是造成足三阴经在三阴交穴相交与否的主要原因.结合腧穴主治及经脉特点,内踝高点上八寸处可能是足三阴经交会之处,因此足三阴经循行路线在三阴交穴并非绝对相交,明确这一内容对于正确理解足三阴经的经脉循行及经络腧穴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乔云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清血颗粒与祛邪胶囊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种院内制剂清血颗粒和祛邪胶囊含药血清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的癌细胞生长、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自噬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清血颗粒组、祛邪胶囊组、健脾活血纽、健脾活血加清血颗粒组、健脾活血加祛邪胶囊组,分别采用酸性磷酸酶法(APA)、流式细胞术(FCM)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合好药血清对肿瘤细胞长、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结果:清血颗粒、祛邪胶囊、健脾活血清血颗粒、健脾活血组的10%含药血清作用24h后,可明显抑制HCT-116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健脾活血加祛邪胶囊组则不能抑制其生长.光镜下可见,祛邪胶囊组作用24h后细胞密度稀疏,细胞皱缩体积缩小且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上调.结论:清血颗粒和祛邪胶囊均能明显抑制HCT-116肿瘤细胞的生长,祛邪胶囊组主要通过凋亡途径诱导HCT-116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作者:丁宁;杨宇飞;刘羿男;许云;何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肝癌常用治法复方抑制肝癌细胞恶性增殖的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肝癌常用治法代表方及其拆方联合G418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与金属硫蛋白家族(MTs)的关系.方法:观察全方及其清热、活血、健脾等拆方或联合G418对SMMC7721肝癌细胞及转染MTs iRNA质粒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MTT法),后者与转染表达绿荧光蛋白质粒对照.结果:中药全方和3个不同拆方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作用,且存在量效关系;联合G418用药后作用显著增强(P<0.05).肝癌细胞被转染MTs iRNA载体后,与荧光质粒比较,无论是中药复方单独给药还是联合G418给药,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均较强(健脾方例外),提示MTs确有抵御药物治疗的作用.G418给药1d后撤药,2d后肝癌细胞出现增殖加速(P<0.05);全方、清热方、活血方、健脾方等联合G418后撤药2d,细胞增殖仍不活跃(P<0.05),提示不同治法中药联合G418用药具有减缓停药后细胞增殖反跳的作用.结论:SM MC7721肝癌细胞中MTs的过表达是该细胞耐药机制之一,临床常用防治肝癌复方及其拆方联合G418具有显著抑制肝癌细胞恶性增殖,并减缓其停药后恶性增殖加速的作用.

    作者:方肇勤;梁超;任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黄帝内经》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心理和行为的生理基础的认识,决定了对心理学的认识和精神心理障碍的治疗对象.本文通过对相关经文的解读,阐述了《黄帝内经》对心理活动之生理基础的认识,认为脏腑及脏腑之气血阴阳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中医在心理疾患、心身疾患以及精神障碍等临床中的依据.

    作者:汪正於;杨才弟;宋云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山楂醇提物灌胃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山楂醇提物灌胃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组以不同剂量山楂醇提物给小鼠灌胃,单纯照射组(IR组)灌相应量生理盐水,灌胃5d后全组小鼠均接受6Gy的X射线一次全身照射,持续灌胃到第12、18天分别测定体重,静脉血RBC、WBC、PLT、Hb含量,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DNA含量.结果:不同剂量的山楂醇提物组与IR组比较,各给药+照射组的体重、血红蛋白、骨髓DNA含量、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升高,2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均以HD(高剂量)+IR组升高为明显.结论:山楂醇提物中的活性成分对辐射损伤小鼠的血红蛋白、骨髓有较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秦继勇;李文辉;徐进彦;刘建波;王曙光;王承红;常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中证据产生的思路与方法

    证据是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基础,中医证据的形成应遵循循证医学的理念,而非刻板遵循其方法.本文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证据的形成为范例,介绍中医两类证据体的形成思路和方法.

    作者:谢雁鸣;宇文亚;张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析桂芍药对不同药量配伍意义

    “药对”是两味相对固定的中药配伍在同一方荆中应用并产生相应的功用,而同一药对在方剂中用量不同所产生的功用也有差异.本文以桂枝、白芍药对为例,探讨该药对因药物配伍用量的变化而起到不同的主治功效,为进一步阐释方剂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提供思路.

    作者:傅杰;刘静;丁舸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性慢型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5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88例).治疗组服用疏肝健脾和胃方每日1付,早晚各1次水煎服.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多潘立酮片、硫糖铝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30d为1个疗程,并设计相关对照表格.结果: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结论: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能消除胃黏膜炎症、促进其修复、根除幽门螺杆茵且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在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方面疏肝健脾和胃方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东升;王祖龙;蒋士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小议红花的作用

    红花为菊科越年生草本植物红花,其性味辛、甘、微温,入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为妇科要药.凡经产、跌打损伤诸证均可应用,是当今世界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植物药之一.红花调经配当归,经寒佐肉桂,疗伤合苏木,产后配坤草,散风同羌活,消痞祛瘀辅三梭,并含有红花甙、红花黄色素等,能兴奋子宫,使子宫收缩,治月经不调及产后恶露淋漓等证,对肝脾痛、外伤充血肿胀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素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黄帝内经》中数字“三”的文化内涵钩玄

    《内经》是一部具有人文科学特色的伟大的医学著作,凝聚了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数字“三”在《内经》中的应用相当普遍,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一分为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天地合气,名之曰人”,体现了气一元论和唯物主义思想,“人与天地相参”后世发展成为贯穿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三”是中医学当中一个重要的象数,可代表成数、东方、春季、天地人三才、三元模式、通于肝.

    作者:金珏;王灿;赵心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天王补心丹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天王补心丹在妇科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该方治疗崩漏、闭经、老年性阴道炎、围绝经期综合症等妇科疾病的情况.结果:应用该方治疗崩漏、闭经、老年性阴道炎、更年期综合症具有良好的疗效.结论:天王补心丹对于因心血亏虚、心神失养、心火上炎而致各种证候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因该病机所致的妇科疾病时具有独到之处,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科学性.

    作者:杨弋;聂友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肝主枢”理论探析及临证发挥

    从“枢”字本意出发,以肝寓阴阳、胆系于肝、肝主升发等理论为切入点,揭示“肝主枢”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枢转气机的生理功能,明确阴阳不相交接或逆乱以及气机的运动无度为肝不主枢的病理特点,进而提出枢滑机脱、抑其机运,枢涩机滞、助其枢导的治疗原则,对于深入研究“肝主枢”理论为临床疑难杂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扬;扈晓宇;杨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祛疣解毒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祛疣胶囊中芍药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祛疣胶囊中的芍药苷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Waters SunfireTM C18,150 × 3.9mm,5μm,流动相:甲醇-0.1%醋酸水(22∶78),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30nm.结果:芍药苷在6.0725~ 97.16u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100.5%,RSD为2.6%(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适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范斌;聂颖兰;彭娟;闫寒;郭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骨碎补对卵巢切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探讨

    目的:探讨骨碎补对卵巢切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骨碎补组5组,每组12只.摘除大鼠双侧卵巢1个月后,灌胃给予骨碎补水煎剂,给药3个月.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对大鼠胫骨不脱钙骨切片进行形态计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中IL-1、IL-6、BGP、CT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骨碎补组大鼠胫骨TBV%显著增高,TRS%、TFS%、MAR、mAR显著降低;外周血清中IL-1、IL-6、BGP显著降低,CT显著升高.结论:骨碎补对卵巢切除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体体现在调节去卵巢所致的骨代谢高转换状态,能降低外周血清中IL-1、IL-6含量以及提高CT水平是其治疗机理之一.

    作者:田刚;张治国;付小伟;宋长恒;王莹;周晟芳;刘梅洁;鞠大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形式化描述初探

    以肝郁脾虚证为例,用数理逻辑、模糊数学、集合论等数学基础知识对中医辨证作形式化描述,并推导出中医辨证数理模型.

    作者:白春清;吴建红;邹小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阳虚盗汗证治

    盗汗多属心血不足和阴虚火旺,但临床上仍有许多盗汗为阳虚所致,采用温阳益气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作者:雷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五论“病机十九条”

    源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历来被医家所重视,今人却因对其义蕴理解的偏差而渐已忽视.为澄清和提高对病机十九条的理解和认识,笔者从五个方面一一论述,以期有助于病机十九条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的水平.

    作者:邱宇星;冯文林;陈俊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