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帝内经》中数字“三”的文化内涵钩玄

金珏;王灿;赵心华

关键词:内经, 三, 数字, 文化
摘要:《内经》是一部具有人文科学特色的伟大的医学著作,凝聚了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数字“三”在《内经》中的应用相当普遍,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一分为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天地合气,名之曰人”,体现了气一元论和唯物主义思想,“人与天地相参”后世发展成为贯穿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三”是中医学当中一个重要的象数,可代表成数、东方、春季、天地人三才、三元模式、通于肝.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对乳鼠肥大心肌细胞钙瞬变及钙调蛋白激酶Ⅱ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乳鼠肥大心肌细胞内钙瞬变及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模型组(AngⅡ刺激心肌细胞肥大)、黄芪组(AngⅡ+黄芪注射液).MTT法确定佳检测时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单个心肌细胞(给予KN-93前后)钙瞬变.Western blot法检测CaMKⅡδ蛋白含量.结果:①AngⅡ作用48h后乳鼠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黄芪组较模型组显著下降;③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钙瞬变荧光强度变化率降低,达峰时间、峰回落时间显著增高,黄芪治疗后钙瞬变荧光强度变化率回升,并降低峰回落时间与迭峰时间;④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aMKⅡδ的蛋白含量显著增加,黄芪组较之模型组则显著下降.⑤与对照组相比,给予KN-93后模型组仅使峰回落时间显著增加,黄芪组较模型组可显著降低峰回落时间.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钙调蛋白激酶途径中CaMKⅡδ的表达改善收缩功能有关,并可能通过其他机制而改善舒张功能.

    作者:孙娅楠;农一兵;崔晓云;林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知柏地黄丸加减联合手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加减联合手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对53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药加手法治疗并观察总体治疗效果.结果: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2.45%,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23%.结论:知柏地黄丸加减联合手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有明显作用.

    作者:刘淑刚;安坤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析桂芍药对不同药量配伍意义

    “药对”是两味相对固定的中药配伍在同一方荆中应用并产生相应的功用,而同一药对在方剂中用量不同所产生的功用也有差异.本文以桂枝、白芍药对为例,探讨该药对因药物配伍用量的变化而起到不同的主治功效,为进一步阐释方剂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提供思路.

    作者:傅杰;刘静;丁舸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清血颗粒与祛邪胶囊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种院内制剂清血颗粒和祛邪胶囊含药血清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的癌细胞生长、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自噬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清血颗粒组、祛邪胶囊组、健脾活血纽、健脾活血加清血颗粒组、健脾活血加祛邪胶囊组,分别采用酸性磷酸酶法(APA)、流式细胞术(FCM)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合好药血清对肿瘤细胞长、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结果:清血颗粒、祛邪胶囊、健脾活血清血颗粒、健脾活血组的10%含药血清作用24h后,可明显抑制HCT-116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健脾活血加祛邪胶囊组则不能抑制其生长.光镜下可见,祛邪胶囊组作用24h后细胞密度稀疏,细胞皱缩体积缩小且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上调.结论:清血颗粒和祛邪胶囊均能明显抑制HCT-116肿瘤细胞的生长,祛邪胶囊组主要通过凋亡途径诱导HCT-116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作者:丁宁;杨宇飞;刘羿男;许云;何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骨碎补对卵巢切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探讨

    目的:探讨骨碎补对卵巢切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骨碎补组5组,每组12只.摘除大鼠双侧卵巢1个月后,灌胃给予骨碎补水煎剂,给药3个月.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对大鼠胫骨不脱钙骨切片进行形态计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中IL-1、IL-6、BGP、CT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骨碎补组大鼠胫骨TBV%显著增高,TRS%、TFS%、MAR、mAR显著降低;外周血清中IL-1、IL-6、BGP显著降低,CT显著升高.结论:骨碎补对卵巢切除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体体现在调节去卵巢所致的骨代谢高转换状态,能降低外周血清中IL-1、IL-6含量以及提高CT水平是其治疗机理之一.

    作者:田刚;张治国;付小伟;宋长恒;王莹;周晟芳;刘梅洁;鞠大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解毒通络生津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解毒通络生津法分层干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0例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三层,三层患者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轻度层患者治疗组给予解毒通络生津方,对照组患者给予溴己新片和人工泪液治疗;中、重度患者治疗组给予解毒通络生津方和强的松、羟基氯喹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强的松、羟基氯喹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的口干、眼干VAS评分、唾液流率、Schirmer's试验、ESR、血清IgG、RF、CRP及生活量表SF-12,治疗过程中检查不良反应,治疗结束时评价总体疗效.结果:轻度层患者治疗组在改善口干VAS、增加唾液分泌、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及CRP、降低血清IgG、改善SF-12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能改善眼干VAS评分,但Schirmer's试验的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为60%,对照组为19% (P <0.05).中度层患者2组均能有效改善口干VAS及提高唾液分泌,降低血沉、CRP,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能有效改善眼干主观症状,降低RF及血清IgG,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Schirmer's试验显示有效(P<0.05);6个月时2组均显示SF-12方面的显著变化,但治疗组在3个月时即显示SF-12方面的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71% vs 49%) (P <0.05).重度层患者治疗组口干VAS有显著变化(P<0.05),但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2组在唾液流率、Schirmer's试验、ESR、CRP、血清IgG、RF、SF-12、疗效对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无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解毒通络生津方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控制病情活动,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是轻中度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长期治疗安全、有效的优选方案.

    作者:胡建东;李国陵;薛鸾;王丹;杨月;吴香香;朴雪梅;关超;吴丹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中证据产生的思路与方法

    证据是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基础,中医证据的形成应遵循循证医学的理念,而非刻板遵循其方法.本文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证据的形成为范例,介绍中医两类证据体的形成思路和方法.

    作者:谢雁鸣;宇文亚;张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仝小林应用大乌头煎验案举隅

    大乌头煎是《金匮要略》中治疗寒疝腹痛的方剂,仝小林教授经过大量总结,运用证-症-病结合的诊疗思路与药物的现代药理学作用相结合,将此方扩大应用.他认为凡是辨证属寒凝血瘀的证候,临床上以疼痛、发凉为主症,即使西医所辨之病不同,也可“异病同治”,以大乌头煎为基础方加减.并列举三则病案,以大乌头煎治疗腰椎间盘术后、雷诺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例进行阐述,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逄冰;赵锡艳;彭智平;周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曹颖甫治学方法与学术思想探讨

    曹颖甫为民国时期著名医家,以善用经方著称.其治学方法包括文本研究与临床实证两方面,通过经文互参、比较证候之间差异,通过文本细读、医理推敲,探究仲景深意,通过临床实践验证经方疗效.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实事求是、客观谨慎的学术精神.

    作者:李楠;高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痰瘀同治方对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脂及代谢组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高脂血症MI/RI大鼠血脂及代谢产物谱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痰瘀同治组3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采用可逆性冠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30min再灌注2h复制MI/RI模型,运用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和生化分析技术,观察痰瘀同治方干预下,高脂血症MI/RI大鼠血脂及代谢产物谱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HO、TG、LDL-L显著升高且HDL-L含量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组能明显降低CHO、TG含量(P<0.05).主成分分析法能将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痰瘀同治组明显区分开,不同组别之间代谢产物存在差异,给予痰瘀同治方后可以干预代谢物而致代谢终产物的改变.结论:高脂血症MI/RI大鼠血浆代谢组学出现变化,痰瘀同治方能够部分调控高脂血症MI/RI大鼠血浆代谢中发生异常的代谢产物,对其质代谢紊乱有一定促进恢复的作用.

    作者:唐丹丽;佟琳;张华敏;隋宇;崔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疆地区27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中医证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不育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不同证型精液各项指标的差异.方法:观察我院门诊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共计272例,分析其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各证型精液质量特点.结果:通过分析归纳出本地区不育症患者中医证型以肾虚湿热证多见,其次为肾虚血瘀型,肾精亏虚型精子密度、活动率、活动力均低于其他各组,肾虚血瘀型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新疆不育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自身特点,不同中医证型精子质量有一定差异.

    作者:王岩斌;沙漠;刘勤;马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中医病因病机探析

    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乳岩是发生在乳房部的肿块,坚硬如石,溃后状如岩穴者,现代医学称乳癌或乳腺癌,好发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1].而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症在中医属于“乳癣”、“乳癖”、“乳痞“及乳中结核”等范畴,好发于青年女性[2].

    作者:董敏;潘文;王晓萍;康开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胃黏膜肠化当补肾

    胃病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胃黏膜多种病理改变的中心点.本文认为:如果肠化、特别是大肠型肠化成为胃黏膜主要而稳定的生物学特征,则需补肾.胃黏膜肠化补肾的原理在于:①虚证的病理以逆向重演生物个体发育和生物进化过程为主要特点.逆向重演表现为:一方面有序度高(高层次)的结构、功能强度减弱;另一方面有序度低(低层次)的结构、功能强度相对或绝对增强.甚至胚胎型基因重新激活和表达,导致蛋白质、抗原、酶等产物和功能的胚胎化.逆向重演病理的原因在于虚损导致细胞、组织的能量减少,熵增加;②胚胎乃生命之原始,虚证病理逆向重演至胚胎阶段正是“虚极及肾”;③整体“虚极”是对整体而言的肾虚证.局部“虚极”是对局部而言的肾虚证;④胃黏膜肠化的实质是胚胎化.与小肠型肠化比较,大肠型肠化的胚胎化更为彻底.所以,胃黏膜的肠化、特别是大肠型肠化占主导地位而稳定,即是“胃的肾虚证”.

    作者:陈小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杨同仁刺血拔罐退热法验案

    探讨老中医杨同仁的常用刺血拔罐退热方法,为临床治疗发热提供了一个简便、廉捷的非药物退热方法.

    作者:杨保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阳虚盗汗证治

    盗汗多属心血不足和阴虚火旺,但临床上仍有许多盗汗为阳虚所致,采用温阳益气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作者:雷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肝主枢”理论探析及临证发挥

    从“枢”字本意出发,以肝寓阴阳、胆系于肝、肝主升发等理论为切入点,揭示“肝主枢”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枢转气机的生理功能,明确阴阳不相交接或逆乱以及气机的运动无度为肝不主枢的病理特点,进而提出枢滑机脱、抑其机运,枢涩机滞、助其枢导的治疗原则,对于深入研究“肝主枢”理论为临床疑难杂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扬;扈晓宇;杨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忆溯性研究与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比

    目的:通过临床忆溯性研究的经验积累,结合回顾性研究的理念比较两种科研方法的异同点.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对比,比较两种方法异同点.结果:临床忆溯性研究的复杂性要比回顾性研究大得多,但回顾性研究可以和临床忆溯性研究结合使用将更有价值.结论:临床忆溯性研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运用某些回顾性研究方法,如基于患者自我报告的大样本回溯性研究、大量临床病例治疗经验的整理、归纳与总结等,但传统的回顾性研究方法却无法代替临床忆溯性研究.

    作者:汪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经典筑基终久大——2013年与作者读者共勉

    某一门类的学术或学科,都把它的经典著作视为宝贵的学术资源或财富.中医药学更是如此.中医药的经典著作,是中国传统生命科学智慧的结晶、学术的核心与开山源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绚丽的瑰宝.昭源质本、博大精深、与时偕进,是中医药经典著作的三大特征.对其研读,不仅能溯源见流,创造性和特质一目了然.其丰富性和包容性令人士老于道.而经典著作本身,又是一个有生机的自增长系统.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麻疹病机与五运六气关系探讨

    为探讨麻疹病机与五运六气之间的关系,本文收集1950~2009年60年全国各地经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麻疹临床病例共计4920例,基于60年麻疹临床报道文献探讨麻疹病机与五运六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五运六气变化不仅影响麻疹的发生且影响麻疹病机,其病机随运气变化而相应变化.麻疹多在运气变化剧烈出现异常温热之气之年发生,其临床病机表现为肺胃二经热毒壅盛,外可兼挟风寒、风热、湿、燥热之邪伤人卫表,其具体病机随运气条件变化而不同.

    作者:卢红蓉;马晓彤;吴新明;李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吴银根从“瘀”论治慢性咳嗽经验

    吴银根教授是上海市名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50年,尤其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疑难杂症且屡起沉疴.笔者随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吴银根教授从瘀论治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1 审证求因,着重病机慢性咳嗽通常是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以咳嗽为惟一症状或主要症状,肺部X线无明显病变者.

    作者:李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