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临床观察

张咸虎;鲁应军;宋先荣;师爱青;魏兴山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老年人
摘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年龄>60岁高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每组各140例.硬膜外麻醉组于L2-3或L3-4间隙行常规硬膜外麻醉,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5 mL后给予2%利多卡因5~15 mL.腰-硬联合麻醉组于L2-3或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麻醉药为0.75%布比卡因用脑脊液稀释成等比重3~5 mL,剂量0.1~0.15 mg/kg.硬膜外腔向头端留置导管3~5 cm.视手术时间长短,酌情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比较2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麻醉药用量,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前、庥醉后、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2组麻醉平面、术中恶心呕吐、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小于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2组间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用于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彩超引导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彩超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手术中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彩超引导下对58例原发性及转移性肝脏肿瘤患者采用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前行CT或MRI、彩超检查,设计手术方案,术后1 d,7 d进行血清学检测,术后1周行彩超检查,1个月后复查CT或MRI和彩超厦血清学检查,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结果:治疗后肿瘤大直径缩小1/2者19例,缩小

    作者:祝海城;马鹰;何大馨;谭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静息心电图ST-T慢性改变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与心电图慢性ST-T改变的关系.方法:对21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35例患者心电图有慢性ST-T改变,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83例(61.48%),阴性52例(38.52%).(2)78例患者心电图ST-T表现正常,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6例(58.97%),阴性32例(41.0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静息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不能诊断冠心病.

    作者:艾民;乔玉花;王旋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蔺草致尘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评估蔺草致尘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9例因各种因素导致蔺草致尘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生理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估测评分Ⅱ评分较高、多脏器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与短期内病死率升高相关.气胸、恶性病变及出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估测评分Ⅱ相关的疾病为独立的预测不良预后的因素.结论:多脏器衰竭功能、低蛋白血症提示预后不良;呼吸衰竭6 h内相应指标、并发症的出现,原发疾病的严重性是蔺草致尘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软腭完全性甲状腺异位1例

    软腭完全性甲状腺异位临床上罕见.是在正常的甲状腺位置无正常的甲状腺组织,而在软腭存在生理功能正常的甲状腺.本科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因咽部异物感并发现软腭部肿块1年来本院就诊.体格检查:软腭中线偏右侧向咽腔突出的肿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触痛.拟诊软腭部软组织肿瘤,行鼻咽部CT检查.CT平扫显示软腭中线偏右侧高密度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密度均匀,肿块向后突向咽腔,致咽腔变形、变窄.

    作者:李惠民;李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破口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Ⅰ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

    目的:通过对破口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Ⅰ型夹层动脉瘤手术治疗,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术前均诊断为Debakey Ⅰ型夹层动脉瘤,破口在升主动脉.术中证实为Ⅲ型夹层动脉瘤逆行剥离致Ⅰ型夹层动脉瘤.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远端硬象鼻术4例,行介入主动脉腔内支架术1例.结果: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其中1例术后伤口愈合延迟,1例出现声音嘶哑.随访2~18个月,效果良好.有1例远端假腔仍有血流,但无临床症状.结论:破口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Ⅰ型夹层动脉瘤可以认为是Ⅲ型夹层动脉瘤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及弓部形成,易误诊为一般Ⅰ型夹层动脉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远端硬象鼻术是佳适应证;术前要充分估计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志远;赵文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急性心肌梗死(n=30)、不稳定性心绞痛(n=30),稳定性心绞痛(n=30)及对照组(n=30)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增高,是斑块不稳定性的标志之一.

    作者:刘芳;潘永瑜;李东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经喉罩气管插管在临床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为临床急救工作探索便捷、实用的人工通气方法,以提高急救抢救成功率.方法:对呼吸科116例急救气管插管者.比较经喉罩气管插管与经喉镜及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术所耗时间及成功率.结果:经喉镜及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一次置管成功率100%.经喉罩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85.7%,但经喉罩气管插管较经喉镜及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经喉罩气管插管简易、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凌宙贵;刘卫;汪春梅;蒋连强;蒋荣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研究

    目的: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进行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对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108例(CHR组)、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113例(OMR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319例(LIHR组)进行同期非随机对照研究.结果:CHR,OMR和LIHR 3组复发率分别为6.48%(7/108),0.88%(1/113)和0.31%(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HR组复发率明显高于OMR组和LIHR组,LIHR组和OMR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74%,9.84%和9.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P>0.05,双侧P>0.05).术后第2 d疼痛分数、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正常活动时间3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HR组优于CHR组和OMR组.结论:LIHR作为众多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辉;李健文;郑民华;李华青;解轶生;王磊;王明亮;陆爱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阴道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58例,准确率87.8%;误诊8例,误诊率12.2%.结论:阴道超声作为无创性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岚;何淑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的电生理特征

    目的: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慢径路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心律时心房激动特征以及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间.方法:行慢径路消融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00例,分别测量心动过速时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问(HAT),以及交界心律出现时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间(HAJ).结果:在慢快型和慢中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出现时逆传心房激动顺序与心动过速相比仅有微小的变化.交界性心律时逆传HA间期短于心动过速时的HA间期(P<0.05),在快慢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出现时没有逆传心房激动.结论:在慢快型和慢中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通过快径路和中间径路逆传;在快慢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逆传阻滞.

    作者:任学军;韩智红;王云龙;杜慧峰;陈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成分分析

    目的:对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血脂不同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上述指标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用Thrombotimer 4自动血凝仪测定,用Olimpus-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脂相关成分的分析,共检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216例,对照组210例.结果:无症状性脑梗死组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和脂蛋白(α)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而栽脂蛋白A1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栽脂蛋白B 2组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教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和脂蛋白(α)升高及栽脂蛋白A1降低均是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危危险因素.

    作者:孙翠萍;马建军;李学;冯艳;徐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窄带成像技术在Barrett食管中的应用

    Barrett食管是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因此早期诊断Barrett食管甚为重要.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技术——窄带成像.给早期发现Barrett食管中的可疑病变、提高活检检出率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本文就窄带成像技术在Barrett食管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建清;胡良凯;张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派丽奥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派丽奥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4枚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派丽奥实验组,记录用药前、用药后3周、6周的细茵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牙各临床指标较用药前明显改变(P<0.05),2组间各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派丽奥对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有良好治疗作用.

    作者:王国义;阎俊新;张秀英;周宣岩;邹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2例诊疗体会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临床少见,易误诊误治.术前未系统检查,盲目官腔操作可造成大量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本院2006-2007年收治2例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41岁,孕4产1,人工流产3次,11年前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因停经60 d,来本院行子宫、附件B超检查显示;子宫大小9.9 cm×7.8 cm×6.6 cm,妊娠囊8.1 cm×6.5 cm×3.3cm,胚胎长3.9 cm.

    作者:姜丽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31I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分为131I治疗组(27例)和抗甲状腺药物对照组(30例),于治疗后观察1~3年,比较2组的疗效、胰岛素的使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1.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P<0.01);2例患者原使用胰岛素后改为口服降糖药(2/8,25%).对照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56.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6.7%)明显高于治疗组(7.1%,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P<0.01,χ2=10.37,P<0.01).结论: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优于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少华;王自正;邵国强;蒋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微创矫治术治疗小儿漏斗胸

    目的:探讨微创矫治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组共6例,4例为对称性漏斗胸,2例为非对称性漏斗胸,年龄6~13岁,均在胸腔镜下行微创漏斗胸矫治术.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70 min,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胸廓外形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微创矫治术治疗小儿漏斗胸手术微创、安全、可行,但远期效果的评价还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缪乾兵;史宏灿;束余声;石维平;陆世春;王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直肠类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2例直肠类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标记辅助诊断.结果:10例肿块直径<2 cm,行直肠局部切除术;2例肿块直径>2 cm,行根治术.12例铬粒素A(+),10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为(+),9例突触素(+).1例可见淋巴结转移.结论:直肠类癌为低度恶性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源性肿瘤,愈后较好.无转移者仅行手术治疗;有转移者术后可行化疗.

    作者:王在恒;于喜法;龙华;张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胆囊切除与大肠癌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与大肠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癌患者87例,并与同期其他肿瘤患者109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肠癌组12例(13.79%)有胆囊切除病史,显著高于对照组(4.59%)(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是大肠癌高危因素之一.

    作者:陈佩;常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甘露醇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近期症状的影响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近期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无昏迷而有明显症状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后近期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6 h后观察组93.65%的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对照组51.61%的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能快速有效消除无昏迷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应在一氧化碳中毒早期及时应用.

    作者:王承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胸主动脉夹层瘤支架介入治疗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瘤支架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12例患者在全身麻醉、控制性降压下施行经股动脉支架介入治疗;采用异丙酚为主的全身静脉麻醉(异丙酚持续静脉泵入),其中7例行气管插管,另5例保留呼吸,未行气管插管.持续监测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尿量.以硝普钠0.3~1.0 μg/(kg·min)控制平均动脉压在60~70 mm Hg,释放支架时将收缩压控制在<90 mm Hg.结果: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动脉收缩压110~120 mm Hg·心率60~70次/min;释放支架时平均收缩压(83±9.3)mm Hg,平均动脉压60 mm Hg,心率69 次/min.术中和术后未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全身麻醉、控制性降压用于胸主动脉夹层瘤支架介入治疗效果优良.

    作者:王鹏;吴永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