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的电生理特征

任学军;韩智红;王云龙;杜慧峰;陈方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交界心律, 射频消融
摘要:目的: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慢径路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心律时心房激动特征以及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间.方法:行慢径路消融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00例,分别测量心动过速时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问(HAT),以及交界心律出现时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间(HAJ).结果:在慢快型和慢中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出现时逆传心房激动顺序与心动过速相比仅有微小的变化.交界性心律时逆传HA间期短于心动过速时的HA间期(P<0.05),在快慢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出现时没有逆传心房激动.结论:在慢快型和慢中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通过快径路和中间径路逆传;在快慢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逆传阻滞.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131I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分为131I治疗组(27例)和抗甲状腺药物对照组(30例),于治疗后观察1~3年,比较2组的疗效、胰岛素的使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1.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P<0.01);2例患者原使用胰岛素后改为口服降糖药(2/8,25%).对照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56.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6.7%)明显高于治疗组(7.1%,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P<0.01,χ2=10.37,P<0.01).结论: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优于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少华;王自正;邵国强;蒋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方法:胃镜诊断Barrett食管109例,反流性食管炎125例,及对照组70例,分别在其胃窦部大、小弯各取2块活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活检检测幽门螺杆茵.结果:Barrett食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2.31%,反流性食管炎为33.78%,对照组为54.29%.Barrett食管和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可能对Barrett食管及反流性食管炎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王清华;郭新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软腭完全性甲状腺异位1例

    软腭完全性甲状腺异位临床上罕见.是在正常的甲状腺位置无正常的甲状腺组织,而在软腭存在生理功能正常的甲状腺.本科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因咽部异物感并发现软腭部肿块1年来本院就诊.体格检查:软腭中线偏右侧向咽腔突出的肿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触痛.拟诊软腭部软组织肿瘤,行鼻咽部CT检查.CT平扫显示软腭中线偏右侧高密度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密度均匀,肿块向后突向咽腔,致咽腔变形、变窄.

    作者:李惠民;李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支气管类癌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并提高对支气管类癌的认识.方法:通过1例支气管类癌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支气管类癌起源、病理分型及特点、临床表现、分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支气管镜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确诊依靠免疫组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铬粒素A、突触素阳性是确诊依据.结论:支气管类癌早期易误诊,早期手术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化疗及放疗对支气管类癌不敏感.

    作者:戴沛军;王恒辉;冀雪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派丽奥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派丽奥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4枚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派丽奥实验组,记录用药前、用药后3周、6周的细茵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牙各临床指标较用药前明显改变(P<0.05),2组间各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派丽奥对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有良好治疗作用.

    作者:王国义;阎俊新;张秀英;周宣岩;邹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非浓缩尿蛋白组分免疫比浊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测定尿高、中、低分子蛋白,区分尿蛋白类型并应用于临床.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患者尿蛋白,与肾活检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将蛋白尿归纳为白蛋白为主蛋白尿、非选择性肾小球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5种类型,对肾脏病的诊断与肾活检病理结果相符合.尿蛋白定性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单独α1-微球蛋白升高率明显高于单独白蛋白升高率.结论:本法能客观反映肾脏损伤部位、程度,对肾脏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杨宝友;白波;刘宝利;李振东;付卫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病因探讨及处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高钠血症42例(33.07%),死亡5例(11.9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与脑损伤本身病理机制有关.及时发现、去除致病因素,有效控制高血糖症及正确纠正高渗状态是治疗关键.

    作者:叶沛;李春国;王步东;李军;王启军;陈东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胆囊切除与大肠癌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与大肠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癌患者87例,并与同期其他肿瘤患者109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肠癌组12例(13.79%)有胆囊切除病史,显著高于对照组(4.59%)(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是大肠癌高危因素之一.

    作者:陈佩;常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罗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与常规治疗组之间变化的差别.结果:治疗2周时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较治疗前水平下降,应用罗格列酮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在2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治疗12周时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高敏C-反应蛋白较治疗2周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具有抗炎及独立于降糖之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且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时间依赖性.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8例胆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部位、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经T管引流术,胆管对端吻合术等方法,7例痊愈(87.5%),1例死亡(12.5%).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以胆囊切徐术多见,首选治疗方法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时,全胆汁改道和十二指肠憩室化处理是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付天泽;宋继东;王瑞星;张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肾嫌色细胞癌5例报道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复习文献并进行讨论.结果:4例行肾癌根治术,1例行肾脏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1N0M0 3例,pT2N0M0 1例,pT4N0M0 1例.病理分级:G1 2例,G2 1倒,G3 2例.随访1~13个月,5例均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确诊有赖于典型病理表现,辅以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好.

    作者:殷晓鸣;刘学锋;吴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胸主动脉夹层瘤支架介入治疗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瘤支架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12例患者在全身麻醉、控制性降压下施行经股动脉支架介入治疗;采用异丙酚为主的全身静脉麻醉(异丙酚持续静脉泵入),其中7例行气管插管,另5例保留呼吸,未行气管插管.持续监测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尿量.以硝普钠0.3~1.0 μg/(kg·min)控制平均动脉压在60~70 mm Hg,释放支架时将收缩压控制在<90 mm Hg.结果: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动脉收缩压110~120 mm Hg·心率60~70次/min;释放支架时平均收缩压(83±9.3)mm Hg,平均动脉压60 mm Hg,心率69 次/min.术中和术后未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全身麻醉、控制性降压用于胸主动脉夹层瘤支架介入治疗效果优良.

    作者:王鹏;吴永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LipL45相关基因的保守性分析及在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分析外膜蛋白LipL45在不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中的同源性,初步探讨其在钩端螺旋体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克隆表达外膜蛋白LipL45相关基因,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显微凝集试验分别测定其抗血清效价和抗体活性.以15株不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此外膜蛋白基因序列,通过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表达产物作为包被抗原与部分钩端螺旋体患者血清反应,评估其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行性.结果: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抗血清能识别大多数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茵体蛋白,显微凝集试验结果也显示此外膜蛋白抗血清与大多数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凝集反应呈阳性.用重组LipL45蛋白包被96孔板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显示,此蛋白抗原与22名感染者血清呈现不同水平的免疫阳性反应,而与10份正常人血清呈阴性反应(P

    作者:张湘燕;于洋;王亚琳;何平;胡宝瑜;聂一新;蒋秀高;郭晓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急性心肌梗死(n=30)、不稳定性心绞痛(n=30),稳定性心绞痛(n=30)及对照组(n=30)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增高,是斑块不稳定性的标志之一.

    作者:刘芳;潘永瑜;李东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本院4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总结分析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类型及相关因素.结果:43例患者行血液透析1146次,共发生心律失常326次(28.45%),且65.94%心律失常发生于透析开始后2~4 h.随着年龄增长,心脏损害并发症增多,血清K+浓度增高,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不同年龄段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随年龄、并发症、血清K+浓度增加而增加.

    作者:南静;郝淑红;节春玲;张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直肠类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2例直肠类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标记辅助诊断.结果:10例肿块直径<2 cm,行直肠局部切除术;2例肿块直径>2 cm,行根治术.12例铬粒素A(+),10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为(+),9例突触素(+).1例可见淋巴结转移.结论:直肠类癌为低度恶性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源性肿瘤,愈后较好.无转移者仅行手术治疗;有转移者术后可行化疗.

    作者:王在恒;于喜法;龙华;张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T管拔除后胆漏8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T管拔除后胆漏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85例胆总管T管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拔除T管后8例出现胆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拔管时间及T管材料,运用正确的拔管方式,能够避免T管拔除后胆漏发生.

    作者:朱健;孙涛;康培良;康玉涛;马春海;冯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检测肾小球源性和肾小管源性蛋白尿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

    目的:通过检测尿中肾小球源性及肾小管源性蛋白尿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肾脏损害情况.方法: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4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α1-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并与4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结果:5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尿微量蛋白阳性,肾小管源性蛋白尿较肾小球源性蛋白尿更多见.对照组有15%患者出现轻度蛋白尿,且有明确的肾损害因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肾损害较常见.联合检测多种尿微量蛋白有利于早期诊断.

    作者:林小军;蔡小燕;叶静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血脂水平在正常范围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2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5例)和对照组(11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口服,疗程12个月.分别于入院后第1 d、治疗后第6个月、第12个月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脂水平,谷草转氨酶及血清肌酸激酶值;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局部动脉粥样硬化区域内膜-中层厚度,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巴塞尔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巴塞尔评分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三酰甘油水平、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巴塞尔评分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明确不依赖调脂的脑保护作用,有助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以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具有抗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王晶;闫红梅;王喆;王忠卿;张佳东;孙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MRI对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对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8例肝性脑病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肝性脑病3例,2例MRI T1 WI表现为两侧苍白球、中脑、垂体前叶对称性高信号,1例表现为轻度弥漫性脑水肿.慢性肝性脑病15例,T1 WI表现为两侧苍白球(15/15)、中脑前份(14/15)和垂体前叶(10/15)对称性高信号,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未显示异常信号.结论:MRI对肝性脑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郭炳伦;程敬亮;张丽华;黄文起;张会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