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露醇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近期症状的影响

王承辉

关键词:一氧化碳, 中毒, 甘露醇,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甘露醇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近期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无昏迷而有明显症状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后近期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6 h后观察组93.65%的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对照组51.61%的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能快速有效消除无昏迷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应在一氧化碳中毒早期及时应用.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LipL45相关基因的保守性分析及在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分析外膜蛋白LipL45在不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中的同源性,初步探讨其在钩端螺旋体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克隆表达外膜蛋白LipL45相关基因,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显微凝集试验分别测定其抗血清效价和抗体活性.以15株不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此外膜蛋白基因序列,通过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表达产物作为包被抗原与部分钩端螺旋体患者血清反应,评估其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行性.结果: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抗血清能识别大多数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茵体蛋白,显微凝集试验结果也显示此外膜蛋白抗血清与大多数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凝集反应呈阳性.用重组LipL45蛋白包被96孔板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显示,此蛋白抗原与22名感染者血清呈现不同水平的免疫阳性反应,而与10份正常人血清呈阴性反应(P

    作者:张湘燕;于洋;王亚琳;何平;胡宝瑜;聂一新;蒋秀高;郭晓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甘露醇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近期症状的影响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近期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无昏迷而有明显症状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后近期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6 h后观察组93.65%的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对照组51.61%的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能快速有效消除无昏迷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应在一氧化碳中毒早期及时应用.

    作者:王承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直肠类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2例直肠类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标记辅助诊断.结果:10例肿块直径<2 cm,行直肠局部切除术;2例肿块直径>2 cm,行根治术.12例铬粒素A(+),10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为(+),9例突触素(+).1例可见淋巴结转移.结论:直肠类癌为低度恶性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源性肿瘤,愈后较好.无转移者仅行手术治疗;有转移者术后可行化疗.

    作者:王在恒;于喜法;龙华;张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的可行性.方法:对2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在应用常规保肝治疗时,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观察血液净化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2倒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好转,病程得到及时的干预.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可有效地干预妊娠急性脂肪肝所造成的肝损伤.

    作者:汪海源;李国福;臧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细小病毒B19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0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标本进行人细小病毒B19-IgM,IgG及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结果: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惠者血清中人细小病毒B19抗体总阳性率56%(28/50),30例健康成人3例人细小病毒B19-IgG为阳性(1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G组P<0.01,IgM组P<0.05).病毒感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人细小病毒B19抗体总阳性率高,以IgG抗体为主,符合成人以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主的特点.成人中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血小板相关抗体无明显相关性,提示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因素的复杂性.

    作者:钱筠;翟艳苓;吴轶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3种微柱凝胶系统用于交叉配血试验比较

    目的:比较西班牙戴安娜、瑞士达亚美、长春博迅3种微柱凝胶系统做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方法:用3种微柱凝胶系统平行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西班牙戴安娜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为100%;瑞士达亚美特异性为100%,灵敏度为97.96%;长春博迅特异性为99.76 %,灵敏度为100%.结论:3种微柱凝胶系统都有较高诊断准确性,各实验室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能在各个方面适合本实验室需要的配血系统.

    作者:王华;李代渝;雷丽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8例胆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部位、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经T管引流术,胆管对端吻合术等方法,7例痊愈(87.5%),1例死亡(12.5%).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以胆囊切徐术多见,首选治疗方法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时,全胆汁改道和十二指肠憩室化处理是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付天泽;宋继东;王瑞星;张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的电生理特征

    目的: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慢径路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心律时心房激动特征以及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间.方法:行慢径路消融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00例,分别测量心动过速时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问(HAT),以及交界心律出现时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间(HAJ).结果:在慢快型和慢中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出现时逆传心房激动顺序与心动过速相比仅有微小的变化.交界性心律时逆传HA间期短于心动过速时的HA间期(P<0.05),在快慢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出现时没有逆传心房激动.结论:在慢快型和慢中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通过快径路和中间径路逆传;在快慢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逆传阻滞.

    作者:任学军;韩智红;王云龙;杜慧峰;陈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女性内生殖器畸形的虚拟现实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内生殖器畸形的虚拟现实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1.5-T GE MR系统对内生殖器畸形女性患者进行盆部扫描,将MRI信息导入RadioDexter 1.0系统重建三维结构,在Dextroscope工作站可视化环境下进行处理和研究,分析女性内生殖器的形态改变和空间比邻关系.结果:在虚拟现实可视化环境下成功对女性内生殖器畸形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取女性内生殖器畸形的详细信息.结论:基于MRI影像的虚拟现实可视化技术能较准确地诊断女性内生殖器畸形并指导畸形矫正手术.

    作者:叶培香;张文举;宋岩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本院4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总结分析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类型及相关因素.结果:43例患者行血液透析1146次,共发生心律失常326次(28.45%),且65.94%心律失常发生于透析开始后2~4 h.随着年龄增长,心脏损害并发症增多,血清K+浓度增高,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不同年龄段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随年龄、并发症、血清K+浓度增加而增加.

    作者:南静;郝淑红;节春玲;张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软腭完全性甲状腺异位1例

    软腭完全性甲状腺异位临床上罕见.是在正常的甲状腺位置无正常的甲状腺组织,而在软腭存在生理功能正常的甲状腺.本科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因咽部异物感并发现软腭部肿块1年来本院就诊.体格检查:软腭中线偏右侧向咽腔突出的肿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触痛.拟诊软腭部软组织肿瘤,行鼻咽部CT检查.CT平扫显示软腭中线偏右侧高密度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密度均匀,肿块向后突向咽腔,致咽腔变形、变窄.

    作者:李惠民;李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派丽奥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派丽奥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4枚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派丽奥实验组,记录用药前、用药后3周、6周的细茵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牙各临床指标较用药前明显改变(P<0.05),2组间各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派丽奥对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有良好治疗作用.

    作者:王国义;阎俊新;张秀英;周宣岩;邹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检测肾小球源性和肾小管源性蛋白尿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

    目的:通过检测尿中肾小球源性及肾小管源性蛋白尿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肾脏损害情况.方法: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4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α1-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并与4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结果:5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尿微量蛋白阳性,肾小管源性蛋白尿较肾小球源性蛋白尿更多见.对照组有15%患者出现轻度蛋白尿,且有明确的肾损害因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肾损害较常见.联合检测多种尿微量蛋白有利于早期诊断.

    作者:林小军;蔡小燕;叶静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国产去羟肌苷肠溶胶囊在中国健康男青年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国产去羟肌苷肠溶胶囊在中国健康男青年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17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200 mg去羟肌苷肠溶胶囊后按试验方案采血,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药浓度,DAS 2.0程序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单剂量给药200 mg后去羟肌苷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max(2.4±0.8)h,Cmax(432.0±278.6)μg/L,AUC0-t(1188.8±577.5)μg·h/L,AUC0-∞(1221.6±587.2)μg·h/L,t1/2(1.7±0.3)h,Vd(547.0±373.4)L,CL(218.3±139.1)L/h.结论:国产去羟肌苷肠溶胶囊吸收较片、分散片和散荆为慢,但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与其他剂型相近.

    作者:赵红卫;秦玉花;张伟;丁祖锐;赵钰敏;张逸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带锁髓内钉和形状记忆合金骨卡环内固定治疗股骨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和形状记忆合金骨卡环内固定治疗股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带锁髓内钉和形状记忆合金骨卡环内固定治疗股骨粉碎性骨折96例,均取自身髂骨植骨.骨折按照Winquist分型:Ⅰ型18例,Ⅱ型26例,Ⅲ型31例,Ⅳ型21例.结果:所有患者经6~30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按照张法元等疗效评定标准.优87例,良9例,差0例,优良率100%.无感染、延迟愈合,骨不连、再骨折、锁钉断裂、肢体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和形状记忆合金骨卡环内固定治疗股骨粉碎性骨折方法可靠,效果良好.

    作者:于晓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彩超引导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彩超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手术中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彩超引导下对58例原发性及转移性肝脏肿瘤患者采用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前行CT或MRI、彩超检查,设计手术方案,术后1 d,7 d进行血清学检测,术后1周行彩超检查,1个月后复查CT或MRI和彩超厦血清学检查,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结果:治疗后肿瘤大直径缩小1/2者19例,缩小

    作者:祝海城;马鹰;何大馨;谭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支气管类癌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并提高对支气管类癌的认识.方法:通过1例支气管类癌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支气管类癌起源、病理分型及特点、临床表现、分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支气管镜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确诊依靠免疫组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铬粒素A、突触素阳性是确诊依据.结论:支气管类癌早期易误诊,早期手术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化疗及放疗对支气管类癌不敏感.

    作者:戴沛军;王恒辉;冀雪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肠间质瘤致反复消化道大出血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2007年9月18日因排不成形黑便1次、混有鲜血,量约250 mL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7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有脑动脉硬化史.7年前因左肺癌行左肺切除术.入院后给予禁食、止血及制酸药物应用等治疗,效果差,仍便血,且血压曾降至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伴有重度口干、心悸、全身冷汗等休克早期症状.次日行电子胃镜检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黏膜贫血.入院第1周行结肠镜检查,见肠腔内大量新鲜血迹,但未发现出血病灶.经继续止血治疗,出血停止.第2周仅排少量黑便1次.

    作者:戴颖;张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肺脓肿合并大咯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肺脓肿合并大咯血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5例急性肺脓肿合并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科综合性治疗17例,外科手术5例,均治愈;死亡3例.结论:急性肺脓肿合并大咯血患者病情危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胡海英;付志;李耀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破口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Ⅰ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

    目的:通过对破口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Ⅰ型夹层动脉瘤手术治疗,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术前均诊断为Debakey Ⅰ型夹层动脉瘤,破口在升主动脉.术中证实为Ⅲ型夹层动脉瘤逆行剥离致Ⅰ型夹层动脉瘤.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远端硬象鼻术4例,行介入主动脉腔内支架术1例.结果: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其中1例术后伤口愈合延迟,1例出现声音嘶哑.随访2~18个月,效果良好.有1例远端假腔仍有血流,但无临床症状.结论:破口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Ⅰ型夹层动脉瘤可以认为是Ⅲ型夹层动脉瘤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及弓部形成,易误诊为一般Ⅰ型夹层动脉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远端硬象鼻术是佳适应证;术前要充分估计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志远;赵文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