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的作用和机制探讨

况玉兰;关婷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米非司酮, 凋亡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富内膜癌细胞HEC-1-B,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处理细胞24~96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增殖相关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2.5 mg/L米非司酮作用72~96 h,5~20 mg/L米非司酮作用24~96 h,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的生长有抑制作用(P<0.05).且呈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5~20mg/L米非司酮作用于HEC-1-B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概率上升,S期细胞概率下降(P<0.05).并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Bcl-2及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亦下降(P<0.05),但无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结论:米非司酮能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阻止细胞周期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坎地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以坎地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的影响.探讨坎地沙坦降血压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方法:63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测其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和内径,给予以坎地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根据患者血压的反应加用小剂量的氢氯噻嗪,6个月后超声复查颈动脉情况.结果: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治疗前为(155.08±7.926)mm Hg.治疗6个月后为(128.44±3.509)mm Hg;舒张压治疗前(96.06±4.586),治疗6个月后(81.24±4.257)mm Hg;心率治疗前为(77.21±7.565)次/min,治疗6个月后为(72.79±3.976)次/mi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内中膜厚度较治疗前减少(0.088±0.046)mm,内径较治疗前增加(0.138±0.069)mm,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较治疗前减少(0.032±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坎地沙坦为基础,加用小剂量利尿剂的降压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确切的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姜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糖尿病组(56例),合并冠心病组(44例).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含量.同时以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合并冠心病组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含量较单纯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0.05).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的继发性改变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洁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翼腭窝良性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翼腭窝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翼腭窝良性肿瘤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肿瘤全切率100%.随访1~3年.无1例复发.结论:翼腭窝良性肿瘤位置深.周围存在重要结构.术前需考虑周全,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

    作者:程华怡;郭智霖;丁美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77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肯定.

    作者:周红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对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41例.随机分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组(A组)和普通吸痰管吸痰组(B组),比较2组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后住院天数、病死率情况.结果: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后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是治疗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能迅速控制感染、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撤机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还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吴茱萸;唐思源;李耀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弱激光联合综合治疗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弱激光联合综合治疗对各年龄组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筛选出120倒(240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分为3~8岁低年龄组和9~16岁高年龄组,并将各年龄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应治疗.结果:低年龄组联合疗法治疗弱视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联合疗法治疗弱视的总有效率为3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2.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激光联合疗法治疗低年龄弱视的疗效优于传统弱视治疗,对高年龄组弱视疗效不明显.

    作者:吕天斌;王丽娅;石迎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黏液表皮样癌15例患者的细针吸取细胞学涂片资料,并对细胞学误诊原因进行总结.结果:黏液表皮样癌的细胞学诊断准确性取决于其组织学分级,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吸出物为大量黏液、可见少量黏液细胞,因细胞量少,诊断准确率较低.中分化黏液表皮样癌镜下见3种细胞成分.以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阃细胞为特征,定性分类准确率高.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肿瘤细胞表现为大量中间型鳞状细胞,伴或不伴有产生黏液的细胞,核的多形性明显.定性准确车100%,分类较低.结论:黏液表皮样癌的细胞学表现有特征性,细胞学检查对黏液表皮样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需与多形性腺瘤、黏液囊肿等鉴别.

    作者:梁凤泉;王敏;陈冰;马青松;解建军;马广贞;周莉;白彬;曹振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鼻内镜鼻窦术后粘连的防治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粘连发生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例(583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发生率9.05%;各粘连类型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筛窦腔粘连闭塞、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未见中鼻甲与下鼻甲粘连.结论:鼻内镜鼻窦术后粘连发生率高,提高手术技巧,正确处理中鼻甲,按时随访和及时解除早期早期粘连是减少持久粘连发生的关键.

    作者:程琳;郑顺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路优泰治疗青少年抑郁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路优泰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路优泰组(43例)和多塞平组(43例).分别应用路优泰及多塞平治疗,6周为1个疗程,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疗效比较路优泰组优于多塞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路优泰组低于多塞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路优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依从性好,可作为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作者:夏磊;鲁秀荣;李传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比较高场磁共振尿路成像与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比较高场磁共振尿路成像与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证实泌尿系疾病患者46例,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27例,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19例,行2项检查12例,回顾性分析惠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磁共振尿路成像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定位准确率均为100%.定性准确率分别为81.5%(22/27)和68.4%(13/19).二者结合定性准确率为91.7%(11/12).结论:观察肾脏分泌功能,应优先选择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对上尿路梗阻和肾脏占位性病变,应优先选择磁共振尿路成像;二者结合有利于提高泌尿系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杨涛;程敬亮;张焱;魏万清;张云枢;陈学强;江广斌;郑克华;罗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引导下高频电刀治疗62例非外伤性、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部位在嗅裂鼻中隔部22例(35.5%),下鼻道顶部19例(30.7%).中鼻甲后端蝶腭动脉区9例(14.5%),下鼻道外侧壁8例(12.9%).Woodruff静脉丛2例(3.2%).出血部位不明者2例(3.2%).1次治愈60例(96.8%).2次治愈2例(3.2%).治愈率100%,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各种手段暴露出血点是止血的关键;对非活动出血通过擦拭刺激或电凝相关血管供应分支达到目的;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不宜过大.

    作者:梁利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同时行射频消融及冠状动脉造影术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伴有胸痛和/或ST-T改变同时行射频消融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同时行射频消融反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先予冠状动脉造影16例.4例患者发现冠状动脉病变.1例狭窄>50%;1例先予射频消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伴有胸痛症状或ST-T改变,仅当合并有冠心危险因素时行射频消融及冠脉造影较有意义,同时手术可以局部麻醉下一次性完成,手术安全,无并发症.

    作者:谷云飞;惠杰;马惠芳;金军;王晓阳;薛书峰;李松森;潘广杰;薛国华;田利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不同运动处方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不同运动处方的应用比较,为糖尿病患者佳运动疗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间采取不同运动时间、运动方式.结果:3组间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 h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患者对运动处方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量、分次、餐后运动既能有效降低血糖,又能减少运动并发症.

    作者:梁秋荣;马建新;黄宝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结核分支杆菌ESAT6-MPT64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应用性初步研究

    目的:构建表达结核分支杆菌ESAT6和MPT64融合蛋白,并评价其在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PCR法扩增esat6和mpt64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ProEX HTb-EM,表达、纯化ESAT6-MPT64融合蛋白,Western-blot 分析其抗原性.用该重组蛋白ELISA法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清.结果:原核表达的ESAT6-MPT64融合蛋白约40 000,Western-blot证实重组蛋白与ESAT6和MPT64多克隆抗体特异结合.重组蛋白用于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清,敏感性为67.7%,特异性为82%.结论:重组的ESAT6-MFT64融合蛋白有可能用于结核病免疫诊断试剂的制备.

    作者:柏银兰;薛莹;王丽梅;樊爱琳;张薇;康健;何俊杰;段艳;徐志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介绍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诊断要点以及减少漏诊、误诊的方法.诊断线索主要有:(1)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的病史;(2)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损害,与肾功能损害不成比例的贫血、肾小管损害.特别是近端肾小管损害,如肾性糖尿、尿N-乙酰胺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升高、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氨基酸尿、小分子蛋白尿、低渗尿、肾小管性酸中毒、低尿酸血症等;(3)肾活检病理特点主要呈现急、慢性肾间质小管性病变.急性肾小管坏死者,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裸膜;慢性间质性肾炎者,肾间质广泛纤维化.但极少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应将临床、肾脏病理及用药史相结合,综合分析,同时注意基础肾脏疾病以及药物、剂量对临床病理表现的影响,认识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个体差异,从而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尹广;刘正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91例脊髓损伤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给予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标准评分,同时进行神经电生理和影像学方面的对比分析.治疗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1年.结果:91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的平均数较术前提高,其中41例出现运动、感觉、影像学、神经电生理方面的不同改善;3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神经电生理方面的改善;12例出现神经电生理方面的改善;6例无变化.1例严重复合伤患者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无效死亡.在随后的1年随访中,除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进一步恢复的趋势,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可部分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是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安全有效的新策略,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步星耀;赵红卫;钱宝延;翟亚平;李六一;赵耀武;曹留栓;李太平;梁庆华;张永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35例饮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引发尿路结石患儿血液中19种氨基酸水平的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35例饮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引发尿路结石患儿血液中19种氨基酸水平,从营养学角度分析三聚氰胺奶粉对患儿造成的影响.方法: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35例饮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引发尿路结石患儿(实验组)血液中的氨基酸水平,并且与35名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液中的氨基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部分患儿胍氨酸、半胱氨酸、谷氧酸、谷氨酰胺、组氨酸、异亮-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水平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合理膳食等原因.实验组氨基酸水平虽未显著降低,但也应适当地补充营养并密切监视其氨基酸水平的变化情况.

    作者:李启亮;宋文琪;李时莲;赵德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肺炎1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9例(34.5%).好转48例(42.4%).死亡26例(23.0%).结论:老年肺炎患者伴发疾病多,临床症状重且不典型,易出现并发症,病死率高.

    作者:孙勇;银春;欧阳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额窦炎49例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开放额窦口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方法.方法:49例患者术前常规鼻窭CT证实有慢性额窦炎性病变.根据CT扫描以钩突附着为参考标志.判断额窦引流方式,并进行额窦开放引流.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31例.好转13例,无效5倒.结论:慢性额窦炎主要原因是额窦口引流受阻,为额隐窝及窦口鼻道复合体处病变阻塞所致.鼻内镜下开放额隐窝,去除额隐窝处病变,充分额窦口引流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关键.

    作者:陶应国;李雪松;陈荣;侍海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70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指征和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对70例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7例(10%),死于脑血管意外3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的手术指征是重度反流性心力衰竭.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50%)预示着较高的围术期病死率.

    作者:杨新伟;谭健;王志农;张宇峰;刘随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