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军;吕林
目的:观察并比较VVI单腔起搏器植入右心室间隔部和右心室心尖部对心动过缓患者术后心脏电机械同步性及血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心房颤动伴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需植入VVI单腔起搏器患者23例,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患者11例为治疗组,同时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12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起搏参数、QRS波宽度,和起搏器植入术前、后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手术时间、QRS波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阈值、感知闲值、电极阻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对照组较治疗组血清脑钠肤水平增加(P<0.05).结论:与传统植入部位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相比,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更接近生理情况,能更好地维持患者的心脏电机械同步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
作者:张燕;刘鹏;李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评价乳腺癌胸部相对不常见转移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组织学确诊72例乳腺癌胸部相对不常见转移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胸壁囊性转移1例,CT表现呈囊性肿块,有薄壁及附壁结节;胸壁转移伴自发性气胸5例,CT表现气胸附近跨胸壁破坏性肿块;肺内磨玻璃样及晕样转移转移瘤27例中12例CT表现呈片状磨玻璃密度影,15例晕样转移中央区域呈软组织密度,周缘部呈磨玻璃样密度,其中3例伴晕中小空泡状气体影;肺内空洞样转移28例中厚壁空洞19例,薄壁空洞14例,空泡样空洞3例,午间猫眼样空洞2例,大囊袋样空洞2例,球核样空洞2例,13例同时具有≥2种空洞性表现;单发肺内转移中1例CT表现为合壁结节的单发空洞病灶.1例为含毛刺及分叶的单发软组织结节;钙化性肺转移7例CT表现以斑片及斑点状钙化为主;心包膈淋巴结转移2例CT表现为心膈区3~4枚椭圆形软组织结节.结论:认识乳腺癌胸部不常见转移的CT表现,对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长青;丁爱兰;谢光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内镜下逆行腱胆管造影术在胰胆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胰胆系疾病惠者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逆行腱胆管造影的影像资料.结果: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总符合率98%,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总符合8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结石合并胆囊炎、胆道恶性梗阻符合率均为100%,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和8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作为无创性检查,可作为胰胆系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逆行胰胆管造影可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不能完全取代逆行胰胆管造影,二者结合可提高对胰胆系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常瑞萍;卢占兴;万碧箫;余卫民;毛东伟;朱心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将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的水平,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也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抗凝作用减弱,血小板黏附与聚集,纤溶活性下降,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周有利;张健;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停用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肝移植感染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停用免疫抑制剂,比较停用免疫抑制剂(观察组)与常规使用免疫抑制剂(常规组)对肝移植感染者抗感染疗程、生存率和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肝移植感染者停用免疫抑制剂可缩短抗感染疗程,与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提高生存率(P<0.05)而不增加排斥反应率(P>0.05).结论:根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停用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感染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树人;罗显荣;骆丽敏;陈小平;杨俊;周立华;李灼亮;余宙耀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为寻找有效、合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提供理论依据并减少子宫切除率.方法:治疗组50例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对照组为口服妇康片(炔诺酮)50例患者,观察2组子宫切除率、月经量评分、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组50例中1例手术(2%)、月经量评分>100分2例(4%);对照组50例中8例手术(16%)、月经量评分>100分12例(24%).治疗组子宫切除率和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前及放置后3,6,12个月月经量评分分别为131.0±51.2,53.0±21.9,36.7±19.7,17.9±6.8;子宫内膜由(13.2±4.3)mm分别降至(8.5±1.9)mm,(7.2±1.5)mm,(6.2±1.1)mm.结论: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可以减少月经量并降低因功能性子宫出血引起的子宫切除手术率.
作者:徐艳;李淑清;周巧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征象,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个小血管的破裂出血;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血液中内皮损伤分子标记物及炎性因子显著增高,可能与出血时间、血肿部位、病因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有关;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血肿的形态、部位、出血量、早期血压的控制等影响因素有关.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防治提倡针对具体患者的不同情况,施以相应的治疗措施.本文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影响因素、发生率、判定标准及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王修军;张小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人体上颈椎椎间旋转活动度及其耦合运动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法.方法:对16名健康志愿者行颈椎三维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应用自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对三维图像标点,并利用标志点测量上颈椎包括枕骨与寰椎之间,寰椎与枢椎之间的椎间旋转及耦合运动.结果:颈椎大旋转位时,单侧椎间平均旋转度分别为枕骨-寰椎(2.4±1.8)°,寰椎-枢椎(38.5±4.7)°,同时伴随各节段的反向侧屈与后伸活动;侧屈动度分别为枕骨-寰椎(3.6±1.3)°,寰椎-枢椎(5.4±2.0)°,后伸动度分别为枕骨-寰椎(12.9±3.8)°,寰椎-枢椎(4.9±2.6)°.结论:可运用三维CT图像对在体上颈椎椎间旋转及耦合运动进行精确的测量,其有助于上颈椎在三维空间内的复杂运动更进一步理解,更好地为上颈椎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基础.
作者:赵雄;雷伟;吴子祥;刘绪立;韩宝君;林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过敏反应是发作极其迅速的Ⅰ型变态反应,表现为致敏人群接触特异抗原后几分钟内出现呼吸困难和休克,严重休克甚至可以导致患者死亡.本院成功抢救全身麻醉下佳乐施(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致严重过敏性休克1例,报道如下.
作者:孟晓钟;李建伟;张艺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与扫描剂量的优化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行降低剂量的冠状动脒CT血管成像受检者的影像资料.结果:心率升高图像质量下降;射线剂量随体质量指数增加;按照本院制定体质量指数指导下的条件进行扫描,既降低了射线剂量又保证了图像质量.结论:多因素匹配的综合优化方案能在保证低诊断需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射线剂量.
作者:李纬;郭滢;葛英辉;秦虹;孙明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通过观察临床效果,检测血浆中免疫球蛋白、补体含量.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7例,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较轻.结论:血浆置换术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顺成;郑建新;李兰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小切口胆囊切除成功106例(98.15%),2例术中延长手术切口(1.85%);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6d.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疗效确切,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作者:何墨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复视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以复视首诊的中老年患者进行视力、眼位、眼肌运动及复视检查,并进行血生化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明确病因,给予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结果:28例患者中血管性疾病17例,占60.72%;内分泌疾病7例,占25.00%;胸腺瘤3例,占10.71%;原因不明1例,占3.57%.治疗后25例复视消失,1例复视距离明显缩小,可佩戴三棱镜矫正,1例复发,1例无变化.结论:中老年复视患者针对病因,经保守治疗和对症治疗,可获得有效治疗效果.
作者:崔瑞;马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44例(89.8%),死亡2例(4.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迅速,常导致肺客积缩小、肺活量减低、大通气量降低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杨省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好发于右半结肠;以腹部肿块、腹痛、消化道出血以及体质量下降为主要临床特点;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易误诊为大肠癌或肠道慢性炎症;采取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的放、化疗综合治疗.结论:早期确诊并手术切除病灶后辅助化疗和放疗,能有效提高结肠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韩彦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骨及钙化组织改良快速脱钙法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骨肿瘤患者需脱钙处理的骨组织病理切片资料.结果:改良骨及钙化组织快速脱钙法脱钙时闭较常规脱钙法缩短>48 h,切片厚薄均匀,平坦完整,结构清晰,着色均匀.结论:对骨及钙化组织脱钙方法进行改良,可缩短骨及钙化组织的制片时间、并制出优良切片.
作者:李海;邓志勇;陈芳;丁敏;姚丽倩;陈金珍;张阳;徐松;郑晓娟;顾静凤;周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OEMS综合征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OEMS综合征具有5大主要表现:周围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障碍、M蛋白以及皮肤损害.对孤立性病灶治疗可采取放疗和/或手术切除;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差者可试用三苯氧胺进行治疗,也可采用大剂量化疗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POEMS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提高认识可减少误诊;POEMS综合征可行放疗、化疗、手术及激素治疗,也可大剂量化疗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作者:李志平;李文涛;朱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合并疾病的同期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治疗方案.方法:19例合并非心脏疾病的严重冠心病患者在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对其合并疾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合并肺癌患者术后出现左支气管漏、肺不张和胸腔积液,经引流、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后痊愈;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5±1.4)h,平均住ICU时间(1.4±0.8)d,平均住院时间(27.6±11.7)d.术后随访6个月~9年,无心绞痛复发或心肌梗死等心脏事件,无脑梗死等神经事件.结论:冠心病及合并疾病的同期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与分次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期外科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并未过度增大,不影响疾病恢复,患者总住院时间及费用减少.
作者:吴强;黄方炯;孙东;杨禁非;许尚栋;于建波;刘岳;赖以恒;瑞起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孕妇孕中期(14~19+6周)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雌三醇在产前筛查先天出生缺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2 149例孕妇孕中期血清标志物,并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质量等因素,应用仪器配套的产前筛查风险分析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脊柱裂的风险率,对高风险孕妇采用B超和/或细胞染色体检查进行确认,根据随访及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结果:2 149例孕妇筛查出出生缺陷高风险136例,筛查阳性率为6.33%,其中唐氏综合征、开放性脊柱裂和18-三体综合征的筛查阳性率分别为4.14%,1.77%,0.42%.唐氏综合征检出率为66.67%,筛查假阳性率为3.75%;开放性脊柱裂检出率为100%,筛查假阳性率为1.8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联合检测孕中期血清甲胎蛋白、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游离雌三醇筛查出生缺陷是可靠和有效的,结合产前诊断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邱振华;高艳;吴玉华;戚子惠;黄金波;舒云华;陈宇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引起耳鸣原因较多,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对于耳鸣的诊断与治疗,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通过药物治疗、掩蔽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及中医治疗等综合治疗,耳鸣症状可消失或缓解.本文从现代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角度,对耳鸣的临床分类、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薛飞;李泽卿;王秋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