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老年痴呆认知障碍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谢海;战同霞;魏秀宏;李秀艳

关键词:老年痴呆, 认知, 脑电超慢涨落图
摘要: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老年痴呆认知障碍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老年痴呆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实验组(16例),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图仪分别测定分析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经脑电超慢涨落图仪检测·与对照组比较,S<,1>与S<,5>谱线明显增高(P<0.01).S2谱线增高(P<0.05).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能显著改善老年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脑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含量,保护胆碱能神经起作用的.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教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和对照组9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并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61例(62.2%).颈动脉斑块72例(73.5%);对照组96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21例(21.9%),颈动脉斑块45例(4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其性质显著相关.

    作者:程浩;石根萍;杨爱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肝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53例肝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和相对危险度.肺部感染发生的时间、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致病菌种类的分布和细菌耐药性.结果:53例肝移植受者,33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62.3%,死亡6例,病死率18.2%,肺部感染死亡相对危险度高于非肺部感染1.0倍.感染均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常见于术后第1周.移植前后有多种因素与术后肺部感染有关或提示肺部感染.疫液、咽拭子和气道吸引液中致病菌多,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为常见.G茵大部分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敏感.G 菌仅对糖肽类敏感,均对喹诺酮类、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结论: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率、病死率高,发病时间早,临床表现不典型,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致病菌种类多,分布广,对常用抗生素耐药.

    作者:刘树人;罗显荣;骆丽敏;余宙耀;李灼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外伤性小肠破裂82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2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均治愈.结论:重视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熟练应用度腔穿刺技术,结合X线、B超.CT等辅助检查早期做出诊断,尽早手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作者:郝晓尊;王会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检测的意义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水平,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30例,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均于入院第1 d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冠心痛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高而一氧化氮含量低,提示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相互调节的作用可能发生障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氙调节失衡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吴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老年痴呆认知障碍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老年痴呆认知障碍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老年痴呆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实验组(16例),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图仪分别测定分析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经脑电超慢涨落图仪检测·与对照组比较,S<,1>与S<,5>谱线明显增高(P<0.01).S2谱线增高(P<0.05).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能显著改善老年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脑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含量,保护胆碱能神经起作用的.

    作者:谢海;战同霞;魏秀宏;李秀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头孢地尼口腔崩解片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评价头孢地尼口腔崩解片(受试制剂)和头孢地尼胶囊(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血清样品采用微生物法测定.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荆,用DAS2.0程序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2种制剂的t1/2分别为(3.0±0.7)h和(2.9±0.5)h,t<,max>为(2.60±0.20)h和(2.58±0.19)h,Cmax为(1.37±0.05)mg/L和(1037±0.04)mg/L,AUCo-t为(5.01±0.48)mg/(h·L)和(5.16±0.53)mg·h/L,AUC0-∞为(5.44±0.62)mg·h/L和(5.58±0.60)mg·h/L,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4±6.1)%.结论:2种制荆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张伟;秦玉花;赵红卫;赵钰敏;丁祖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06例胸腔积液病因与诊断分析

    目的:讨论胸腔积液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胸腔积液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病因的前5位依次为结核53例(50.0%)、恶性肿瘤32例(30.2%),心功能不全11例(10.4%),肺炎和脓胸6例(5.7%),肝硬化4例(3.8%).结核性胸腔积液以≤40岁患者为主,占92.4%;恶性胸腔积液中≥60岁患者居多,占93.7%.106例胸腔积液癌胚抗原水平为恶性组高于良性组(P<0.01).结论:胸腔积液主要病因是结核和肿瘤,但结核性患者以青年居多,恶性肿瘤以老年患者居多.胸腔积液癌胚抗原含量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子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利用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对脊柱良恶性痛变进行比较.方法:44例脊柱病变患者行MR梯度回波同反相位检查.良性病变椎体个数39例.恶性病变椎体个数44例.用双回波化学位移序列分析以上两组椎体在同反相位上的信号强度比(反相位信号强度/同相位信号强度)对两组信号强度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平均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椎体良性病变的反相位/同相位信号比是1.64±0.65,而恶性病变的反相位/同相位信号比是3.13±1.31,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梯度回渡正反相位成像对鉴别椎体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丹;刘志兰;周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DIC的诱因及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救治方法.方法:对44例产科DIC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DIC中,4例出现3个以上器官衰竭,均死亡.病死率为9.1%;其余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0.9%.结论: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因素、产后出血以及宫内死胎是产科DIC的发病诱因.早期明确DIC诊断,去除病因,同时输注大量新鲜血,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合理使用肝素是抢救产科DIC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玉芳;温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影像诊断

    目的:分析先天性肾孟榆尿管连接部梗阻病因、X线及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6例肾孟榆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患者采用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和CT检查.结果:16例患者,X线和/或CT均显示程度不一的肾积水,其中静脉尿路造影显影14例,CT扫描5例均显示程度不一的肾积水;X线显示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截断样改变7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上移3例.肾孟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处可见横贯样充盈缺损2例(其中迷走血管和纤维束带各1例),肾旋转异常4例.结论:尿路造影结合CT检查是诊断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因的重要手段,对病因定性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对手术治疗可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李庚武;刘斌;潘志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连环恒温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连环恒温扩增技术是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种特异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DNA聚合酶在恒温65℃左右保温几十分钟而完成的核酸扩增反应,通过检测反应过程中获得的副产品焦磷酸镁所形成白色沉淀的混浊度来判定扩增结果.由于其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食品卫生栓疫及基因芯片的开发;在细菌和病毒的检测方面对临床医学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连环恒温扩增的技术原理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毕研丽;沈小燕;才学鹏;丛国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挫裂伤

    目的:探讨肾挫裂伤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价值.方法:8例肾挫裂伤血尿患者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材料选择用明胶海绵粒.结果:全部病例治疗后效果满意.有效地保留了惠肾肾功能.结论:对部分肾挫裂伤患者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橙塞术,疗效肯定、创伤小、并发症少,可避免肾切除术.

    作者:王传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宫腔镜手术并发经尿道电切前列腺综合征2例分析

    目的:了解官腔镜手术经尿道电切前列腺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早期症状、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宫腔镜技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080例行官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发生经尿道电切前列腺综合征,出现肺水肿.其中1例心力衰竭.结论:经尿道电切前列腺综合征发现及时.治疗得当,多数患者能够恢复,无后遗症.

    作者:郑瑾;宁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钛板取出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铁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取出钛板的原因.方法:收集颌骨骨折铁板坚固内固定后取出钛板的患者49例,其中单纯下颌骨骨折27例,面中部骨折13例,上下颌联合骨折9例.回顾分析内固定钛板取出的原因.结果:49例中,患者因心理因素取出钛板者17例,感染8例,有可能影响颌骨或牙胚发育而取板者5例,钛板外露者4例,钛板断裂者4例,神经麻木者4例,种植障碍3例,其他4例.结论: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后取出钍板者,以患者主动要求者居多.主要原因为患者心理排斥因素;其次为感染;医生建议取出者多为儿童骨折;而钛板外露、断裂或神经麻木等意外及手术并发症致钛板取出者相对少见.

    作者:常显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局部皮瓣转移治疗深度烧伤30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局部皮瓣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旋转皮瓣、推进皮瓣、Z成形术等各种局部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结果:本组30例小面积深度烧伤应用局部皮瓣方法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短,远期效果良好.结论:局部皮瓣在烧伤创面修复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能达到较理想的手术效果,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怀军;李桑蕾;张磊;黄磊;王学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吉诺通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诺通胶囊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84例伴有咳疫、喘息的慢性支气管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吉诺通胶囊.对照组42例给予必漱平片,疗程7 d.比较2种药物溶痰和祛痰疗效及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有效率为7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吉诺通胶囊用于慢性支气管交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高微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7例患者分为静脉组22例.口服组35例;两组均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120~150 u/kg,1次/周,皮下注射;静脉组加用蔗糖铁100 m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3次/周;口服组加用琥珀亚酸铁口服,200 mg/次·3次/d.结果: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静脉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升高比口服组显著(P<0.01),血红蛋白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口服组;静脉组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明显升高(P<0.01);口服组铁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组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治疗前后与口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叉,静脉组未发现1例不良反应,口服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静脉用铁剂蔗糖铁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作者:杜梅仙;舒方;张必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Survivin及透明质酸含量检测意义

    目的:探讨尿survivin含量及尿液透明质酸含量检测在膀胱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实验观察对象为膀胱癌患者87例、其他疾病患者40例及30例健康成人.收集各组尿液,采用ELISA法行survivin、透明质酸含量检测.结果:膀胱癌组survivin含量为(2.51±1.91)μg/L,其他疾病组为(0.55±0.22)μg/L,正常对照组(0.40±0.17)μg/L.膀胱癌组尿液透明质酸含量为(3.12±0.69)mmol/L,其他疾病组为(1.41±0.46)mmol/L,正常对照组为(0.24±0.35)mmol/L.结论:联合栓测尿survivin含量和透明质酸含量可作为膀胱癌无创诊断及预后判断辅助方法.

    作者:郑巍;桂西青;苟新敏;李怀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探讨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眼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眼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119例.结果:慢性泪囊炎71例(99眼),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痊愈91眼;鼻窦囊肿伴有眶内并发症21例,行鼻窦囊肿开放术,全部痊愈;外伤性视神经病变23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好转11例;外伤性眶内壁骨折2例,经鼻行眶内壁骨折整复术痊愈;眶内异物1例,成功取出;球后血肿1例,经筛窦纸板入路行血肿清除术,基本痊愈.随访期:6个月~3年.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具有不破坏患者面貌,有效,简单,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桑;王杰;董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分析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中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Light Speed Plus/4i多层螺旋CT对116例患者的肾脏、输尿管、膀胱进行多期客积扫描,正常对照组30例,病变组86例,在ADW4.0工作站分别进行二维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客积再现技术、大密度投影等图像后处理.结果:正常对照组30例图像满意.病变组86例中,先天畸形中肾盂及输尿管重复畸形7例、马蹄肾5例、输尿管囊肿和输尿管异位开口各3例、异住肾和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各2例、孤立肾和膀胱重复畸形各1例;输尿管结石7例、肾盂肾盏结石4例;肾孟、输尿管是性病变6例、结核3例;肾孟、输尿管肿瘤22例、膀胱肿瘤17例、盆部肿瘤侵犯输尿管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是泌尿系统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应根据病变情况选择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

    作者:朱绍成;史大鹏;葛英辉;吕传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