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微华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53例肝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和相对危险度.肺部感染发生的时间、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致病菌种类的分布和细菌耐药性.结果:53例肝移植受者,33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62.3%,死亡6例,病死率18.2%,肺部感染死亡相对危险度高于非肺部感染1.0倍.感染均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常见于术后第1周.移植前后有多种因素与术后肺部感染有关或提示肺部感染.疫液、咽拭子和气道吸引液中致病菌多,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为常见.G茵大部分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敏感.G 菌仅对糖肽类敏感,均对喹诺酮类、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结论: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率、病死率高,发病时间早,临床表现不典型,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致病菌种类多,分布广,对常用抗生素耐药.
作者:刘树人;罗显荣;骆丽敏;余宙耀;李灼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讨论胸腔积液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胸腔积液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病因的前5位依次为结核53例(50.0%)、恶性肿瘤32例(30.2%),心功能不全11例(10.4%),肺炎和脓胸6例(5.7%),肝硬化4例(3.8%).结核性胸腔积液以≤40岁患者为主,占92.4%;恶性胸腔积液中≥60岁患者居多,占93.7%.106例胸腔积液癌胚抗原水平为恶性组高于良性组(P<0.01).结论:胸腔积液主要病因是结核和肿瘤,但结核性患者以青年居多,恶性肿瘤以老年患者居多.胸腔积液癌胚抗原含量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子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铁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取出钛板的原因.方法:收集颌骨骨折铁板坚固内固定后取出钛板的患者49例,其中单纯下颌骨骨折27例,面中部骨折13例,上下颌联合骨折9例.回顾分析内固定钛板取出的原因.结果:49例中,患者因心理因素取出钛板者17例,感染8例,有可能影响颌骨或牙胚发育而取板者5例,钛板外露者4例,钛板断裂者4例,神经麻木者4例,种植障碍3例,其他4例.结论: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后取出钍板者,以患者主动要求者居多.主要原因为患者心理排斥因素;其次为感染;医生建议取出者多为儿童骨折;而钛板外露、断裂或神经麻木等意外及手术并发症致钛板取出者相对少见.
作者:常显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吉诺通胶囊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84例伴有咳疫、喘息的慢性支气管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吉诺通胶囊.对照组42例给予必漱平片,疗程7 d.比较2种药物溶痰和祛痰疗效及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有效率为7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吉诺通胶囊用于慢性支气管交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高微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缺氧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生成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氯化钴模拟缺氧,采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检测缺氧时胶质瘤细胞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低氧处理后人胶质瘤U251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明显高于未处理之细胞,并在免疫组化上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氯化钴缺氧处理的胶质瘤细胞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血管数目明显增加.结论:缺氧可使胶质瘤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上调,缺氧能刺激胶质瘤细胞血管生成反应增加.
作者:易显富;杨贤义;贺新军;熊锋;高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治疗不稳定腕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0例不稳定腕舟骨骨折采用改良的逆行筋膜骨瓣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10例骨折均于手术后6~10周愈合,6个月~1.5年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改良的逆行筋膜骨瓣移植法治疗腕舟骨不稳定骨折,操作简单,易控制,固定稳,能早期活动.
作者:李汝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3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及对照组(P<0.01).结论: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有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斑块的识别和预测指标.
作者:蒋红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辛伐他汀组(给予40 mg/kg灌胃),每组10只.所有动物均灌胃7 d,1次/d.第7 d,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心肌梗死组和辛伐他汀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造模型24 h后,处死动物.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凋亡心肌细胞,生化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和血脂水平.结果:辛伐他汀组较心肌梗死组凋亡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较心肌梗死组显著降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保护心肌,减少急性缺血对心肌的损伤和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本研究为拓宽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费爱华;林继先;刘晓红;陈书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利用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对脊柱良恶性痛变进行比较.方法:44例脊柱病变患者行MR梯度回波同反相位检查.良性病变椎体个数39例.恶性病变椎体个数44例.用双回波化学位移序列分析以上两组椎体在同反相位上的信号强度比(反相位信号强度/同相位信号强度)对两组信号强度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平均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椎体良性病变的反相位/同相位信号比是1.64±0.65,而恶性病变的反相位/同相位信号比是3.13±1.31,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梯度回渡正反相位成像对鉴别椎体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丹;刘志兰;周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抚触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及血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病情平稳的住院早产儿58例,随机分为抚触组(28例)及时照组(30例).观察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发育情况,测定两组生后第2 d及第30 d空腹血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结果:生后30 d抚触组体重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头围、身长及生长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抚触有助于早产儿体重增长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分泌.
作者:李秋波;徐心坦;牛峰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皮肌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皮肌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肌炎可发生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任何时期,起病可为多种形式,二者密切相关,但以中线肌肉受累明显.病理改变vT,微血管病变为主.结论:皮肌炎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消化道肿瘤伴发皮肌炎并非少见,皮肌炎确诊时间<1年及>50岁的中老年人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
作者:王薇;冯立群;张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评价血、尿透明质酸的测定在肾癌、肾盂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集41份血液和尿液样本,其中肾癌17例,肾孟癌14例,正常人1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尿液和血液样本中透明质酸的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尿液中蛋白浓度,用SPSS 11.0分析血液、校正尿液的透明质酸浓度及其比值.结果:在41份血液样本中,各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份尿液样本中.比较经尿蛋白浓度校正后的尿透明质酸浓度,肾癌组与肾盂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41例样本的血尿透明质酸浓度比值.肾癌组与.肾盂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孟癌患者尿液中校正透明质酸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肾癌患者.尿液透明质酸浓度可作为移行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肾盂癌的诊断及其与肾癌的鏊别诊断.
作者:金玮;吴斌;刘先东;潘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现察组和对照组各45倒.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按0.5~0.8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3 d.结果:现察组在退热、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周晓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血清C反应蛋白主要是在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的调节下.由肝脏合成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近年来研究表明,血清C反应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惠病风险的增高及肺癌的分期、病理类型以及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存在一定的关联,血清C反应蛋白的升高还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差的一项参考指标并且与肿瘤宿主体内细胞因子的不同基因型相关.
作者:石荟;韩宝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眼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119例.结果:慢性泪囊炎71例(99眼),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痊愈91眼;鼻窦囊肿伴有眶内并发症21例,行鼻窦囊肿开放术,全部痊愈;外伤性视神经病变23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好转11例;外伤性眶内壁骨折2例,经鼻行眶内壁骨折整复术痊愈;眶内异物1例,成功取出;球后血肿1例,经筛窦纸板入路行血肿清除术,基本痊愈.随访期:6个月~3年.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具有不破坏患者面貌,有效,简单,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桑;王杰;董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讨论局部皮瓣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旋转皮瓣、推进皮瓣、Z成形术等各种局部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结果:本组30例小面积深度烧伤应用局部皮瓣方法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短,远期效果良好.结论:局部皮瓣在烧伤创面修复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能达到较理想的手术效果,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怀军;李桑蕾;张磊;黄磊;王学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尿survivin含量及尿液透明质酸含量检测在膀胱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实验观察对象为膀胱癌患者87例、其他疾病患者40例及30例健康成人.收集各组尿液,采用ELISA法行survivin、透明质酸含量检测.结果:膀胱癌组survivin含量为(2.51±1.91)μg/L,其他疾病组为(0.55±0.22)μg/L,正常对照组(0.40±0.17)μg/L.膀胱癌组尿液透明质酸含量为(3.12±0.69)mmol/L,其他疾病组为(1.41±0.46)mmol/L,正常对照组为(0.24±0.35)mmol/L.结论:联合栓测尿survivin含量和透明质酸含量可作为膀胱癌无创诊断及预后判断辅助方法.
作者:郑巍;桂西青;苟新敏;李怀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老年痴呆认知障碍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老年痴呆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实验组(16例),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图仪分别测定分析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经脑电超慢涨落图仪检测·与对照组比较,S<,1>与S<,5>谱线明显增高(P<0.01).S2谱线增高(P<0.05).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能显著改善老年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脑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含量,保护胆碱能神经起作用的.
作者:谢海;战同霞;魏秀宏;李秀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治中应用价值.方法;对93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结果:93例中,乳管内占位性病变39例,浆液性乳管炎30例,乳腺导管扩张症21例.乳管内未见异常3例,全部病例检查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能明确乳头溢洼病因,直接、安全、有效,且在其协助下经溢液乳孔放置乳腺定位针,可避免手术盲目性.
作者:金光华;王勤勇;涂巍;赵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对其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9例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患儿,对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9例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患儿,治愈18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0例.严重感染、严重低氧血症是急性胃肠功能碍障的常见病因.腹胀、或大便潜血阳性.或呕吐咖啡样液体等是其早期表现.结论:严重感染、严重低氧血症是急性胃肠功能碍障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除治疗原发病、调整内环境、改善微循环外,对其早期发现和干预可降低MODS的发生.
作者:陈秀兰;牛玉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