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荟;韩宝惠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现察组和对照组各45倒.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按0.5~0.8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3 d.结果:现察组在退热、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周晓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评价血、尿透明质酸的测定在肾癌、肾盂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集41份血液和尿液样本,其中肾癌17例,肾孟癌14例,正常人1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尿液和血液样本中透明质酸的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尿液中蛋白浓度,用SPSS 11.0分析血液、校正尿液的透明质酸浓度及其比值.结果:在41份血液样本中,各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份尿液样本中.比较经尿蛋白浓度校正后的尿透明质酸浓度,肾癌组与肾盂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41例样本的血尿透明质酸浓度比值.肾癌组与.肾盂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孟癌患者尿液中校正透明质酸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肾癌患者.尿液透明质酸浓度可作为移行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肾盂癌的诊断及其与肾癌的鏊别诊断.
作者:金玮;吴斌;刘先东;潘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产科DIC的诱因及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救治方法.方法:对44例产科DIC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DIC中,4例出现3个以上器官衰竭,均死亡.病死率为9.1%;其余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0.9%.结论: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因素、产后出血以及宫内死胎是产科DIC的发病诱因.早期明确DIC诊断,去除病因,同时输注大量新鲜血,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合理使用肝素是抢救产科DIC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玉芳;温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吉诺通胶囊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84例伴有咳疫、喘息的慢性支气管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吉诺通胶囊.对照组42例给予必漱平片,疗程7 d.比较2种药物溶痰和祛痰疗效及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有效率为7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吉诺通胶囊用于慢性支气管交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高微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肾孟榆尿管连接部梗阻病因、X线及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6例肾孟榆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患者采用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和CT检查.结果:16例患者,X线和/或CT均显示程度不一的肾积水,其中静脉尿路造影显影14例,CT扫描5例均显示程度不一的肾积水;X线显示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截断样改变7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上移3例.肾孟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处可见横贯样充盈缺损2例(其中迷走血管和纤维束带各1例),肾旋转异常4例.结论:尿路造影结合CT检查是诊断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因的重要手段,对病因定性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对手术治疗可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李庚武;刘斌;潘志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讨论胸腔积液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胸腔积液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病因的前5位依次为结核53例(50.0%)、恶性肿瘤32例(30.2%),心功能不全11例(10.4%),肺炎和脓胸6例(5.7%),肝硬化4例(3.8%).结核性胸腔积液以≤40岁患者为主,占92.4%;恶性胸腔积液中≥60岁患者居多,占93.7%.106例胸腔积液癌胚抗原水平为恶性组高于良性组(P<0.01).结论:胸腔积液主要病因是结核和肿瘤,但结核性患者以青年居多,恶性肿瘤以老年患者居多.胸腔积液癌胚抗原含量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子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各种类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187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发生浅前房35只眼(18.72%),其中结膜伤口渗漏4只眼(11.43%),滤过过强28只眼(80.00%),脉络膜脱离3只眼(8.57%).结论: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复杂,与术前眼压及手术方式关系密切,与患者年龄及患病类型无关,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作者:隆习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讨论局部皮瓣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旋转皮瓣、推进皮瓣、Z成形术等各种局部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结果:本组30例小面积深度烧伤应用局部皮瓣方法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短,远期效果良好.结论:局部皮瓣在烧伤创面修复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能达到较理想的手术效果,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怀军;李桑蕾;张磊;黄磊;王学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抚触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及血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病情平稳的住院早产儿58例,随机分为抚触组(28例)及时照组(30例).观察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发育情况,测定两组生后第2 d及第30 d空腹血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结果:生后30 d抚触组体重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头围、身长及生长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抚触有助于早产儿体重增长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分泌.
作者:李秋波;徐心坦;牛峰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4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按病情轻重分为重症胰腺炎和轻症胰腺炎,接病因分为胆源性及非胆源性.分析其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白蛋白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比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重.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肝功能变化亦明显重于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且急性重症胰腺炎以胆源性者居多,住院时间较长.结论:急性胰腺炎早期即可能发生肝功能损害且影响预后.
作者:郝波;宋萧逸;任清华;程秀莲;王丙信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对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痛75例患者经腹或经阴道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时比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符合率为80%,经腹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31%.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
作者:梁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3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及对照组(P<0.01).结论: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有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斑块的识别和预测指标.
作者:蒋红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后不同起搏方式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共入选34例患者,其中VVI起搏器20例,DDD起搏器14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5~12个月,用超声心动图观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34例起搏器植入患者均出现左心室重构,VVI组观测指标植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D组观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起搏器植入后均可出现左心室重构,提示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的收缩、舒张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起搏器植入应选用生理性或接近生理性起搏方式.
作者:赵娅;张书富;吴晓童;王海鹰;杜月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头孢地尼口腔崩解片(受试制剂)和头孢地尼胶囊(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血清样品采用微生物法测定.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荆,用DAS2.0程序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2种制剂的t1/2分别为(3.0±0.7)h和(2.9±0.5)h,t<,max>为(2.60±0.20)h和(2.58±0.19)h,Cmax为(1.37±0.05)mg/L和(1037±0.04)mg/L,AUCo-t为(5.01±0.48)mg/(h·L)和(5.16±0.53)mg·h/L,AUC0-∞为(5.44±0.62)mg·h/L和(5.58±0.60)mg·h/L,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4±6.1)%.结论:2种制荆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张伟;秦玉花;赵红卫;赵钰敏;丁祖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水平,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30例,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均于入院第1 d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冠心痛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高而一氧化氮含量低,提示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相互调节的作用可能发生障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氙调节失衡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吴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05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的发生率为8.17%.卒中后癫癎的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发作多见(55.81%).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合并继发性癫癎(19.35%).本组患者中病灶位于皮层者继发性癫癎的发生率为12.18%,皮层下病灶者继发性癫癎的发生率为1.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癫癎的常见病因.癫癎的发生率与卒中部位密切相关.
作者:郭晖;邵春香;常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2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均治愈.结论:重视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熟练应用度腔穿刺技术,结合X线、B超.CT等辅助检查早期做出诊断,尽早手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作者:郝晓尊;王会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缺氧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生成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氯化钴模拟缺氧,采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检测缺氧时胶质瘤细胞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低氧处理后人胶质瘤U251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明显高于未处理之细胞,并在免疫组化上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氯化钴缺氧处理的胶质瘤细胞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血管数目明显增加.结论:缺氧可使胶质瘤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上调,缺氧能刺激胶质瘤细胞血管生成反应增加.
作者:易显富;杨贤义;贺新军;熊锋;高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治中应用价值.方法;对93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结果:93例中,乳管内占位性病变39例,浆液性乳管炎30例,乳腺导管扩张症21例.乳管内未见异常3例,全部病例检查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能明确乳头溢洼病因,直接、安全、有效,且在其协助下经溢液乳孔放置乳腺定位针,可避免手术盲目性.
作者:金光华;王勤勇;涂巍;赵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细辛脑注射液在治疗耍幼儿毛细支气管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细辛脑注射液时32例毛细支气管炙耍幼儿患者进行治疗,并与31例常规综合治疗患儿作对照,观察其临床有效性.结果:应用细辛脑注射液治疗耍幼儿毛细支气管交显效率为90.6%,而对照组显效率为71%.结论:应用细辛脑注射液治疗耍幼儿毛细支气管交疗效确切.
作者:陈保安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