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永平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心室颤动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1993年3月-2008年6月10 082例冠脉造影,其中发生心室颤动2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器械选择及预后情况.结果:10 082例冠脉造影发生心室颤动24例,发生率为0.23%,经股动脉途径发生率略低于经桡动脉途径发生率(0.19%vs0.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颤动多发生于右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的痉挛.阻塞是导致心室颤动发生的主要因素,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术者经验相对不足,操作不够规范及对心电、动脉压力曲线观察、注意不够.经有效除颤一般均可恢复正常.结论:冠脉造影时经严格操作VF大多可以避免,发生后经及时心肺复苏一般预后良好.
作者:陈岩;高传玉;黄克钧;牛振民;杨宏辉;李牧蔚;陈保利;朱中玉;刘煜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防范.方法:16例(共2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12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4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全组病例术后1~3 d疼痛全部消失,椎管外椎旁侧软组织少量骨水泥渗漏1例、椎间隙渗漏1例,无临床症状,无特殊处理,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复查X线片示:病椎稳定,椎体压缩及后凸畸形改善,疗效显著.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应及时、正确治疗,明确致痛椎,严格X线动态监测下双侧椎弓根入路,严格控制好进针方向、骨水泥注入时机、速度、注入量是取得佳临床疗效、有效防止并发骨水泥渗漏的关键.
作者:周章彦;周茂垣;连福明;林智勤;张朝晖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旋前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8例三踝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23例,旋前外旋型15例,采用内外侧切口,同时显露内外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外、内踝和下胫腓联合.结果:全部获得随访,优23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满意临床结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作者:伍正根;徐伟;吴振岭;丁茹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联合反应停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前瞻性设置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2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及不加用反应停,观察疗效.采用卡方检验完成全部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11例,总有效率72.73%.对照组11例.总有效率36.36%(X2>=2.205,P<0.01).以不输血血红蛋白上升30 g/L为判断标准,治疗组8例有效者中.治疗4周内显效4例,4~8周显效3例,8~12周显效1例.对照组4例有效者中,1例治疗4周内显效,3例治疗12周后开始显效.反应停治疗的11例患者中,5例口干,2例皮疹,3例有嗜睡,5例便秘,转氨酶升高2例,水肿1例,均能耐受.无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反应停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张桂芳;沙信山;缪韦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的倾斜时程.方法:对418例受检者先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对其中286例阴性者,再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然后对二者阳性病例的倾斜时程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基础直立倾斜试验的阳性率是31.58%(132/418),其倾斜时程<25 min者占阳性病例的90.91%(120/132).26~30 min者仅占9.09%(12/132),二者共占100.00%(132/132).舌下舍化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的阳性率是65.73%(188/286),其倾斜时程<10 min者占阳性病例的75.53%(142/188),11~20min者占24.47%(46/188),二者共占100.00%(188/188).结论:基础与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的倾斜时程上限分别以30 min与20 min为宜.
作者:路明慧;秦巧云;赵桂华;徐金义;王焕霞;王文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147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采用波姆光联合奥平栓治疗,对照组73例采用微波治疗,根据情况辅以云南白药局部涂敷.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症状及宫颈糜烂程度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波姆光联合奥平栓治疗宫颈糜烂效果好.
作者:贾晓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老年急性心肌梗死(n=30,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n=30,UA组)患者血清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另设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瘦素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AMI组、UA组患者血清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血清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明显高于UA组(P<0.05).AMI患者瘦素水平与TNF-α呈正相关.结论:瘦素可能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损伤过程,血清瘦素是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渠胜英;潘永瑜;姚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2岁,以发热、咳嗽、咳痰伴呼吸困难10 d为主诉入院.患者入院前10 d感冒后出现发热,高体温40℃,无寒战,伴咳嗽、咳黄白痰,伴呼吸闲难,不能平卧,在住地诊所门诊静脉滴注青霉素3 d,退热,咳嗽、咳痰有所缓解,但仍呼吸困难,到县中心医院就医,查血常规基本正常,摄X线胸片见双肺纹理粗,可见卷发样,蜂窝状阴影,无急性炎症片影.
作者:王海燕;文仲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隙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为2.5~7 cm,平均4.2 cm,分别位于左肾5例、右肾6例,肾上极4例、肾下极5例、肾中极2例.术前均诊断为肾癌而行肾癌根治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肾嗜酸细胞腺瘤.大体观察肿瘤包膜完整,切面呈淡黄或棕黄色,质地均匀,2例肿瘤中央可见白色星芒状瘢痕样病灶,未见明显出血坏死灶.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常易被误诊为肾癌.其CT影像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其预后良好,但应密切随访.
作者:祝兴旺;金玮;宋永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动脉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7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按其大小将87例患者分为三组,连续服用替米沙坦36个月后检测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未受干预状态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动脉内径,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使用替米沙坦8周后血压能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且保持平稳.治疗36个月后,三组的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三组治疗后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颈动脉内径的变化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动脉内径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桔抗剂替米沙坦在平稳降压的同时,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进展.
作者:赵勇;张书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尽管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往往诊断较晚,预后较差,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由于Duke诊断标准在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因此人工瓣膜心内膜踅比自身瓣膜心内膜炎更难诊断.早期葡萄球茵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和出现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严重并发症是具影响力的两项预后高危指标,在这一高危亚组中,应尽早手术治疗.我们应重点研究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早期、特异性的检测方法,从而防治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发生.
作者:杨新伟;王志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IL-2、IL-6水平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卫益颗粒治疗有效患者36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IL-2、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后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L-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MP、cGMP、IL-2、IL-6等免疫学指标可以作为过敏性鼻炎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
作者:刘志昂;阳丽华;高慧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3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均表现为眼球后软组织肿块,呈半月状或块状;28例伴有钙化,呈团块状、片状及斑点状,2例无钙化.眼球增大、突出11例,视神经增粗4例,颅内侵犯2例.增强扫描,瘤体未钙化部分中度强化.结论: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了依据.
作者:闫庆栋;闫昆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肝组织TGF-β1及VEGF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TGF-β1及VEGF的表达.结果:随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形成,TGF-β1及VEGF表达逐渐增强(P<0.01).结论:肝组织中TGF-β1及VEGF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和治疗早期肝纤维化的重要指征.
作者:郭艳萍;杨广英;王建君;姜黄;李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25只,参芎注射液治疗组25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TUNEL法原位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HE染色显示出典型梗死灶和神经元丢失,Nissl染色可见细胞尼氏体肿胀,消失,参芎注射液治疗可以减轻上述损害.模型组梗死灶明显,神经细胞凋亡计数明显增多(P<0.01),参芎注射液治疗可明显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体积(P<0.05),及其神经细胞凋亡计数(P<0.05).结论:参芎注射液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陈本阳;张智博;唐璇;唐璐;彭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预测重度肾积水肾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方法:对46例肾脏不同原因引起的梗阻性重度肾积水肾脏行术前检测.结果:保肾手术33例,肾切除13例(25.5%),切除肾术前检测尿pH值7.4,经皮穿刺引流尿量第1周内平均<400mL/24 h;尿pH值7.4,引流观察无明显下降,经B超检查肾实质厚度<2 mm且肾盂穿刺引流后,B超动态观测肾实质厚度亦无明显增加.保肾者经6个月~2年随访32例,28例肾功能恢复到Ⅰ~Ⅱ级,4例手术切除无功能肾;切除肾病理检查肾皮质菲薄.大部分<2 mm,光镜下无正常肾小球及肾小管.结论:不能仅凭IVP或CT等影像学检查来判断梗阻肾脏有无功能,术前应综合分析各项检测指标,以判断肾功能的可复性.其中尿pH值、肾实质厚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惠肾动态1周以上测定的尿pH值7.4、肾实质厚度<2 mm、尿量平均<400 mL/24 h时,可作为患肾功能不可复的参考指标.
作者:孙波;董文奎;高风雷;吴曦;曹立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膝前外侧弧形切口辅以内侧髁直切口双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上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得疗效例.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双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上端粉碎性骨折得临床资料38例.结果:疗效按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4例,良16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9%.结论:采用膝前外侧弧形切口辅以内侧髁直切口双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上端严重粉碎性骨折不仅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好,利用双钢板可增加骨折稳定性,有利于恢复胫骨平台高度,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杨峰;吴利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本市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本市8990例医保人员应用彩超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进行甲状腺普查,细胞学诊断恶性或B超检查怀疑恶性者手术切除,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甲状腺肿大1534例,其中弥漫肿大者685例,占7.69%,结节性肿大者849例,占9.44%.结节性肿大者中良性病变771例,恶性病变78例.结论:甲状腺的普查是必要的,通过普查能够及时发现恶性肿瘤,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B超引导下甲状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是筛查和早期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可靠方法.
作者:梁凤泉;陈冰;马广贞;马青松;解建军;周莉;王敏;白彬;曹振青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以选择性射频消融形成心室肌电隔离区域,分析其电生理效应、室颤诱导能力,并判断该区域是否为维系心律失常、室颤存在的必要条件.方法:以单管法制备离体兔心脏逆行Langendorff灌流模型计20例.按射频消融部位分为4组(n=5),经导管作V型线性消融以形成心室肌电隔离.心室肌射频消融前后分别记录分析室颤的电生理特征和心室肌电隔离区域内外的诱导能力.结果:各组离体心脏心室肌射频消融厚度与环射频消融区域范围所占心脏表面积百分比相似(P>0.05).仅第4组3例形成环消融区内完全电隔离;其余形成环消融区内部分电隔离.3例完全电隔离者中,均不能在环消融区内诱发出室颤(与基线相比P<0.05);而除1例外,其余均可在环消融隔离区外起搏刺激诱发出室颤(与基线相比P>0.05).在部分电隔离者中,环消融区内只诱发出非持续性室颤;环消融隔离区外均可起搏刺激诱发出室颤(与基线相比P>0.05).结论:离体兔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选择性心肌电隔离试验显示完全或部分电隔离可以避免在这些区域内诱导室颤或持续性室颤,但不能避免在残留心肌中诱导室颤.实验所选各心肌区域不是维系室颤存在的必要条件.
作者:方根强;李毅刚;孙健;王君;韩丽;卢维晟;段俊丽;潘志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应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对照组应用维脑路通注射液50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代永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