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昂;阳丽华;高慧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2岁,以发热、咳嗽、咳痰伴呼吸困难10 d为主诉入院.患者入院前10 d感冒后出现发热,高体温40℃,无寒战,伴咳嗽、咳黄白痰,伴呼吸闲难,不能平卧,在住地诊所门诊静脉滴注青霉素3 d,退热,咳嗽、咳痰有所缓解,但仍呼吸困难,到县中心医院就医,查血常规基本正常,摄X线胸片见双肺纹理粗,可见卷发样,蜂窝状阴影,无急性炎症片影.
作者:王海燕;文仲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隙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为2.5~7 cm,平均4.2 cm,分别位于左肾5例、右肾6例,肾上极4例、肾下极5例、肾中极2例.术前均诊断为肾癌而行肾癌根治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肾嗜酸细胞腺瘤.大体观察肿瘤包膜完整,切面呈淡黄或棕黄色,质地均匀,2例肿瘤中央可见白色星芒状瘢痕样病灶,未见明显出血坏死灶.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常易被误诊为肾癌.其CT影像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其预后良好,但应密切随访.
作者:祝兴旺;金玮;宋永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旋前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8例三踝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23例,旋前外旋型15例,采用内外侧切口,同时显露内外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外、内踝和下胫腓联合.结果:全部获得随访,优23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满意临床结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作者:伍正根;徐伟;吴振岭;丁茹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各种病理类型的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20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住院死亡,2例出现合并症,主要为霍纳综合征和喉返神经麻痹.结论:多数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为良性肿瘤,经X线胸片或CT可明确诊断.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完整切除术后较少复发,恶性神经源性肿瘤预后不良.
作者:陈武;魏健体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内科疾病误诊原因.方法:将64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内科后明确诊断者64例,2例剖腹探查.结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内科疾病较为多见,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杨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99mTc-MDP骨扫描和肿瘤标记物在初诊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的意义.方法:对165例初诊不同组织类型肺癌患者行99mTc-MDP骨扫描,并收集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标本,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4项指标的水平.结果:在初诊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腺癌发病率为42.27%,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5.9O%,鳞癌骨转移发生率为19.44%;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均值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细胞角蛋白19片段在肺鳞癌、肺腺癌和病理类型不明的患者中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在肺鳞癌灵敏度较高,血清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25在肺腺癌的灵敏度较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血清癌胚抗原在肺鳞腺癌中的灵敏度较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糖类抗原125在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较高,在组织类型不明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25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肺鳞癌、肺腺癌、肺鳞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阳性率均>75%.结论: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腺癌发病率高,也易发生骨转移,鳞癌次之;4种肿瘤标记物的特异度均较高,但灵敏度各不同.联合检测4种肿瘤标记物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诊断更有价值.
作者:冯雪凤;许守林;施鸣;郭万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32例Barrett食管患者行氩离子凝固术,功率为60W,术后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在治疗后2~6个月复查胃镜,若病理提示仍有柱状上皮存在,再次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直至Barrett食管黏膜完全消除.结果;胃镜下27例(84.4%)病灶消失,4例(12.5%)原病灶处可见岛状Barrett食管样改变,再次行氩离子凝固术,1例(3.1%)发现重度异型增生而行手术治疗.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症状(56.3%),1例出现吞咽痛(0.3%),未见穿孔、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Barrett食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山;陈香;丁祥武;许东强;陈秀记;王合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经阿托伐他汀干预后血浆溶血磷脂类分子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18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及其相似总磷脂含量,并与10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18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和1年时的血浆溶血磷脂类含量,观察卒中发生情况.结果: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及总磷脂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均<0.01).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1年时,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溶血磷脂酸和总磷脂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溶血磷脂酸和总磷脂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3个月卒中发病例数分别为6和3例,1年时分别为11和6例,阿托伐他汀组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溶血磷脂类含量显著升高,提示其体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存在缺血性膜损伤.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均可显著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发生.
作者:李锦祥;于瀛;李月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肺癌化疗中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100例肺癌患者,研究组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联用肌苷.研究患者化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化疗后两组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尿素氮与血清肌酐平均值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有效预防肺癌化疗引起的肝肾损伤作用.
作者:师广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应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对照组应用维脑路通注射液50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代永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3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均表现为眼球后软组织肿块,呈半月状或块状;28例伴有钙化,呈团块状、片状及斑点状,2例无钙化.眼球增大、突出11例,视神经增粗4例,颅内侵犯2例.增强扫描,瘤体未钙化部分中度强化.结论: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了依据.
作者:闫庆栋;闫昆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本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疾病筛查840例,采用PCR技术检测高危型HPV16、18型DNA检测后,420例采用传统涂片法,420例采用液基法.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或子宫切除术后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3种筛查宫颈病变的方法,测定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同时对比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HPV16及HPV18感染的比率,评价HPVl6及HPVl8检测的意义.结果:HPV检测可提高宫颈细胞学筛查宫颈病变的效率.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级别的增加.HPVl6阳性率明显高于HPVl8阳性率.结论:HPV16及HPV18型检测,可浓缩宫颈癌高风险人群,可提高宫颈细胞学筛查宫颈病变的效率;可预测宫颈病变.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级别的增高,其HPV16感染的阳性率高于HPV18,说明HPV16致癌性高于HPV18型.
作者:伊玉萍;伊兰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与导管性茵血症相关的治疗与护理因素.方法:选择行中心置管的患者79例,观察年龄、性别、置管位置、放置时间、血流量情况、穿刺点的分泌物及血培养,与导管菌血症的关系.结果:导管性茵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置管位置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血流量、置管时间长短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对于血流量不好,置管时间2周的患者要密切观察感染指征.
作者:常淑莹;程巧玲;马灵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联合反应停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前瞻性设置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2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及不加用反应停,观察疗效.采用卡方检验完成全部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11例,总有效率72.73%.对照组11例.总有效率36.36%(X2>=2.205,P<0.01).以不输血血红蛋白上升30 g/L为判断标准,治疗组8例有效者中.治疗4周内显效4例,4~8周显效3例,8~12周显效1例.对照组4例有效者中,1例治疗4周内显效,3例治疗12周后开始显效.反应停治疗的11例患者中,5例口干,2例皮疹,3例有嗜睡,5例便秘,转氨酶升高2例,水肿1例,均能耐受.无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反应停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张桂芳;沙信山;缪韦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脑灰质异位症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CT,MRI检查发现的脑灰质异住症患者11例,分析脑灰质异位症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行CT平扫为一异常的等密度脑回样或团块状病灶,伴随病沟向脑白质延伸,窄窗宽观察更为清楚.增强扫描病灶本身无强化.6例行MR扫描,MRI可清晰显示病灶,T1WI和T2>WI显示病灶呈等皮质信号,并伴随异常延伸到脑白质深处.质子密度加权像显示病灶更为清晰.灰质异住好发于顶叶,其次为颞枕叶.结论:脑灰质异位症临床与影像学均有一定的特征性,CT能诊断灰质异位症,但MRI是诊断灰质异位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它能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作者:李晓红;赵凯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老年急性心肌梗死(n=30,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n=30,UA组)患者血清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另设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瘦素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AMI组、UA组患者血清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血清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明显高于UA组(P<0.05).AMI患者瘦素水平与TNF-α呈正相关.结论:瘦素可能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损伤过程,血清瘦素是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渠胜英;潘永瑜;姚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25只,参芎注射液治疗组25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TUNEL法原位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HE染色显示出典型梗死灶和神经元丢失,Nissl染色可见细胞尼氏体肿胀,消失,参芎注射液治疗可以减轻上述损害.模型组梗死灶明显,神经细胞凋亡计数明显增多(P<0.01),参芎注射液治疗可明显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体积(P<0.05),及其神经细胞凋亡计数(P<0.05).结论:参芎注射液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陈本阳;张智博;唐璇;唐璐;彭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放化疗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预后分析.方法:治疗组为2005年1月-2007年1月接受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的Ⅰ b~Ⅱ期(FIGO分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阳性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宫颈癌根治术.于根治术后2~3周,化疗第1疗程;再行放射治疗,放疗中每周加化疗1次,方案为DDP 30~40 mg;再化疗3~8个疗程.对照组选取1999年一2002年Ⅰ b~Ⅱ期(FIGO分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阳性患者50例,均为根治术后来治疗或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者.结果:治疗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50%,63.42%,59.63%,对照组的1.2,3年无瘤生存率为73.57%,58.67%,40.17%.两组比较,治疗组3年无瘤生存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盆腔复发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7%)(P<0.01);远处转移率无显著下降(15%比18%)(P>0.05).结论:宫颈癌淋巴结阳性患者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能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降低盆腔复发率.
作者:梁爱青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如何将股骨中上段手术术野出血大量的回收再利用.方法:380例股骨中上段手术患者应用脑外护皮膜联合AT-2000型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液回收.结果:380例中370例术野出血量几乎全部被回收,满足了患者术中有效循环血量的维持和生命体征的稳定.结论:脑外护皮膜联合AT-2000型自体血液回收机,应用到股骨中上段手术中进行自体血液回收,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作者:符继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支气管镜的应用至今已有38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在气管、肺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禁忌证范围亦日趋缩小,近年来更广泛的被应用于危重病监护病房中.它除了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外,更多地以治疗为目的,如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中的应用,吸除分泌物和黏液栓、解除肺不张等.
作者:张骅;张民;徐鹏;苏仁意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