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侧动眼神经麻痹18例临床分析

张海琴;肖俊杰;范波胜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 病因
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8例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7例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随访1~3个月症状均消失,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经可脱球囊封闭瘘口后症状改善,糖尿病所致动眼神经麻痹5例经给予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及激素治疗症状减轻,不明原因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在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对症治疗后也有一定的效果.结论:对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尽快行神经影像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适时治疗,改善预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CT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影像表现.方法:分析了42例患者的X线影像学特征及各期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综合影像学所见,将患者CT表现分为早期30例和晚期12例,与临床症状基本一致.结论:结合影像学特征对本病做出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作者:郑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伊诺舒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伊诺舒(盐酸氨溴索)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14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伊诺舒雾化吸入治疗组76例,对照组7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另用伊诺舒15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采用超声雾化吸入,2次/d,每次15~20 min.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咳嗽消失、喘憋缓解、哮鸣音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值均<0.05).结论:伊诺舒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且用药方便、安全、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杨翠芬;牛玉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典型小脑梗死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不典型小脑梗死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分析30例临床确诊的不典型小脑梗死的MRI资料.结果:30例小脑梗死范围较大,形态不规则,范围从3 cm至一侧小脑半球,其中发生于小脑下部18例,小脑上部9例,一侧小脑半球3例.梗死在T1WI上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16例,等信号6例,稍高或混杂信号8例,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20例增强病例中,无明显强化7例,不规则环状、脑回样强化4例,结节样强化4例,肿块样强化5例.结论:MRI对形态、信号、范围等均不典型小脑梗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继良;徐俊玲;史大鹏;闫峰山;窦社伟;连建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酸蚀对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抗剪切强度的影响

    目的:了解酸蚀和免酸蚀两种情况下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抗剪切强度是否有差别.方法:收集离体前磨牙30颗,随机平均分为3组.第1组(对照组):35%磷酸酸蚀30 s,冲洗、干燥,涂粘结剂,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托槽.第2组:35%磷酸酸蚀30 s,冲洗,湿润,光固化型的Fuji Ortho Lc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结托槽.第3组:免酸蚀,湿润,光固化型的Fuji Ortho Lc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结托槽.24 h后用电子万能力学实验机对3组进行抗剪切强度测定,并统计牙面上的粘结剂残留量.结果: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免酸蚀时其粘结强度能达到临床要求,但是酸蚀后粘结强度明显增高.

    作者:谢彩虹;刘新强;居曼江·买买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影像学与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肠外间质瘤患者6例,对其影像学(超声检查和CT扫描)和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肿瘤位于腹膜后4例,肠系膜1例,大网膜1例,瘤体大直径20 cm,小8 cm,均为恶性.(2)超声检查和CT扫描发现均质实性肿块1例,囊实性肿块5例,中低回声和CT增强中度以上强化.(3)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6例CD117均呈弥漫性强阳性,5例CD34阳性.结论:对腹内胃肠外间质瘤的诊断,影像学表现结合病理特征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杜二珠;王占成;王豫平;张永生;王建军;田卫兵;李树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脉压、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4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脉压水平分为≤65 mmHg组和>65 mmHg组;根据脉压指数水平再分为≤0.04组和>0.04组,病变严重程度分别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表示.结果:脉压、脉压指数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而与血脂、血糖等无明显关系.结论:脉压、脉压指数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优势.

    作者:薛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无创通气治疗妊娠期重度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无创通气在妊娠期重度哮喘治疗中对胎儿、动脉血气中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方法: 将23 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 药物治疗组(无创通气组13 例)和对照组(10例).比较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中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变化以及对胎儿发育的影响,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率和呼吸频率 .结果:无创通气组在治疗后动脉血气中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值升高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和呼吸频率下降,对胎儿发育的不利影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无创通气在妊娠期重度哮喘治疗中可改善血气状况,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作者:谢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运动试验结果与Q-Tc、J-Tc离散度的关系变化

    目的:了解Q-Tcd、J-Tcd对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5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及30例阴性者运动前后心电图的Q-Tcd、J-Tc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动前两组Q-Tcd、J-Tcd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2 min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Q-Tcd、J-T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中Q-Tcd、J-Tcd增大,可作为判断运动试验结果的指标.

    作者:姜晓霞;龙文军;王子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视网膜病变组75例,无视网膜病变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等因素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程、血糖、血脂以及血清脂蛋白α等均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

    作者:徐凤梅;白悦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探讨两种术式心肌保护差别.方法:选择48例冠脉搭桥患者,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24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24例,分析两组肌钙蛋白I的血浆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无差别;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术后观察期内血浆肌钙蛋白I较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心肌损伤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

    作者:从长伟;乔晨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空洞性肺转移瘤的多形性CT表现及随访变化

    目的:评价空洞性肺转移瘤的多形性CT表现及随访过程中CT变化.方法:搜集证实有原发瘤灶并出现肺内空洞性转移的病例60例,回顾性观察肺内空洞性转移瘤的CT形态学特点,并结合病例资料进行形态学分类;同时观察治疗随访过程中病灶的形态变化.结果:空洞性肺转移瘤可分为厚壁空洞(n=34)、薄壁空洞(n=29)、小空泡性空洞(n=17)、裂隙样空洞(n=9)、硬壁空洞(n=6)、齿轮样空洞(n=3)等.治疗随访中部分空洞性转移瘤结节由实性结节发展而来,部分空洞洞壁厚薄、密度、大小及数目等可发生变化.结论:CT可评价空洞性肺转移瘤的多形性影像表现及在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丁长青;曹远东;孙峰;崔继承;王文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检测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对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进行评价.结果:Liatest法检测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的敏感性为98.3%;观察了2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前到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变化,1例为骨折患者,诊断深静脉血栓前1 d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26 μg/mL,诊断时为1.92 μg/mL;1例为心功能不全,诊断深静脉血栓前2 d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44 μg/mL,前1 d为2.04 μg/mL,诊断时为2.28 μg/mL.结论:Liatest法可作为排除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首选实验室筛选试验,在有易患深静脉血栓基础疾病的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逐渐升高有可能作为判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指标.

    作者:薛文成;万楠;罗军;陈渝宁;方秀菊;孟冬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软组织撕脱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撕脱皮肤血运情况选择皮瓣回植或反植皮处理皮肤撕脱伤.结果:93例皮肤撕脱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根据撕脱皮肤血运情况制定合适治疗方案是治疗皮肤撕脱伤的关键.

    作者:邹勇;张玉国;李剑;王朝亮;黄素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非脑卒中患者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率、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186例非脑卒中老年患者行颅脑CT检查发现无症状脑梗死 56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对危险因素与非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症状脑梗死发生率为30.11%,男高于女;颅脑CT检查96.92%为腔隙性梗死,68.48%分布于基底节和内囊;无症状脑梗死组较症状脑梗死组年龄大,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酯血症、心脏病及吸烟史高(P<0.05);血压值、血糖、血甘油三酯检测值及心电图异常率高(P<0.05).结论:无症状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常见,多为皮质下深部脑组织的腔隙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吸烟史有关.

    作者:范爱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用于子宫颈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诊治子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CT、阴道镜、宫颈活检术前诊断为宫颈病120例(慢性子宫颈炎102例,宫颈湿疣4例、CIN Ⅰ~Ⅱ 15例、CIN Ⅲ 3例、)患者行环形电切术治疗,切除组织标记后全部送病理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疗效.结果:术后2个月子宫颈糜烂99.5%完全愈合,子宫颈肥大89.3%恢复正常大小.CINⅠ-Ⅱ术后3个月随访100%愈合.CIN Ⅲ 66.67%愈合.结论:环形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子宫颈病变的佳方法,也是预防子宫颈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肥胖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肥胖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50例老年高血压伴肥胖者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和左心功能,并取53例老年高血压非肥胖者作为对照.结果:肥胖组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左室肥厚检出率也较非肥胖组明显增高(P<0.01),前者发生左室肥厚的相对危险度是后者的2.12倍.肥胖组峰值速度E/峰值速度A比值均明显下降(P<0.01),而峰值速度A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肥胖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有促进作用,可引起舒张功能障碍.

    作者:李先维;代晓捷;张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症误诊82例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症误诊的原因,加深认识.方法:对6年期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症误诊8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气胸19例;支气管肺癌17例;结核感染22例;霉菌感染15例;糖尿病9例.误诊时间9~12天.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症的误诊临床并不少见,应全面分析,及时诊断,避免误诊发生.

    作者:孙开宇;谭薇;滕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6例高位椎管肿瘤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对高位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髓肿瘤行半椎板或次半椎板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来收治的高位椎管内脊髓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全组16例均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神经根痛、感觉、运动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半椎板或次半椎板切除治疗高位椎管肿瘤具切除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良好等优点.

    作者:王敬典;谭涛;白天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脉压、脉压指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脉压、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检测血、尿β2-MG及尿白蛋白同时计算脉压、脉压指数,根据有无肾损害分组检测脉压、脉压指数;根据脉压、脉压指数分组检测血、尿β2-MG及尿白蛋白.结果:脉压>60 mmHg的高血压患者血β2-MG、尿β2-MG、尿白蛋白高于脉压<60 mmHg的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0.6的高血压患者血β2-MG、尿β2-MG、尿白蛋白高于脉压指数<0.6的高血压患者.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大而出现肾损害的加重.

    作者:温莉萍;边帆;蒋更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瑞芬太尼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对鼻内镜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

    目的: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并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进行比较,以了解其对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3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静脉泵以0.2 μg/(kg·min)的速度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对照组吸入异氟醚1.0%~2.5%.观察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 min清醒程度评分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清醒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苏醒迅速,清醒完全.

    作者:王云;于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