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莉萍;边帆;蒋更如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对血压正常并右室功能不全的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溶栓组22例予2 h溶栓法:20000 u/kg体重持续静脉滴注2 h,溶栓结束后予低分子肝素0.4~0.6 mL皮下注射,12 h 1次;单纯抗凝组14例,予低分子肝素0.4~0.6 mL皮下注射,12 h 1次;两组均在应用低分子肝素后24~48 h加用口服抗凝剂华法林.以治愈、显效、进步、无效、恶化和死亡6级判断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95.5%,72.0%,经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及颅内出血病例,出血发生率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压正常并右室功能不全的肺栓塞患者,在无溶栓绝对禁忌证的情况下,应首选溶栓治疗,可迅速改善肺栓塞所致右室功能不全症状,降低病死率和肺栓塞复发率.
作者:杨秀芝;郎波;杨如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对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进行评价.结果:Liatest法检测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的敏感性为98.3%;观察了2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前到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变化,1例为骨折患者,诊断深静脉血栓前1 d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26 μg/mL,诊断时为1.92 μg/mL;1例为心功能不全,诊断深静脉血栓前2 d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44 μg/mL,前1 d为2.04 μg/mL,诊断时为2.28 μg/mL.结论:Liatest法可作为排除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首选实验室筛选试验,在有易患深静脉血栓基础疾病的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逐渐升高有可能作为判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指标.
作者:薛文成;万楠;罗军;陈渝宁;方秀菊;孟冬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功能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干预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造心肌梗死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培哚普利干预组(A组,n=16)和心肌梗死组(B组,n=16),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C组,n=16).术后24 h起各组分别予培哚普利(A组)和蒸馏水(B、C组)灌胃,6周后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调控基因P53 mRNA含量的变化,并以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功能.结果:6周后A、B两组与C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53mRNA含量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升高(P<0.05),而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P<0.05);A组与B组相比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53mRNA含量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下降,而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凋亡相关基因P53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左室功能明显下降;培哚普利能降低P53mRNA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左室功能.
作者:秦志平;张国天;刘宗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对高位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髓肿瘤行半椎板或次半椎板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来收治的高位椎管内脊髓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全组16例均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神经根痛、感觉、运动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半椎板或次半椎板切除治疗高位椎管肿瘤具切除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良好等优点.
作者:王敬典;谭涛;白天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股骨头坏死中的修复和治疗作用,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获取并培养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至第三代细胞长满后消化制成悬液,复合于自制的牛松质骨中备用.29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A组为单纯造模组、B组为髓芯减压组、C组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D组为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A组于术后1、2、4、6、8周,B、C、D组分别于术后2、4、6、8周处死动物,观察所获股骨头标本组织切片光镜检查和组织图像分析.结果:A组随时间增长逐渐出现骨小梁紊乱,软骨囊性变.C、D组8周时钻孔中心出现骨小梁结构,而B组只在钻孔边缘出现密度增高,钻孔中心无变化.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治疗股骨头坏死,且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和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牛松质骨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载体应用于骨组织工程学.
作者:付松;张元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撕脱皮肤血运情况选择皮瓣回植或反植皮处理皮肤撕脱伤.结果:93例皮肤撕脱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根据撕脱皮肤血运情况制定合适治疗方案是治疗皮肤撕脱伤的关键.
作者:邹勇;张玉国;李剑;王朝亮;黄素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近年来出现的宫颈癌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宫颈癌的发病呈逐年上升并年轻化趋势,且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结论:进行预防癌症的定期妇科检查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手术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
作者:刘艳杰;乔玉环;郭瑞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国是食管癌病死率高的国家.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因肿瘤而死亡的人数中,食管癌占近1/4[1].早期发现食管癌成为食管癌预防的关键.我院1997-2006年胃镜检查31208例,共发现早期食管癌64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瑞敏;周红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4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脉压水平分为≤65 mmHg组和>65 mmHg组;根据脉压指数水平再分为≤0.04组和>0.04组,病变严重程度分别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表示.结果:脉压、脉压指数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而与血脂、血糖等无明显关系.结论:脉压、脉压指数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优势.
作者:薛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 方法:对19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并对其并发门脉高压性胃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肝硬化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172例(86.9%),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为64.6%(128例).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级别增加,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P<0.01);而随着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上升,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亦有上升(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随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作者:石国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中的表面通透性在肺癌的初步应用.方法:利用GE的Lightspeed 8排螺旋CT对怀疑肺肿瘤65例患者行灌注成像,以瘤体中心层面进行连续电影扫描,层厚5 mm,经右肘静脉快速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剂量50 mL,注射速度3 mL/s,扫描延迟时间5 s,间隔0.5 s/周,扫描总时间60~70 s,共扫描100层,对临床确诊52例肺癌患者,应用Perfusion软件分析其表面通透性值,各组织学类型表面通透性值呈肺小细胞未分化癌>肺转移性癌>肺腺癌>肺鳞癌,各组织学类型表面通透性值存在一定交叉,肺小细胞未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中的表面通透性对分析肺癌恶性程度、勾画出肿瘤轮廓范围有潜在临床价值.
作者:王翔;钱农;王小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药物流产后致继发不孕的原因.方法:298例不孕症患者,排除男方因素,选择其中末次妊娠为药物流产的继发不孕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结果:药物流产致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为输卵管梗阻性不孕占62.9%.结论:药物流产在临床上的正规应用应引起重视,掌握好适应证,规范用药.
作者:王云超;李瑞方;王卫华;张香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非脑卒中患者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率、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186例非脑卒中老年患者行颅脑CT检查发现无症状脑梗死 56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对危险因素与非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症状脑梗死发生率为30.11%,男高于女;颅脑CT检查96.92%为腔隙性梗死,68.48%分布于基底节和内囊;无症状脑梗死组较症状脑梗死组年龄大,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酯血症、心脏病及吸烟史高(P<0.05);血压值、血糖、血甘油三酯检测值及心电图异常率高(P<0.05).结论:无症状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常见,多为皮质下深部脑组织的腔隙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吸烟史有关.
作者:范爱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入路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椎椎间孔穿刺技术,穿刺成功后,经造影确定位置,每个椎间孔注射胶原酶600 u,观察效果.结果: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此技术治疗后随访3个月~2年,优良率89.56%,有效率96.23%.结论:对诊断明确,有适应证的患者,经颈椎椎间孔注射胶原酶,能使突出的椎间盘溶解,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具有疗效好、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操作较简单等优点.
作者:王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诊断,以减少误诊.方法:对因异位妊娠急诊入院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输卵管妊娠46例,1例卵巢妊娠,2例陈旧性宫外孕,1例宫残角妊娠,50例施行手术治疗,45例行输卵管切除术,保守性手术5例,药物治疗3例,期待治疗1例,本院误诊4例,外院误诊5例,无1例死亡.结论:详细询问病史,血尿B-HCG检测及阴道B超,腹穿及后穹隆穿刺是异位妊娠重要的诊断手段.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无创通气在妊娠期重度哮喘治疗中对胎儿、动脉血气中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方法: 将23 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 药物治疗组(无创通气组13 例)和对照组(10例).比较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中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变化以及对胎儿发育的影响,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率和呼吸频率 .结果:无创通气组在治疗后动脉血气中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值升高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和呼吸频率下降,对胎儿发育的不利影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无创通气在妊娠期重度哮喘治疗中可改善血气状况,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作者:谢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的MRI影像表现,评价MRI对Chiari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RI及手术证实的15例Chiari畸形的MRI表现.结果:小脑扁桃体下缘变尖12例.下疝至枕骨大孔平面下3.5~21 mm,12例伴有脊髓空洞.结论:MRI能清楚显示Chiari畸形病灶的部位及形态,是其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脊髓空洞是Chiari畸形主要合并症.
作者:季洪兵;郑春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接受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成两组,均接受标准治疗,其中A组(80例)服用氯吡格雷(波立维)75 mg/d共1年,B组(100例)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共6个月,分别检测两组在服药前及服药后第1、3、6、12个月的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炎症标记物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3、6个月时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均明显降低,但两组间C反应蛋白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第12个月时A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仍继续下降,B组C反应蛋白等轻度升高,且显著高于A组患者.结论:氯吡格雷具有独立的抗炎作用,长期与阿司匹林等合用可进一步降低炎症水平.
作者:马福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肥胖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50例老年高血压伴肥胖者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和左心功能,并取53例老年高血压非肥胖者作为对照.结果:肥胖组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左室肥厚检出率也较非肥胖组明显增高(P<0.01),前者发生左室肥厚的相对危险度是后者的2.12倍.肥胖组峰值速度E/峰值速度A比值均明显下降(P<0.01),而峰值速度A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肥胖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有促进作用,可引起舒张功能障碍.
作者:李先维;代晓捷;张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性病性尿道炎后尿道综合征的形成原因,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患者按自愿分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率55%、总有效率90%,西医治疗组治愈率30%、总有效率7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作者:李振守;李慧芳;胡亚东;郑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