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流产后致继发不孕62例分析

王云超;李瑞方;王卫华;张香云

关键词:药物流产, 继发不孕,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了解药物流产后致继发不孕的原因.方法:298例不孕症患者,排除男方因素,选择其中末次妊娠为药物流产的继发不孕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结果:药物流产致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为输卵管梗阻性不孕占62.9%.结论:药物流产在临床上的正规应用应引起重视,掌握好适应证,规范用药.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脉压、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4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脉压水平分为≤65 mmHg组和>65 mmHg组;根据脉压指数水平再分为≤0.04组和>0.04组,病变严重程度分别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表示.结果:脉压、脉压指数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而与血脂、血糖等无明显关系.结论:脉压、脉压指数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优势.

    作者:薛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用于子宫颈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诊治子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CT、阴道镜、宫颈活检术前诊断为宫颈病120例(慢性子宫颈炎102例,宫颈湿疣4例、CIN Ⅰ~Ⅱ 15例、CIN Ⅲ 3例、)患者行环形电切术治疗,切除组织标记后全部送病理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疗效.结果:术后2个月子宫颈糜烂99.5%完全愈合,子宫颈肥大89.3%恢复正常大小.CINⅠ-Ⅱ术后3个月随访100%愈合.CIN Ⅲ 66.67%愈合.结论:环形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子宫颈病变的佳方法,也是预防子宫颈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单侧动眼神经麻痹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8例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7例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随访1~3个月症状均消失,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经可脱球囊封闭瘘口后症状改善,糖尿病所致动眼神经麻痹5例经给予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及激素治疗症状减轻,不明原因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在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对症治疗后也有一定的效果.结论:对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尽快行神经影像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适时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张海琴;肖俊杰;范波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CT灌注成像中的表面通透性对肺癌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中的表面通透性在肺癌的初步应用.方法:利用GE的Lightspeed 8排螺旋CT对怀疑肺肿瘤65例患者行灌注成像,以瘤体中心层面进行连续电影扫描,层厚5 mm,经右肘静脉快速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剂量50 mL,注射速度3 mL/s,扫描延迟时间5 s,间隔0.5 s/周,扫描总时间60~70 s,共扫描100层,对临床确诊52例肺癌患者,应用Perfusion软件分析其表面通透性值,各组织学类型表面通透性值呈肺小细胞未分化癌>肺转移性癌>肺腺癌>肺鳞癌,各组织学类型表面通透性值存在一定交叉,肺小细胞未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中的表面通透性对分析肺癌恶性程度、勾画出肿瘤轮廓范围有潜在临床价值.

    作者:王翔;钱农;王小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4例年轻女性宫颈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来出现的宫颈癌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宫颈癌的发病呈逐年上升并年轻化趋势,且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结论:进行预防癌症的定期妇科检查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手术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

    作者:刘艳杰;乔玉环;郭瑞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椎间孔入路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入路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椎椎间孔穿刺技术,穿刺成功后,经造影确定位置,每个椎间孔注射胶原酶600 u,观察效果.结果: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此技术治疗后随访3个月~2年,优良率89.56%,有效率96.23%.结论:对诊断明确,有适应证的患者,经颈椎椎间孔注射胶原酶,能使突出的椎间盘溶解,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具有疗效好、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操作较简单等优点.

    作者:王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瑞芬太尼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对鼻内镜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

    目的: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并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进行比较,以了解其对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3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静脉泵以0.2 μg/(kg·min)的速度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对照组吸入异氟醚1.0%~2.5%.观察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 min清醒程度评分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清醒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苏醒迅速,清醒完全.

    作者:王云;于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症误诊82例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症误诊的原因,加深认识.方法:对6年期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症误诊8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气胸19例;支气管肺癌17例;结核感染22例;霉菌感染15例;糖尿病9例.误诊时间9~12天.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症的误诊临床并不少见,应全面分析,及时诊断,避免误诊发生.

    作者:孙开宇;谭薇;滕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牛松质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植入治疗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股骨头坏死中的修复和治疗作用,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获取并培养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至第三代细胞长满后消化制成悬液,复合于自制的牛松质骨中备用.29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A组为单纯造模组、B组为髓芯减压组、C组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D组为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A组于术后1、2、4、6、8周,B、C、D组分别于术后2、4、6、8周处死动物,观察所获股骨头标本组织切片光镜检查和组织图像分析.结果:A组随时间增长逐渐出现骨小梁紊乱,软骨囊性变.C、D组8周时钻孔中心出现骨小梁结构,而B组只在钻孔边缘出现密度增高,钻孔中心无变化.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治疗股骨头坏死,且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和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牛松质骨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载体应用于骨组织工程学.

    作者:付松;张元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探讨两种术式心肌保护差别.方法:选择48例冠脉搭桥患者,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24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24例,分析两组肌钙蛋白I的血浆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无差别;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术后观察期内血浆肌钙蛋白I较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心肌损伤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

    作者:从长伟;乔晨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脉压、脉压指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脉压、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检测血、尿β2-MG及尿白蛋白同时计算脉压、脉压指数,根据有无肾损害分组检测脉压、脉压指数;根据脉压、脉压指数分组检测血、尿β2-MG及尿白蛋白.结果:脉压>60 mmHg的高血压患者血β2-MG、尿β2-MG、尿白蛋白高于脉压<60 mmHg的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0.6的高血压患者血β2-MG、尿β2-MG、尿白蛋白高于脉压指数<0.6的高血压患者.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大而出现肾损害的加重.

    作者:温莉萍;边帆;蒋更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药物流产后致继发不孕62例分析

    目的:了解药物流产后致继发不孕的原因.方法:298例不孕症患者,排除男方因素,选择其中末次妊娠为药物流产的继发不孕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结果:药物流产致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为输卵管梗阻性不孕占62.9%.结论:药物流产在临床上的正规应用应引起重视,掌握好适应证,规范用药.

    作者:王云超;李瑞方;王卫华;张香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双氯芬酸联合654-2治疗肾绞痛9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双氯芬酸联合654-2治疗肾绞痛的效果.方法:90例肾绞痛患者,发作时肌肉注射双氯芬酸50 mg和静脉滴注654-2 10~20 mg,对疼痛不能缓解者,隔2 h后重复用药1次.结果:90例中显效60例(66.7%),有效28例(31.1%),无效2例(2.2%).复发13例,复发率15%,再按原方案给药均可得到缓解.结论:两药合用起效快、镇痛效果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利凯煌;张海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溶栓治疗血压正常并右室功能不全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对血压正常并右室功能不全的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溶栓组22例予2 h溶栓法:20000 u/kg体重持续静脉滴注2 h,溶栓结束后予低分子肝素0.4~0.6 mL皮下注射,12 h 1次;单纯抗凝组14例,予低分子肝素0.4~0.6 mL皮下注射,12 h 1次;两组均在应用低分子肝素后24~48 h加用口服抗凝剂华法林.以治愈、显效、进步、无效、恶化和死亡6级判断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95.5%,72.0%,经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及颅内出血病例,出血发生率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压正常并右室功能不全的肺栓塞患者,在无溶栓绝对禁忌证的情况下,应首选溶栓治疗,可迅速改善肺栓塞所致右室功能不全症状,降低病死率和肺栓塞复发率.

    作者:杨秀芝;郎波;杨如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培哚普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功能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干预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造心肌梗死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培哚普利干预组(A组,n=16)和心肌梗死组(B组,n=16),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C组,n=16).术后24 h起各组分别予培哚普利(A组)和蒸馏水(B、C组)灌胃,6周后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调控基因P53 mRNA含量的变化,并以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功能.结果:6周后A、B两组与C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53mRNA含量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升高(P<0.05),而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P<0.05);A组与B组相比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53mRNA含量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下降,而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凋亡相关基因P53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左室功能明显下降;培哚普利能降低P53mRNA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左室功能.

    作者:秦志平;张国天;刘宗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无创通气治疗妊娠期重度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无创通气在妊娠期重度哮喘治疗中对胎儿、动脉血气中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方法: 将23 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 药物治疗组(无创通气组13 例)和对照组(10例).比较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中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变化以及对胎儿发育的影响,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率和呼吸频率 .结果:无创通气组在治疗后动脉血气中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值升高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和呼吸频率下降,对胎儿发育的不利影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无创通气在妊娠期重度哮喘治疗中可改善血气状况,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作者:谢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检测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对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进行评价.结果:Liatest法检测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的敏感性为98.3%;观察了2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前到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变化,1例为骨折患者,诊断深静脉血栓前1 d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26 μg/mL,诊断时为1.92 μg/mL;1例为心功能不全,诊断深静脉血栓前2 d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44 μg/mL,前1 d为2.04 μg/mL,诊断时为2.28 μg/mL.结论:Liatest法可作为排除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首选实验室筛选试验,在有易患深静脉血栓基础疾病的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逐渐升高有可能作为判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指标.

    作者:薛文成;万楠;罗军;陈渝宁;方秀菊;孟冬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糖尿病并肺结核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与转归.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痰找抗酸杆菌阳性率高,X线特点以渗出为主,可呈多形态表现,易形成空洞,好发于肺门及中下肺野,可波及多个肺野,病变进展快,病情凶险.结论:糖尿病患者应高度警惕肺结核的发生,定期复查X线胸片,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刘玉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FH) 是以骨的活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 死亡为主要改变的病理过程.有资料表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取代了原髋关节结核的位置,居髋关节疾病的首位[1].了解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和病理,对探索该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作者:王峰;张元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儿童口腔急诊67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口腔急诊的各种常见病及其分别所占的比例及常见病因.方法:收集临床资料672例,年龄为新生儿至12岁儿童,将疾病分为龋齿及其并发症、颌面外伤、颌面炎症、粘膜病及其他等五类.结果:龋病及其并发症和颌面外伤占比例较高,约占总数的70%,其病因多由于儿童喜好甜食及不良口腔卫生、好动、偏食及家长疏急等.结论:根据病因,预防和减少儿童口腔急诊的发病率,使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赵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