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间孔入路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王胜利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 胶原酶
摘要: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入路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椎椎间孔穿刺技术,穿刺成功后,经造影确定位置,每个椎间孔注射胶原酶600 u,观察效果.结果: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此技术治疗后随访3个月~2年,优良率89.56%,有效率96.23%.结论:对诊断明确,有适应证的患者,经颈椎椎间孔注射胶原酶,能使突出的椎间盘溶解,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具有疗效好、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操作较简单等优点.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CT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影像表现.方法:分析了42例患者的X线影像学特征及各期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综合影像学所见,将患者CT表现分为早期30例和晚期12例,与临床症状基本一致.结论:结合影像学特征对本病做出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作者:郑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检测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对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进行评价.结果:Liatest法检测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的敏感性为98.3%;观察了2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前到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变化,1例为骨折患者,诊断深静脉血栓前1 d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26 μg/mL,诊断时为1.92 μg/mL;1例为心功能不全,诊断深静脉血栓前2 d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44 μg/mL,前1 d为2.04 μg/mL,诊断时为2.28 μg/mL.结论:Liatest法可作为排除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首选实验室筛选试验,在有易患深静脉血栓基础疾病的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逐渐升高有可能作为判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指标.

    作者:薛文成;万楠;罗军;陈渝宁;方秀菊;孟冬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食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并狭窄、食管癌并发瘘、吻合口狭窄、食管自发破裂、单纯食管-纵膈瘘的价值.方法:在透视下经口置导丝、导管于胃内,然后撤出导管,顺导丝送入置入器缓慢释放支架于狭窄段.结果:126例患者中,2例自发食管破裂的患者支架下移脱落,2例单纯食管-纵膈瘘的患者支架下移,并2 d后取出,余122例患者一次置放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食管狭窄的患者支架置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无狭窄的患者,支架置入应视为禁忌.

    作者:韩兴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椎间孔入路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入路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椎椎间孔穿刺技术,穿刺成功后,经造影确定位置,每个椎间孔注射胶原酶600 u,观察效果.结果: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此技术治疗后随访3个月~2年,优良率89.56%,有效率96.23%.结论:对诊断明确,有适应证的患者,经颈椎椎间孔注射胶原酶,能使突出的椎间盘溶解,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具有疗效好、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操作较简单等优点.

    作者:王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异位妊娠5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诊断,以减少误诊.方法:对因异位妊娠急诊入院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输卵管妊娠46例,1例卵巢妊娠,2例陈旧性宫外孕,1例宫残角妊娠,50例施行手术治疗,45例行输卵管切除术,保守性手术5例,药物治疗3例,期待治疗1例,本院误诊4例,外院误诊5例,无1例死亡.结论:详细询问病史,血尿B-HCG检测及阴道B超,腹穿及后穹隆穿刺是异位妊娠重要的诊断手段.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酸蚀对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抗剪切强度的影响

    目的:了解酸蚀和免酸蚀两种情况下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抗剪切强度是否有差别.方法:收集离体前磨牙30颗,随机平均分为3组.第1组(对照组):35%磷酸酸蚀30 s,冲洗、干燥,涂粘结剂,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托槽.第2组:35%磷酸酸蚀30 s,冲洗,湿润,光固化型的Fuji Ortho Lc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结托槽.第3组:免酸蚀,湿润,光固化型的Fuji Ortho Lc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结托槽.24 h后用电子万能力学实验机对3组进行抗剪切强度测定,并统计牙面上的粘结剂残留量.结果: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免酸蚀时其粘结强度能达到临床要求,但是酸蚀后粘结强度明显增高.

    作者:谢彩虹;刘新强;居曼江·买买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脉压、脉压指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脉压、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检测血、尿β2-MG及尿白蛋白同时计算脉压、脉压指数,根据有无肾损害分组检测脉压、脉压指数;根据脉压、脉压指数分组检测血、尿β2-MG及尿白蛋白.结果:脉压>60 mmHg的高血压患者血β2-MG、尿β2-MG、尿白蛋白高于脉压<60 mmHg的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0.6的高血压患者血β2-MG、尿β2-MG、尿白蛋白高于脉压指数<0.6的高血压患者.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大而出现肾损害的加重.

    作者:温莉萍;边帆;蒋更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运动试验结果与Q-Tc、J-Tc离散度的关系变化

    目的:了解Q-Tcd、J-Tcd对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5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及30例阴性者运动前后心电图的Q-Tcd、J-Tc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动前两组Q-Tcd、J-Tcd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2 min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Q-Tcd、J-T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中Q-Tcd、J-Tcd增大,可作为判断运动试验结果的指标.

    作者:姜晓霞;龙文军;王子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典型小脑梗死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不典型小脑梗死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分析30例临床确诊的不典型小脑梗死的MRI资料.结果:30例小脑梗死范围较大,形态不规则,范围从3 cm至一侧小脑半球,其中发生于小脑下部18例,小脑上部9例,一侧小脑半球3例.梗死在T1WI上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16例,等信号6例,稍高或混杂信号8例,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20例增强病例中,无明显强化7例,不规则环状、脑回样强化4例,结节样强化4例,肿块样强化5例.结论:MRI对形态、信号、范围等均不典型小脑梗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继良;徐俊玲;史大鹏;闫峰山;窦社伟;连建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总结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对1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外科治疗,其中单心室7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并右心双出口3例,右室双出口并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例,合并三房心1例,左上腔3例,1例二尖瓣重度反流.结果:全组手术无围术期死亡,1例年龄大并二尖瓣成形者术后8 d左右出现下腔静脉综合征表现,经治疗后好转;其余均无顽固性胸腹水发生.随访2~48个月,无心律失常发生,氧饱和度93%~97%,心功能(NYHA)Ⅰ~Ⅱ级.结论: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能有效治疗不能解剖矫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弥补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不足,而恰当的围术期处理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杨志远;谢周良;葛振伟;顾以茼;王佳祥;程兆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用于子宫颈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诊治子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CT、阴道镜、宫颈活检术前诊断为宫颈病120例(慢性子宫颈炎102例,宫颈湿疣4例、CIN Ⅰ~Ⅱ 15例、CIN Ⅲ 3例、)患者行环形电切术治疗,切除组织标记后全部送病理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疗效.结果:术后2个月子宫颈糜烂99.5%完全愈合,子宫颈肥大89.3%恢复正常大小.CINⅠ-Ⅱ术后3个月随访100%愈合.CIN Ⅲ 66.67%愈合.结论:环形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子宫颈病变的佳方法,也是预防子宫颈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应用生化酶降解技术使血肿液化排出颅外,同时应用小剂量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78例,显效率56.4%,总有效率89.6%,死亡率10.3%;对照组79例,显效率27.8%,总有效率69.6%,死亡率2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是一值得推广的脑出血治疗方法.

    作者:刘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格列吡嗪控释片和速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瑞易宁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探寻方便适用的治疗药物.方法:将78例>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控释组和速释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使用瑞易宁和迪沙片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次数等项的变化.结果:瑞易宁能有效控制血糖并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尤其是低血糖发生率低,服药方便、依从性好.结论:瑞易宁是适合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降糖药物.

    作者:吴玉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心房纤颤的当代认识与治疗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uation,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三者约占AF总数的75%以上.孤立性AF约占10%.心力衰竭患者中40%合并AF.近十年来,有关AF电生理机制和治疗手段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AF治疗的三大关键在于控制AF心室率,维持窦性心律和血栓栓塞的防治.其中具挑战意义的是如何使AF彻底根除并永久保持窦性心律.AF的治疗大体上分为药物性和非药物性两大类.本文在回顾AF机制研究的同时,尝试从AF根治、转复和控制AF心室率三个方面,对AF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裴红云;石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培哚普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功能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干预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造心肌梗死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培哚普利干预组(A组,n=16)和心肌梗死组(B组,n=16),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C组,n=16).术后24 h起各组分别予培哚普利(A组)和蒸馏水(B、C组)灌胃,6周后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调控基因P53 mRNA含量的变化,并以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功能.结果:6周后A、B两组与C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53mRNA含量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升高(P<0.05),而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P<0.05);A组与B组相比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53mRNA含量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下降,而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凋亡相关基因P53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左室功能明显下降;培哚普利能降低P53mRNA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左室功能.

    作者:秦志平;张国天;刘宗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FH) 是以骨的活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 死亡为主要改变的病理过程.有资料表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取代了原髋关节结核的位置,居髋关节疾病的首位[1].了解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和病理,对探索该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作者:王峰;张元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脉压、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4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脉压水平分为≤65 mmHg组和>65 mmHg组;根据脉压指数水平再分为≤0.04组和>0.04组,病变严重程度分别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表示.结果:脉压、脉压指数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而与血脂、血糖等无明显关系.结论:脉压、脉压指数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优势.

    作者:薛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壳聚糖妇科栓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壳聚糖妇科栓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念珠菌阴道炎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使用壳聚糖妇科栓治疗,对照组(63例)使用达克宁栓治疗;120例细菌性阴道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使用壳聚糖妇科栓治疗,对照组(60例)使用甲硝唑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情况.结果:壳聚糖妇科栓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的有效率分别为90.2%、79.9%,与常规药物达克宁栓、甲硝唑栓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壳聚糖妇科栓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安全、有效,不易产生耐药性,易为患者接受,其优势在于无完善的实验室检查情况下,仍可对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丁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性病性尿道炎后尿道综合征7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性病性尿道炎后尿道综合征的形成原因,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患者按自愿分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率55%、总有效率90%,西医治疗组治愈率30%、总有效率7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作者:李振守;李慧芳;胡亚东;郑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胃镜检查与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 方法:对19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并对其并发门脉高压性胃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肝硬化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172例(86.9%),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为64.6%(128例).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级别增加,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P<0.01);而随着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上升,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亦有上升(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随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作者:石国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