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出血的部位与心电图改变对预后的影响

程浩

关键词:脑出血, 部位, 心电图改变,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的部位与心电图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资料较完整的31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均为发病6 h以内就诊者,经头颅CT证实,并确定出血部位.所有患者入院即作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结果将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心电图异常组和心电图正常组,观察两组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脑出血心电图异常组病死率51.2%,心电图正常组病死率16%,两组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的部位与心电图改变与预后直接相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足量氯磷定治疗有机磷中毒9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可靠的救治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急诊治疗有机磷中毒患者208例,根据病因、对症治疗不同分为治疗组(97例)、对照组(111例).治疗组为早期足量胆碱脂酶复能剂-氯磷定治疗为主,对照组为传统的阿托品治疗为主.两组使用的药物剂量不同.结果:两组在氯磷定使用剂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天数、阿托品的使用剂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呼吸衰竭、死亡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足量使用氯磷定治疗有机磷中毒,能明显减少有机磷中毒的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阿托品剂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胡振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替加色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替加色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2006年罗马Ⅲ标准的8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惠者,先服用贝络纳(枸橼酸莫沙必利)5 mg,3次/d,疗程1周,无效者进入替加色罗组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并按症状进行分级评分评估.结果:经用替加色罗治疗后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均能显著缓解,症状总体改善率达70.13%,且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替加色罗是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张林;陈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尿石症临床分析与防治

    目的:了解尿石症流行变化情况.方法:对1998-2006年尿石症住院患者3500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肾结石969例(27.7%)、输尿管结石1462例(41.7%)、膀胱结石638例(18.2%)、尿道结石431例(12.3%).上、下尿路结石的比例为2.17∶1.结石成分分析结果:草酸钙20%,草酸钙+磷酸钙占43.2%,磷酸钙15.8%,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盐7.8%,尿酸4.3%,磷酸铵镁+碳酸磷灰石5.4%,胱氨酸3.5%.高钙尿患者278例(23.0%)、高钙血症314例(26.0%);低血钙(<2.03 mmol/L)41例(3.3%).血尿酸测定2005例,高尿酸血症(>400 μmol/L)657例(32.7%);低尿酸血症(<180 μmol/L)182例(9.0%).结论:本组尿石症患者以上尿路结石为主,含钙结石仍占绝大多数.

    作者:王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体外药敏试验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应用的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的敏感性.方法:用MTT法对40例乳腺癌进行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紫杉醇、多烯紫杉醇、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长春瑞宾、顺铂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患者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均不同,单药的总体敏感率也不同.结论:MTT法简便易行,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药物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秦海明;宋福林;匡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出血性脑血管病并低钠血症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低钠血症的临床关系.方法:对276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62例低钠血症进行分析,观察其发生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出血性脑血管病中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22.46%.基底节区、丘脑、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低钠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叶出血组.病情重者发生率高于病情轻者,而与出血量无关.低钠血症可影响预后,病死率增加.结论:出血性脑血管病低钠血症的发生与出血部位及病情程度关系密切,出血性脑血管病并低钠血症预后差,临床应予注意并及时处理.

    作者:宋秋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96例输尿管结石四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佳方法.方法:对经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下碎石术、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及传统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4种方法治疗的9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冲击波碎石32例,碎石率86%;输尿管镜下碎石术23例,一次碎石率87%;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术15例,成功14例,成功率93%;开放手术26例,取石成功率100%.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改切开取石或输尿管镜下碎石9例,占28.4%;输尿管镜失败改开放手术4例,占17.4%.结论:上输尿管结石尤其是Ⅰ类结石,宜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中下段结石,Ⅱ类结石宜采用输尿管镜下碎石.上段输尿管结石较大,估计有粘连、息肉形成者,宜行腹腔镜手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一切输尿管手术的基础,虽然创伤大,但效果确切,适用于输尿管内多发结石、结石较大有粘连,或合并输尿管有其他并发症者.同时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失败、输尿管镜治疗失败者,要及时中转手术.

    作者:邵开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细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用于指导用药.方法:收集重症监护室200例住院监护患儿的87个阳性菌株进行分析.结果: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31株,革兰阴性杆菌56株,为1∶1.8.标本分别来自咽部、气管、血培养及皮肤脓灶等.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占球菌总数的80.6%,其耐甲氧西林发生率为41.9%.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及嗜血杆菌.其中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28.5%.结论:重症监护室耐药感染分布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仍占优势.

    作者:吴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40例

    2型糖尿病易并发感染,而泌尿系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2000年9月-2006年9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郝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频超声在闭合性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闭合性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999-2006年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闭合性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声像图改变及特点.结果:共检查130例患者,其中98例(110个)膝关节行MRI、关节镜或关节开放手术,将超声检查结果与之对比.结论:韧带损伤在膝关节损伤中常见.超声是一种简便、经济、快捷有效的较为理想的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王惠;刘兰芬;董磊;王惠芳;苗凤君;张彦;张勇;张素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08例右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手术矫治右室双出口的经验及结果.方法:分析108例手术矫治右室双出口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108例患者室间隔缺损位于主动脉瓣下86例,肺动脉瓣下8例,两大动脉下12例,远离两大动脉2例.采用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心内隧道连接及右室流出道加宽80例,内隧道外管道手术12例,改良Glenn分流术11例,Fontan纠治术3例,大动脉调转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2例,出院后随访86例,随访3个月~8年,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右室双出口解剖类型复杂多样,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通畅良好的左室和右室流出道.室缺的位置和左心室的发育情况决定手术方案及疗效.

    作者:张勇;王惠;梁家立;张广福;姜冠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8例创伤性连枷胸的救治体会

    创伤性连枷胸是胸部的一种严重外伤,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很快造成呼吸循环衰竭,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将很快死亡.2000年2月-2006年2月共收治创伤性连枷胸患者18例,现将其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陈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结核分泌蛋白MPT64用于101例结核病快速诊断的研究

    目的:比较痰菌检查、结明试验、PPD实验和MPT64蛋白抗体检测,评价MPT64蛋白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1例结核病患者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痰菌检查、结明试验、PPD实验和MPT64蛋白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对照分析.结果:痰检阳性率20.8%,结明试验45.5%,PPD试验77.2%,PPD抗体79.2%,MPT64抗体74.2%;在肺结核患者,MPT64抗体与PPD试验一致率为75.6%;在胸膜炎患者,MPT抗体检测特异性高达86.7%.结论:PPD试验仍是目前结核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分泌蛋白MPT64可作为新型结核痛快速诊断试剂的组分.

    作者:段艳;柏银兰;薛莹;徐志凯;樊爱琳;高辉;王丽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性脑出血的部位与心电图改变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的部位与心电图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资料较完整的31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均为发病6 h以内就诊者,经头颅CT证实,并确定出血部位.所有患者入院即作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结果将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心电图异常组和心电图正常组,观察两组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脑出血心电图异常组病死率51.2%,心电图正常组病死率16%,两组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的部位与心电图改变与预后直接相关.

    作者:程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方式的干预措施对糖耐量受损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耐量受损患者不同方式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2例糖耐量受损患者分别采用安慰剂、行为干预、药物、行为干预加药物治疗的措施,均达1年以上,监测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对照组在给予安慰剂治疗1年后,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干预组及药物治疗组在干预治疗1年后,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干预加药物治疗组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耐量受损患者在控制饮食、坚持体育运动基础上,有必要结合药物干预治疗.

    作者:杨娥;余学英;莫足娥;叶宝霞;李雪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缺血耐受性和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缺血耐受性的影响,并探讨缺血预处理对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原代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和预处理组,对照组给予类缺血30 min复氧复糖培养24 h;预处理组经类缺血10 min预处理后复氧复糖培养24 h后,再给予致死性的类缺血30 min复氧复糖培养24 h,两组细胞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并计算存活和凋亡神经元所占百分率.同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细胞bcl-2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神经元的凋亡率明显高于预处理组,对照组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神经元的缺血耐受性,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bcl-2增加其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吕仁花;索爱琴;张杰文;赵建华;黄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DH1基因3'非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贲门癌的关系

    目的:探讨CDH1基因3'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54 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贲门腺癌易感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了33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239例贲门腺癌患者和343名健康对照的CDH1+54C/T单核苷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CDH1 3'UTR+54C等位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贲门腺癌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46和0.000).与T/T基因型相比,携带C等位基因(C/T+C/C基因型)可显著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贲门腺癌的发病风险.根据个体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T/T基因型相比,携带C等位基因(C/T+C/C基因型)可使非吸烟个体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贲门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约2~3倍以及家族史阴性个体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贲门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约2倍.本研究未发现该单核苷多态性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论:CDH1 3'UTR+54C/T多态性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贲门腺癌的易感性相关.

    作者:张秀凤;王益民;李琰;郭炜;王娜;王瑞;魏丽珍;葛晖;曹延延;张健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药物治疗前后Barrett食管Cox-2与Ki-67的表达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治疗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探索各种治疗方法产生效果的可能机制,为Barret食管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及指导.方法:经胃镜及活检确诊的Barret食管患者55例,随机分为4组进行治疗,(1)A组:未给予治疗;(2)B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2次/d;(3)C组:口服铝碳酸镁1000 mg,3次/d;(4)D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2次/d,铝碳酸镁1000 mg,3次/d.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及内镜下表现,取得食管黏膜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采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食管上皮中Cox-2、Ki-67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结果: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各治疗组的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相比,症状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的Barret食管黏膜均未见明显缩小.各治疗组的食管标本中,Cox-2、Ki-67的表达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酸药和/或胆汁吸附剂不能使Barret食管逆转,但可消除临床症状并可改变BE食管Cox-2与Ki-67的表达.

    作者:李达周;王雯;张志坚;林克荣;朱金照;文晓冬;吴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进行探查,观察其结构改变特点、彩色血流显像以及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组卵巢内血流丰富为高速低阻抗型,血流参数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水平.

    作者:闫媛媛;杨得胜;王永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输尿管重建中显示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并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60例中输尿管结石39例,炎症狭窄3例,肿瘤5例,其他恶性肿瘤累及输尿管6例,尿液外漏1例,息肉1例,先天畸形5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显示和诊断具有优越性,多种后处理技术是明确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囤荣耀;相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动脉硬化患者支气管动脉的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在动脉硬化严重、插管困难的支气管动脉破裂咯血患者中,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的技术应用和治疗价值.方法:18例动脉硬化严重的患者中:肺癌¨例,肺癌并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2例,支气管扩张咯血5例;采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技术,首先送入5F或6F型号的Cobra导管做支气管动脉造影,继选择微导管(SP导管、Magic导管)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病变分支造影,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超液化碘油和/或PVA颗粒栓塞剂栓塞.结果:18例患者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均成功,术后咯血停止.对4例动脉硬化严重插管不能进入到支气管口部者,采取探出插管法获得成功.对1例78岁动脉硬化严重、病变血管不能超选插入者,尝试血管内膜损伤法、继发血栓形成栓塞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1~11年随访观察术前咯血者无再咯血发生,肿瘤患者得到较满意控制.结论:应用微导管技术,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采用明胶海绵+超液化碘油和/或PVA的介入方法,特殊情况下用导丝或微导管探出插管法、栓塞用血管内膜损伤法栓塞,对治疗动脉硬化严重支气管动脉破裂咯血和肺癌的患者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屈国林;葛晶;曲保田;李伟;徐晓明;陈学忠;唐晖;强民;吕春燕;杨淑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