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导入针对survivin基因的siRNA对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熊英;郭文;李霆

关键词:Suvivin, 基因治疗, RNAi,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向大肠癌离体Lovo细胞中导入针对survivin基因的siRNA,并研究其对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2条特异性针对survivin基因的siRNA,并体外转录法合成,利用脂质体导入Lovo细胞并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RT-PCR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发现两RNA干扰组细胞内survivin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Lovo细胞;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发现两干扰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5%和26.28%明显高于正常Lovo细胞;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两干扰组细胞增殖能力比正常Lovo细胞减弱.结论:针对survivin基因的siRNA能有效降低目的基因的mRNA表达,抑制Lovo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肩难产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肩难产对产妇与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12月肩难产分娩资料12例.结果:头位分娩总数5815例,肩难产12例,发生率0.21%,产妇并发症9例,新生儿并发症5例.结论:早期预防、识别和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孙燕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导入针对survivin基因的siRNA对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目的:向大肠癌离体Lovo细胞中导入针对survivin基因的siRNA,并研究其对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2条特异性针对survivin基因的siRNA,并体外转录法合成,利用脂质体导入Lovo细胞并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RT-PCR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发现两RNA干扰组细胞内survivin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Lovo细胞;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发现两干扰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5%和26.28%明显高于正常Lovo细胞;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两干扰组细胞增殖能力比正常Lovo细胞减弱.结论:针对survivin基因的siRNA能有效降低目的基因的mRNA表达,抑制Lovo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作者:熊英;郭文;李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频超声在闭合性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闭合性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999-2006年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闭合性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声像图改变及特点.结果:共检查130例患者,其中98例(110个)膝关节行MRI、关节镜或关节开放手术,将超声检查结果与之对比.结论:韧带损伤在膝关节损伤中常见.超声是一种简便、经济、快捷有效的较为理想的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王惠;刘兰芬;董磊;王惠芳;苗凤君;张彦;张勇;张素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缺血耐受性和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缺血耐受性的影响,并探讨缺血预处理对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原代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和预处理组,对照组给予类缺血30 min复氧复糖培养24 h;预处理组经类缺血10 min预处理后复氧复糖培养24 h后,再给予致死性的类缺血30 min复氧复糖培养24 h,两组细胞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并计算存活和凋亡神经元所占百分率.同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细胞bcl-2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神经元的凋亡率明显高于预处理组,对照组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神经元的缺血耐受性,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bcl-2增加其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吕仁花;索爱琴;张杰文;赵建华;黄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48例睾丸活检分析

    目的:分析睾丸活检对无精子症患者做辅助生育前应用价值的评估.方法:患者取截石位,用活检钳穿过睾丸外各层取曲细精管,组织送病检.结果:48例患者均一次成功.睾丸体积8 mL以上的22例患者中,13例病检结果示曲细精管中有少量精子细胞及精子;睾丸体积8mL以下的26例患者中,8例病检结果示曲细精管中有少量精子细胞及精子.结论;睾丸活检过去仅狭隘的用于鉴别无精子的原因,显示在辅助生育中也有相当大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袁汝红;李辉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细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用于指导用药.方法:收集重症监护室200例住院监护患儿的87个阳性菌株进行分析.结果: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31株,革兰阴性杆菌56株,为1∶1.8.标本分别来自咽部、气管、血培养及皮肤脓灶等.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占球菌总数的80.6%,其耐甲氧西林发生率为41.9%.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及嗜血杆菌.其中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28.5%.结论:重症监护室耐药感染分布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仍占优势.

    作者:吴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进行探查,观察其结构改变特点、彩色血流显像以及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组卵巢内血流丰富为高速低阻抗型,血流参数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水平.

    作者:闫媛媛;杨得胜;王永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体外药敏试验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应用的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的敏感性.方法:用MTT法对40例乳腺癌进行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紫杉醇、多烯紫杉醇、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长春瑞宾、顺铂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患者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均不同,单药的总体敏感率也不同.结论:MTT法简便易行,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药物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秦海明;宋福林;匡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两种根充材料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两种根充糊剂在根充后的反应及近远期疗效,选择合适的根充材料.方法:选择符合根管治疗适应证的单根患牙216颗,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氢氧化钙类配合牙胶尖充填根管,进行术后反应及1~2年疗效评价.结果: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出现较重术后反应,近远期疗效与氢氧化钙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氢氧化钙类是目前根管治疗中较为理想的一种根充材料.

    作者:付宜静;陈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影像学特征,早期做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或病理证实的46例肺内孤立性结节,采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重点对病灶的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及增强程度进行总结.结果:恶性结节26例,良性结节20例.恶性结节边界清晰,形态多不规则(19/26),较多出现空泡征(15/26),支气管充气征(7/26),沙砾状钙化(7/26),毛刺(22/26),血管集束征(17/26),胸膜凹陷征(9/26)等.而良性结节大多边缘光滑(10/20),呈类圆形(16/20),较多出现同心圆状、爆米花样或包膜下钙化(11/20).结论:肺内孤立性结节具有较明显的CT特征,综合分析各种表现,绝大多数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张维博;张荣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96例输尿管结石四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佳方法.方法:对经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下碎石术、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及传统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4种方法治疗的9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冲击波碎石32例,碎石率86%;输尿管镜下碎石术23例,一次碎石率87%;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术15例,成功14例,成功率93%;开放手术26例,取石成功率100%.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改切开取石或输尿管镜下碎石9例,占28.4%;输尿管镜失败改开放手术4例,占17.4%.结论:上输尿管结石尤其是Ⅰ类结石,宜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中下段结石,Ⅱ类结石宜采用输尿管镜下碎石.上段输尿管结石较大,估计有粘连、息肉形成者,宜行腹腔镜手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一切输尿管手术的基础,虽然创伤大,但效果确切,适用于输尿管内多发结石、结石较大有粘连,或合并输尿管有其他并发症者.同时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失败、输尿管镜治疗失败者,要及时中转手术.

    作者:邵开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动脉硬化患者支气管动脉的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在动脉硬化严重、插管困难的支气管动脉破裂咯血患者中,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的技术应用和治疗价值.方法:18例动脉硬化严重的患者中:肺癌¨例,肺癌并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2例,支气管扩张咯血5例;采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技术,首先送入5F或6F型号的Cobra导管做支气管动脉造影,继选择微导管(SP导管、Magic导管)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病变分支造影,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超液化碘油和/或PVA颗粒栓塞剂栓塞.结果:18例患者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均成功,术后咯血停止.对4例动脉硬化严重插管不能进入到支气管口部者,采取探出插管法获得成功.对1例78岁动脉硬化严重、病变血管不能超选插入者,尝试血管内膜损伤法、继发血栓形成栓塞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1~11年随访观察术前咯血者无再咯血发生,肿瘤患者得到较满意控制.结论:应用微导管技术,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采用明胶海绵+超液化碘油和/或PVA的介入方法,特殊情况下用导丝或微导管探出插管法、栓塞用血管内膜损伤法栓塞,对治疗动脉硬化严重支气管动脉破裂咯血和肺癌的患者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屈国林;葛晶;曲保田;李伟;徐晓明;陈学忠;唐晖;强民;吕春燕;杨淑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分析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采集主动脉夹层病例17例,采用SOMATOM ESPRIT螺旋CT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分析其CT图像表现.结果:平扫可显示主动脉扩张或各段管腔大小不成比例、主动脉内部分真假腔、主动脉内线状或弧状低密度影、主动脉内弧形或点状钙化、胸腔积液、量未显示破裂口;增强扫描并可清楚显示撕裂内膜片、真假腔、内膜裂口、附壁血栓.结论:CT扫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新民;杨鹏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死亡相关因素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死亡的相关因素及其10年间变迁.方法:统计1990-1992年139例和2000-2002年2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组内比较显示两组中与在院死亡呈正相关因素均有吸烟史、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P<0.05),生化指标表现为血白细胞、血糖、血肌酐显著升高(P<0.05);在院死亡者中2000-2002组女性比例增多(P<0.05)、年龄增高(P<0.05),伴发心功能不全死亡者增多(P<0.05);在院死亡者2000-2002组采用PCI治疗显著增多(P<0.01),非死亡患者中2000-2002组采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溶栓和PCI治疗显著增多(P<0.01).结论:规范用药、尽早恢复梗死心肌再灌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有益.

    作者:潘静薇;魏盟;李京波;陆志刚;马士新;魏钧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咪唑立宾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是1971年从霉菌E2upenicillum brefeldianum的培养液中分离而得的一种咪唑类核苷,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能特异性地抑制快速增长的淋巴细胞,如T细胞、B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从而产生免疫抑制作用.1984年日本政府批准其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肾移植的排斥反应,之后,也被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激素抵抗的肾病综合征.近年来,在治疗狼疮性肾炎、多种硬化性疾病方面也有较多应用.本文将对咪唑立宾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秦福芳;邵凤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及30例正常对照组内膜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结果:在位内膜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异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的不同月经周期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作者:段瑞丽;边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出血性脑血管病并低钠血症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低钠血症的临床关系.方法:对276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62例低钠血症进行分析,观察其发生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出血性脑血管病中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22.46%.基底节区、丘脑、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低钠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叶出血组.病情重者发生率高于病情轻者,而与出血量无关.低钠血症可影响预后,病死率增加.结论:出血性脑血管病低钠血症的发生与出血部位及病情程度关系密切,出血性脑血管病并低钠血症预后差,临床应予注意并及时处理.

    作者:宋秋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输尿管重建中显示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并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60例中输尿管结石39例,炎症狭窄3例,肿瘤5例,其他恶性肿瘤累及输尿管6例,尿液外漏1例,息肉1例,先天畸形5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显示和诊断具有优越性,多种后处理技术是明确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囤荣耀;相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31例漏斗部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漏斗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31例漏斗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经肺动脉根部横切口涤纶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单纯修补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切开升主动脉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复查无残余分流,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术后6月复查为轻微返流.结论:漏斗部室间隔缺损应及早手术,以补片修补为主,术中应正确判断和处理主动脉瓣病变.

    作者:王志斌;宋先忠;郑诒璋;王俊生;马攀峰;刘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性脑出血的部位与心电图改变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的部位与心电图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资料较完整的31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均为发病6 h以内就诊者,经头颅CT证实,并确定出血部位.所有患者入院即作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结果将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心电图异常组和心电图正常组,观察两组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脑出血心电图异常组病死率51.2%,心电图正常组病死率16%,两组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的部位与心电图改变与预后直接相关.

    作者:程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