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洲;李怀献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对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而出现肝功能异常者,改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6个月以上,进行HBV-DNA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检测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0.0%(32例),87.5%(35例),90.0%(36例),HBV-DNA定量下降明显.ALT复常率为50%(20例),67.5%(27例),80.0%(32例).HBeAg的阴转率为47.5%(19例),57.5%(23例),75.0%(30例).患者服用12个月以上仍未见明显的肾毒性及耐药变异的情况.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联用可显著提高对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的疗效.
作者:张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测在鉴别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了45例化脓性脑炎患儿、4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及22例对照组小儿的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浓度.结果: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浓度在化脓性脑膜炎组(55.3±5.1)u/L,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23.1±3.2)u/L(P<0.05)和对照组(20.9±2.45)u/L(P<0.05).结论: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可作为鉴别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较为快速的诊断指标,从而为临床尽早选择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赵炜;张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高磷血症的方法.方法:比较血液透析前后患者血磷变化及非透析保守治疗服用磷结合剂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及血磷值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后血磷值明显减低(P<0.01),但下次血液透析前血磷再次升高.非透析保守治疗患者血肌酐、血磷均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磷水平.
作者:李洪清;刘会龙;孙宝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和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48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同时电刺激小脑顶核,并与4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只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20 d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电刺激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加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康复.
作者:王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转归过程中的价值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在不同阶段测定79条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肢的静脉各测值间的变化情况,结合相应阶段临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受累静脉狭窄率在治疗1个月后其均值较入院前明显降低(P<0.01),1~6个月各测之变化不明显(P>0.05).静脉瓣返流程度在治疗1个月后有10%的受累静脉出现I度返流,6~12个月受累静脉返流程度明显加重,其中治疗后12个月时Ⅲ度返流占10%,总返流率达76%.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1个月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下肢深静脉的回流障碍;其后回流障碍逐渐改善而静脉返流出现且逐渐加重,并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个月后的主要病理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地反映其病理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作者:张斌;鲁豫;鲍学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对大鼠缺血脑组织钙和血清钙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成大鼠脑梗死模型.结果:丁咯地尔10~20 mg/kg降低缺血脑组织钙含量,但对血清钙影响不大.结论:丁咯地尔对大鼠脑梗死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钙超载有关.
作者:罗阳;张印三;赵芝宝;冯为菊;王爱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肽对体外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系HBZY-1生长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仅含低糖MEM培养液;实验组:高糖MEM培养液含不同浓度的C肽,分别培养24 h,48 h,72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光吸收法(MTT)检测细胞系HBZY-1的增殖情况.结果:高糖诱导大鼠系膜细胞系HBZY-1的增殖;不同浓度的C肽对高糖诱导的细胞系HBZY-1增殖影响程度不同.10,50,300 nmol/L C肽作用24 h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05),而0.5,900 nmol/L作用不显著.结论:C肽可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系HBZY-1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C肽可能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起到有益的作用.
作者:林玉玲;张苏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诊断模型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和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并用Biomarker Patterns软件构建以全部有差异蛋白质峰为预测变量的完整诊断模型及以完整模型中意义大的5个蛋白质峰为预测变量的简化诊断模型.结果:完整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84,96.51%,97.06%,96.15%,94.29%和98.04%.简化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13,88.37%,97.06%,82.69%,78.57%和97.73%.结论:血清诊断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病例与对照,对诊断室间隔缺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李永红;金湘东;仇小强;曾小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和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卡维地洛干预对此的影响.方法:110只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主干制备成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成心力衰竭对照组和卡维地洛治疗组.两组又随机分为2,4,8周亚组.另设假手术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功能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力衰竭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蛋白表达在各亚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卡维地洛治疗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表达在4周和8周亚组明显降低(均P<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大鼠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呈现动态变化,心功能进行性降低.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增高,是心室重塑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卡维地洛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而改善心室重塑及心力衰竭.
作者:宋亚辉;陈昭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缬纱坦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及其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恢复窦律后被随机分为2组,Ⅰ组:复律当日始至6个月给予胺碘酮0.2 g,1次/d;Ⅱ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缬沙坦80 mg,1次/d.结果:60例完成整个试验.6个月随访期间,Ⅰ组30例中11例心房颤动复发(37%),Ⅱ组30例中4例心房颤动复发(1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复律后次日及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前后比较提示缬沙坦治疗可使左房内径明显缩小,左房压力较治疗前减小.结论: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缬沙坦与胺碘酮联用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
作者:李跃洲;李怀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及盐酸丁咯地尔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配对后分为丁咯地尔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0例.测定治疗15 d后外周血样样本血液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蛋原水平,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5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P<0.01).病残程度显著改善(P<0.01),治疗显效率63.3%,治疗后15 d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与盐酸丁咯地尔联用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贾广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硝普钠和乌拉地尔复合降压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10例,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中常规监测MAP,CVP,ECG,SPO2.收缩压>130 mmHg时,用输液泵输注硝普钠0.1 mg/(kg·h),根据血压变化调整速度,收缩压>200 mmHg时,间断注射乌拉地尔10~50 mg.结果:术中收缩压控制在130 mmHg以下,无心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此两种药物联合降压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降压迅速平稳、可控性好,效果满意.
作者:杜明文;赵素真;樊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止血方法及垂体后叶素在术中的作用.方法:腹腔镜下对6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38例为A组(垂体后叶素组),于切开浆膜层前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 u加入0.9%氯化钠10 mL,30例为B组(对照组),予局部创面电凝止血或明胶海绵填压止血.结果:6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中出血量:A组出血(50.62±43.67)mL,B组出血(105.76±83.25)mL;手术时间:A组(97.72±43.65)min,B组(120.76±42.48)min.A组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讨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作者:陈乐;石少权;王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卡维地洛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0例舒张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2亚组:常规治疗亚组40例,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常规治疗;卡维地洛治疗亚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80例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和4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ET-1、NO和TNF-α浓度.结果:(1)舒张功能不全组血ET-1、NO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舒张功能不全组的2亚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卡维地洛治疗亚组治疗后ET-1、NO和TNF-α下降显著.结论:ET-1、NO及TNF-α参与舒张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卡维地洛可降低舒张功能不全患者ET-1、NO及TNF-α水平,改善舒张功能不全时血管内皮系统的功能紊乱.
作者: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和健康对照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以及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sCD40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肾衰竭患者IMT和颈总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增加率(Dh)、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增加率(Dn)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Dh和Dn(P<0.05);按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分级,病变越严重者血清sCD40L水平越高.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sCD40L水平有关,提示sCD40L是CRF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单剑萍;季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慢性乙醇中毒者脑电图查结果表现及意义.方法:选取56例慢性乙醇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检查.结果:慢性乙醇中毒患者多有脑电图异常.结论:慢性乙醇中毒对脑功能损害严重,脑电图检查对慢性乙醇中毒有意义.
作者:洪芳;王雪莉;谭塔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提高闭合性肾损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对380例闭合性肾损伤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尿348例(91.5%);行B超阳性率78.8%,静脉尿路造影阳性率68.9%,CT阳性率100%.根据病情选择保手治疗340例(89%).手术治疗30例(8%),其中保肾手术24例(80%),包括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4例(13%).治愈378例(99%),严重复合伤死亡2例0.5%.结论:B超和CT检查可早期诊断并正确评估肾损伤程度.依据损伤程度制定方案,合理保肾治疗是治疗闭合性肾损伤的关键,微创治疗是闭合性肾损伤的趋势.
作者:赵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一个中间环节,也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逆转这一病变过程,相反若不能得到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转为不可逆过程.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由于没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但有研究表明,此时肝脏已经有血液动力学改变[1].常规超声不能表现组织的微循环灌注,这限制了其对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随着超声造影新技术和新型造影剂的出现,对肝脏病变的超声诊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本文就超声造影在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马红;谢明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脱敏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4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查明过敏原后开始给予脱敏浸液应用.并逐渐增加浓度.连用12周.结果:临床控制者27例,显效6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达92.86%.结论:经脱敏治疗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得到缓解,疗效确切.
作者:付先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氟保护漆对儿童龋病的预防效果,为幼儿园开展口腔保健提供方法依据.方法:选择10所幼儿园1565例小班新生进行为期3年的连续观察.结果:879例每年2次滴涂0.1%氟保护漆的儿童龋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0.01).结论:氟保护漆对儿童乳牙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有效地减少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
作者:郭莎;王保华;张友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