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莎;王保华;张友芳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比较不同分级和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冠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将入选患者126例按高血压水平分级,并按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比较其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及钙化积分.结果:1级高血压组和低危组、中危组冠脉损害阳性率、平均钙化积分明显低于3级高血压组和极高危组患者.讨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高血压水平、危险分层密切相关.有效控制血压,干预各种危险因素,可推迟和延缓高血压患者血管损害的发展.
作者:柳兢;王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糖尿病组19例,苯那普利组19例,氯沙坦组19例及联合治疗组19例;四组分别给予不服用苯那普利及氯沙坦、服用苯那普利10 mg/d、氯沙坦50 mg/d、苯那普利10 mg/d和氯沙坦50 mg/d.另设正常对照组19例,疗程2周.观察治疗后各组血肌酐,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1含量.结果:糖尿病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1水平升高;苯那普利与氯沙坦联和治疗组血肌酐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1含量较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0.05);联和治疗组尿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苯那普利组及氯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用较单独应用能更有效地降低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1水平,从而阻止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丁进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标本50例,对其预后进行比较.结果:(1)组织蛋白酶D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三种组织中的免疫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二者的表达与临床分期(P均<0.05)、组织学类型(P均<0.05)及生存期有关(P均<0.01),与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3)组织蛋白酶D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组织蛋白酶D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有关,二者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差.
作者:王淑;王彦英;贺玲;栗凤霞;王丽萍;鲁笑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慢性乙醇中毒者脑电图查结果表现及意义.方法:选取56例慢性乙醇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检查.结果:慢性乙醇中毒患者多有脑电图异常.结论:慢性乙醇中毒对脑功能损害严重,脑电图检查对慢性乙醇中毒有意义.
作者:洪芳;王雪莉;谭塔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和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48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同时电刺激小脑顶核,并与4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只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20 d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电刺激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加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康复.
作者:王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鼻病所致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微波治疗鼻病所致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操作不当所致6例;术后患者未按时复诊所致9例;术前未对患者全面评估所致2例.结论:微波治疗鼻病虽然操作简单,患者不需住院,但应注意规范操作、对患者全面分析以及术后按时随访.
作者:马季青;朱优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及盐酸丁咯地尔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配对后分为丁咯地尔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0例.测定治疗15 d后外周血样样本血液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蛋原水平,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5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P<0.01).病残程度显著改善(P<0.01),治疗显效率63.3%,治疗后15 d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与盐酸丁咯地尔联用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贾广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提高闭合性肾损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对380例闭合性肾损伤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尿348例(91.5%);行B超阳性率78.8%,静脉尿路造影阳性率68.9%,CT阳性率100%.根据病情选择保手治疗340例(89%).手术治疗30例(8%),其中保肾手术24例(80%),包括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4例(13%).治愈378例(99%),严重复合伤死亡2例0.5%.结论:B超和CT检查可早期诊断并正确评估肾损伤程度.依据损伤程度制定方案,合理保肾治疗是治疗闭合性肾损伤的关键,微创治疗是闭合性肾损伤的趋势.
作者:赵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理辅导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牙科畏惧症患儿204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心理辅导下进行牙科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干预组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脉搏减慢例数干预组多于对照组,脉搏加快例数干预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辅导可有效减少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作者:王丽霞;郑永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辅助切除邻近功能区或功能区及脑深部区域的病灶36例,开颅时实时定位,手术中示踪,关颅前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术中超声定位检查36例,超声显示病变的大小、部位、性质与术前CT、MRI相吻合,根据超声提示能精确探查病变.结论:术中超声定位检查简单、有效、安全,有助于提高颅脑手术操作的精确性.术中超声定位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凤永;党帅;丁旭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尿与非尿标本的菌谱及其耐药性的不同,探讨监测中存在的不足,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天地人生化药敏试验卡对阳性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5.3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94例阳性尿标本中:大肠埃希茵占24.4%,粪肠球菌占18.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7%,白色念珠菌占7.2%.2986例阳性非尿标本中,大肠埃希菌占7.3%,粪肠球菌占3.37%,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7.3%,白色念珠菌占8.9%;尿标本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低于非尿分离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高于非尿标本;经济型的药物象作用于革兰阳性球菌的利福平、强力霉素;作用于革兰阴性杆菌的呋喃妥因、磷霉素都有很高的敏感率.结论:由于尿与非尿标本茵谱及其耐药性的不同,应该多加强耐药监测,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琚春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对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10例患者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术前、术后每月性生活次数及满意度.结果:子宫肌瘤剔除组及子宫次切除术组患者术前术后性生活次数及满意度均无明显变化.全切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显著下降.结论: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切徐术对患者性生活无明显影响,子宫全切术可使患者性生活质量下降,应加强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治疗.
作者:张红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了37例上皮性卵巢癌,32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DR1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正常卵巢组织不表达MDR1基因,卵巢良性肿瘤组织MDR1基因表达率为15.6%,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表达率为75.7%.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DR1基因表达与卵巢良性肿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无效者MDR1的阳性表达率是94.1%,明显高于化疗有效者的57.1%(P<0.05).结论:MDR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并与化疗疗效有关.
作者:张素娟;闫洪超;薛加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和健康对照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以及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sCD40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肾衰竭患者IMT和颈总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增加率(Dh)、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增加率(Dn)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Dh和Dn(P<0.05);按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分级,病变越严重者血清sCD40L水平越高.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sCD40L水平有关,提示sCD40L是CRF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单剑萍;季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舍曲林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疗效.方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接受支架置入的11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舍曲林进行干预作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基础治疗组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术后1年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次要指标观察治疗1年后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血小板聚集率、高敏C反应蛋白、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术后1年11例失访,剩下104例患者,治疗组发生心绞痛6例,对照组为10例;3例心肌梗死均为对照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心源性猝死1例为对照组.10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组再狭窄6例,再狭窄率11.8%(6/51);对照组再狭窄9例,再狭窄率17%(9/53).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vs 30.2%),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vs 17%).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应用舍曲林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对冠脉支架再狭窄发生率无影响.
作者:刘新兵;周明成;吴敏生;黄红漫;冯六六;俞建华;许其倓;曹国良;葛均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对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而出现肝功能异常者,改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6个月以上,进行HBV-DNA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检测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0.0%(32例),87.5%(35例),90.0%(36例),HBV-DNA定量下降明显.ALT复常率为50%(20例),67.5%(27例),80.0%(32例).HBeAg的阴转率为47.5%(19例),57.5%(23例),75.0%(30例).患者服用12个月以上仍未见明显的肾毒性及耐药变异的情况.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联用可显著提高对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的疗效.
作者:张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评估关节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常规行关节镜检查和镜下关节清理术,镜下表现为:软骨剥脱,滑膜增生,半月板损伤,游离体,边缘骨赘.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膝关节评分明显增加.结论:关节镜对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更全面准确,关节清理术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和可重复等优点,是诊治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领权;孟凡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在外伤性前房积血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48眼前房积血清除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在维持前房、稳定眼压、分离血块粘连、排出积血、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结果:48眼均在小切口下顺利清除积血,视力提高,无再出血发生,无1例损伤角膜、虹膜及晶状体.结论:透明质酸钠的应用能使前房积血清除,在术野安全、清晰下进行,有效的防止了术中再损伤的发生.
作者:周瑞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有关气道支架的应用,早可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1].近20年,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可弯曲支气管镜在临床的普及,气道内支架置入在临床被广泛应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转归过程中的价值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在不同阶段测定79条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肢的静脉各测值间的变化情况,结合相应阶段临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受累静脉狭窄率在治疗1个月后其均值较入院前明显降低(P<0.01),1~6个月各测之变化不明显(P>0.05).静脉瓣返流程度在治疗1个月后有10%的受累静脉出现I度返流,6~12个月受累静脉返流程度明显加重,其中治疗后12个月时Ⅲ度返流占10%,总返流率达76%.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1个月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下肢深静脉的回流障碍;其后回流障碍逐渐改善而静脉返流出现且逐渐加重,并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个月后的主要病理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地反映其病理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作者:张斌;鲁豫;鲍学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