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抑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舍曲林治疗研究

刘新兵;周明成;吴敏生;黄红漫;冯六六;俞建华;许其倓;曹国良;葛均波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抑郁, 冠状动脉介入术, 舍曲林
摘要:目的:观察舍曲林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疗效.方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接受支架置入的11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舍曲林进行干预作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基础治疗组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术后1年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次要指标观察治疗1年后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血小板聚集率、高敏C反应蛋白、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术后1年11例失访,剩下104例患者,治疗组发生心绞痛6例,对照组为10例;3例心肌梗死均为对照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心源性猝死1例为对照组.10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组再狭窄6例,再狭窄率11.8%(6/51);对照组再狭窄9例,再狭窄率17%(9/53).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vs 30.2%),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vs 17%).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应用舍曲林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对冠脉支架再狭窄发生率无影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MDR1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了37例上皮性卵巢癌,32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DR1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正常卵巢组织不表达MDR1基因,卵巢良性肿瘤组织MDR1基因表达率为15.6%,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表达率为75.7%.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DR1基因表达与卵巢良性肿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无效者MDR1的阳性表达率是94.1%,明显高于化疗有效者的57.1%(P<0.05).结论:MDR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并与化疗疗效有关.

    作者:张素娟;闫洪超;薛加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冰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制作方法比较

    目的:探讨冰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的理想方案.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剐为注射冰乙酸0.01 mL组,冰乙酸0.03 mL组,冰乙酸0.05 mL组,注射生理盐水组,滤纸片贴敷组,正常对照组.造模4 d后观察各组大鼠胃窦部黏膜是否产生溃疡,并对大鼠胃窦部黏膜进行光镜观察.结果:冰乙酸0.03 mL组大鼠胃窦前壁黏膜面产生明显溃疡结构,冰乙酸0.05 mL组大鼠胃窦前壁穿孔,其他各组大鼠胃窦前壁均无溃疡产生.光镜观察冰乙酸0.03 mL组大鼠胃窦溃疡边缘黏膜腺体正常结构消失,出现典型的溃疡组织结构.结论:冰乙酸注射性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形成与注射剂量有关,注射0.03 mL冰乙酸所建立的模型较为理想.

    作者:王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妊娠伴异位蜕膜反应

    1临床资料孕妇,29岁,因妊娠38+6周,自觉胎动减少1 d,于2003年1月11日人院.该孕妇于孕1个月内曾服减肥药,孕期经过顺利.即往健康.孕1产0.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82次/min,血压110/80 mmHg,宫高36 cm,腹围109 cm,LOA,胎心142次/min.于2003年1月12日因产程中出现晚期减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程顺利,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 8分,5 min 10分,新生儿发育正常.术中见左卵巢有一约1 cm×2 cm×3 cm大小的灰白色凸起,质地较硬,表面凸凹不平,降结肠脂肪垂处见一约1cm×1 cm×1.5 cm大小的灰白色结节,质地较硬.术中切除左卵巢灰白色结节及降结肠脂肪垂处结节,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卵巢和结肠脂肪垂异位蜕膜反应.免疫组化:CK(一)、Vim(+)、α-ACT(+)、CD68(+)、CEA(-)、S-100(-)、PAS(-).

    作者:关婷;罗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医用生物胶用于妇产科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医用生物胶减少手术创面渗血和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48例腹部手术患者,关腹前腹膜及腹腔创面涂抹医用生物胶3~6 mL,对照组未用生物胶,观察两组术中渗血情况及术后排气情况,二次手术者观察术后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创面渗血很快停止,对照组需压迫或缝扎止血;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6~24 h,对照组为24~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手术者,手术后腹腔内粘连情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轻度粘连分别为28.6%和60%,重度粘连分别为0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胶可迅速减少术中创面渗血,同时具有预防腹膜粘连的良好效果.

    作者:秦爱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气道内支架植入的临床应用现状

    有关气道支架的应用,早可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1].近20年,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可弯曲支气管镜在临床的普及,气道内支架置入在临床被广泛应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不同分级和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冠脉粥样硬化比较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比较不同分级和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冠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将入选患者126例按高血压水平分级,并按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比较其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及钙化积分.结果:1级高血压组和低危组、中危组冠脉损害阳性率、平均钙化积分明显低于3级高血压组和极高危组患者.讨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高血压水平、危险分层密切相关.有效控制血压,干预各种危险因素,可推迟和延缓高血压患者血管损害的发展.

    作者:柳兢;王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青年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学生、大学生中发病率很高,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理想.2004年7月-2006年7月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青年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52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玉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硝普钠和乌拉地尔复合降压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

    目的:观察硝普钠和乌拉地尔复合降压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10例,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中常规监测MAP,CVP,ECG,SPO2.收缩压>130 mmHg时,用输液泵输注硝普钠0.1 mg/(kg·h),根据血压变化调整速度,收缩压>200 mmHg时,间断注射乌拉地尔10~50 mg.结果:术中收缩压控制在130 mmHg以下,无心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此两种药物联合降压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降压迅速平稳、可控性好,效果满意.

    作者:杜明文;赵素真;樊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听力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及与其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1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常见原因为单纯高胆红素血症、先天性巨细胞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及新生儿溶血症等,待病情稳定后,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未通过复筛的3个月后再进行测试;2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初筛异常57例,占31.3%,复筛57例,异常14例,占24.6%,确诊为听力障碍的6例,占3.3%;对照组初筛异常18例,占9%,复筛时全部通过.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听力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先天性巨细胞感染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献月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脱敏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脱敏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4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查明过敏原后开始给予脱敏浸液应用.并逐渐增加浓度.连用12周.结果:临床控制者27例,显效6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达92.86%.结论:经脱敏治疗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得到缓解,疗效确切.

    作者:付先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苯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糖尿病组19例,苯那普利组19例,氯沙坦组19例及联合治疗组19例;四组分别给予不服用苯那普利及氯沙坦、服用苯那普利10 mg/d、氯沙坦50 mg/d、苯那普利10 mg/d和氯沙坦50 mg/d.另设正常对照组19例,疗程2周.观察治疗后各组血肌酐,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1含量.结果:糖尿病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1水平升高;苯那普利与氯沙坦联和治疗组血肌酐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1含量较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0.05);联和治疗组尿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苯那普利组及氯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用较单独应用能更有效地降低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1水平,从而阻止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丁进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抑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舍曲林治疗研究

    目的:观察舍曲林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疗效.方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接受支架置入的11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舍曲林进行干预作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基础治疗组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术后1年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次要指标观察治疗1年后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血小板聚集率、高敏C反应蛋白、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术后1年11例失访,剩下104例患者,治疗组发生心绞痛6例,对照组为10例;3例心肌梗死均为对照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心源性猝死1例为对照组.10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组再狭窄6例,再狭窄率11.8%(6/51);对照组再狭窄9例,再狭窄率17%(9/53).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vs 30.2%),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vs 17%).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应用舍曲林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对冠脉支架再狭窄发生率无影响.

    作者:刘新兵;周明成;吴敏生;黄红漫;冯六六;俞建华;许其倓;曹国良;葛均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胫骨结节骨软骨炎的X线诊断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胫骨结节骨软骨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个(42例患者)胫骨结节骨软骨炎的膝关节X线摄影图像,观察胫骨结节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改变.结果:所有患病的胫骨结节均示其邻近软组织肿胀,胫骨结节二次骨化中心异常改变有局部骨隆起10个、轮廓不规则8个、密度不均匀15个、碎裂状11个、前方见碎骨片4个和胫骨结节向前上方移位12个.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胫骨结节骨软骨炎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陈永强;罗泽斌;郁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sCD40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和健康对照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以及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sCD40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肾衰竭患者IMT和颈总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增加率(Dh)、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增加率(Dn)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Dh和Dn(P<0.05);按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分级,病变越严重者血清sCD40L水平越高.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sCD40L水平有关,提示sCD40L是CRF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单剑萍;季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人红白血病细胞来源的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逆转多药耐药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ADR)来源的DC与CIK细胞体外共培养后对多药耐药逆转影响.方法:K562敏感株和K562/ADR耐药细胞株,在含细胞因子GM-CSF(1000 u/mL)、IL-4(500 u/mL)和TNF-α(100 ng/m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诱导分化成DC.同时将PBMC在细胞因子诱导下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成熟DC进行共培养.采用MTT法测定免疫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率、耐药性逆转.流式细胞术检测靶细胞的Pgp表达及细胞内的ADR浓度,RT-PCR检测MDR1基因表达状况.结果:K562/ADR来源的DC与CIF细胞共培养后,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17 d以后两者的增殖倍数呈现明显差异.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高达78.9%,与单纯CIK细胞相比较显示出高特异免疫杀伤作用.结论:CIK+K562/ADR-DC对P-gp高表达K562/ADR耐药细胞株具有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有效提高了细胞内的ADR含量,下调了P-gp、mdr-1表达,从而使免疫效应细胞体外逆转多药耐药的效果得以显现.

    作者:蒋东霞;徐虹;胡杰英;何琳;买玲;杨胜利;宋永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闭合性肾损伤380例早期诊治体会

    目的:提高闭合性肾损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对380例闭合性肾损伤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尿348例(91.5%);行B超阳性率78.8%,静脉尿路造影阳性率68.9%,CT阳性率100%.根据病情选择保手治疗340例(89%).手术治疗30例(8%),其中保肾手术24例(80%),包括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4例(13%).治愈378例(99%),严重复合伤死亡2例0.5%.结论:B超和CT检查可早期诊断并正确评估肾损伤程度.依据损伤程度制定方案,合理保肾治疗是治疗闭合性肾损伤的关键,微创治疗是闭合性肾损伤的趋势.

    作者:赵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组织蛋白酶D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标本50例,对其预后进行比较.结果:(1)组织蛋白酶D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三种组织中的免疫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二者的表达与临床分期(P均<0.05)、组织学类型(P均<0.05)及生存期有关(P均<0.01),与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3)组织蛋白酶D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组织蛋白酶D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有关,二者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差.

    作者:王淑;王彦英;贺玲;栗凤霞;王丽萍;鲁笑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前瞻性气管切开治疗急性颈髓损伤呼吸系统并发症

    目的:应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急性颈髓损伤呼吸系统并发症.方法:29例颈椎外伤致颈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观察对病情发展及转归的影响.结果:无1例住院期间死亡,各项监测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是预防和救治高位截瘫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苟益民;曹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5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105例中,超声检查确诊率为83.81%.其中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的确诊率分别为77.78%,83.33%,84.85%和100%.结论: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确诊率较高,可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孝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透明质酸钠在外伤性前房积血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在外伤性前房积血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48眼前房积血清除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在维持前房、稳定眼压、分离血块粘连、排出积血、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结果:48眼均在小切口下顺利清除积血,视力提高,无再出血发生,无1例损伤角膜、虹膜及晶状体.结论:透明质酸钠的应用能使前房积血清除,在术野安全、清晰下进行,有效的防止了术中再损伤的发生.

    作者:周瑞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