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硝普钠和乌拉地尔复合降压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

杜明文;赵素真;樊红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 联合降压, 硝普钠、乌拉地尔
摘要:目的:观察硝普钠和乌拉地尔复合降压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10例,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中常规监测MAP,CVP,ECG,SPO2.收缩压>130 mmHg时,用输液泵输注硝普钠0.1 mg/(kg·h),根据血压变化调整速度,收缩压>200 mmHg时,间断注射乌拉地尔10~50 mg.结果:术中收缩压控制在130 mmHg以下,无心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此两种药物联合降压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降压迅速平稳、可控性好,效果满意.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C肽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C肽对体外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系HBZY-1生长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仅含低糖MEM培养液;实验组:高糖MEM培养液含不同浓度的C肽,分别培养24 h,48 h,72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光吸收法(MTT)检测细胞系HBZY-1的增殖情况.结果:高糖诱导大鼠系膜细胞系HBZY-1的增殖;不同浓度的C肽对高糖诱导的细胞系HBZY-1增殖影响程度不同.10,50,300 nmol/L C肽作用24 h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05),而0.5,900 nmol/L作用不显著.结论:C肽可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系HBZY-1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C肽可能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起到有益的作用.

    作者:林玉玲;张苏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实时超声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辅助切除邻近功能区或功能区及脑深部区域的病灶36例,开颅时实时定位,手术中示踪,关颅前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术中超声定位检查36例,超声显示病变的大小、部位、性质与术前CT、MRI相吻合,根据超声提示能精确探查病变.结论:术中超声定位检查简单、有效、安全,有助于提高颅脑手术操作的精确性.术中超声定位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凤永;党帅;丁旭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胆囊切除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诊治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短期内出现非手术损伤性黄疸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对12例术后2周内出现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非损伤性黄疸占本组胆囊手术的1.2%,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胆囊切除术后出现黄疸有少部分是非损伤性的,原因复杂多样.适当的治疗可避免给患者造成更多的痛苦.

    作者:易伟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理转归过程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转归过程中的价值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在不同阶段测定79条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肢的静脉各测值间的变化情况,结合相应阶段临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受累静脉狭窄率在治疗1个月后其均值较入院前明显降低(P<0.01),1~6个月各测之变化不明显(P>0.05).静脉瓣返流程度在治疗1个月后有10%的受累静脉出现I度返流,6~12个月受累静脉返流程度明显加重,其中治疗后12个月时Ⅲ度返流占10%,总返流率达76%.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1个月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下肢深静脉的回流障碍;其后回流障碍逐渐改善而静脉返流出现且逐渐加重,并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个月后的主要病理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地反映其病理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作者:张斌;鲁豫;鲍学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青年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学生、大学生中发病率很高,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理想.2004年7月-2006年7月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青年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52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玉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5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105例中,超声检查确诊率为83.81%.其中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的确诊率分别为77.78%,83.33%,84.85%和100%.结论: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确诊率较高,可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孝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尿标本与非尿标本的菌谱比较及其耐药分析

    目的:比较尿与非尿标本的菌谱及其耐药性的不同,探讨监测中存在的不足,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天地人生化药敏试验卡对阳性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5.3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94例阳性尿标本中:大肠埃希茵占24.4%,粪肠球菌占18.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7%,白色念珠菌占7.2%.2986例阳性非尿标本中,大肠埃希菌占7.3%,粪肠球菌占3.37%,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7.3%,白色念珠菌占8.9%;尿标本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低于非尿分离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高于非尿标本;经济型的药物象作用于革兰阳性球菌的利福平、强力霉素;作用于革兰阴性杆菌的呋喃妥因、磷霉素都有很高的敏感率.结论:由于尿与非尿标本茵谱及其耐药性的不同,应该多加强耐药监测,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琚春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MDR1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了37例上皮性卵巢癌,32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DR1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正常卵巢组织不表达MDR1基因,卵巢良性肿瘤组织MDR1基因表达率为15.6%,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表达率为75.7%.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DR1基因表达与卵巢良性肿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无效者MDR1的阳性表达率是94.1%,明显高于化疗有效者的57.1%(P<0.05).结论:MDR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并与化疗疗效有关.

    作者:张素娟;闫洪超;薛加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一个中间环节,也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逆转这一病变过程,相反若不能得到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转为不可逆过程.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由于没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但有研究表明,此时肝脏已经有血液动力学改变[1].常规超声不能表现组织的微循环灌注,这限制了其对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随着超声造影新技术和新型造影剂的出现,对肝脏病变的超声诊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本文就超声造影在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马红;谢明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听力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及与其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1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常见原因为单纯高胆红素血症、先天性巨细胞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及新生儿溶血症等,待病情稳定后,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未通过复筛的3个月后再进行测试;2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初筛异常57例,占31.3%,复筛57例,异常14例,占24.6%,确诊为听力障碍的6例,占3.3%;对照组初筛异常18例,占9%,复筛时全部通过.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听力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先天性巨细胞感染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献月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缬沙坦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中的作用及其对左心房的影响

    目的:观察缬纱坦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及其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恢复窦律后被随机分为2组,Ⅰ组:复律当日始至6个月给予胺碘酮0.2 g,1次/d;Ⅱ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缬沙坦80 mg,1次/d.结果:60例完成整个试验.6个月随访期间,Ⅰ组30例中11例心房颤动复发(37%),Ⅱ组30例中4例心房颤动复发(1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复律后次日及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前后比较提示缬沙坦治疗可使左房内径明显缩小,左房压力较治疗前减小.结论: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缬沙坦与胺碘酮联用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

    作者:李跃洲;李怀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妊娠伴异位蜕膜反应

    1临床资料孕妇,29岁,因妊娠38+6周,自觉胎动减少1 d,于2003年1月11日人院.该孕妇于孕1个月内曾服减肥药,孕期经过顺利.即往健康.孕1产0.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82次/min,血压110/80 mmHg,宫高36 cm,腹围109 cm,LOA,胎心142次/min.于2003年1月12日因产程中出现晚期减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程顺利,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 8分,5 min 10分,新生儿发育正常.术中见左卵巢有一约1 cm×2 cm×3 cm大小的灰白色凸起,质地较硬,表面凸凹不平,降结肠脂肪垂处见一约1cm×1 cm×1.5 cm大小的灰白色结节,质地较硬.术中切除左卵巢灰白色结节及降结肠脂肪垂处结节,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卵巢和结肠脂肪垂异位蜕膜反应.免疫组化:CK(一)、Vim(+)、α-ACT(+)、CD68(+)、CEA(-)、S-100(-)、PAS(-).

    作者:关婷;罗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和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卡维地洛干预对此的影响.方法:110只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主干制备成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成心力衰竭对照组和卡维地洛治疗组.两组又随机分为2,4,8周亚组.另设假手术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功能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力衰竭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蛋白表达在各亚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卡维地洛治疗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表达在4周和8周亚组明显降低(均P<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大鼠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呈现动态变化,心功能进行性降低.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增高,是心室重塑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卡维地洛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而改善心室重塑及心力衰竭.

    作者:宋亚辉;陈昭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查在小儿颅内感染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测在鉴别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了45例化脓性脑炎患儿、4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及22例对照组小儿的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浓度.结果: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浓度在化脓性脑膜炎组(55.3±5.1)u/L,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23.1±3.2)u/L(P<0.05)和对照组(20.9±2.45)u/L(P<0.05).结论: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可作为鉴别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较为快速的诊断指标,从而为临床尽早选择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赵炜;张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前瞻性气管切开治疗急性颈髓损伤呼吸系统并发症

    目的:应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急性颈髓损伤呼吸系统并发症.方法:29例颈椎外伤致颈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观察对病情发展及转归的影响.结果:无1例住院期间死亡,各项监测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是预防和救治高位截瘫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苟益民;曹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医用生物胶用于妇产科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医用生物胶减少手术创面渗血和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48例腹部手术患者,关腹前腹膜及腹腔创面涂抹医用生物胶3~6 mL,对照组未用生物胶,观察两组术中渗血情况及术后排气情况,二次手术者观察术后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创面渗血很快停止,对照组需压迫或缝扎止血;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6~24 h,对照组为24~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手术者,手术后腹腔内粘连情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轻度粘连分别为28.6%和60%,重度粘连分别为0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胶可迅速减少术中创面渗血,同时具有预防腹膜粘连的良好效果.

    作者:秦爱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血清诊断模型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诊断模型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和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并用Biomarker Patterns软件构建以全部有差异蛋白质峰为预测变量的完整诊断模型及以完整模型中意义大的5个蛋白质峰为预测变量的简化诊断模型.结果:完整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84,96.51%,97.06%,96.15%,94.29%和98.04%.简化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13,88.37%,97.06%,82.69%,78.57%和97.73%.结论:血清诊断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病例与对照,对诊断室间隔缺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李永红;金湘东;仇小强;曾小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高磷血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高磷血症的方法.方法:比较血液透析前后患者血磷变化及非透析保守治疗服用磷结合剂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及血磷值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后血磷值明显减低(P<0.01),但下次血液透析前血磷再次升高.非透析保守治疗患者血肌酐、血磷均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磷水平.

    作者:李洪清;刘会龙;孙宝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坎地沙坦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与螺内酯联用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5月-2006年8月本院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诊断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11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坎地沙坦4~8 mg,1次/d,并用螺内酯20 mg,2次/d,口服;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螺内酯20 mg,2次/d,口服.连续服用6个月,记录症状、体征及其作用,超声心动图改变及肝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心力衰竭程度显著改善.结论:坎地沙坦与螺内酯联用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好.

    作者:熊晨晖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奥扎格雷钠与盐酸丁咯地尔联用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及盐酸丁咯地尔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配对后分为丁咯地尔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0例.测定治疗15 d后外周血样样本血液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蛋原水平,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5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P<0.01).病残程度显著改善(P<0.01),治疗显效率63.3%,治疗后15 d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与盐酸丁咯地尔联用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贾广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