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听力障碍的临床分析

张献月

关键词:新生儿,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高胆红素血症
摘要: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及与其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1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常见原因为单纯高胆红素血症、先天性巨细胞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及新生儿溶血症等,待病情稳定后,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未通过复筛的3个月后再进行测试;2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初筛异常57例,占31.3%,复筛57例,异常14例,占24.6%,确诊为听力障碍的6例,占3.3%;对照组初筛异常18例,占9%,复筛时全部通过.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听力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先天性巨细胞感染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青年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学生、大学生中发病率很高,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理想.2004年7月-2006年7月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青年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52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玉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抑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舍曲林治疗研究

    目的:观察舍曲林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疗效.方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接受支架置入的11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舍曲林进行干预作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基础治疗组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术后1年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次要指标观察治疗1年后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血小板聚集率、高敏C反应蛋白、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术后1年11例失访,剩下104例患者,治疗组发生心绞痛6例,对照组为10例;3例心肌梗死均为对照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心源性猝死1例为对照组.10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组再狭窄6例,再狭窄率11.8%(6/51);对照组再狭窄9例,再狭窄率17%(9/53).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vs 30.2%),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vs 17%).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应用舍曲林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对冠脉支架再狭窄发生率无影响.

    作者:刘新兵;周明成;吴敏生;黄红漫;冯六六;俞建华;许其倓;曹国良;葛均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慢性酒精中毒56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乙醇中毒者脑电图查结果表现及意义.方法:选取56例慢性乙醇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检查.结果:慢性乙醇中毒患者多有脑电图异常.结论:慢性乙醇中毒对脑功能损害严重,脑电图检查对慢性乙醇中毒有意义.

    作者:洪芳;王雪莉;谭塔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胫骨结节骨软骨炎的X线诊断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胫骨结节骨软骨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个(42例患者)胫骨结节骨软骨炎的膝关节X线摄影图像,观察胫骨结节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改变.结果:所有患病的胫骨结节均示其邻近软组织肿胀,胫骨结节二次骨化中心异常改变有局部骨隆起10个、轮廓不规则8个、密度不均匀15个、碎裂状11个、前方见碎骨片4个和胫骨结节向前上方移位12个.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胫骨结节骨软骨炎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陈永强;罗泽斌;郁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氟保护漆预防学龄前儿童龋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氟保护漆对儿童龋病的预防效果,为幼儿园开展口腔保健提供方法依据.方法:选择10所幼儿园1565例小班新生进行为期3年的连续观察.结果:879例每年2次滴涂0.1%氟保护漆的儿童龋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0.01).结论:氟保护漆对儿童乳牙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有效地减少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

    作者:郭莎;王保华;张友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YMDD变异株慢性乙型肝炎40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对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而出现肝功能异常者,改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6个月以上,进行HBV-DNA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检测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0.0%(32例),87.5%(35例),90.0%(36例),HBV-DNA定量下降明显.ALT复常率为50%(20例),67.5%(27例),80.0%(32例).HBeAg的阴转率为47.5%(19例),57.5%(23例),75.0%(30例).患者服用12个月以上仍未见明显的肾毒性及耐药变异的情况.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联用可显著提高对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的疗效.

    作者:张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气道内支架植入的临床应用现状

    有关气道支架的应用,早可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1].近20年,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可弯曲支气管镜在临床的普及,气道内支架置入在临床被广泛应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丁咯地尔对大鼠脑缺血钙的影响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对大鼠缺血脑组织钙和血清钙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成大鼠脑梗死模型.结果:丁咯地尔10~20 mg/kg降低缺血脑组织钙含量,但对血清钙影响不大.结论:丁咯地尔对大鼠脑梗死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钙超载有关.

    作者:罗阳;张印三;赵芝宝;冯为菊;王爱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和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卡维地洛干预对此的影响.方法:110只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主干制备成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成心力衰竭对照组和卡维地洛治疗组.两组又随机分为2,4,8周亚组.另设假手术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功能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力衰竭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蛋白表达在各亚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卡维地洛治疗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表达在4周和8周亚组明显降低(均P<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大鼠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呈现动态变化,心功能进行性降低.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增高,是心室重塑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卡维地洛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而改善心室重塑及心力衰竭.

    作者:宋亚辉;陈昭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一个中间环节,也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逆转这一病变过程,相反若不能得到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转为不可逆过程.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由于没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但有研究表明,此时肝脏已经有血液动力学改变[1].常规超声不能表现组织的微循环灌注,这限制了其对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随着超声造影新技术和新型造影剂的出现,对肝脏病变的超声诊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本文就超声造影在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马红;谢明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冰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制作方法比较

    目的:探讨冰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的理想方案.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剐为注射冰乙酸0.01 mL组,冰乙酸0.03 mL组,冰乙酸0.05 mL组,注射生理盐水组,滤纸片贴敷组,正常对照组.造模4 d后观察各组大鼠胃窦部黏膜是否产生溃疡,并对大鼠胃窦部黏膜进行光镜观察.结果:冰乙酸0.03 mL组大鼠胃窦前壁黏膜面产生明显溃疡结构,冰乙酸0.05 mL组大鼠胃窦前壁穿孔,其他各组大鼠胃窦前壁均无溃疡产生.光镜观察冰乙酸0.03 mL组大鼠胃窦溃疡边缘黏膜腺体正常结构消失,出现典型的溃疡组织结构.结论:冰乙酸注射性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形成与注射剂量有关,注射0.03 mL冰乙酸所建立的模型较为理想.

    作者:王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奥扎格雷钠与盐酸丁咯地尔联用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及盐酸丁咯地尔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配对后分为丁咯地尔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0例.测定治疗15 d后外周血样样本血液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蛋原水平,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5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P<0.01).病残程度显著改善(P<0.01),治疗显效率63.3%,治疗后15 d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与盐酸丁咯地尔联用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贾广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对妇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对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10例患者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术前、术后每月性生活次数及满意度.结果:子宫肌瘤剔除组及子宫次切除术组患者术前术后性生活次数及满意度均无明显变化.全切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显著下降.结论: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切徐术对患者性生活无明显影响,子宫全切术可使患者性生活质量下降,应加强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治疗.

    作者:张红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硝普钠和乌拉地尔复合降压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

    目的:观察硝普钠和乌拉地尔复合降压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10例,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中常规监测MAP,CVP,ECG,SPO2.收缩压>130 mmHg时,用输液泵输注硝普钠0.1 mg/(kg·h),根据血压变化调整速度,收缩压>200 mmHg时,间断注射乌拉地尔10~50 mg.结果:术中收缩压控制在130 mmHg以下,无心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此两种药物联合降压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降压迅速平稳、可控性好,效果满意.

    作者:杜明文;赵素真;樊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组织蛋白酶D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标本50例,对其预后进行比较.结果:(1)组织蛋白酶D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三种组织中的免疫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二者的表达与临床分期(P均<0.05)、组织学类型(P均<0.05)及生存期有关(P均<0.01),与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3)组织蛋白酶D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组织蛋白酶D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有关,二者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差.

    作者:王淑;王彦英;贺玲;栗凤霞;王丽萍;鲁笑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高磷血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高磷血症的方法.方法:比较血液透析前后患者血磷变化及非透析保守治疗服用磷结合剂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及血磷值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后血磷值明显减低(P<0.01),但下次血液透析前血磷再次升高.非透析保守治疗患者血肌酐、血磷均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磷水平.

    作者:李洪清;刘会龙;孙宝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MDR1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了37例上皮性卵巢癌,32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DR1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正常卵巢组织不表达MDR1基因,卵巢良性肿瘤组织MDR1基因表达率为15.6%,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表达率为75.7%.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DR1基因表达与卵巢良性肿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无效者MDR1的阳性表达率是94.1%,明显高于化疗有效者的57.1%(P<0.05).结论:MDR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并与化疗疗效有关.

    作者:张素娟;闫洪超;薛加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医用生物胶用于妇产科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医用生物胶减少手术创面渗血和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48例腹部手术患者,关腹前腹膜及腹腔创面涂抹医用生物胶3~6 mL,对照组未用生物胶,观察两组术中渗血情况及术后排气情况,二次手术者观察术后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创面渗血很快停止,对照组需压迫或缝扎止血;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6~24 h,对照组为24~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手术者,手术后腹腔内粘连情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轻度粘连分别为28.6%和60%,重度粘连分别为0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胶可迅速减少术中创面渗血,同时具有预防腹膜粘连的良好效果.

    作者:秦爱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缬沙坦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中的作用及其对左心房的影响

    目的:观察缬纱坦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及其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恢复窦律后被随机分为2组,Ⅰ组:复律当日始至6个月给予胺碘酮0.2 g,1次/d;Ⅱ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缬沙坦80 mg,1次/d.结果:60例完成整个试验.6个月随访期间,Ⅰ组30例中11例心房颤动复发(37%),Ⅱ组30例中4例心房颤动复发(1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复律后次日及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前后比较提示缬沙坦治疗可使左房内径明显缩小,左房压力较治疗前减小.结论: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缬沙坦与胺碘酮联用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

    作者:李跃洲;李怀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闭合性肾损伤380例早期诊治体会

    目的:提高闭合性肾损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对380例闭合性肾损伤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尿348例(91.5%);行B超阳性率78.8%,静脉尿路造影阳性率68.9%,CT阳性率100%.根据病情选择保手治疗340例(89%).手术治疗30例(8%),其中保肾手术24例(80%),包括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4例(13%).治愈378例(99%),严重复合伤死亡2例0.5%.结论:B超和CT检查可早期诊断并正确评估肾损伤程度.依据损伤程度制定方案,合理保肾治疗是治疗闭合性肾损伤的关键,微创治疗是闭合性肾损伤的趋势.

    作者:赵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