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乃亮;陈绍良;张丰富;刘志忠;段宝祥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56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组(A组,28例)和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全麻组(B组,28例),持续监测MAP、HR、SPO2、PETCO2,分别于麻醉前(T1)、气腹前10 min(T2)、气腹后10 min(T3)、手术毕放气后5 min(T4)采集血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浆儿荼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用微量血糖仪测定血糖的变化.结果:气腹时血浆肾上腺素浓度、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和血糖A组均明显增加(P<0.05),B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全麻可有效抑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激反应.
作者:高玉亮;胡志向;韩希文;刘桂秀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测定4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静脉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呈现明显负相关(r=-0.251,P<0.05;r=-0.343,P<0.01);白蛋白与前白蛋白、肌酐水平、年龄呈现正相关(r=0.734,P<0.01;r=0.393,P<0.01;r=0.410,P<0.01),与透析龄呈现负相关(r=-0.349,P<0.05),与IL-6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反应蛋白是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较好的预测指标,而微炎症反应对血透患者营养不良起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姚少峰;周健美;袁自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糖尿病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外基质进行性聚集,基底膜增厚及肾脏的肥大.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氧代谢产物,遗传因素以及细胞因子等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都有重要的作用,而细胞因子又位于所有机制中的核心位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昱;鲍晓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那素达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防治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235例(470眼)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1眼应用那素达滴眼液作为试验组,另1眼常规药物治疗作为自身对照组,观察1个月.结果:两组在控制出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未見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那素达滴眼液是防治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赵向阳;李卫平;伊琼;刘军;刘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午1月-2005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13例,固定内踝骨折,修复三角韧带,固定下胫腓联合.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2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9例,可4例.出现漏诊和误诊4例.结论:手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疗效满意,注意减少漏诊和误诊.
作者:刘永刚;李国有;张秀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及影像表现在诊断胰腺癌的临床意义及进展.方法:34例经病理证实胰腺癌,团注法以3~4 mL/s速度注入对比剂行动态三期增强扫描,时间分别是20 s、40 s、65 S,层厚层距3~5 mm,分析其影像改变,并分析和比较正常胰腺和肿瘤在三期扫描的增强情况,研究其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估准确性.结果:34例胰腺癌中胰头癌22例,胰体癌7例,胰尾癌2例,弥漫性分布3例.病灶大小2~11.5 cm不等,肿瘤-胰腺对比在动脉期、胰腺期及门脉期分别为(23.25±11.31),(63.58±26.34)、(43.15±22.53).根据胰腺癌影像表现,34例中有30例被正确诊断,术前认为可切除1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马发鹏;李福亮;孔寒离;何清梅;王春桃;张亚明;卢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小儿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应用和术后镇痛过程中不良反应.方法:术后进行自控静脉镇痛的患儿612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Ramsay改良分级法、自控镇痛按压次数进行镇痛镇静效果评定.观察并记录自控静脉镇痛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48 h内按压自控镇痛的次数、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根据视觉模拟评分,镇痛效果优良率达98.33%;无镇静过度情况发生;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6%,幼儿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年龄组患儿(P<0.01),联合麻醉的患儿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的患儿(P<0.01);单纯局麻的患儿椎体外系症状的发生率高达11.48%,与单纯全麻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静脉镇痛用于小儿术后镇痛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联合麻醉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麻醉方法.
作者:付月珍;金泉英;顾志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和切缘端粒酶活性表达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80例食管癌和10例食管良性肿瘤组织中及切缘(近心端切缘病理切片无癌组织残留)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在80例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为82.5%(66例),切缘端粒酶活性表达为12.5%(10例).10例食管良性肿瘤组织中及切缘均未发现端粒酶阳性表达.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食管癌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显著性相关.切缘端粒酶活性与食管癌TNM分期、肿瘤部位有显著性相关.术后随访6个月~3年,共有9例胃吻合口复发,其中8例为术后食管切缘端粒酶活性阳性患者.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食管癌进展与预后有关,检测食管切缘瑞粒酶活性可作为早期预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重要依据.
作者:朱建军;马海涛;杨帆;祝茂善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并发临近脏器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4520例中出现临近脏器损伤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现胸膜损伤的9例患者中,8例治愈1例死亡;出现结肠损伤的2例患者和出现肾静脉损伤的1例患者均治愈.结论:临近脏器损伤是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较少见的并发症.术中细致操作,术后细致观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作者:梁卓寅;叶向东;梁志雄;陈秀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浆肌瓣覆盖式食管胃吻合术在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意义.方法:采用食管部分切除、胃浆肌瓣覆盖式食管胃吻合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88例,观察术后反流及吻合口情况.结果:术后半年内42例行头低脚高位食管钡餐检查,吻合口为2.0~2.2cm者6例,1.5~2.0 cm者32例,1.0~1.5 cm者4例,未见反流现象.术后0.5~3年行食管镜检查和活检36例中仅3例轻度黏膜充血水肿,食管黏膜正常者33例.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此方法有实用价值,易于推广.
作者:潘永胜;张双林;李然;韦海涛;张庄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98例异位妊娠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线形切开胚胎取出术、输卵管伞端妊娠产物排除术及卵巢妊娠切除术.保守性输卵管妊娠手术后,常规盆腔内放入MTX 50mg+生理盐水200 mL,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术后第1 d及1周常规复查血β-HCG,直至降至正常.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率99.50%,中转开腹3例(0.50%),异位妊娠伴有失血性休克者51例(8.53%),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为治疗异位妊娠首选,且治疗异位妊娠大出血休克安全可行;保守性异位妊娠术后盆腔内放入MTX 50 mg+生理盐水200 mL,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王新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脑出血是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的一种疾病.本文综述了脑出血目前采用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优缺点及选择手术的时机问题.
作者:王文富;刘诗翔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冷循环微波天线对离体猪肝凝固的实验研究,探讨不同时间、功率组合下凝固区的形态及范围.方法:应用ECO-100增强型冷循环微波天线,分别以不同时间和功率组合凝固25只新鲜离体猪肝,采用脉冲波方式,微波频率为2450 MHz,观察不同凝固条件下造成的组织凝固范围和形态.结果:加大输出功率或者延长凝固时间均可扩大凝固范围,在加大输出功率的同时延长凝固时间,凝固范围显著增大.以60~70 W、20 min时凝固区形态更接近球形.结论:加大微波的输出功率或延长凝固时间可以增大肝组织凝固范围,其中60~70 W时所形成的凝固范围更趋向球形,此对肝癌凝固治疗会有较大指导意义.
作者:张娜;张连仲;刘琳;王晖;吴刚;李丽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直接数字X线摄影技术在胸部撮影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本院1000例胸片作为分析对象,由5位放射医生对影像进行分析,统计甲乙丙及废片率.结果:甲级片647例,乙级片353例,无丙级片及废片.甲级片率占64.7%,废片率为0.通过各种后处理功能,对病变的显示更加清晰,提供了更多的影像学信息.结论:直接数字化摄影在胸部摄影中具有明显优势,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
作者:刘英峰;温德泉;蔡成仕;崔世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降低会阴切口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方法:对6例会阴切口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无1例复发.结论:在行此类手术时注意保护会阴切口.有宫腔操作时,注意更换手套.
作者:郭凤枝;步艳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及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2006年11月251例小儿胃镜资料.结果:251例中发现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45例,6例未见异常.结论:对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是一种快速、安全、准确的诊治方法,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应尽早进行胃镜检查.
作者:封东进;王光猛;陈秋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分度和判定疗效的价值.方法:112例临床怀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全部行CT扫描,46例经治疗后复查;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未行CT检查的患儿9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根据CT表现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重度9例(8%),中度52例(46%),轻度45例(40%),CT表现正常的有6例(5%),CT指导下治疗的患儿预后不良者约4%;对照组3个月后随访复查,预后不良者出现率较高,为9%.讨论: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明确诊断、判断病变范围和程度、指导临床分度和治疗、估计预后均有重要作用,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辅助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高炬;刘学亮;刘建华;杨成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自1974年Reynold和Newball首次报道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以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其检测范围已从常规的细胞学进入到细胞亚群标记、酶学、免疫学等,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马利军;李玉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8月-2007年2月行汽化电切术68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出现并发症65例,其中术中大出血6例,前列腺电切综合症6例,膀胱前列腺交界处穿孔3例,术后继发出血3例,尿道狭窄8例,尿失禁15例,尿路感染24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密切监视中心静脉压及血清钠是降低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崔广喜;孙春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和血清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照组.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11b/CD18的表达,免疫速率散射测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ACS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SA组(P<0.01)和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增加和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与斑块不稳定性有关.
作者:田乃亮;陈绍良;张丰富;刘志忠;段宝祥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