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38例

李新献;刘海立;杨英武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Ⅳ期, 卡托普利, 自拟保肾汤, 尿白蛋白排泄率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南京军区总医院对642例DM患者调查显示,DN的总发生率为47.66%[1].据美国肾脏病资料库1996年的统计表明在终末期肾功能不全患者中,DN占首位,约为36%[2].随着DM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对DN的治疗研究已是目前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命题之一,但时至今日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下肢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9例下肢皮肤缺损合并骨、肌腱外露的病例,皮瓣大面积18 cm×10 cm,小4.5 cm×3 cm,其中逆行皮瓣13例,顺行皮瓣6例.结果:12例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7例因静脉回流障碍,5例及时拆线皮瓣成活,伤口二期缝合,2例静脉回流障碍未及时解除,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其中,静脉回流障碍7例中有6例为逆行皮瓣.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外观及质地好,应用方便,但静脉回流障碍需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

    作者:胡洪良;佘恒;沈卫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康复护理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肺叶切除术是外科治疗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患者心理压力大,手术危险性高,通常术后恢复缓慢.常常影响患者的康复与生活质量.2001年7月-2004年7月,我们对32例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以探讨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康复情况与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宝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川参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川参通注射液在治疗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川参通注射液对3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30例作为对照,观察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应用川参通注射液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显效率为87.5%;而对照组显效率为73.3%.结论:应用川参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无毒,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史宏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低血糖反应误诊为脑梗死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低血糖反应误诊为急性脑梗死的原因.方法:20例患者急查血糖,做颅脑螺旋CT,采取静脉注射50%葡萄糖及停用降糖药物.结果:均于治疗0.5~2 h症状缓解.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多表现为急性脑血管病样症状.主要进食少,用降糖药不当,感染、腹泻引起.加强糖尿病教育,提高医生及患者对糖尿病认识,及时测血糖,早期治疗.

    作者:于新果;赵将勇;王明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双倍剂量奥曲肽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双倍剂量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37例,分为两组,常规剂量组18例,给予奥曲肽25 μg/h总量600 μg/d,双倍剂量组19例,奥曲肽50 μg/h,总量1200 μg/d.结果:6,12,24,48和72 h止血率双倍剂量组分别为47.4%,63.1%,67.9%,78.9%,89.4%;常规剂量组分别为33.3%,50.0%,55.6%,61.1%,77.8%,各时间止血率双倍剂量组均高于常规剂量.平均止血时间双倍剂量组为(11.9±10.8) h,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8.5±17.6) h(P<0.01).平均输血量:双倍剂量组(282±386)mL,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376±489)mL,有统计学意义(P<0.01).3 d内再出血率:双倍剂量组为4.7%(1/19),较常规治疗组22.2%(4/18)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双倍剂量止血速度快,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减少了输血量,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凌峰;朱炳良;张卫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胃肠道穿孔临床与X线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了解胃肠道穿孔X线检查阴性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12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对所摄腹平片或工作站存图回顾性判读,并与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71例显示气腹征(63.4%),41例X线检查阴性(36.6%).结论:不同脏器的穿孔,穿孔距检查时间长短,腹腔组织的黏连,穿孔大小,检查方法对气腹征的显示率均有影响.

    作者:杨建松;李华宁;刘建华;宋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38例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南京军区总医院对642例DM患者调查显示,DN的总发生率为47.66%[1].据美国肾脏病资料库1996年的统计表明在终末期肾功能不全患者中,DN占首位,约为36%[2].随着DM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对DN的治疗研究已是目前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命题之一,但时至今日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

    作者:李新献;刘海立;杨英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颈内静脉留置永久导管血透并发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导管血透并发感染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颈内留置永久导管血透者中并发导管相关感染8例临床资料并与20例自体内瘘组对照.结果:8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考虑选择留置病例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及患者自身条件限制.自体内瘘组无1例并发相关感染.结论:自体内瘘应当首选,对于无法或不能实行内瘘手术的血透患者留置永久导管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但务必合理应用,规范操作.

    作者:蒋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1998年8月-2005年5月,我们共为102例婴幼儿(≤3岁)施行一期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术.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鹏高;何强;翟波;陈忠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820例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优越性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 820例前列腺增生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结果:1 82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856例术后获随访1~7年,平均18.5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积分由术前29.1±2.7下降至10.4±2.1;生活质量评分由5.2±0.7降至1.7±0.3;残余尿量由(150.3±52.0)mL减少至(21.3±12.3)mL.大尿流率由(6.8±1.1)mL/s增加至(34.2±3.5 )mL/s,平均尿流率由(4.3±0.8) mL/s增大至(10.2±1.5)mL/s.上述指标术前术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59例,其中经尿道电切综合征3例;术中出血较多15例;尿失禁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6例;改行开放性手术12例;尿道狭窄8例;尿路感染4例.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现行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方法,操作的熟练程度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作者:李启忠;张祥生;丁德刚;王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枢复宁合用氟哌利多预防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枢复宁与氟哌利多联合应用预防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144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枢复宁4 mg,氟哌利多1.25 mg,枢复宁4 mg+氟哌利多1.25 mg,统计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Ⅰ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Ⅳ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枢复宁与氟哌利多单独应用可预防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宋杰;孙明丽;夏红梅;孙士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8例睾丸扭转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特点,提高睾丸扭转诊断率,降低睾丸切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睾丸扭转的病历资料.结果:28例左侧扭转19例占67.9%,右侧9例占32.1%,其中左侧顺时针扭转13例,右侧逆时针扭转7例,即睾丸向外侧扭转20例占71.4%;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及彩色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前者确诊率87.5%,后者为75%;年龄<25岁者21例,占75%;冬季发病者16例,占57.1%;睾丸切除21例,占75%. 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睾丸切除率;手法复位应向内侧旋转成功率高;早期手术探查挽救缺血睾丸.

    作者:韩文献;钟进营;张俊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宫腔镜检查在诊治妊娠终止后月经异常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终止妊娠后导致月经异常的原因.方法:采用Olympus宫腔镜检查61例妇女,了解宫腔内形态及结构.结果:不全流产者13例,子宫内膜息肉1例,子宫内膜损伤16例,子宫内膜炎9例,宫腔黏连22例.结论:宫腔镜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宫腔内的情况,对于月经异常可以正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作者:徐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

    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进步,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较以往增多.我科2003年5月-2004年5月,采用甲氨喋呤单次肌肉注射加有效的健康教育治疗异位妊娠8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王改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全麻后留置导尿对麻醉苏醒期影响观察

    留置导尿是预防手术患者尿潴留,观察尿量,了解病情的重要措施[1].术中常规留置导尿可以了解患者的循环功能、输液量、肾功能,以及患者的酸碱平衡.以往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由病房护士在术前准备中进行,往往给患者带来恐惧、痉挛不适,负性心理等不良影响,严重者延期手术.为此我科从2004年5月开始在全身麻醉后给患者常规留置尿管,结果发现术后清醒期许多患者烦躁不安,甚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苏醒,延长患者在手术室滞留时间.为寻求解决方法,我们在全身麻醉后给予适当的尿道黏膜表面麻醉后行留置尿管,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秋荣;陈莎莉;杜书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从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探讨HIE的发病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常见病,主要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HIE不仅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并且是我国伤残儿童重要病因之一,影响到我国优生优育国策和民族素质.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 800~2 000万活产婴,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为13.6%,在窒息儿中,发生不同程度伤残者为15.6%,每年约有30万残疾儿童出现.重度窒息约有60%~80%发生HIE,虽然轻度者预后良好,但重度窒息并发HIE的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仍在30%~40%[1-4].本文参考了国内外文献,从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对HIE的发病机理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

    作者:郭铭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低钠血症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低钠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低钠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低钠血症时,肺、脑等重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失常,使病情复杂、加重.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低钠血症病因复杂,控制原发病,预防并及早治疗低钠血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怀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药物及毒物中毒临床体会

    目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药物中毒,以观察其在治疗中毒的疗效.方法:采用股静脉或颈外静脉插入单针双腔中心导管,建立血液通路,灌流器接在透析器之前,2 h后去除灌流器,继续血液透析1~2 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血液通路,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结果:本组25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讨论: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药物及毒物中毒比单纯灌流效果好.

    作者:常淑莹;马灵草;常雯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79例早产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的主要相关因素,分析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79例早产发生的主要因素,将其分为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并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干预性早产的剖宫产率高,主要与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有关;自然早产者主要与胎膜早破、不明原因的早产相关.结论:早产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有着不同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