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李凤婷;耿建国
概括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在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并提出反复呼吸道感染以预防为主,强调早期治疗、重视缓解期调理等观点.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近一时期,中医药报刊曾发表讨论辨证分型的论文.这一问题不仅涉及现有教材的适宜程度,也关乎临床医生的思维方式乃至疗效等诸多问题,有鉴于此,我刊也认为有深入研究和认识的必要.欲言辨证分型,还得先从辨证论治的演进和特点说起.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日趋恶化,自然界“至而不至”,“不至而至”的非时之气频繁出现,时行感冒——这种因时行毒邪侵犯人体引起的时行疾病也常常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较普通感冒更为严重,因此已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考证历代医家对“毒”的含义,探讨毒邪学说的理论,指出时行感冒的辨证应重视其外感与内生之毒邪,进而分析临证时应如何从毒论治时行感冒.
作者:范津博;孙霈;苏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从治疗思想、治则与治法三个层面回顾了古今有关“和法”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其在理、法、方、药等方面的内在特点,进而明确“和法”的概念及其范畴.
作者:张立平;潘桂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探讨《伤寒论》辨证的方法,认为其主要有六经为纲、脏腑定位、主症辨证、主脉辨证、类证辨证、试探性辨证等辨证方法.
作者:杨运高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多次论及阴阳,阴阳在《伤寒论》不同的条文中有不同的具体含义.有时在一则条文内的前后语句间,涉及到的阴阳含义就有数种.本文结合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毕生研究《伤寒论》的成果,就《伤寒论》中“阴、阳”二字的具体含义作了初步分析、整理、归纳,以冀对读者有所启发并为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李德辉;张桂娟;刘玉斌;张素燚;谭碧珠;廖锐;马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医医案文献浩如烟海,如何从这些历代医案资料中总结或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是当代中医药文献研究的热点.数据挖掘技术是发掘与整理中医医案的良好工具,可以从大型的数据库中提取人们欲汲取的知识.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已广泛应用.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是一种数据发掘、分析和知识发现的新技术,它更客观、更接近中医的辨证思想,更有利于从中医医案中提炼出精华.该文主要介绍了在中医学医案研究中4种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及更适合医案证候研究和组方规律探讨的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
作者:李鑫颉;贾振华;吴以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拟消瘀通络散对乳腺增生大鼠乳头直径、高度,血清E2/P、PRL、T水平以及乳腺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4组.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注的方法进行造模.中药组给予自拟消瘀通络散50mg/d,西药组予三苯氧胺1.8mg/kg,均灌胃治疗,1次/d,共30d.于治疗前后测量各组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高度,测定血清E2、P、PRL、T水平,计算E2/P数值,取大鼠第2对乳房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表现.结果:治疗后乳头直径、高度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2组之间比较,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血清各激素水平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血清E2/P、PRL、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学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表现相似,与模型组比较改善明显,与正常组相近.结论:自拟消瘀通络散具有缩小模型大鼠乳头直径、高度,改善内分泌紊乱状态和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的作用.
作者:张拴成;王丽娜;肖红玲;佘延芬;边文静;郭帅;杨继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赵氏脱疽方”治疗糖尿病足,干预血脂、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相关因子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39例随机分成3组,各组在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纯中药组(13例)口服赵氏脱疽汤,并用赵氏脱疽膏外敷;给予中西药结合组(12例)口服赵氏脱疽汤,并用依沙吖啶外敷;给予纯西药对照组(14例)口服已酮可可碱,并用依沙吖啶外敷.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AGEs等.结果:3组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各组疗效比较,纯中药组疗效优于中西药结合组,纯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有其独特优势,“赵氏脱疽方”对于AGE及相关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配合中药外治糖尿病足坏疽有明显优势.
作者:修丽梅;温金莉;曹建春;王吉亭;曹刚;李光宗;黄强;尚宪荣;刘继前;王亚娜;施萍;罗毅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能初步调查高尿酸血症人群中医症状特征及证候要素的调查问卷.方法:遵照量表研制的原则,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测量概念的确定、操作化,条目池的形成与条目筛选、问题与答案的产生,预调查以及修订等过程设计问卷.结果:形成的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信息、危险因素、中医症状3个维度共90个问题条目,以自填及封闭式为主.结论:该问卷内容清晰明了,篇幅适中,可接受性强,具有可行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尿酸血症人群的症状特征,为中医对高尿酸血症的证候要素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应用工具.
作者:李娜;谢雁鸣;王永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明确中医学的腠理概念,探析腠理的生理功能.方法:运用文字考释、文献回溯、推理归纳等方法.结果:腠是指人体肉之所会,泛指人体组织的间隙,理则主要指的是机体组织的纹理和层次.结论:腠理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各个组织的间隙和纹理;腠理是气津运行的通道,是人体气化的场所.
作者:张卫华;刘舟;陈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归为消渴,消渴的病机亦统为津液耗伤,其成因为饮酒、房劳、肥甘厚味.消渴发病多为壮年,此期肾气已衰,肾之阴阳渐渐失调,故认为所有导致肾之阴阳失调的因素均为可为其病因.肥甘厚味也是在这一因素的基础上发生的,伴随久食的过程,才有可能诱发消渴.饮酒是促进其加速发病的因素.通过文献分析认为多饮为肺津不足,多食为胃阴不足,这应为消渴的发生阶段,多尿是为肾精不足,阴阳失调,且伴水谷精微尽随尿排出而现消瘦诸症,此消渴形成阶段,并发症的出现是即病之后,不能有效地养护造成久病入络而产生的.因此,消渴的预防当以保精养津为其根本要义,尤其在中年时期更是如此.
作者:贾海骅;赵红霞;赵凯维;尹俊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B16-F10荷瘤鼠髓样抑制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在抗肿瘤免疫机制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建立B16-F10荷瘤鼠模型,通过计算抑瘤率观察黄芪多糖的体内抗肿瘤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Gr-1+CD11b+髓样抑制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10、VEGF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多糖治疗可以明显抑制荷瘤鼠黑色素瘤的生长,且可以降低荷瘤鼠脾脏Gr-1+ CD11b+髓样抑制细胞比例,抑制外周血VEGF、IL-10的分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适当浓度的黄芪多糖可能通过降低髓样抑制细胞的比例,抑制VEGF、IL-10的分泌和肿瘤的生长.
作者:柴旺;何小鹃;朱军璇;吕诚;赵宏艳;吕爱平;喻长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眼针对D-IBS模型大鼠结肠5-HT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D-IBS模型组和眼针组3组.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D-IBS模型并进行眼针治疗.采用ELISA测定血清和结肠5-HT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5-HT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结肠组织中5-HT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5-HT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D-IBS模型组比较,眼针组血清和结肠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5-HT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眼针能够调控D-IBS模型大鼠结肠5-HT的表达.
作者:王艳杰;张立德;王健;关洪全;刘旭东;刘慧慧;柴纪严;赵金茹;王德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现代中药”是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对“现代中药”内涵的理解和研发取向均存在着误区,基于传统中药的本质和逻辑特征,对“现代中药”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现代中药”研发应遵循的学科规律.
作者:梁琦;李艳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研究苦参碱对实验性豚鼠心室肌细胞在休克血浆(SP)影响下的电生理效应,以及苦参碱( Matrine)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研究记录技术,观察休克血浆致离体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苦参碱的影响作用.结果:(1)采用SP灌流后,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幅度(APA)升高(P<0.05),复极50%时间( APD50)、复极80%时间(APD80)延长(P<0.05);(2)25 μmol/L的Matrine可降低休克血浆引起的APA升高效应(P<0.05);(3) 50 μmol/L的Matrine使APA进一步下降(P<0.01),明显延长APD50、APD80 (P <0.05),使动作电位时程APD明显延长(P<0.05);(4) 100μ mol/L的Matrine使APA显著下降(P<0.01),并明显延长APD50、APD80 (P <0.01),使动作电位时程APD显著延长(P<0.01).结论:休克血浆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苦参碱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雪芳;刘艳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当前的中医文化研究未能顾及中医文化的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难以触及中医学的核心部分和实力部分,远远偏离中医学的核心价值和普世功能.据此提出,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普世价值的研究路径为:从历史、时代、世界视域,立足中医学,系统深入研究、凝炼提升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探索构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深入系统研究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普世价值.本文对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初步探析架构,并对其普世价值进行了阐述.
作者:郑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6~ 2010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其证型及其他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探讨颈动脉狭窄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要求的1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中医证型、基本资料与其他医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总体辨证有痰瘀阻络、气虚并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精髓亏虚、气虚证、痰浊内阻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证、气阴亏虚证、气滞证、阴虚风动证等11个常见证型;从证类分布看,气滞血瘀证类达所有病例的50%,而阴虚证类则仅占5%.结论:颈动脉狭窄主要以痰瘀阻络、气虚并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精髓亏虚4种证类为主,其中血瘀证类分布所占比例高,血瘀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机之一.
作者:孙韶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阅读宋·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截取书中的老年食疗、性气好嗜、忌戒保护三方面的部分内容,浅谈了对于老年养生的体会.
作者:王家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学者已对其理论及学科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在妇科学中未受到重视.胞络络病在妇科疾病发生发展中普遍存在,本文从胞络、胞络络病的理论内容进行论述,为深入研究妇科学中的络病理论奠定基础.
作者:方毅;张沁舒;陈蓉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