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证候要素定向文本挖掘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配伍规律

王敏智;郭洪涛;郑光;姜淼;吕诚;王兴;杨帆;吕爱平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证候要素, 文本挖掘, 中药配伍
摘要:目的:以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要素为关键词,定向文本挖掘中药配伍规律.方法:在数据库中收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文献数据,格式化后,以“寒”、“热”、“虚”、“瘀”为挖掘词挖掘,结合人工降噪,分析配伍规律.结果:寒证、热证用药对比鲜明,虚证、瘀证用药相似,各证型均涉及桂枝芍药知母汤.结论:以证候定向文本挖掘方法,可总结中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施眼针对大鼠海马组织BDN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CIRI的时间-效果关系以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CIRI大鼠模型,于再灌注后3h、24h及72h进行眼针刺激,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检测大脑海马组织BDNF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同时海马组织BDNF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0.01).结论:眼针能够改善CIRI神经功能损伤,并具有时间-效果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对抗损伤脑组织BDNF表达进行性下调有关.

    作者:王德山;王哲;王守岩;马贤德;高原;赵金茹;关洪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宋元绘画艺术对医学图谱的影响

    宋元时期,中国绘画艺术更加繁荣与普及,许多医学家、画家、文人利用花鸟画对动物形象、解剖结构的注重,人物画“白描法”的线条表现力,山水画精确表达地域、季节、气候特征等绘画手法,描绘本草形态、脏腑结构、经络腧穴、舌诊图示、脉象图示、疮疡外观、正骨手法等,从而形成了医学图谱、挂图、插图等多种系列,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

    作者:王琳;李成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外科“正宗派”学术源流论

    从学术源流发展的角度,举例讨论《外科正宗》之前及其后的重要医家和文献,认为龚庆宣可推为正宗派的滥觞,继之元·齐德之以及明·王肯堂和申拱辰当属此派.清·祁坤、祁宏源等与陈实功一脉相承,形成了关系为紧密的金鉴派.主张内外并重是外科治疗的主流,也是正宗派的重要特色,其学术思想不始于陈实功.外科流派医家之间师承关系多数不明显,主要基于相同的学术思想倾向,故强调学派划分的标准应进一步严密、细致和深化.

    作者:和中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疲劳安口服液对CFS模型大鼠血浆IL-1β、IL-6水平的影响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是以虚弱性疲劳为特征的复杂的症候群.目前国内外对CFS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普遍认为单一因素很难解释CFS的发生但均无定论[1].临床治疗上中医药疗法较现代医学疗法显示出明显的特色和优势[2].本实验旨在进一步探索CFS的发病机制以及疲劳安口服液对其治疗的实验依据.

    作者:付小卫;闫平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药降脂治疗之我见

    探讨中医对脂质代谢的认识,指出高血脂症应归属于中医的“痰瘀证”论治,认为高血脂症总的病因病机是素体阳虚、饮食不节、痰湿瘀滞、气机不畅,提出应从增强体质和节制饮食两方面防治高血脂症并指出5个方面的治则和措施,还介绍了自拟降脂方的应用体会及典型病例.

    作者:杨晓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5岁以上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8例,采用口服膈下逐瘀汤每日1剂分3次口服,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6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周~第6周VAS和QS均显著下降(P<0.01).患者治疗6周后显效35例(92.10%),好转3例(7.89%),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段小素;王育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张锡纯应用芍药特色初论

    张锡纯对芍药的应用,组方严谨,化裁灵活,独具匠心,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其特色概括为戢肝火泻胆热,滋阴液利小便,抑浮火制药性,精配伍善变通,性和缓量宜大.

    作者:秦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胆石病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胆结石病主要证型与发病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回归性分析既往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探索性地研究胆石病主要证型与胆石病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饮食不规律对肝胆湿热证型有影响,嗜烟对气阴不足证型有影响,规律饮食患者不易表现为肝阴亏虚证,有运动习惯患者不易表现为热毒炽盛证等其他证型.结论:胆石病的证型表现与饮食规律与否、早晚餐习惯、运动习惯、烟酒嗜好等有相关性,不同类别胆石病的主要证型有差异.

    作者:顾晔斌;余奎;张静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脉象均匀度探析

    均匀度是“位、数、形、势”脉象分类纲领下八种脉象要素之一,脉象均匀度可分为节律均匀度和力度均匀度两类.促、结、代等11种脉象有均匀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现代医学的临床意义,辨识均匀度有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现代脉诊研究已经有能力对均匀度进行有效辩识,并可以对它进一步探索,发现更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治国;郭思媛;向丽华;陈彦静;王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肾性蛋白尿发生机制及治疗现状的中西医研究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形成的原因可有多种,治疗方法也一直被广泛关注.通过对近年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蛋白尿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的总结,力求阐明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蛋白尿形成原因的认识,并介绍目前中医治疗蛋白尿的特色及现代医学治疗蛋白尿的主要方法.

    作者:赵琛;高俊虹;占永立;韩东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四妙勇安汤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随机将4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3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利用复合因素制备AS易损斑块模型,8周时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四妙勇安汤组,第24周取材.主动脉切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测量内膜厚度(IT)、纤维帽厚度(FCT)、纤维帽厚度与内中膜厚度比(FCT/IMT)、脂核与斑块面积比(LCA/P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38 MAPK水平;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妙勇安组IT降低,FCT、FCT/IMT增加;CD31、VEGF、P38MAPK水平及VEGF mRNA表达显著下降.结论:四妙勇安汤可稳定AS斑块,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斑块内VEGF和P38MAPK表达有关.

    作者:许颖智;张军平;李明;李良军;彭立;张光银;杨萃;周亚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加味定心汤治疗室性早搏4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定心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辨证为心脾两虚兼有血瘀证的室性早搏患者76例,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加味定心汤治疗,对照组进行原发病基础治疗,2组均30d为1个疗程.结果:(1)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5%,优于对照组76.7%,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2)2组室性早搏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9.1%,稍高于对照组73.3%,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定心汤治疗心脾两虚兼有血瘀证的室性早搏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早搏次数且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范红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生新理论浅探

    人在其生命周期中,诸多因素均会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生新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修复创伤、抵御疾病的重要途径.由此,人体的生新功能对于创伤修复以及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复习文献,重温中医关于生新方面的论述,结合现代实验研究成果与认识,笔者希望能够运用现代语言解读中医理论,并为今后能在实验及临床过程中找出相关理论的科学依据提供基础,为将该理论应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提供科学证据,推动和促进中医药在防治缺血性疾病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高冬;宋军;陈可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逍遥散对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及内质网/SREBP1/脂代谢通路的影响

    目的:从内质网应激及其调控的与脂质合成相关的SREBP1通路的角度探讨逍遥散防治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和东宝肝泰组4组,建立四氯化碳联合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血清肝功能、肝组织中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含量及肝组织GRP78、SREBP1及生脂相关酶分子的表达.结果:逍遥散组的肝指数(P<0.01)、血清ALT(P <0.01)、AST(P <0.05)水平及肝组织中TG(P <0.05)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病理HE染色显示,逍遥散组肝脂肪变性较模型组明显减轻;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逍遥散组GRP78分子、SREBP1 mRNA及部分生脂相关酶mRN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结论:逍遥散对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抑制作用与内质网应激有关,其可能分子机制为:逍遥散降低内质网应激,引起转录因子SREBP1的表达与入核转位的减少,在细胞核内被SREBP1激活的生脂相关酶基因的诱导表达降低,使肝细胞内甘油三脂、胆固醇合成减少,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减轻.

    作者:薛欣;李玉梅;李海玉;王震;张永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阐明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方法:5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1~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5%,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运期疗效好.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

    作者:侯海林;曾光;安维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消渴病古方阐述

    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消渴病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治疗消渴病的研究,逐渐从针灸降糖的疗效以及机理研究过渡到针灸对消渴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因而,通过概述中医对消渴的认识、针灸治则处方历史沿革及挖掘针灸治疗消渴的古方,并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与体会,总结针灸减轻和消除消渴所致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针灸处方,阐述针灸消渴古方的临床指导意义,从现代针灸临床与实验研究角度探讨针灸治疗消渴(糖尿病)的有效性.

    作者:许云祥;张丽;陈贵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涌现及其特征

    涌现(Emergence)从字义上讲是指事物从无到有、从下而上、整体甚至喷薄地出现、呈现、显现、浮现、凸现.涌现的思想源远流长,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与老子的“有生于无”是古代朴素的“涌现”论.随着近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涌现性与复杂性在多学科研究中不断深入.特别是从上世纪中叶随着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哈肯的协同论等自组织理论的建立,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圣塔菲研究所(简称SFI)在多学科综合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发展中明确地提出“复杂性,实质上就是一门关于涌现的科学,就是如何发展涌现的基本规律”.至此,涌现才成为复杂性研究的科学主题[1、2].

    作者:谢颖桢;任晋婷;高兴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膈下逐瘀汤对大鼠纤维化肝组织α-SMA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抗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VG染色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肝组织TGF-β1含量,定量RT-PCR检测肝组织TGF-β1和α-SMA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膈下逐瘀汤可显著降低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程度,减少肝组织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肝组织α-SMA mRNA表达.结论:膈下逐瘀汤可有效地逆转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作者:杨婧;贾彦;刘宏;代巧妹;王蔚;王亚贤;冯涛;华东;肖佳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肿痛安胶囊治疗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关节炎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治疗风痰瘀血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给予肿痛安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万通筋骨片口服治疗.治疗周期4周,应用症状体征评分法及WOMAC评分法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在改善症状方面均有显著效果(P<0.005),2组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又(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成永忠;王鹏;赵继阳;温建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培元通滞治疗缺血性脑白质病思路探讨

    脑白质病变是脑动脉硬化、血管性抑郁、血管性痴呆、淀粉样血管病等患者脑部主要病理改变.根据本病具有年迈体衰、脑白质影像学改变、认知功能减退、抑郁、运动功能低下等临床特征,病机主要为元气亏虚(虚气)、气滞血瘀痰阻毒聚(留滞),提出培元通滞的治疗原则.从气滞、血瘀、痰阻、毒聚之不同,分别阐述了益气开郁、培元化痰、补气活血、扶正解毒的临床应用思路和方法.强调治疗本病培元不忘理气活血、化痰通络,通滞不忘培补气血、调理阴阳、辨证用药.

    作者:黄世敬;王永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