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玉明;李新梅
银屑病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现代研究认为遗传、感染、免疫功能紊乱及精神神经因素在本病发生中是其主要原因.今遇到两例母子同患寻常型银屑病的患者;他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相距不远,几乎同时(仅相隔几天)突然此病,且两例的发病原因(诱因)完全相同,既往两例都无类似并史.
作者:张书岭;张书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第二磨牙萌出状况在用钟摆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矫治过程的影响,以及对拔除上颌第二磨牙及拔除时机.方法:随机选择适应钟摆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移的病例,根据临床资料将上颌第二磨牙萌出状况分为三组:未萌、已萌及拔除.三组用钟摆矫治器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观察三组在治疗前后上颌磨牙及支抗单元的变化.结果:未萌组及拔除组的上颌磨牙远中倾斜移动量较已萌组大,磨牙的远中倾斜及腭向旋转拔除组明显小于另外两组.三组中第一前磨牙均有不同程度的近中倾斜,但拔除组近中倾斜量显著小于另外两组;在未萌及已萌组上颌第二磨牙均表现为远中倾斜;磨牙远移后有打开前牙咬合的趋势.结论:钟摆矫治器对于Ⅱ类错合畸形面型较好,且拥挤主要集中在后牙段的低角或均角的患者是较好的远移上磨牙的选择.
作者:李慧良;钱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再发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对41例脑再梗死患者及112例随访未再发的初次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伴发疾病及血脂代谢、凝血、纤溶系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脑再梗死伴高血压者明显多于初次脑梗死者,而伴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者无此现象;脑再梗死者血PAI-1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初次脑梗死者;无论是初次脑梗死还是再发脑梗死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明显升高.结论:高血压、血纤溶系统活性升高、高水平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可真;郑富霞;李翠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阴茎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泌尿外科门诊90例阴茎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干扰素300万u用利多卡因稀释后疣体基底部注射,再用高频电刀电灼病变部位.术后5 d用1/5000高锰酸钾液,浸泡局部并外涂肽丁胺软膏6 d;对照组单纯用电刀电灼病变部位.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6.78%,复发率13.33%,对照组治愈率55.56%,复发率44.4%,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30,P<0.05).结论:局部注射干扰素后电灼疣体外用药物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作者:石红林;丁春霞;李启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髋部骨折主要指大腿骨近端的股骨颈骨折和紧邻其下方的股骨粗隆间各种类型的骨折,是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以女性较多.
作者:李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妇科急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52例妇科急症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腹腔内出血的45例.结果:异位妊娠和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术前和病理的诊断符合率100%,4例卵巢破裂中有2例术前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为卵巢破裂.结论:在妇科炎症中,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占首位,其次是卵巢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应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杨素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治疗咽异感症的新方法.方法:对300例确诊为咽异感症的患者给予谷维素片40 mg,安定片2.5 mg,胃复安片10 mg,饭前30 min口服,3次/d,两周为一疗程;同时用2%利多卡因针2 mL,庆大霉素针4万u,维生素B12针500 μg混合液天突穴封闭,隔日一次,每周3次,两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173例,106例有效,21例无效,总有效率93%.结论:该方法为治疗咽异感症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维杰;张秀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力尔凡与放疗合并应用对多发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30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根据病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及其他条件分为综合组(力尔凡加放疗),单纯放疗组.综合组肌注力尔凡3 d开始放疗,同时改为力尔凡10 mg 静脉滴注,1次/d,用药15 d以上.两组放疗方法,剂量相同.结果:根据治疗的有效率(CR+PR),不良反应、免疫指标测定、体能情况等几项指标观察,认为综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体能改善明显.结论:力尔凡与放疗结合能增强放疗的抗肿瘤作用,与放疗有一定协同作用,并能改善细胞的免疫功能.
作者:雒建超;韩倩;王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20例)予以常规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B组(20例)为2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为4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20例);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60例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2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sCD40L及血脂水平.结果:60例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0.05),B、C组治疗2周后血清sCD40L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以C组作用更明显.结论: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增高,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可降低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sCD40L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能使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李锦祥;刘晓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恢复期脑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恢复期脑血管病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疗法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给丁咯地尔150 mg,对照组45例给复方丹参注射液250 mL,均静脉滴注,1次/d,共12 d,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和64.44%(P<0.05).结论:丁咯地尔治疗恢复期脑血管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宏;房永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在人工肝支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70例重症肝功能衰竭患者予以血浆置换、血液灌流两种模式的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变化.结果:经过上述两种模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置换组治疗结束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二种模式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两种治疗模式均能有效清除肝功能衰竭或合并肾功能衰竭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血浆置换治疗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提高,出凝血功能明显改善.
作者:陈舜杰;叶朝阳;陈静;张玉强;马晓红;张斌;梅长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mRNA在HBsAg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8例HBsAg阳性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 mRNA.结果:32例(84.2%)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 mRNA呈阳性表达,其外周血甲胎蛋白 mRNA亦为阳性;而阴性表达的6例(15.8%)其外周血甲胎蛋白 mRHA和血清甲胎蛋白亦为阴性.HBsAg阳性癌组织甲胎蛋白 mRNA阳性率在合并肝硬化组为100%,合并血清甲胎蛋白>25 ug/L组为100%、无合并肝硬化组为57.1%,<25 ug/L组为57.1%,P<0.05.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甲胎蛋白 mRNA阳性率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于癌组织甲胎蛋白 mR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癌组织甲胎蛋白 RNA阳性表达与合并肝硬化呈正相关,而与有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及癌灶大小无相关性.结论:大多数HBsAg阳性肝细胞癌的甲胎蛋白基因处于活化状态,其外周血甲胎蛋白 mRNA阳性表达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与癌组织甲胎蛋白 mRNA阳性表达有关.
作者:宁建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早期诊断胚胎停止发育的方法,及时诊断出胚胎停止发育,又可及早筛查出流产史高危人群中的正常胚胎,及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减少产妇并发症.方法:孕龄>6周用腹部超声,≤6周用阴道超声检查,首次超声和必要时二次超声检查有胎心搏动为正常胚胎,无胎心搏动为胚胎停止发育.结果:1456例妊娠5~9+6周孕妇首次超声诊断胚胎停止发育107例,可疑胚胎停止发育196例,复查后诊断胚胎停止发育98例,共诊断胚胎停止发育205例,发生率为14.1%;可疑的196例中未见卵黄囊147例,其中,胎囊<20 mm胚胎停止发育率31.3%,胎囊≥20 mm胚胎停止发育率为95.3%,胎囊≥25 mm全部胚胎停止发育.结论:超声能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早期胚胎停止发育,以选择正确的临床处理方法,避免稽留流产和不全流产的发生.
作者:丁银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从血液流变动力学角度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做观察与分析,以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北京普力生公司生产的黏度仪.用肝素钠抗凝作全血黏度检测,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SE-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比容,达隆公司生产全自动血沉仪测定红细胞沉降率.测定30例正常妊娠血液流变全血黏度与4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全血黏度比较其相关性.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全血黏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全血黏度增高,易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因此,务必提醒临床注意,动态观察,可以更早发现病情,了解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蒋玉叶;林智;程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对不同孕周脐带绕颈胎儿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标进行检测,判断孕周与脑血流阻力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脐带绕颈组(其中28~36周30例,37~42周30例)和60例正常对照组,测量大脑中动脉的PI,RI和S/D值.结果:28~36周内脐带绕颈组大脑中动脉的PI,RI和S/D值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37~42周内脐带绕颈组大脑中动脉的PI,RI和S/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晚孕晚期脐带绕颈对胎儿子宫内缺氧的影响更明显.
作者:韩巍;鲁树坤;袁红;陈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电重构对肺静脉内电位的影响.方法:窦性心律下,标测左心房和左上肺静脉的电位.在人工电刺激条件下,使左心房和左上肺静脉发生电重构,再次标测左心房和左上肺静脉的电位.结果:窦性心律下,左心房未测到尖峰电位,部分肺静脉内记录到尖峰电位,但不能驱动房颤的发生;电重构后,人工刺激,肺静脉内尖峰电位即提前且能驱动房颤的发生.结论:左上肺静脉更易于发生电重构;电重构后,左上肺静脉内尖峰电位即可提前且能驱动房颤的发生.
作者:王顺保;高恩民;刘继烈;王山岭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抢救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疗效.方法:将25例中毒患儿,按有无呼吸衰竭、昏迷、抽搐分为轻度中毒和重度中毒,前者纳洛酮静脉注射剂量每次0.01~0.02 mg/kg,后者每次0.02~0.05 mg/kg,均每0.5~1 h重复应用2~6次,至神志清醒后改为以上剂量的2/3维持静脉滴注,观察纳洛酮改善中毒症状,消除嗜睡、昏迷、呼吸抑制等疗效.结果:轻重度患儿应用纳洛酮治疗后,其中毒症状均有所改善,神志在用药后不同时间内恢复,呼吸抑制、抽搐等危及患儿生命的重要症状亦在用药后不同时间内消除.结论:纳洛酮是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作者:刘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头发在人的美容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瘢痕性秃发给患者的社交、恋爱等造成影响,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2003年4月-2005年10月应用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患者21例,效果满意.
作者:黄超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带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2例均为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前均行增强螺旋CT扫描及三维血管重建和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主动脉内膜破裂口发生部位和数目,经股动脉输送导管将带膜支架植于胸主动脉病变处,观察封堵治疗后假腔消失情况和有无内漏发生,并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本组12例技术操作均获得成功,术中无瘤体破裂、无中转手术;带膜支架植入后造影示假腔消失,无内漏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无发热,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肝、肾功能异常,带膜支架人造血管通畅,无扭曲,无移位.结论:应用带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维雅;邵芳;卢占兴;王鹏;吴永伟;卢利红;张建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致双硫仑反应的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观察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8例患者给于对症处理后,症状于2~6 h内缓解.结论:应用可引起双硫仑反应的抗菌药物时应禁止饮酒或应用含乙醇类物质.
作者:董贤明;桂蔓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