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体会

李玲

关键词:髋部骨折, 老年, 护理
摘要:髋部骨折主要指大腿骨近端的股骨颈骨折和紧邻其下方的股骨粗隆间各种类型的骨折,是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以女性较多.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门脉高压症的药物治疗现状

    门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首次出血病死率约为20%~40%,2年内再出血率高达70%,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如何有效地控制大出血和预防反复出血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降低门静脉和曲张静脉内压力是终止出血的重要措施,选择内科保守或是外科手术治疗,生存率相近.

    作者:赵胜乾;王静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4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治疗均成功.结果:4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经内镜治疗后均得到缓解,其中2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结论: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也是临床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展趋势.

    作者:吴慧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89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明原因不孕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患者89例.结果:89例中盆腔黏连36例(36/89,40.44%),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28/89,31.46%),多囊卵巢综合征11例(11/89,12.36%),子宫内膜息肉 5例(5/89,5.62%),子宫腺肌病3例(3/89,3.37%),子宫腔轻度黏连3例(3/89,3.37%),子宫纵膈1例(1/89,1.12%),输卵管发育不良2例(2/89,2.25%).经过治疗后,45例怀孕,妊娠率50.56%. 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术是不孕症的有效诊治方法.

    作者:罗穗豫;王瑜;张菊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阴茎尖锐湿疣的治疗

    目的:评价阴茎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泌尿外科门诊90例阴茎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干扰素300万u用利多卡因稀释后疣体基底部注射,再用高频电刀电灼病变部位.术后5 d用1/5000高锰酸钾液,浸泡局部并外涂肽丁胺软膏6 d;对照组单纯用电刀电灼病变部位.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6.78%,复发率13.33%,对照组治愈率55.56%,复发率44.4%,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30,P<0.05).结论:局部注射干扰素后电灼疣体外用药物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作者:石红林;丁春霞;李启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难治性胃溃疡患者血浆Endothelin-1浓度检测的意义

    目的:检测难治性胃溃疡患者血浆Endothelin-1水平,探讨其在难治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64例胃溃疡病患者给予正规抗溃疡病治疗,其中34例12周后经胃镜证实溃疡未愈合(难治性溃疡组);30例痊愈(溃疡愈合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ET-1水平,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难治性溃疡组的平均血浆浓度(62.71±12.38)μg/L,显著低于溃疡愈合组(96.39±15.25)μg/L及健康对照组(86.29±11.23)μg/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溃疡愈合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T-1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难治性溃疡患者的ET-1水平偏低,可能导致新生血管的形成不足使得溃疡久治不愈.

    作者:徐连根;滕小军;郭洁;沈志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过敏性紫癜16例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6例过敏性紫癜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临床诊断1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过敏性紫癜,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在支原体感染流行高峰期间,如遇过敏性紫癜患儿,应查支原体抗体,达到早期诊断、治疗目的.

    作者:吉征喜;于红文;党秋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再发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对41例脑再梗死患者及112例随访未再发的初次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伴发疾病及血脂代谢、凝血、纤溶系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脑再梗死伴高血压者明显多于初次脑梗死者,而伴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者无此现象;脑再梗死者血PAI-1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初次脑梗死者;无论是初次脑梗死还是再发脑梗死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明显升高.结论:高血压、血纤溶系统活性升高、高水平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可真;郑富霞;李翠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从血液流变动力学角度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做观察与分析,以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北京普力生公司生产的黏度仪.用肝素钠抗凝作全血黏度检测,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SE-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比容,达隆公司生产全自动血沉仪测定红细胞沉降率.测定30例正常妊娠血液流变全血黏度与4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全血黏度比较其相关性.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全血黏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全血黏度增高,易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因此,务必提醒临床注意,动态观察,可以更早发现病情,了解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蒋玉叶;林智;程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肾盂输尿管梗阻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几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3月-2005年7月4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应用5-0号或6-0号无创伤缝合线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均一次性手术成功,随防0.5~5年,无肾盂积水.15例未用无创伤缝合线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4例分别于术后1~3年出现肾盂积水.7例行松解纤维束带、迷走血管压迫、置内支架管术,3例术后0.5~3年出现肾盂积水.结论:应用无创伤缝合线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效果较好,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崔广喜;高付顺;程丽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带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目的:探讨应用带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2例均为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前均行增强螺旋CT扫描及三维血管重建和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主动脉内膜破裂口发生部位和数目,经股动脉输送导管将带膜支架植于胸主动脉病变处,观察封堵治疗后假腔消失情况和有无内漏发生,并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本组12例技术操作均获得成功,术中无瘤体破裂、无中转手术;带膜支架植入后造影示假腔消失,无内漏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无发热,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肝、肾功能异常,带膜支架人造血管通畅,无扭曲,无移位.结论:应用带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维雅;邵芳;卢占兴;王鹏;吴永伟;卢利红;张建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电重构对肺静脉内电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重构对肺静脉内电位的影响.方法:窦性心律下,标测左心房和左上肺静脉的电位.在人工电刺激条件下,使左心房和左上肺静脉发生电重构,再次标测左心房和左上肺静脉的电位.结果:窦性心律下,左心房未测到尖峰电位,部分肺静脉内记录到尖峰电位,但不能驱动房颤的发生;电重构后,人工刺激,肺静脉内尖峰电位即提前且能驱动房颤的发生.结论:左上肺静脉更易于发生电重构;电重构后,左上肺静脉内尖峰电位即可提前且能驱动房颤的发生.

    作者:王顺保;高恩民;刘继烈;王山岭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248例肺结核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肺结核误诊的各种原因.方法:对248例误诊病例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病种及特点逐一比较、分析.结果:认为对肺结核的病理生理、辅助检查、临床思维的了解、认识尚不够全面、深入,加之有些患者的症状不典型或伴发其他合并症造成误诊.结论: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检查手段,避免单向思维.

    作者:孙元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预防处理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引起双下肢不等长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前术中双侧髂前上棘及髌骨上缘反复测量验证,骨盆标准X线正位片股骨头模板运用确定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保留长度,术中进行软组织松解及反复验证假体试模.结果:术前测量患肢短缩(-14.2±6.1) mm,术后为(-3.8±1.5) mm,其中术后双下肢等长或长度差异在4 mm以内的22例(88%).结论:通过术前骨盆X线正位片上测量评估,设定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保留长度,术中适当进行软组织松解,可有效预防术后引起的双下肢不等长.

    作者:陈明国;任文杰;王明君;孟伟正;袁奇亮;王斌;王义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柴胡疏肝散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118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百优解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4%,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柴胡疏肝散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确切.

    作者:刘俊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在人工肝支持治疗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在人工肝支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70例重症肝功能衰竭患者予以血浆置换、血液灌流两种模式的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变化.结果:经过上述两种模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置换组治疗结束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二种模式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两种治疗模式均能有效清除肝功能衰竭或合并肾功能衰竭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血浆置换治疗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提高,出凝血功能明显改善.

    作者:陈舜杰;叶朝阳;陈静;张玉强;马晓红;张斌;梅长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分布特征

    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分布特征.方法:统计分析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的4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WC)及胰岛素抵抗的体质指数.结果:发现男性WC≥85 cm、女性≥80 cm的占79.07%(34/43), 体重指数(BMI) ≥24.0占55.81%,WC、BMI增大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WC、BMI正常者.结论:腰围增大是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临床体征.

    作者:谢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起搏治疗对病窦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预后的影响.方法:136例病窦综合征患者安装了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其中VVI 54例,DDD 70例,AAI 12例,分别随访了2~7.5年,观察房颤,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DDD,AAI与VVI起搏相比,房颤、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对病窦综合征患者起搏治疗应选择DDD和AAI起搏方式.

    作者:张佩生;杨建峰;梁雪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河南省卫辉市2004-2005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卫辉市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卫辉市2004-2005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5年卫辉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271例,年均发病率为13.31/万,乙型肝炎占发病总数的97.88%,发病集中于青少年,元月份发病高于其他月份,平原地区发病高于城区及丘陵山区,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农民、学生为主.结论:卫辉市病毒性肝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继续采取以免疫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作者:严玉明;李新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MRI、MRA与VEGF表达的联系

    目的:探讨周围软组织血管瘤和血管畸形MRI,MRA与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对71例血管瘤和血管畸形MRI,MRA表现与VEGF表达进行对照.结果:38例血管瘤,31例T2WI呈较高信号,7例呈高信号;7例VEGF表达(-),31例(+~+++).33例血管畸形,3例T2WI呈较高信号,30例呈高信号;31例VEGF表达(-),2例(+).血管瘤T2WI信号表现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结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VEGF表达、MRI、MRA表现均不相同,MRI、MRA表现一定程度反应血管内皮增生程度与VEGF表达.

    作者:张小占;史大鹏;董长宪;孔令非;连建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护理体会

    2002年9月-2004年10月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失败的输尿管结石65例(72侧),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青丽;张秋玲;师红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