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难治性胃溃疡患者血浆Endothelin-1浓度检测的意义

徐连根;滕小军;郭洁;沈志祥

关键词:胃溃疡, endothelin-1
摘要:目的:检测难治性胃溃疡患者血浆Endothelin-1水平,探讨其在难治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64例胃溃疡病患者给予正规抗溃疡病治疗,其中34例12周后经胃镜证实溃疡未愈合(难治性溃疡组);30例痊愈(溃疡愈合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ET-1水平,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难治性溃疡组的平均血浆浓度(62.71±12.38)μg/L,显著低于溃疡愈合组(96.39±15.25)μg/L及健康对照组(86.29±11.23)μg/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溃疡愈合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T-1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难治性溃疡患者的ET-1水平偏低,可能导致新生血管的形成不足使得溃疡久治不愈.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诊断金标准探讨

    1 结核病分类1.1 中国分类法按我国卫生部2001年标准.(1)分型:分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

    作者:周为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HBsAg阳性甲胎蛋白mRNA在肝癌组织中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mRNA在HBsAg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8例HBsAg阳性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 mRNA.结果:32例(84.2%)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 mRNA呈阳性表达,其外周血甲胎蛋白 mRNA亦为阳性;而阴性表达的6例(15.8%)其外周血甲胎蛋白 mRHA和血清甲胎蛋白亦为阴性.HBsAg阳性癌组织甲胎蛋白 mRNA阳性率在合并肝硬化组为100%,合并血清甲胎蛋白>25 ug/L组为100%、无合并肝硬化组为57.1%,<25 ug/L组为57.1%,P<0.05.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甲胎蛋白 mRNA阳性率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于癌组织甲胎蛋白 mR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癌组织甲胎蛋白 RNA阳性表达与合并肝硬化呈正相关,而与有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及癌灶大小无相关性.结论:大多数HBsAg阳性肝细胞癌的甲胎蛋白基因处于活化状态,其外周血甲胎蛋白 mRNA阳性表达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与癌组织甲胎蛋白 mRNA阳性表达有关.

    作者:宁建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89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明原因不孕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患者89例.结果:89例中盆腔黏连36例(36/89,40.44%),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28/89,31.46%),多囊卵巢综合征11例(11/89,12.36%),子宫内膜息肉 5例(5/89,5.62%),子宫腺肌病3例(3/89,3.37%),子宫腔轻度黏连3例(3/89,3.37%),子宫纵膈1例(1/89,1.12%),输卵管发育不良2例(2/89,2.25%).经过治疗后,45例怀孕,妊娠率50.56%. 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术是不孕症的有效诊治方法.

    作者:罗穗豫;王瑜;张菊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赖诺普利与黄芪当归合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观察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与黄芪当归合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所选病例随机分组,对照组28例,给予强的松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赖诺普利,每日5 mg口服,同时加用黄芪当归合剂水煎服,每日一剂.疗程均为四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胆固醇、血浆白蛋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24 h尿蛋白、血胆固醇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P<0.05).结论:赖诺普利与黄芪当归合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良好.

    作者:别发瀛;路必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在人工肝支持治疗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在人工肝支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70例重症肝功能衰竭患者予以血浆置换、血液灌流两种模式的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变化.结果:经过上述两种模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置换组治疗结束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二种模式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两种治疗模式均能有效清除肝功能衰竭或合并肾功能衰竭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血浆置换治疗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提高,出凝血功能明显改善.

    作者:陈舜杰;叶朝阳;陈静;张玉强;马晓红;张斌;梅长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21例体会

    头发在人的美容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瘢痕性秃发给患者的社交、恋爱等造成影响,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2003年4月-2005年10月应用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患者21例,效果满意.

    作者:黄超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阴茎尖锐湿疣的治疗

    目的:评价阴茎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泌尿外科门诊90例阴茎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干扰素300万u用利多卡因稀释后疣体基底部注射,再用高频电刀电灼病变部位.术后5 d用1/5000高锰酸钾液,浸泡局部并外涂肽丁胺软膏6 d;对照组单纯用电刀电灼病变部位.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6.78%,复发率13.33%,对照组治愈率55.56%,复发率44.4%,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30,P<0.05).结论:局部注射干扰素后电灼疣体外用药物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作者:石红林;丁春霞;李启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结合血栓取出术治疗急性嵌顿性环状混合痔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结合血栓取出术治疗急性嵌顿性环状混合痔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38例急性嵌顿性环状混合痔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结合血栓取出术治疗,对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随访研究.结果:平均住院时间4 d,平均手术时间17.4 min.术后76.3%痔核完全回缩,水肿消退.术后当日23.7%肛门疼痛需止痛处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下腹部酸胀不适(71.1%)、尿潴留(15.8%)发生多见.平均随访21.3周,无1例复发,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发生,便血3例(7.9%),均为便后少量出血,术前便秘13例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结合血栓取出术治疗急性嵌顿性环状混合痔具有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少等优点.

    作者:鲁兵;傅传刚;张钧;周坤;王赭;陈勇;刘玉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带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目的:探讨应用带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2例均为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前均行增强螺旋CT扫描及三维血管重建和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主动脉内膜破裂口发生部位和数目,经股动脉输送导管将带膜支架植于胸主动脉病变处,观察封堵治疗后假腔消失情况和有无内漏发生,并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本组12例技术操作均获得成功,术中无瘤体破裂、无中转手术;带膜支架植入后造影示假腔消失,无内漏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无发热,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肝、肾功能异常,带膜支架人造血管通畅,无扭曲,无移位.结论:应用带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维雅;邵芳;卢占兴;王鹏;吴永伟;卢利红;张建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咽异感症300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咽异感症的新方法.方法:对300例确诊为咽异感症的患者给予谷维素片40 mg,安定片2.5 mg,胃复安片10 mg,饭前30 min口服,3次/d,两周为一疗程;同时用2%利多卡因针2 mL,庆大霉素针4万u,维生素B12针500 μg混合液天突穴封闭,隔日一次,每周3次,两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173例,106例有效,21例无效,总有效率93%.结论:该方法为治疗咽异感症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维杰;张秀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分布特征

    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分布特征.方法:统计分析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的4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WC)及胰岛素抵抗的体质指数.结果:发现男性WC≥85 cm、女性≥80 cm的占79.07%(34/43), 体重指数(BMI) ≥24.0占55.81%,WC、BMI增大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WC、BMI正常者.结论:腰围增大是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临床体征.

    作者:谢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CD40L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20例)予以常规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B组(20例)为2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为4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20例);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60例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2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sCD40L及血脂水平.结果:60例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0.05),B、C组治疗2周后血清sCD40L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以C组作用更明显.结论: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增高,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可降低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sCD40L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能使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李锦祥;刘晓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颈外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头颈部鳞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颈外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本组67例患者,全部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头颈部鳞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选择性地将导管插入颈外动脉的肿瘤供应支,经导管分次灌注化疗药物.结果:67例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3.1%.其中多次治疗疗效(79.4%)优于单次治疗(66.7%),多血管型肿瘤的疗效(76.7%)优于少血管型肿瘤(66.7%).结论:中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采用颈外动脉灌注化疗疗效显著,全身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中晚期头颈部癌瘤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治疗中要注意肿瘤的血供类型及强调肿瘤的治疗次数.

    作者:陈峻岭;单晋杰;付宜静;袁宏伟;宋太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体会

    髋部骨折主要指大腿骨近端的股骨颈骨折和紧邻其下方的股骨粗隆间各种类型的骨折,是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以女性较多.

    作者:李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B超在早期诊断胚胎停止发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早期诊断胚胎停止发育的方法,及时诊断出胚胎停止发育,又可及早筛查出流产史高危人群中的正常胚胎,及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减少产妇并发症.方法:孕龄>6周用腹部超声,≤6周用阴道超声检查,首次超声和必要时二次超声检查有胎心搏动为正常胚胎,无胎心搏动为胚胎停止发育.结果:1456例妊娠5~9+6周孕妇首次超声诊断胚胎停止发育107例,可疑胚胎停止发育196例,复查后诊断胚胎停止发育98例,共诊断胚胎停止发育205例,发生率为14.1%;可疑的196例中未见卵黄囊147例,其中,胎囊<20 mm胚胎停止发育率31.3%,胎囊≥20 mm胚胎停止发育率为95.3%,胎囊≥25 mm全部胚胎停止发育.结论:超声能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早期胚胎停止发育,以选择正确的临床处理方法,避免稽留流产和不全流产的发生.

    作者:丁银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力尔凡配合外照射治疗颅内多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力尔凡与放疗合并应用对多发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30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根据病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及其他条件分为综合组(力尔凡加放疗),单纯放疗组.综合组肌注力尔凡3 d开始放疗,同时改为力尔凡10 mg 静脉滴注,1次/d,用药15 d以上.两组放疗方法,剂量相同.结果:根据治疗的有效率(CR+PR),不良反应、免疫指标测定、体能情况等几项指标观察,认为综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体能改善明显.结论:力尔凡与放疗结合能增强放疗的抗肿瘤作用,与放疗有一定协同作用,并能改善细胞的免疫功能.

    作者:雒建超;韩倩;王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4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治疗均成功.结果:4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经内镜治疗后均得到缓解,其中2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结论: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也是临床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展趋势.

    作者:吴慧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再发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对41例脑再梗死患者及112例随访未再发的初次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伴发疾病及血脂代谢、凝血、纤溶系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脑再梗死伴高血压者明显多于初次脑梗死者,而伴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者无此现象;脑再梗死者血PAI-1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初次脑梗死者;无论是初次脑梗死还是再发脑梗死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明显升高.结论:高血压、血纤溶系统活性升高、高水平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可真;郑富霞;李翠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MRI、MRA与VEGF表达的联系

    目的:探讨周围软组织血管瘤和血管畸形MRI,MRA与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对71例血管瘤和血管畸形MRI,MRA表现与VEGF表达进行对照.结果:38例血管瘤,31例T2WI呈较高信号,7例呈高信号;7例VEGF表达(-),31例(+~+++).33例血管畸形,3例T2WI呈较高信号,30例呈高信号;31例VEGF表达(-),2例(+).血管瘤T2WI信号表现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结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VEGF表达、MRI、MRA表现均不相同,MRI、MRA表现一定程度反应血管内皮增生程度与VEGF表达.

    作者:张小占;史大鹏;董长宪;孔令非;连建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丁咯地尔治疗恢复期脑血管病患者4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恢复期脑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恢复期脑血管病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疗法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给丁咯地尔150 mg,对照组45例给复方丹参注射液250 mL,均静脉滴注,1次/d,共12 d,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和64.44%(P<0.05).结论:丁咯地尔治疗恢复期脑血管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宏;房永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