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水;郭长青;金晓飞
敦煌遗书《亡名氏脉经》源于王叔和《脉经》,但更接近王叔和《脉经》原貌.敦煌《亡名氏脉经》残卷存方计13首,惜已残缺,但其中7首方剂即桂枝汤、葛根汤、摩风膏、瞿麦汤、滑石散、平胃丸及前胡汤记载详实,易于辨识,在考证王叔和《脉经》古佚医方方面提供了重要线索,弥足珍贵.
作者:刘喜平;李沛清;辛宝;张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松郁安神方对REM睡眠剥夺大鼠认知功能及血浆中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药物治疗5d后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NE、DA、5-HT的含量.结果:中药治疗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明显改善,NE含量明显降低,DA、5-HT含量明显升高.结论:松郁安神方不仅可改善REM睡眠剥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而且可调节大鼠睡眠相关物质NE、DA、5-HT的含量,其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可能与某些神经递质的改变有关.
作者:曾雪爱;黄俊山;王雅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管竞环教授在肾脏疾病的诊治及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有许多独到的经验和见解,他认为慢性肾变蛋白尿的基本证型是肺肾不足、风热伤肾,提出益气固肾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并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潘静;马威;管竞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医认为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具有体质、饮食、情志、药石、外感等致“热”致“毒”因素.热毒蕴结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清热解毒方剂及中药对T2DM及其并发症炎性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胰岛功能的保护具有一定作用,清热解毒治法在T2DM及其并发症预防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清代歙县医家梅江村代表作《脉镜须知》脉学理论切合临床,精练实用,对中医脉诊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而后世医家对其知之甚少.本文首次对《脉镜须知)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研究其学术特色及价值,对发展和充实中医脉学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刘洪;曾莉;李文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由此提出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策略体系,加强宣传防护和自我保健意识,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同时加强防治结合,针对已病个体的体质差异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案.该体系主要包括精神调摄、科学饮食、生活规律、避免辐射、综合治疗和防治转移6个方面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发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优势.
作者:边静;马科;周丽萍;马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针灸与西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全面检索针灸与西药比较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选择合格研究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7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①降压疗效:单用针灸与单用西药比较,2组降压疗效无明显差异;针灸+西药与单用西药比较,针灸+西药组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②症状疗效:单用针灸或针灸+西药均优于单用西药,纳入试验中未见不良反应报道.结论:针灸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但本研究纳入试验数有限且多数文献质量较低,需设计更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作者:刘福水;郭长青;金晓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张秀琴治疗月经失调的主要治法与核心处方.结果:月经失调患者常见的证候是肝肾阴虚证,其次是气滞血瘀证,再则气血两虚证,张老对应的治法是滋养肝肾、理气活血与补益气血,其核心处方包括白芍、赤芍、当归、香附、益母草、生地、熟地、川芎.结论:该统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张老的临床思辨.
作者:潘国凤;冯兴中;姜敏;周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清肺祛瘀汤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清肺祛瘀汤合激素抗生素组30例,单纯激素抗生素组30例,治疗前后观察中医症状、CT疗效、检测血浆TNFα、IL-6.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结论:清肺祛瘀汤可有效改善放射性肺损伤咳嗽症状,抑制放疗后血浆TNF-α、IL-6的过度表达,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瑜;张蕊;庞宏涛;张永彤;翟蓓;夏菊玲;俱慧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探讨如何认识有效性、为什么无效的药物被认为“有效”谈起,说明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需要考虑的关注点.提出确定“试验目的”为试验设计的首要问题;临床试验设计要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遵循药品研发规律,分期试验,由未知到已知、由探索到验证,并遵循随机、对照、盲法原则.本文结合审评工作,总结了临床试验设计不合理的8种主要表现,以避免今后临床试验设计再出现类似错误.同时,由于现行法规首次提出了“临床试验结果具有生物统计学意义”的技术要求.本文对假设检验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议研究者在立项的时候就应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研究比较类型,注意非劣效、等效和优效性设计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选择合适的对照组.
作者:程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在“食饮有节”的原则指导下提出并探讨能够指导人们进行饮食调节与养生保健的具体方法.方法:从谨和五味、食不偏嗜、食不过量、食知所宜、食无所犯5个方面对《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进行探讨.结论:这些内客对于研究饮食养生理论的深刻内涵及其现代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多种语音特征与现代中医9种体质的相关性.方法:根据40位女性和10位男性18岁~38岁受试者的语音特征参数和9种体质参数所做的相关性统计和回归分析,每种体质都与多个语音特征相关,个别结果与理论有差异.结论:通过34个语音参数的线性回归能够非常好的建立模型、预测39位女性受试者的体质参数:测定系数R2很高,模型p值分很低;平和R-squared=0.8114,P=0.022,其他8种体质(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R2>0.9,p≤0.022.
作者:Reclus Florence;杨学智;李海燕;朱庆文;牛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生长壮老已是大自然的规律,人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其睡眠生理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老年睡眠生理既反映老年的生理状态,也反映其衰老的程度.本文根据中医文献的记述,就中医老年睡眠生理加以概述,以飨读者.
作者:许彦臣;刘艳骄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药大多有2个或2个以上功效,在不同方剂中功效发挥方向不同,这种选择性发挥作用的特点,既便于临床工作者灵活运用中药,更带来诸多困惑.本文从配伍环境、药物剂量、炮制方法和煎煮方法方面对多功效中药选择性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作以初步探析.
作者:于彩娜;范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斗”和“升”作为计量单位,有着10倍的容量之差,本不该混乱,但在一些中医古籍中用错的例子比比皆是.今考查法藏敦煌中医药卷子,从文字的演变和产生混淆的原因两方面对“斗”、“升”二字作鉴别,并从3个方面阐述由此带来的影响.
作者:钱婷婷;沈澍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骨痿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内经》时代即有详尽的记载,并描述了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提出了治疗原则.肾虚、脾虚、肺热、血瘀合而为病的病理机制.治疗上,在“治痿独取阳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补脾肾之虚,清肺热,化瘀血的治疗原则.现代研究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脾虚、肾虚、血瘀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亦证实了本虚标实是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基础.
作者:宋永达;黄俊卿;王宏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通过对传统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的比较,说明配方颗粒质量稳定,便于调剂,临床应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
作者:田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胃炎Ⅰ号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胃炎Ⅰ号颗粒,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加服施维舒模拟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对照组给予施维舒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同时加服中药免煎颗粒剂模拟剂,每日1剂,分2次服.2组疗程均为8周,8周后复查胃镜;停药4周后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临床观察胃炎Ⅰ号颗粒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胃炎1号颗粒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总有效率达86.06%,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杀灭HP,降低复发率,且毒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魏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QT离散度(QTd)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年6月到2009年12月期间糖尿病患者82例,男46例,女36例,年龄55.6岁±18.5岁,糖尿病史5年以上,基础窦性心律心率低于60次/min,动态心电图检查早搏<30/h.观察组41例患者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8周;对照组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所有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均进行QTd的测量及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2组患者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2组QTd和HRV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QTd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SDNN、RMSSD、PNN50、HF增高,LF、LF/HF明显减低(P<0.0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DNN、RMSSD、PNN50、HF增高,其中PNN50、HF增高明显(P<0.05),LF、LF/HF明显减低(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心率偏慢的患者进行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QTd和HRV,从而降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及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作者:刘丽敏;缪洪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骨髓抑制是化疗常见毒副反应之一,严重影响了化疗疗程的顺利完成及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在预防及治疗骨髓抑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重要作用.笔者全面分析了化疗后骨髓抑制产生的机理,提出针对骨髓抑制早、中、晚期的中医治疗方法,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李可馨;曹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