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学关于老年睡眠生理的认识

许彦臣;刘艳骄

关键词:老年, 睡眠, 生理
摘要:生长壮老已是大自然的规律,人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其睡眠生理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老年睡眠生理既反映老年的生理状态,也反映其衰老的程度.本文根据中医文献的记述,就中医老年睡眠生理加以概述,以飨读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孙思邈针灸思想探析

    通过整理并阐述唐代医家孙思邈有关针灸的论述,认为其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先防早治;腧穴的整理与创新;重灸善灸;针、灸、药并重和刺灸须参脉诊等方面.

    作者:杜旭;刘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松郁安神方对REM睡眠剥夺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松郁安神方对REM睡眠剥夺大鼠认知功能及血浆中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药物治疗5d后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NE、DA、5-HT的含量.结果:中药治疗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明显改善,NE含量明显降低,DA、5-HT含量明显升高.结论:松郁安神方不仅可改善REM睡眠剥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而且可调节大鼠睡眠相关物质NE、DA、5-HT的含量,其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可能与某些神经递质的改变有关.

    作者:曾雪爱;黄俊山;王雅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诊治进展

    作者:刘中华;张启明;骆真;徐志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试论《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

    目的:在“食饮有节”的原则指导下提出并探讨能够指导人们进行饮食调节与养生保健的具体方法.方法:从谨和五味、食不偏嗜、食不过量、食知所宜、食无所犯5个方面对《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进行探讨.结论:这些内客对于研究饮食养生理论的深刻内涵及其现代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浅谈“骨痿”及其研究进展

    骨痿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内经》时代即有详尽的记载,并描述了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提出了治疗原则.肾虚、脾虚、肺热、血瘀合而为病的病理机制.治疗上,在“治痿独取阳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补脾肾之虚,清肺热,化瘀血的治疗原则.现代研究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脾虚、肾虚、血瘀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亦证实了本虚标实是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基础.

    作者:宋永达;黄俊卿;王宏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寒疫论治

    通过对历代文献关于寒疲的研究,分析了寒疲从感受非时暴寒出现的类似伤寒的流行性疾病,逐渐发展成为感受具有寒邪性质的疫疠之气引起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体现了中医对疫病认识的不断深化.并深入探讨了寒疲的特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等,以期对指导临床有所裨益.

    作者:范逸品;刘鲲鹏;王乐;曹洪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药新药临床有效性研究的一般原则

    探讨如何认识有效性、为什么无效的药物被认为“有效”谈起,说明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需要考虑的关注点.提出确定“试验目的”为试验设计的首要问题;临床试验设计要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遵循药品研发规律,分期试验,由未知到已知、由探索到验证,并遵循随机、对照、盲法原则.本文结合审评工作,总结了临床试验设计不合理的8种主要表现,以避免今后临床试验设计再出现类似错误.同时,由于现行法规首次提出了“临床试验结果具有生物统计学意义”的技术要求.本文对假设检验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议研究者在立项的时候就应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研究比较类型,注意非劣效、等效和优效性设计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选择合适的对照组.

    作者:程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张自平调理脾胃经验

    张自平教授认为,治疗慢性胃炎时既要重视脾的功能又要注重于养胃,应注意调整脾胃的升降功能;强调久病不愈与脾胃关系密切;并根据五行学说调整脾胃与他脏关系,以取得较好疗效;用药以照顾脾胃为先.

    作者:韩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药治疗婴儿腹泻经验

    泄泻一词首见于《内经》,历代医家对本病论述颇多,其含义大同小异,然婴儿腹泻一词无明确定义.先父赵昌基老中医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婴儿腹泻是以婴儿排便次数增多(每日6~10次以上)、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夏秋季为多见,现将典型案例报道.

    作者:赵明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法藏敦煌中医药卷子“斗”、“升”辨

    “斗”和“升”作为计量单位,有着10倍的容量之差,本不该混乱,但在一些中医古籍中用错的例子比比皆是.今考查法藏敦煌中医药卷子,从文字的演变和产生混淆的原因两方面对“斗”、“升”二字作鉴别,并从3个方面阐述由此带来的影响.

    作者:钱婷婷;沈澍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化积清热和胃汤治疗小儿食积发热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采用化积清热和胃汤对患有食积发热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抽取104例患有食积发热临床确诊小儿病例将其分为A、B组,平均每组52例.分别采用清热颗粒进行治疗和积清热和胃汤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的复发情况、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2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化积清热和胃汤对患有食积发热的患儿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作者:吴文;张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建立国家级针灸临床实用技术应用与发展基地的前瞻性研究

    为适应中医针灸发展与国际化的需要,提高针灸核心竞争力,彰显中医药软实力,以《中医药科学研究发展纲要(2006-2020年)》为指导,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对建立国家级针灸临床实用技术应用与发展基地进行前瞻性的软科学研究.国家级针灸基地建设坚持以加强针灸临床病种研究为主体,强化针灸临床科研规范和高水平中医针灸临床科研人才队伍培养为两翼,走“一体两翼”基地业务建设模式,集医疗、科研、国际培训、国际交流为一身,形成全国一流的针灸临床中心.

    作者:王彤;吴中朝;陈仲杰;胡静;焦玥;周宇;周劲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五苓散对腹泻模型大鼠小肠绒毛高度、宽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五苓散对番泻叶所致腹泻模型大鼠小肠绒毛高度、宽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氢氯噻嗪组、口服盐液组、五苓散低、中、高剂量组7组.模型组和各实验组上午灌胃番泻叶液造成腹泻,各实验组下午灌胃给药,每日观察大鼠腹泻状态、测体重等.于第4、7天上午距回盲口5cm处取大鼠回肠进行固定、切片、染色等,用Leiac QwinV3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小肠绒毛的高度与宽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口服盐液组3d和6d后检测小肠绒毛的高度和宽度均明显下降:五苓散高剂量组小肠绒毛高度、宽度变化不明显,明显高于模型组;五苓散中、低剂量组和氢氯噻嗪组绒毛高度明显下降,宽度下降不明显.结论:五苓散有促进腹泻大鼠小肠黏膜增殖及修复能力的作用,5.4g/kg灌胃效果较好;口服盐液能补充水、电解质,有利于维持体重,但不显示促进小肠黏膜增殖及修复能力的作用.

    作者:向丽华;孙刚;王笑红;王震;张治国;李媛媛;刘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转化医学—中医药融入世界的另一扇门

    生命科学高速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让转化医学应运而生,其极大缩短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距离.与此同时,转化医学的理念对中医药如何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世界也提供了路径与方法.本文试从转化医学概念、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中医药在国外的发展瓶颈、中医药的转化医学,转化医学下中医药如何能更好与世界接轨等方面来浅议这个问题.

    作者:李琳;罗丹;肖诚;荆生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略论《脉镜须知》学术特色及价值

    清代歙县医家梅江村代表作《脉镜须知》脉学理论切合临床,精练实用,对中医脉诊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而后世医家对其知之甚少.本文首次对《脉镜须知)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研究其学术特色及价值,对发展和充实中医脉学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刘洪;曾莉;李文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胃炎Ⅰ号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胃炎Ⅰ号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胃炎Ⅰ号颗粒,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加服施维舒模拟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对照组给予施维舒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同时加服中药免煎颗粒剂模拟剂,每日1剂,分2次服.2组疗程均为8周,8周后复查胃镜;停药4周后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临床观察胃炎Ⅰ号颗粒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胃炎1号颗粒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总有效率达86.06%,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杀灭HP,降低复发率,且毒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魏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论刘完素对气化理论的认识与发挥

    刘完素是寒凉派代表医家,其治学重视《素问》,精研运气气化之道.在吸收前人认识的同时,对于中医气化理论进行了积极地革新与发挥.主要体现在其重视人体心肾水火气化、基于运气学说创新病机理论、发挥玄府概念、重视解郁治法等方面.刘氏在中医学术发展方面,影响深远.

    作者:陈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

    吞咽障碍是延髓麻痹的主要症状,亦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笔者查阅了近10年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报道发现,针灸与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确实有好的治疗效果,联合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更加明显.

    作者:哈静;黄银兰;万明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张秀琴治疗月经失调临证经验探微

    目的:探讨张秀琴治疗月经失调的主要治法与核心处方.结果:月经失调患者常见的证候是肝肾阴虚证,其次是气滞血瘀证,再则气血两虚证,张老对应的治法是滋养肝肾、理气活血与补益气血,其核心处方包括白芍、赤芍、当归、香附、益母草、生地、熟地、川芎.结论:该统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张老的临床思辨.

    作者:潘国凤;冯兴中;姜敏;周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化腐再生法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初步机制

    目的:探讨化腐再生法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糖尿病大鼠行创面造模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菠萝酶+生肌象皮膏(化腐再生组)、菠萝酶(单纯化腐组)、生肌象皮膏(单纯再生组)、凡士林(对照组)换药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分析创面分泌物理化指标.结果:化腐再生组创面剩余面积较其他组明显减小,分泌物pH值更加符合伤口愈合pH值曲线,分泌物一氧化氮(N0)含量明显增加.结论:化腐再生法促进伤口愈合机制主要是顺应伤口愈合规律,通过改变创面pH值和NO含量促进糖尿病创面修复,其具体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朝晖;徐强;马静;刘现周;朱朝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