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刚;刘凌;邹俊
通过对历代文献关于寒疲的研究,分析了寒疲从感受非时暴寒出现的类似伤寒的流行性疾病,逐渐发展成为感受具有寒邪性质的疫疠之气引起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体现了中医对疫病认识的不断深化.并深入探讨了寒疲的特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等,以期对指导临床有所裨益.
作者:范逸品;刘鲲鹏;王乐;曹洪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探讨如何认识有效性、为什么无效的药物被认为“有效”谈起,说明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需要考虑的关注点.提出确定“试验目的”为试验设计的首要问题;临床试验设计要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遵循药品研发规律,分期试验,由未知到已知、由探索到验证,并遵循随机、对照、盲法原则.本文结合审评工作,总结了临床试验设计不合理的8种主要表现,以避免今后临床试验设计再出现类似错误.同时,由于现行法规首次提出了“临床试验结果具有生物统计学意义”的技术要求.本文对假设检验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议研究者在立项的时候就应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研究比较类型,注意非劣效、等效和优效性设计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选择合适的对照组.
作者:程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日趋恶化,自然界“至而不至”,“不至而至”的非时之气频繁出现,时行感冒这种因时邪疫毒侵犯人体引起的时行疾病也多为流行,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较普通感冒更为严重,且已受到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考证历代医家对“时行感冒”这一中医病名的含义,了解时行感冒与普通感冒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在临床上诊治感冒的过程中能更准确地使用时行感冒这一诊断用名,更正确地辨证施治.
作者:范津博;苏晶;孙霈;叶永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针灸与西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全面检索针灸与西药比较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选择合格研究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7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①降压疗效:单用针灸与单用西药比较,2组降压疗效无明显差异;针灸+西药与单用西药比较,针灸+西药组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②症状疗效:单用针灸或针灸+西药均优于单用西药,纳入试验中未见不良反应报道.结论:针灸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但本研究纳入试验数有限且多数文献质量较低,需设计更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作者:刘福水;郭长青;金晓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活络效是丹加减方对骨性关节变的作用及其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大鼠异物内芽肿法和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小鼠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并观察活络效灵丹加减方对木瓜蛋白酶所致的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影响,探究其对骨性关节是的治疗作用.结果:活络效灵丹加减方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能有效抑制大鼠肉芽肿和小鼠耳廓肿胀,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并能减轻木瓜蛋白酶所致骨性关节炎大鼠的膝关节病理变化.结论:活络效灵丹加减方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并能减轻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的病理变化.
作者:朱军璇;王敏智;刘彪;荆生龙;李静;吕诚;何晓娟;耿耘;刘振丽;吕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多种语音特征与现代中医9种体质的相关性.方法:根据40位女性和10位男性18岁~38岁受试者的语音特征参数和9种体质参数所做的相关性统计和回归分析,每种体质都与多个语音特征相关,个别结果与理论有差异.结论:通过34个语音参数的线性回归能够非常好的建立模型、预测39位女性受试者的体质参数:测定系数R2很高,模型p值分很低;平和R-squared=0.8114,P=0.022,其他8种体质(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R2>0.9,p≤0.022.
作者:Reclus Florence;杨学智;李海燕;朱庆文;牛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采用化积清热和胃汤对患有食积发热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抽取104例患有食积发热临床确诊小儿病例将其分为A、B组,平均每组52例.分别采用清热颗粒进行治疗和积清热和胃汤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的复发情况、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2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化积清热和胃汤对患有食积发热的患儿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作者:吴文;张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通过对传统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的比较,说明配方颗粒质量稳定,便于调剂,临床应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
作者:田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作者:刘中华;张启明;骆真;徐志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张自平教授认为,治疗慢性胃炎时既要重视脾的功能又要注重于养胃,应注意调整脾胃的升降功能;强调久病不愈与脾胃关系密切;并根据五行学说调整脾胃与他脏关系,以取得较好疗效;用药以照顾脾胃为先.
作者:韩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为适应中医针灸发展与国际化的需要,提高针灸核心竞争力,彰显中医药软实力,以《中医药科学研究发展纲要(2006-2020年)》为指导,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对建立国家级针灸临床实用技术应用与发展基地进行前瞻性的软科学研究.国家级针灸基地建设坚持以加强针灸临床病种研究为主体,强化针灸临床科研规范和高水平中医针灸临床科研人才队伍培养为两翼,走“一体两翼”基地业务建设模式,集医疗、科研、国际培训、国际交流为一身,形成全国一流的针灸临床中心.
作者:王彤;吴中朝;陈仲杰;胡静;焦玥;周宇;周劲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左金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建立CAG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自然恢复、替普瑞酮、黄连、吴茱萸、左金九组,设立空白和假手术组,治疗1mon后,检测血清前列腺素E2和胃泌素的表达度病理学观察.结果:①各治疗组PGE2含量提高,除吴茱萸组外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②各治疗组胃泌素含量提高,与自然恢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③病理显示左金丸组模型病变缓解明显.结论:左金丸有明显的治疗CAG的作用,其效果不低于西药组以及单味药组.
作者:李晓红;史瑞;刘礼剑;李健;蔡大勇;李军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当归散及其拆方对低客受性子宫内膜PR和整合素β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曲普瑞林注射制备小鼠模型,预防性给予受试液,于排卵后24h和48h测定子宫内膜中PR、整合素β3水平.结果:(1)PR的表达:48h时当归散组和归-芩组的PR表达明显上调,达到正常组水平(P>0.05);(2)整合素β3的表达:而当归散组和当归黄芩组整合素β3在2个时间点表达无显著差异,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当归散和当归-黄芩能抑制曲普瑞林引起的PP过早下调,抑制整合素β3的提前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客受性.
作者:杨桢;任慧利;徐莉莉;石玉迎;李玲孺;高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斗”和“升”作为计量单位,有着10倍的容量之差,本不该混乱,但在一些中医古籍中用错的例子比比皆是.今考查法藏敦煌中医药卷子,从文字的演变和产生混淆的原因两方面对“斗”、“升”二字作鉴别,并从3个方面阐述由此带来的影响.
作者:钱婷婷;沈澍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五苓散对番泻叶所致腹泻模型大鼠小肠绒毛高度、宽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氢氯噻嗪组、口服盐液组、五苓散低、中、高剂量组7组.模型组和各实验组上午灌胃番泻叶液造成腹泻,各实验组下午灌胃给药,每日观察大鼠腹泻状态、测体重等.于第4、7天上午距回盲口5cm处取大鼠回肠进行固定、切片、染色等,用Leiac QwinV3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小肠绒毛的高度与宽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口服盐液组3d和6d后检测小肠绒毛的高度和宽度均明显下降:五苓散高剂量组小肠绒毛高度、宽度变化不明显,明显高于模型组;五苓散中、低剂量组和氢氯噻嗪组绒毛高度明显下降,宽度下降不明显.结论:五苓散有促进腹泻大鼠小肠黏膜增殖及修复能力的作用,5.4g/kg灌胃效果较好;口服盐液能补充水、电解质,有利于维持体重,但不显示促进小肠黏膜增殖及修复能力的作用.
作者:向丽华;孙刚;王笑红;王震;张治国;李媛媛;刘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敦煌遗书《亡名氏脉经》源于王叔和《脉经》,但更接近王叔和《脉经》原貌.敦煌《亡名氏脉经》残卷存方计13首,惜已残缺,但其中7首方剂即桂枝汤、葛根汤、摩风膏、瞿麦汤、滑石散、平胃丸及前胡汤记载详实,易于辨识,在考证王叔和《脉经》古佚医方方面提供了重要线索,弥足珍贵.
作者:刘喜平;李沛清;辛宝;张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管竞环教授在肾脏疾病的诊治及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有许多独到的经验和见解,他认为慢性肾变蛋白尿的基本证型是肺肾不足、风热伤肾,提出益气固肾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并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潘静;马威;管竞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清代歙县医家梅江村代表作《脉镜须知》脉学理论切合临床,精练实用,对中医脉诊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而后世医家对其知之甚少.本文首次对《脉镜须知)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研究其学术特色及价值,对发展和充实中医脉学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刘洪;曾莉;李文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古代由于解剖学局限,对人体的划分主要基于脏腑功能及大致部位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焦,缺乏对颅腔和位于颅腔内的脑及其所支配的神经系统的认识,一直以来,将脑系统的功能归属心主神明及其他脏腑.本文结合现代解剖学,将人体划分为四焦,即顶焦、上焦、中焦、下焦,每一部分包含相应脏腑体系,即顶焦包含神系、髓系,上焦包含心系、肺系,中焦包含肝系、胃系,下焦包含溲系、衍系.在三焦基础上补充了脑和其支配的神经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的内容,并对每一焦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辨证纲领进行了论述,以初步阐释四焦八系理论体系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仝小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肾俞穴为肾之背俞穴,内应肾脏,为肾气在背部输注传输之处,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临床总结,指出其在临床的适用范围.
作者:吕志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