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对胃癌的应用诊断评价

陈旗;陈顺强;仓顺东;王伟

关键词:CT, 胃癌, 诊断
摘要:随着CT机在基层医院广泛的应用,对2000-2003年拟行手术切除术的胃癌病人行术前CT检查及病理对照分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妊高征急性左心衰13例临床分析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急性左心衰为产科急症,是妊高征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若不及时抢救,将危及母儿生命.我院1999年2月-2003年7月共收住院产妇6151例,妊高征151例,并发急性左心衰13例.

    作者:高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糖尿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

    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及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代谢异常.以往的研究集中在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对蛋白质代谢异常在糖尿病并发症中作用的研究匮乏.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作为一种含硫非必需氨基酸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血浓度的变化有所不同.

    作者:马书平;汪艳芳;苏永;赵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诺和灵50R和吡格列酮治疗应用磺脲类失效的糖尿病临床观察

    长期应用磺脲类(SU)药物治疗糖尿病而引起继发失效性糖尿病(DM)临床比较常见,我们对35例SU类药物用至大治疗量且同时加服二甲双胍片等,疗程在3个月以上,但效果不佳的患者改用诺和灵50R和吡格列酮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牛云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在初诊青、老年糖尿病人中差异及分析

    目的:通过青年及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人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现状的调查,探讨青年2型糖尿病人早发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方法:499例初诊2型糖尿病人按年龄分为≤39岁组及≥60岁组.调查内容:职业、糖尿病家族史、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结果:≤39岁组病程及早体重指数持续时间短,男性、糖尿病家族阳性史、饮食油腻、办公室职员、管理人员、商人构成比高于老年组(P<0.001).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血浆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C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青年2型糖尿病人比老年糖尿病人有更强遗传倾向,存在糖尿病患病相关环境因素更显著.因为如此,可能是他们较老年人早发糖尿病的原因.

    作者:张菱;文世林;傅晓英;李全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与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常见严重疾病之一,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存活者常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本文分析114例足月新生儿HIE的CT表现,探讨CT表现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助于对HIE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王恩伟;孟平英;赵梁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多项目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按照199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108例,其中30例为初诊未接受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治疗3周,血糖控制不佳;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1例;服用二种常规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者57例,疗程12周,均在原有治疗不变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 mg,1次/d.结果:108例共有6例退出.治疗前后平均血糖下降35%,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5%,HOMA-IR值降低50%,β细胞功能恢复53%.结论:罗格列酮单独及联合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汪艳芳;马书平;赵志刚;苏永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输尿管狭窄的腔内治疗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26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应用内窥镜进行腔内硬性扩张和气囊扩张治疗.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22例成功,治愈率84.6%,4例无效.结论:腔内治疗输尿管狭窄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少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吡柔比星并用对膀胱肿瘤复发的治疗和预防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吡柔比星并用对膀胱肿瘤复发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采用干扰素α2b(安达芬)并吡柔比星(THP)联合应用膀胱内灌注治疗并预防膀胱肿瘤复发21例,并与同期灌注丝裂霉素C19例,对照组15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联合用药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比较组和对照组(4.76%,15.79%,33.3%)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平均值联合用药组分别为52.3%和71.7%,P<0.05,丝裂霉素治疗前后分别为53.1%和55.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干扰素α2b和吡柔比星联合应用治疗及预防膀胱肿瘤的复发,既能达到杀伤癌细胞,又能激活免疫细胞的功能,近期疗效好.

    作者:高光霞;王文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9例病理分析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卵巢恶性肿瘤的少见病理类型,占卵巢肿瘤总数的2%左右,占卵巢恶性肿瘤的6.4%[1].因临床病理特点有一定独特性,现通过组织学对其进行病理观察.

    作者:尹自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型糖尿病并肾病患者眼底及电生理的改变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4h尿白蛋定量≥30 mg 1型糖尿病患者36例,BUN和肌酐正常,根据尿常规尿蛋白定性分为糖尿病肾病Ⅲ期和Ⅳ期两组,检查眼底荧光造影(FFA)、视网膜电图(ERG)及振荡电位(OPs).结果: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HbA1C、UM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FA异常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OPs总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无明显差异(P>0.05).在糖尿病肾病的Ⅳ期FFA和OPs异常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Ⅲ期肾病,在Ⅲ期糖尿病肾病OPs异常的阳性率明显高于FFA,但是在Ⅳ期糖尿病肾病二者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呈现高度的一致性,OPs比FFA能更早的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李全忠;冯素萍;文世林;傅晓英;张菱;鲁平;周焰;夏威;阚全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氏病,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异常的疾病,其特点是铜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由此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早期的临床症状各例不一,约占50%以上的病例以肝脏的症状开始,约20%以神经系统异常为首发症状,其余约30%以肝脏病和神经系统的混合表现开始,此外有一部分疾病以溶血型贫血为首发表现,少数以骨关节症状、血尿和精神障碍等起病.患儿早期就诊时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使患儿治疗过晚,引起并发症,后果严重.现将我科近3年来误诊的8例病例报道如下,希望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得以早期治疗.

    作者:薛东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会阴部感染的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实验组共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22~67岁,平均52.3岁;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取活组织病检确诊;病程1~6年;肿瘤下缘距肛缘7~8 cm18例,5~6 cm30例;其中肿块型18例,溃疡型21例,浸润型9例;属DuKes A期13例,属DuKes B期23期,属DuKesC期12例;术后病理结果:腺癌37例,乳头状腺癌5例,黏液腺癌5例,低分化癌1例;有淋巴结转移1 5例,切除标本两端切线均未见癌细胞,术前合并肠梗阻并术中发生直肠破损1例;术中切除阴道后壁并修补1例;术中发生骶前大出血1例.对照组37例,为随机抽取,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

    作者:张晨阳;张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弹性树脂与铸造支架联合义齿修复双端游离缺失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采用弹性树脂与铸造支架联合义牙弓修复牙齿双端游离缺失以改善传统义齿.方法:采用弹性树脂做基托和唇(颊)侧固位体,缺失区和支托采用铸造支架,制作修复体47件,修复牙双端游离缺失患者39人.患者戴用1年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弹性树脂与铸造支架联合义齿的美观舒适感、食物嵌塞、基牙情况等较传统活动义齿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弹性树脂与铸造支架联合义齿修复双端游离缺失较传统活动义齿具有较多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盛薇;邹萍;张爱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胶质瘤术后敏感药物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敏感药物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脑胶质瘤158例大限度地全切或次全切,术中于瘤残腔内安置化疗囊,术后第2,4,6,8周分别注射一次经MTT法筛选出的敏感疗药物ACNU,BCNU,VM26,DDP,5-FU,MMC,ACR,ADM和BLM中的一种,生理盐水2~4 mL稀释后穿刺化疗囊,微泵调控注射6~8 h.同时行全脑增敏放疗,2 Gy/次,5次/周,总量55~60 Gy.以后成倍延长间质化疗时间间隔.结果:158例平均随访3年,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中显效(肿瘤完全消失)46例,有效(肿瘤部分消失)78例,无变化19例,恶化15例.平均生存时间66周,总有效率78.5%.结论:手术后敏感药物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安全显效.

    作者:步星耀;赵红卫;胡明伟;张永福;李太平;梁庆华;王勇;薛绛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加味寿胎丸治疗习惯性流产临床观察

    寿胎丸系近代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方.我们在临床上适当加味,更名加味寿胎丸,治疗习惯性流产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乃枝;刘华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脾破裂延迟出血的诊断和处理

    外伤闭合性脾破裂延迟出血是一种隐匿型腹腔内出血性急腹症,易被漏诊、误诊、而延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生命有较大的威胁,甚至丧失手术机会而死亡.我院自2001年以来收治外伤闭合性脾破裂延迟出血25例,现将其诊断和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董李;吴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睾丸损伤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睾丸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6例睾丸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开放性睾丸损伤行睾丸裂伤清创修补术,14例闭合性睾丸损伤有12例经B超、CT确诊,2例有较大的阴囊血肿,无法分辨,手术探查后证实.10例行手术探查,1例睾丸破裂严重行睾丸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睾酮低下发生勃起功能障碍.4例保守治疗者2例外伤侧睾丸出现萎缩,1例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结论:B超、CT检查在伤后尽早进行,对早期诊断睾丸损伤非常重要.睾丸损伤应早期手术以修补睾丸、清除血肿.

    作者:王固新;姜海洋;夏昕晖;谭明波;张东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方法检出肠道寄生虫卵的结果分析

    从粪便中检出寄生虫卵,是诊断肠道寄生虫病常用的指标[1].在以往的临床检验中,多常规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出率普遍偏低.为探讨一种省时、省力、操作比较简便且检出率比较高的方法,笔者对同一批标本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做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占军;张玉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树突状细胞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建立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方法并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方法:根据细胞的黏附性不同,建立了一整套简便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方法,并利用HE染色和FACS研究了其生物学特征.结果:体外培养3d后,可见增殖性细胞集落,体外培养第7d,收集悬浮细胞即为DC.倒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树突状、伪足状突起,HE染色核偏位,嗜碱性.流式细胞鉴定为髓系DC(CD11c+),高表达MHCⅡ类分子(Ia)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结论:此实验制备的树突状细胞具有髓系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及实验研究.

    作者:任颖;银平章;孔令非;唐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92例临床分析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改进和麻醉技术的提高,以及抗生素的不断发展,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加上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年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同时,术中发现合并子宫肌瘤的几率增加.在剖宫产术时,对合并的子宫肌瘤是否同时给予剔除,文献报道很少,意见不一.我院2000年1月-2003年9月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92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兴爽;张红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