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丽莉
氟桂利嗪(Flunarizine)化学名为(E)-l-[双4-氟苯基)甲基]4(2丙烯基-3-苯基)哌嗪,是桂利嗪的氟化物,为一选择性钙通道阻断剂,具有扩张脑血管和外周血管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功能不全的防治[1~4].下面仅就氟桂利嗪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作一文献综述.
作者:谢敏;田鑫;乔海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改进和麻醉技术的提高,以及抗生素的不断发展,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加上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年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同时,术中发现合并子宫肌瘤的几率增加.在剖宫产术时,对合并的子宫肌瘤是否同时给予剔除,文献报道很少,意见不一.我院2000年1月-2003年9月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92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兴爽;张红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方法并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方法:根据细胞的黏附性不同,建立了一整套简便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方法,并利用HE染色和FACS研究了其生物学特征.结果:体外培养3d后,可见增殖性细胞集落,体外培养第7d,收集悬浮细胞即为DC.倒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树突状、伪足状突起,HE染色核偏位,嗜碱性.流式细胞鉴定为髓系DC(CD11c+),高表达MHCⅡ类分子(Ia)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结论:此实验制备的树突状细胞具有髓系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及实验研究.
作者:任颖;银平章;孔令非;唐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氏病,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异常的疾病,其特点是铜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由此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早期的临床症状各例不一,约占50%以上的病例以肝脏的症状开始,约20%以神经系统异常为首发症状,其余约30%以肝脏病和神经系统的混合表现开始,此外有一部分疾病以溶血型贫血为首发表现,少数以骨关节症状、血尿和精神障碍等起病.患儿早期就诊时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使患儿治疗过晚,引起并发症,后果严重.现将我科近3年来误诊的8例病例报道如下,希望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得以早期治疗.
作者:薛东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过去的十年中,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已经成为标准的血管成形术操作.伴随着支架置入术数量的稳定增长以及罪犯血管损伤的复杂性,支架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数量的稳步增长[1],发生率近似于10%~30%.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或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已得到公认,而且受益的还包括那些胆固醇水平并不高的患者,即所谓他汀类药物的多向性效应.他汀类药物作用于支架再狭窄发生的许多环节,如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移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血栓形成,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抑制氧化应激等.本文就支架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作用环节作系统综述.
作者:于洁;高传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实验组共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22~67岁,平均52.3岁;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取活组织病检确诊;病程1~6年;肿瘤下缘距肛缘7~8 cm18例,5~6 cm30例;其中肿块型18例,溃疡型21例,浸润型9例;属DuKes A期13例,属DuKes B期23期,属DuKesC期12例;术后病理结果:腺癌37例,乳头状腺癌5例,黏液腺癌5例,低分化癌1例;有淋巴结转移1 5例,切除标本两端切线均未见癌细胞,术前合并肠梗阻并术中发生直肠破损1例;术中切除阴道后壁并修补1例;术中发生骶前大出血1例.对照组37例,为随机抽取,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
作者:张晨阳;张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吡柔比星并用对膀胱肿瘤复发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采用干扰素α2b(安达芬)并吡柔比星(THP)联合应用膀胱内灌注治疗并预防膀胱肿瘤复发21例,并与同期灌注丝裂霉素C19例,对照组15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联合用药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比较组和对照组(4.76%,15.79%,33.3%)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平均值联合用药组分别为52.3%和71.7%,P<0.05,丝裂霉素治疗前后分别为53.1%和55.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干扰素α2b和吡柔比星联合应用治疗及预防膀胱肿瘤的复发,既能达到杀伤癌细胞,又能激活免疫细胞的功能,近期疗效好.
作者:高光霞;王文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由于农村矿产开采、建筑施工、交通事故等原因,腹部闭合性损伤比较常见,闭合性损伤不如开放性损伤容易引起重视和诊断,若损伤导致腹内脏器破裂往往危及生命,早期诊治特别重要.本文收集近年来住院的腹部闭合性损伤61例,现就其早期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叶忠;殷月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们1999年6月2001年9月,应用博尔泰力联合西维尔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设干扰素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任义强;张海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对32例低血钾病人入院24 h内进行甲状腺机能、血电解质、尿常规等检查,并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引起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原因.
作者:代凤玲;李全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硝普钠(SNP)能较好地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可使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我院心脏外科自1996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SNP的患者490例,治疗期间针对药物性能给予严密观察和科学护理,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效果满意,体会如下.
作者:化丽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长期应用磺脲类(SU)药物治疗糖尿病而引起继发失效性糖尿病(DM)临床比较常见,我们对35例SU类药物用至大治疗量且同时加服二甲双胍片等,疗程在3个月以上,但效果不佳的患者改用诺和灵50R和吡格列酮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牛云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现代外科的发展在不断要求营养支持的完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单纯的TPN不能满足病人的代谢要求,而肠内营养却以经济、易实现、营养完全而受到广泛的重视.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在腹部术中放置空肠鼻饲管方式,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牙科患儿的诊治过程中,患儿的合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而消除畏惧是取得患儿合作的主要因素.牙科畏惧又称牙科焦虑,是指对牙科怀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和紧张心理,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躲避的现象.作者对2001年1月-200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35例患儿的就诊表现做了观察分析,并对如何进行诱导就诊,消除畏惧,顺利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郑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弹性树脂与铸造支架联合义牙弓修复牙齿双端游离缺失以改善传统义齿.方法:采用弹性树脂做基托和唇(颊)侧固位体,缺失区和支托采用铸造支架,制作修复体47件,修复牙双端游离缺失患者39人.患者戴用1年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弹性树脂与铸造支架联合义齿的美观舒适感、食物嵌塞、基牙情况等较传统活动义齿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弹性树脂与铸造支架联合义齿修复双端游离缺失较传统活动义齿具有较多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盛薇;邹萍;张爱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婴幼儿脑积水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脑脊液在蛛网膜下腔或脑室系统聚积过多而引发的神经系病变.随着脑CT检查的普及应用,本病确诊率逐渐增多.我们于1998年10月-2003年5月共收治本病52例,现就其病因、临床表现及部分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惠震昊;曾星;李国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脾是腹部内脏中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其发病率几乎占各种腹部损伤的40%~50%,且临床所见脾破裂约85%为真性破裂[1].因脾组织质地较脆,破裂后止血、修补均有一定难度.对较重的脾破裂特别是实质性脾破裂,传统治疗以脾切除术为主.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的进一步认识,保脾技术被重新定位.采用脾保留性手术治疗脾外伤,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我们从1997年6月始,采用铆钉式修补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共实施37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丁文贤;王杰书;任鹏;史振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外伤引起的肝脏损伤在腹部损伤中约占15%~20%,现将我院1982-2002年收治的82例外伤引起的严重肝创伤病人应用肝填塞缝合术救治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淳;李纪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比较常见,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竞争,营养条件改善,老年人比例增加等因素,急性脑血管病及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逐渐增加,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贺善田;黄本谦;鲁玉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称小儿过敏性咳嗽,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病,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疾病之一,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缺乏早期适当治疗往往会发展为更为严重的哮喘状态[1].我院自1994年起对CVA患儿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舒喘灵、酮替酚,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爱贞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