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举;郭永昌
通过对汪机治疗精神异常类病案的分析,发现他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而将精神异常分成五志病和脏腑自病两大类.从有无情志因素导致脏腑某用途的使用太过状态来辨别是五志病还是其他因素导致脏腑自病的脏腑形用失常.五志病本质是脏腑的使用问题,病不在脏腑,非药可治,必须通过心理治疗纠正脏腑过用状态;脏腑自病是脏腑自身活动模式属性异常改变导致精神表现形式失常,需用药物辨证施治,改变其偏性;用病自病兼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并施.明辨脏腑形用,避免囿误于药物治疗,是其核心思想.其形用之辨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古代中医情志相胜疗法在临床上的可操作性,解决了临床心理性疾病和生物性疾病两个不同体系的统一辨证施治的方法问题,同时也形成了新的疾病分类认识,将中医治疗病种范围扩大到包括心理治疗所属的范围,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作者:郭建新;王赤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及钠通道的作用,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标准微电极记录技术记录动作电位,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通道电流.结果:苦参碱(10μmol/L;50μmol/L; 100μmol/L)浓度依赖性延长APD50和APD90降低APA(n=8);乌头碱明显延长APD50和APD90,苦参碱(100μ mol/L)能逆转乌头碱对动作电位的过度延长作用(n=7);苦参碱(50μmol/L)抑制INa,与对照组相比,其INa电流密度在-45mV时从(-65.14±4.2)pA/pF降低到(-46.39±4.8)pA/pF(n =10).结论:苦参碱能逆转乌头碱对动作电位时程的延长作用并能抑制INa.
作者:李妙龄;唐汉庆;王勇;郭健;庞宇舟;李国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黄帝内经》治疗学的基本特征是从整体角度对人体机能状态进行综合调控,它注重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事物自身与外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种整体统一观思想始终贯穿于治疗学理论体系的主导思想、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手段之中.《黄帝内经》治疗方法的整体观,主要表现为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脏腑相关的整体观、经络联系的整体观、全息调控的整体观,由此使《黄帝内经》治法丰富多彩,疗效奇佳.
作者:毛旭;毛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以传承与创新为核心,解答中医理论“怎么说的”、“说了什么”、“怎么用的”、“有何用处”等关键问题,即文献整理、理论梳理、应用法则剖析、临证验证4个要素环环相扣,形成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整体过程.文献整理奠定理论研究基础,经过系统的五运六气文献整理,解决了文献资源限制,保障研究底本质量;理论梳理实现知识阐释,以五运六气理论的发展脉络、历代医家理论阐发为切入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理论的分析、判断、归纳、提升;应用法则剖析以增进临证的指导价值,从古人“五运六气为医之门径”的认识出发,加强了诊疗规律提炼和运气方剂研究;临证评价可验证理论价值,分别采用临证观察、经验总结、医案数据分析、实验探索等研究手段,积累五运六气理论的应用经验.
作者:杨威;潘桂娟;于峥;刘寨华;张宇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万全(1499~1582),字密斋,湖北罗田大河岸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万全在儿科、妇科、养生、嗣育等方面颇有建树,《养生四要》集中体现了万全养生学术思想.全书共五卷,第一卷为《寡欲》,第二卷为《慎动》,第三卷为《法时》,第四卷为《却疾》,第五卷为《养生总论》.万全养生之法可总结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4个方面,其养生理论质朴意深、独具特点,对后世中医养生学发展影响较大.
作者:张玉辉;杜松;蔡秋杰;苏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针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大鼠肺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在SAP早期肺损伤(AL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SAP组、针刺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n=10).以3.5%牛黄胆酸钠逆行注射胰胆管的方法制作SAP模型,针刺治疗组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指导下,于SAP造模0.5h后行针刺肺、大肠、脾经穴位及其背腧穴;针刺对照组在造模0.5h后行针刺肺、脾经穴位及其背腧穴.光镜下观察SAP造模6h后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对肺脏进行病理学评分及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应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诱导型iNOS、eNO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针刺治疗组6h后肺损伤评分、肺组织湿/干重比、肺组织iNOS及eNOS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SAP组和针刺对照组(均P<0.05).结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的针刺对SAP大鼠早期肺损伤保护作用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肺组织iNOS及eNOS mRNA的过度表达来发挥.
作者:蒋莉娅;黄继人;赵弘卿;戴建良;张卫东;诸静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结合《内经》各篇的相关内容详细分析了《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对于具体病证“胀”病与“疮”病的病机与治疗.
作者:冯文林;伍海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八桂针灸流派是八桂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八桂医学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反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本文就八桂针灸流派的概念、形成与发展、著名医家及学术特色、学术贡献4个方面做一阐述.
作者:林怡;滕晓东;莫清莲;戴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内经》首次提出“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首创非药物性的“情志相胜法”.其原理建立在五行生克制化、阴阳消长互制、气机升降出入的中医基础理论之上,经典的方法是依据五行生克理论,通过情志相互制约作用而形成的“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的五情相胜法.
作者:薛芳芸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疆吐鲁番、哈密、乌鲁木齐等不同地区慢性咽炎与西北燥证的罹患关系.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方案设计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咽炎病人西北燥证罹患率为72.06%,高于对照组15.69% (P <0.01);慢性咽炎病人所罹患西北燥证之临床证候以西北燥证主证(肺卫孔窍皮肤燥证)为多见;聚类分析显示,西北燥证主证与慢性咽炎证候关联性强.结论:西北燥证是新疆地区慢性咽炎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姜德;周铭心;韩荣;刘欢;辜琨;陈怀科;荆晶;张慧田;李春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芪黄明目胶囊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氧化应激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芪黄明目高、中、低剂量组,另设C57BL/6小鼠对照组.灌胃给药3个月,观察一般情况,测定空腹血糖(FBG);检测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光镜及电镜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视网膜p38MAPK、p-p38MAPK、JNK、p-JNK、ERK、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芪黄明目能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小鼠症状,降低FBG;减轻视网膜病理损伤;不同程度的升高SOD、GSH-Px、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芪黄明目组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P<0.01);JNK和ERK蛋白磷酸化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38MAPK、JNK、ERK蛋白在各组表达无统计意义.结论:芪黄明目可通过抑制p38MAPK磷酸化水平而实现其抗氧化应激、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作者:张会欣;王宏涛;赵韶华;朱慧明;崔庆飞;齐晓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双黄蛇药散外敷治疗五步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五步蛇咬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局部外敷双黄蛇药散,比较2组患者局部组织肿痛消退时间、伤口坏死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局部组织肿痛消退时间、伤口坏死率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黄蛇药散治疗五步蛇咬伤有良好疗效.
作者:莫玉霞;熊广;王丹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无比山药丸对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症大鼠胫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其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将77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雷洛昔芬组和无比山药丸高、低剂量组6组.采用摘除卵巢的方法制作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在灌胃给药3个月后,运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对大鼠胫骨不脱钙骨切片进行形态计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无比山药丸高、低剂量组均能使胫骨TBV%显著增高,使TRS%以及TFS%、MAR明显降低,其高剂量能使mAR明显下降.结论:无比山药丸对去卵巢所致的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晟芳;李艳;刘梅洁;李亚楠;付小卫;潘静华;刘红;王少君;于峥;王莹;宋长恒;李鸿泓;张治国;鞠大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医“国际化”大趋势日益凸显中医英译的重要性,而文化差异是阻碍翻译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本文以《黄帝内经》词语翻译为例,从“阐释学”这一翻译理论视野探讨解决中医英译研究中的跨文化差异等相关问题.
作者:何阳;何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医院文化是现代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拟建立一套具备可测性的中医医院文化管理指标体系架构,为进一步细化中医医院文化管理指标体系奠定基础.本研究依据医院文化的结构及其构成要素,遵循评价指标构建原则,将指标体系架构从目标层、分支层、测量层3个层次进行划分,初步建立了35个可测量的指标,为中医医院文化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做先行探索.
作者:姚园;汪晓凡;梅扬;朱燕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IFRD1基因表达下调后人肝癌细胞周期中基因的改变,探讨该基因影响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目的基因表达,再用基因芯片检测人肝癌细胞表达谱的改变,重点分析细胞周期通路中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IFRD1干扰后,细胞周期蛋白和CDK表达上调,而抑制因子CKI以下调为主;G1/S期检测点p21、p57表达均下调;S期MCM蛋白复合体以下调为主,ORC表达均下调,而CDC6和CDC45表达也下调,提示染色体复制受阻.结论:IFRD1表达沉默后,细胞生长活跃,G1-S期转换顺利,而S期DNA合成受到抑制,有丝分裂检测点受阻,终导致细胞增殖分裂受限.
作者:胡卫;方肇勤;梁超;管冬元;吴中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师在临床上探求疾病本质与治疗规律的思维过程,中医思维过程的研究对于寻找诊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有很大意义.本文对目前研究较多的中医思维方法作一概述.
作者:周立美;刘艳骄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单纯提插或捻转手法造成的穴位及相关部位皮肤表面微血管灌注量的变化、对受试者血压、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同时记录受试者的针感.方法:选择20岁-35岁青年志愿者15人,平均年龄25.4岁±2.61岁.针刺右下肢足三里穴,采用MoorFLPI激光多普勒扫描仪散斑全帧实时扫描成像系统进行穴位及相关部位点状波形模式的实时扫描,扫描前后进行心电及血压监测.结果:提插及捻转手法操作均可有效降低血压及心率,改善HRV;提插与捻转手法对被观察点及对照点的皮肤微血管灌注量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提插手法产生的针感明显强于捻转手法.结论:提插与捻转手法在上述所观察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提示其对人体产生影响的机制有所不同,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涛;张维波;贾术永;田宇瑛;王广军;杨李健;王璐;Gerhard Litscher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层次网络模型”重在说明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它有助于说明中医基本证型在中医学概念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却难以解释基本证型的本原性质.“特征表理论”能很好地解释人工概念,却难以解释某些自然概念,也不适合解释基本证型.惟有“原型模型”可以很好地揭示基本证型表征模式的本质.中医基本疾病证型“原型模型”有理想性、典型性、模糊性、导向性、预测性等特点,其构成因素应当包括病因、病程、症状3个方面.
作者:杨振宁;张丽萍;苏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泰定养生主论》提出心主神明,主明则下安,养生首贵养心,养心应当因顺自然,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人生婚合、孕育、婴幼、童壮、衰老等阶段都应加以调摄将养,宣摄避忌应当各有所重.医患二者应当各安其分,病者安养,医者安行.人之有病乃是因为人之情欲过甚,心之神明为物欲所蔽.养生应当克除私欲,通晓天文、地理、人事,明辨是非曲直,尽心知性,生不苟生,死不苟死,务本流末.有利于纠正当前大众养生的误区和中医自我治疗与日常保健知识的普及.
作者:程志立;宋歌;刘理想;柳长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